第211章 何雨柱15
快穿:什麽時候才能混吃等死 作者:寡人198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王燕睡醒了準備起床時,何大清問道:“媳婦今天你歇著吧,家裏的活你張嘴就行,我和柱子幹。”
王燕還有點懵,“何大哥,你咋地了?”何大清看她這樣,估計她昨天後麵盡瞌睡去了“你懷孕了?還記得不?”
“啥?我懷孕啦!”王燕現在是又驚又喜,何大清看她這樣也樂了,給她按在炕頭上坐好,嘴裏還調侃著:“合著昨天王大夫來了你就睡著了啊,你是一句沒聽著啊!”
王燕這才想起來昨天喊大夫了,“大夫咋說地?我這懷多久了?有啥要注意的?”“別急,別急,懷孕了可不能情緒太過激動,你緩緩,我和你慢慢說。”
屋裏何大清和王燕說著話,廚房裏,何雨柱在那忙活著,趁著這幾年沒定量,大過年的可不就得吃好點,再說了,家裏的錢不能留太多,迴頭貨幣改版,人家一家就幾百萬,你家大幾千萬,這不合適,留個一千多萬就頂格了。
所以,何雨柱每次發了薪水,除了給家裏的十萬,其他的都換成了副食品,主食她空間裏不缺,但這個年代的點心,小吃,茶葉,煙,酒,小菜,啥的,可以多備著點,至於棉花和布料,棉花遇到了就買,布料有合適的也屯了一些,不急,現在還早著呢。
做完早飯端到堂屋,何大清他們都起來了,吃飯的時候,何雨柱說:“王姨,藥我熬上了,迴頭吃過飯,過半個小時,您把藥喝了。
不過藥渣別扔,明天再熬一次,您和雨水一人一半喝了,我問過王大夫了,那藥溫和,就是普通的溫補方子,熬第二遍就沒太多溫補效果了,不過還是有點用的,我娘走的早,雨水小時候還是有點缺著了,正好,讓她沾您的光,也補補。”
王燕聽了倒沒多想,而是說道:“那要不第二遍就都給雨水喝吧?”
“不用,王姨,雨水還小,喝多了怕受不住,這幾年咱家生活條件也還可以,就給她喝一半就行,就當你倆做伴了,這中藥可不好喝,嘿嘿。”何雨柱說著都能想象到何雨水那小苦臉,忍不住樂了。
“柱子,你問過王大夫了,真的可以?”何大清問道,這吃藥可不是小事,古話有雲:是藥三分毒啊,可不得問個明白。
“爹,放心,我問過王大夫了,其實咱倆也可以喝點,按王大夫的話說,除了以前的達官貴人,有錢人家,像咱們這些底層的百姓,多少底子都有點簿,能補補是最好,不行等年後王家舅舅迴來,咱們都去瞧瞧,讓他調理調理唄。”
人在溫飽無憂的情況下,那就會考慮其他問題,比如:怎麽能健康長壽?所以何雨柱的提議,何大清是認可的,“行,那就等大河迴來,咱爺仨也去瞧瞧,現在的日子多好啊,可不得好好活著。”
王燕聽何雨柱啥都能想著她弟,心裏也高興,這是把你當一家人才會這樣在意,至於何雨柱不叫她媽,這不是很正常麽?給她她也叫不出口啊,又不是小娃娃,叫王姨多好啊,大家都不尷尬。
這時在旁邊反應過來的何雨水:“哥,我也要喝藥?為啥?我又沒生病。”
“雨水,喝藥是為了讓你以後少生病,而且就喝十次,你要是陪王姨一起喝藥,哥就給你買糖葫蘆。”何雨柱實在不明白,他帶迴來的零嘴那麽多,怎麽這丫頭就對糖葫蘆情有獨鍾?現在的糖葫蘆可就是山楂的,那叫一個酸啊!
