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是——巨額虧損。
百裏羽的計劃是,這次會議上公布結果之後,明國的各大家族將對皇帝表示效忠,略過“皇帝的北征是否是一個錯誤”這個議題,直接進入“如何對宛州商會進行還款”這個議題。這相當於說明國在知道巨額的財政缺口後仍然支持皇帝,這是一個榜樣,其他諸侯國也不得不考慮明國的態度,當諸侯國紛紛表示了對皇帝的效忠之後,帝都的大家族也不得不收起異議保持沉默。百裏羽期待著巨額的財政缺口——一億九千萬金銖——被算學家們報出來的時候,明國的各大家族領袖(他們幾乎都出仕於明公爵,也是明國的臣子)臉色蒼地表示接受現實。然而曆史這一次並不如百裏羽的意,朱毅川的隨從中,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這個年輕人是文撫鳴。文撫鳴當場暴露了自己帝都特使的身份,並且對於如此巨額的財政缺口表示了強烈的震驚,他認為這太難以想象了,一次輝煌的勝利帶來的結果卻是皇室和諸侯們都窮困潦倒瀕臨破產。他質疑算學家們的計算結果,懷疑這裏麵有巨額的貪汙,他的提議是立刻終止從諸侯國和宛州向遠征大軍輸送的各類物資,收攏全部的戰利品,解散風炎鐵旅,迎接皇帝的鑾駕迴京。然後開始新一輪的財務核算,這次財務核算將由帝都的貨殖府來進行。
幾乎所有公卿都表示了對文撫鳴的支持,這其中也包括了朱毅川。整個明國在一場會議中忽然倒向了宗祠黨,完全地,徹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文撫鳴的提議如果被采納,對於帝黨是致命的。表麵上看來文撫鳴並未質疑皇帝的權威,但是失去了風炎鐵旅的周清迴到帝都,隻能任人宰割,至於貪汙或者由貨殖府來進行財務核算,到那時就完全不重要了。而且這將引發連鎖效應,所有諸侯都會發出質疑的聲音。
百裏羽意識到這時候自己已經喪失了主動權,甚至人身自由,文撫鳴當場公布了三公聯名簽署的公文,緊急征調百裏羽。百裏羽必須即刻返迴帝都,作為皇帝的代表對聚集到帝都催討債務的宛州商會代表進行安撫。按照道理說蘭台令隻是皇帝的私官,三公並沒有權力調動百裏羽。但是此時皇帝依然遠征在外,三公變成了代替皇帝監國、行使一切權力的人,百裏羽難以拒絕。百裏羽意識到帝都也徹底失守了,三公已經全部投向了宗祠黨,下麵的官員如何,可以想象。文撫鳴準備在百裏羽拒絕的時候訴諸武力,在這次會議上明國派出了人數為一百五十的禁衛,朱氏家史《北鎮紀》中的記載是:“公以禁衛百五十人列隊閣外,皆輕甲持戈。”召開於嵋宮中的會議卻要派遣一百五十名“輕甲持戈”的禁衛在外麵列隊,用意非常明顯。
百裏羽緊急判斷形勢,如果他選擇屈服,他的陣營將遭受滅頂之災。此刻皇帝的大軍正在天拓海峽對麵整頓船隻準備南渡,他的登陸目的地也是畢止,率領的是一支急切盼望迴到故鄉的軍隊,隊伍士氣低落,如果皇帝踏上明國的土地,這群人會把同樣的招數用在皇帝身上。百裏羽不乏臨危決斷的勇氣,這一次亂世的謀臣選擇了極端的手段,他拔劍帶領隨身的五名侍衛往外衝殺。他必須給他的皇帝搭檔周清報信,不惜一切代價。這是百裏羽的優點之一,此人無論何時何地,絕不言退,可以麵對任何對手,可以采用任何手段,他不是公卿,而是賭徒,逼到盡頭就會跳牆而走。顯然這把朱毅川和文撫鳴都嚇了一跳,史載百裏羽拔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朱毅川,這位溫文爾雅的蘭台令忽然在殿堂之上行刺客事,一劍刺向了朱毅川的臉。按照《北鎮紀》的一些記載來看,朱毅川和他的父親朱庭慎一樣,武術不弱,明國素來是軍武強國,君主都是自幼習武。但是朱毅川大概是實戰經驗太過匱乏,又沒有想到百裏羽這樣一個翩翩文士會忽然變得惡狼一般,嚇得手腳並用往後爬。此時倒是不會武術的文撫鳴更加冷靜,抱著笙上去擋住了百裏羽的劍,救下了朱毅川,自己卻被傷了肩膀。這個阻擋中朱毅川爬到了臣子們中間,所有人都拔劍圍護著他,而百裏羽也立刻放棄了這個目標,往外突圍。決策雖然沒錯,膽色看起來也不亞於鐵駟之車中的任何一人,但是畢竟閣外是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禁衛,他最終被擒,五名侍衛全部被斬殺在當場。
這給了文撫鳴極好的理由來拘禁百裏羽,他宣布百裏羽在財務核算結果公布後意圖行刺朱毅川和逃亡,毫無疑問說明北征中有嚴重的貪汙,而百裏羽很可能就是貪汙的人,這些要等待皇帝迴來進行審理。比較有趣的是這場很小規模的戰鬥裏,百裏羽一方死了五名金吾衛,而朱毅川一方的死傷數字是誇張的——九十五人。如此看來百裏羽這一隊人的武術簡直可以和鐵駟之車加起來相提並論了,要在幾乎封閉的空間裏麵對一百五十人取得這樣的戰果,幾乎難以想象。某些傳聞說百裏羽劍術超群,當者披靡,皇帝賜予他的佩劍是開國皇帝周的“承影”,攝魂奪魄,仿佛始皇帝親臨,所以殺戮極重,也有說法是百裏羽其實是秘道大師,在山陽閣裏公然施展秘術,當時“天煌降世,虹霓射空”。無論真相如何,當時都是一團混亂的。
