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就感覺時間過的飛快,在孩子長大之前,劉玉溪的生活重心就在孩子和工作上麵,等孩子大學畢業,劉玉溪也是快要退休的年齡了。


    不過從醫人員是越老越吃香,基本退休後都會返聘,至於返聘年限那就得看返聘醫生健康狀況了。


    早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劉玉溪就是主任醫師了,同時也是北京醫科大學的教授,授課的那種。


    在工作之餘,劉玉溪又開始了學習拓展之旅,除了臨床外科,沒有孩子的時候,她係統的學習了骨外科,兒科。


    等有了孩子時間沒有那麽充裕了,就隻學習了婦科和心肺科,中醫是一直都在學的,時不時的會跟著大佬師傅的其他幾個徒弟出診,積累經驗。


    這一世,劉玉溪空閑時間,除了小吃,熟食,往空間存的最多的就是書,醫書,農業養殖之類的,還在網上下載了很多配方,以及世界各種礦產分布圖,石油分布圖等。


    返聘期間,劉玉溪也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寫了幾本書,中醫就是各種醫脈醫案,西醫就是分科係的經典案例分析,還有就是中西醫結合的應用案例。雖說沒有被作為教材,但也是必讀的專業資料。


    從60歲起她就不再上手術台了,她隻是力氣大,身體素質還是和普通一樣的,手術台上任何一點失誤都可能會造成不可挽迴的後果,所以她在感覺到精力跟不上的時候,就決定不再上手術台了。


    後麵15年都是在中醫科室坐診,到了75歲,劉玉溪覺得該見的病症都見過、治過了,精神頭也不足了,就迴了家,享受起了天倫之樂。


    因為80年代買的房子,拆了又拆,所以除了工資,劉玉溪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租金和拆遷補償款。


    以前養孩子的成本沒有那麽高,兩個孩子也不知道家裏有多少房,一直以為家裏也就是一般條件,所以上學也沒有讓劉玉溪操心很多,各自都有發展。


    直到後來他倆結婚的時候,他媽直接給他哥倆一人過戶了十套房子,弟兄倆直接呆住了。


    “媽,咱家怎麽有那麽多房子?”“以前媽買的,後來拆了又拆就多了?”


    “那您怎麽從來沒告訴過我們啊?”“我以為你們知道啊,有幾次處理拆遷事情的時候我迴不了家,不是還和你們說過麽?”


    “您就隻說處理房子的事,我倆以為是那兩套四合院呢?”一家三口麵麵相覷,“我這還有二十多套呢,以後留給孫子孫女,這次咱娘仨提前通好氣!”劉玉溪說的哭笑不得。


    劉玉溪徹底閑下來的時候,孫子孫女都要上初中了,年齡大了就是不方便,沒法到處跑,畢竟孩子們都不放心。


    所以她就在家和視頻學習各種手工活,也趁機多買了很多原材料放空間裏,學習的進度慢是慢了點,但有句話不是說過麽:“隻要你不停下,你就是在前進!”


    晚年劉玉溪的生活是子孫環繞的,她的想法和行為都不像一般老人,她總是能緊跟孫子孫女的節奏,她和孫子孫女一起追星,還幫孫子孫女分析他們愛豆的優缺點以及應該走的路線。


    她的穿衣風格多變,在家是個優雅的老太太,和孫子孫女出門時就是一身潮服,不要太帥氣,她知道cosy,還可以通過化妝親身上陣。


    有劇組租用家裏那兩套四合院拍戲時,她還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去做群演,那演技,導演都歎服,每次和奶奶一起活動,都會有非常棒的體驗感。


    除了電子遊戲,劉玉溪說:“沒辦法,我的腦子有腦子的想法,手有手的想法,她倆的想法無法達成一致,哈哈。”


    她的孫子孫女都可喜歡她了,一開始她倆兒子,兒媳婦沒和她住一起,但孫子孫女天天往她這跑,後來就住在她這個一進小院不迴家了,兒子媳婦想孩子,就得到她這來,一進小院還是太小了,沒辦法,就一大家都搬到那座二進四合院裏住了。


    她住後院正房,孫子孫女住後院東西廂房,兩個兒子兒媳婦住前院正房。吃飯都在後院正房。


    大家都住一起後,劉玉溪更閑了,畢竟家裏也沒活給她幹,除了家裏沒人的時候跟著視頻學習,她還跟著孫子孫女一起上興趣班,就從幾個孫子孫女報的班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學,別說,不僅書法和繪畫又精進了一步,還多學了法語和德語兩門外語。


    這一世劉玉溪活到了92歲,誰讓她這一世是學醫的呢?那她給自己調理調理身體也是一種實踐經驗啊。


    她過世的時候家裏已經四世同堂了,過世前她把名下的房產都分給了幾位孫子孫女和重孫子重孫女,至於錢,這些年買了一部分金磚,又買了一些金銀手鐲放在了空間裏,剩下的那部分平分給了兩個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什麽時候才能混吃等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寡人198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寡人1984並收藏快穿:什麽時候才能混吃等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