何雨水本來想抗拒的,但是一聽糖葫蘆就妥協了,“那哥,說話算話,咱倆拉勾!”說著還伸出她的小拇指。
“行,拉勾!對了,王姨,您要是想吃酸的,迴頭讓我爹給您尋摸醃梅子啥的,那糖葫蘆您就隻能嚐個一顆兩顆的,山楂吃多了會滑胎。我從王大夫那拿迴來的單子,迴頭讓我爹讀給您聽,很多東西孕婦是不能吃的。”
何雨柱怕迴頭雨水有了糖葫蘆和王燕分享,畢竟她倆關係好,雨水又不小氣,趕緊提醒道。
“啊!還有這事啊。”王燕確實覺得稀奇,可別說這不是常識麽,在過去通訊不發達,文盲率99%的年代,人們所接受的知識不過就是前人口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一生的見識,這些知識在後世還有好多人不知道呢何況是現在。
“嗯,王大夫都寫單子上了,不過他寫的都是些常見的,爹,迴頭你要是在外麵做飯有啥稀罕食材,帶迴來最好也先問問王大夫,再給王姨吃。”
“行,我知道了!”何大清應著。
吃過早飯,王燕帶雨水在炕上玩,何大清他們爺倆就忙乎起來,何大清備菜,何雨柱剁餡,下午得炸圓子,一個肉餡,一個蘿卜絲的。
中午幾人就攪和了點雞蛋疙瘩湯兌糊了一下,下午爺倆在廚房裏忙到四點多才算忙好,中間還抽空把對聯貼了,對聯是從前院閆老師家買的,別說,字還是很漂亮的,不比街上賣的差。
把菜都端到堂屋擺好,何雨柱放了鞭炮,何家就開始吃飯了。
院子裏其他鄰居這時候也開飯了,隻是家裏的菜肯定比不上何家的。
易家,賈家和聾老太太是在一起過的年,畢竟三家加一起才五個人,過年還是要人多,人少那是一點年味都沒有。
下半年的時候,賈張氏一直張羅著給賈東旭娶媳婦,可她那挑剔勁就跟選妃似的,不是嫌人家長的不行,就是嫌人家沒工作,現在可是剛建國,大家現在還是很講究門當戶對的,本來寡母的家庭就不好娶媳婦,她還那麽挑,最後把周邊的媒婆都得罪了。
臨近過年,周邊的媒婆都沒人接她家的活了,賈張氏還是不死心,可現實會教她做人,年夜飯的時候,易中海就對賈東旭說:“不行就找個農村的,你看你何叔找個農村的不也挺好。”
又對賈張氏說:“老嫂子,東旭隻有娶了媳婦你才能抱孫子不是?哪能那麽挑啊,我聽說農村可是要分地了,娶個農村的兒媳,沒工作不也是自帶口糧了麽?而且農村姑娘勤快,你這有了兒媳婦不也就享福了。”
王燕還有點懵,“何大哥,你咋地了?”何大清看她這樣,估計她昨天後麵盡瞌睡去了“你懷孕了?還記得不?”
“啥?我懷孕啦!”王燕現在是又驚又喜,何大清看她這樣也樂了,給她按在炕頭上坐好,嘴裏還調侃著:“合著昨天王大夫來了你就睡著了啊,你是一句沒聽著啊!”
王燕這才想起來昨天喊大夫了,“大夫咋說地?我這懷多久了?有啥要注意的?”“別急,別急,懷孕了可不能情緒太過激動,你緩緩,我和你慢慢說。”
屋裏何大清和王燕說著話,廚房裏,何雨柱在那忙活著,趁著這幾年沒定量,大過年的可不就得吃好點,再說了,家裏的錢不能留太多,迴頭貨幣改版,人家一家就幾百萬,你家大幾千萬,這不合適,留個一千多萬就頂格了。
所以,何雨柱每次發了薪水,除了給家裏的十萬,其他的都換成了副食品,主食她空間裏不缺,但這個年代的點心,小吃,茶葉,煙,酒,小菜,啥的,可以多備著點,至於棉花和布料,棉花遇到了就買,布料有合適的也屯了一些,不急,現在還早著呢。
做完早飯端到堂屋,何大清他們都起來了,吃飯的時候,何雨柱說:“王姨,藥我熬上了,迴頭吃過飯,過半個小時,您把藥喝了。
不過藥渣別扔,明天再熬一次,您和雨水一人一半喝了,我問過王大夫了,那藥溫和,就是普通的溫補方子,熬第二遍就沒太多溫補效果了,不過還是有點用的,我娘走的早,雨水小時候還是有點缺著了,正好,讓她沾您的光,也補補。”
王燕聽了倒沒多想,而是說道:“那要不第二遍就都給雨水喝吧?”
“不用,王姨,雨水還小,喝多了怕受不住,這幾年咱家生活條件也還可以,就給她喝一半就行,就當你倆做伴了,這中藥可不好喝,嘿嘿。”何雨柱說著都能想象到何雨水那小苦臉,忍不住樂了。
“柱子,你問過王大夫了,真的可以?”何大清問道,這吃藥可不是小事,古話有雲:是藥三分毒啊,可不得問個明白。
“爹,放心,我問過王大夫了,其實咱倆也可以喝點,按王大夫的話說,除了以前的達官貴人,有錢人家,像咱們這些底層的百姓,多少底子都有點簿,能補補是最好,不行等年後王家舅舅迴來,咱們都去瞧瞧,讓他調理調理唄。”
人在溫飽無憂的情況下,那就會考慮其他問題,比如:怎麽能健康長壽?所以何雨柱的提議,何大清是認可的,“行,那就等大河迴來,咱爺仨也去瞧瞧,現在的日子多好啊,可不得好好活著。”
王燕聽何雨柱啥都能想著她弟,心裏也高興,這是把你當一家人才會這樣在意,至於何雨柱不叫她媽,這不是很正常麽?給她她也叫不出口啊,又不是小娃娃,叫王姨多好啊,大家都不尷尬。
這時在旁邊反應過來的何雨水:“哥,我也要喝藥?為啥?我又沒生病。”
“雨水,喝藥是為了讓你以後少生病,而且就喝十次,你要是陪王姨一起喝藥,哥就給你買糖葫蘆。”何雨柱實在不明白,他帶迴來的零嘴那麽多,怎麽這丫頭就對糖葫蘆情有獨鍾?現在的糖葫蘆可就是山楂的,那叫一個酸啊!
何雨水本來想抗拒的,但是一聽糖葫蘆就妥協了,“那哥,說話算話,咱倆拉勾!”說著還伸出她的小拇指。
“行,拉勾!對了,王姨,您要是想吃酸的,迴頭讓我爹給您尋摸醃梅子啥的,那糖葫蘆您就隻能嚐個一顆兩顆的,山楂吃多了會滑胎。我從王大夫那拿迴來的單子,迴頭讓我爹讀給您聽,很多東西孕婦是不能吃的。”
何雨柱怕迴頭雨水有了糖葫蘆和王燕分享,畢竟她倆關係好,雨水又不小氣,趕緊提醒道。
“啊!還有這事啊。”王燕確實覺得稀奇,可別說這不是常識麽,在過去通訊不發達,文盲率99%的年代,人們所接受的知識不過就是前人口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一生的見識,這些知識在後世還有好多人不知道呢何況是現在。
“嗯,王大夫都寫單子上了,不過他寫的都是些常見的,爹,迴頭你要是在外麵做飯有啥稀罕食材,帶迴來最好也先問問王大夫,再給王姨吃。”
“行,我知道了!”何大清應著。
吃過早飯,王燕帶雨水在炕上玩,何大清他們爺倆就忙乎起來,何大清備菜,何雨柱剁餡,下午得炸圓子,一個肉餡,一個蘿卜絲的。
中午幾人就攪和了點雞蛋疙瘩湯兌糊了一下,下午爺倆在廚房裏忙到四點多才算忙好,中間還抽空把對聯貼了,對聯是從前院閆老師家買的,別說,字還是很漂亮的,不比街上賣的差。
把菜都端到堂屋擺好,何雨柱放了鞭炮,何家就開始吃飯了。
院子裏其他鄰居這時候也開飯了,隻是家裏的菜肯定比不上何家的。
易家,賈家和聾老太太是在一起過的年,畢竟三家加一起才五個人,過年還是要人多,人少那是一點年味都沒有。
下半年的時候,賈張氏一直張羅著給賈東旭娶媳婦,可她那挑剔勁就跟選妃似的,不是嫌人家長的不行,就是嫌人家沒工作,現在可是剛建國,大家現在還是很講究門當戶對的,本來寡母的家庭就不好娶媳婦,她還那麽挑,最後把周邊的媒婆都得罪了。
臨近過年,周邊的媒婆都沒人接她家的活了,賈張氏還是不死心,可現實會教她做人,年夜飯的時候,易中海就對賈東旭說:“不行就找個農村的,你看你何叔找個農村的不也挺好。”
又對賈張氏說:“老嫂子,東旭隻有娶了媳婦你才能抱孫子不是?哪能那麽挑啊,我聽說農村可是要分地了,娶個農村的兒媳,沒工作不也是自帶口糧了麽?而且農村姑娘勤快,你這有了兒媳婦不也就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