百裏羽被捕的消息並未傳播開去。對外的消息是,蘭台令百裏羽被明國公留宴,席中腸胃不適,病倒了。江棣的使者未能見到百裏羽。此時距離宛州千裏,這位使者也犯了嚴重的錯誤,他看到整個畢止都預備著歡迎皇帝迴鑾,於是相信一切都在掌握中。從而在驛館裏安靜地等待著,隻是送了一封不算很快的信給江棣。這其中有個很關鍵的人,就是當時百裏羽隨身的侍衛長,這個虎賁校尉投靠了文撫鳴,對外一直是他在宣稱百裏羽在病中,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此時周清在苦苦等待著百裏羽的消息,然而他等到的是朱毅川。朱毅川帶著補給和船隻來迎接周清迴鑾,隨行的有那名侍衛長,這個人在史書中不曾出現名字,但是他扮演的角色實在太過重要,他和朱毅川都告訴周清,百裏羽已經抱病前往東晉以聯絡東晉侯,東陸局勢岌岌可危。文撫鳴巧妙地利用了周清的不安心理,並沒有向他描述一個平靜無波瀾的東陸政局,而是表示財務核算的結果對諸侯公布之後,人心振蕩,雖然明國目前還是會想辦法來穩定局麵,但是諸侯情緒的波動很大,迫切需要安撫他們。
周清和百裏羽一樣誤判了朱毅川這個人,他相信摯友的兒子,也相信他描述的東陸局勢。文撫鳴設置的騙局看起來非常逼真。周清很擔憂,他最可靠的幕僚生病了而且不在身邊,這讓他如同失去了大腦似的。他準備立刻啟程去畢止,百裏羽已經“抱病前往東晉平撫局麵”,周清認為自己應該在畢止遙領大局,停留在天拓海峽這一側會讓他無法直接判明形勢。朱毅川也秘密進言,建議皇帝悄悄返迴,以免被宗祠黨所察覺。蘇瑾對於這個提案持反對的意見,但是他並沒有提出什麽合理的解釋來說明他為何反對。隻是他覺得皇帝僅僅帶著隨身衛隊悄悄返迴,這看起來太不光明,這種舉動本身就會遭到臣子的詬病。但是全軍迴返也一樣的危險,蘇瑾出於一個軍人的直覺,覺得現在的東陸危機四伏。
最後的決議是皇帝帶著風虎鐵騎和其餘諸國的騎兵部隊首先迴返,由葉望護衛,而蘇瑾則帶領山陣為核心的步兵大隊在海峽北岸等待命令,蘇瑾要求朱毅川提供大型商船七百五十艘,以備隨時南渡,一旦有異動,蘇瑾即刻勤王。個決議出乎文撫鳴的預料,破軍之將也許沒有百裏羽的絕世智慧,但是更加持重,不會輕易涉險。這給文撫鳴的計劃增加了很多變數,但是文撫鳴還是同意了,最重要的是先把皇帝誘入他們的陷阱裏。於是朱毅川把征調來的幾乎所有大型商船留給了蘇瑾,恭迎周清引兵南渡。與此同時發生的是,幾乎所有的諸侯都從明國使節那裏知道了他們欠下了難以償還的巨額債務,百裏羽錯誤地公布了他掌握的全部債務資料,這些資料匯總起來,對諸侯的打擊是絕對巨大的。各地的諸侯都在秘密的召集會議來討論下一步的對策,而帝都的秘密使節出現在幾乎所有的諸侯麵前,向他們提供了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文撫鳴的方案。
把全部的責任推給皇帝,然後賴賬。這個結果可能是皇帝必須退位下野,扶一位仁君登基。這個方案聽起來很完美,諸侯們很期待這樣的結果,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會自己提出要歸罪皇帝,這太冒險了,如果大部分諸侯反對這個提議,提議者就是死路一條。所以諸侯們都小心地等待著,試探著彼此的態度。很快,諸侯們統一了意見,就讓皇帝來背這個黑鍋吧,既然是他倡議偉大的北征,那麽也由他來承擔一切敗亡的結果。現在諸侯們隻等看到帝黨徹底失去反擊的力量,便要公然站出來支持新帝登基。周清再次犯了錯誤,如果他所帶的軍隊是山陣而非騎兵,他手裏就有一枚很重的籌碼。騎兵的核心是風虎,而風虎是明國的部隊,風虎的將領們追隨朱庭慎效忠周清,然而此時朱庭慎死了,他們勢必轉而效忠新的國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人都已經被朱毅川召見過了,議題無外是希望這些婦孺和老人勸說風虎的將軍們,將軍們要明白首先要效忠的是明國公,而非皇帝。同時將軍們的家已經被禁衛嚴密地保護起來。
周清在明國群臣隆重的歡迎儀式中登上了明國的碼頭,此時有一個人試圖報信。這個人就是江棣派出的使節,他發現消息忽然變了,百裏羽並非病臥,而是“抱病前往東晉”,這個區別太大了。文撫鳴在畢止散發的消息和對皇帝的表述不同,這是有深入的考慮的,蘭台令百裏羽是否離開了畢止,這很難瞞過身在畢止的人,而他也不能讓皇帝一登陸立刻去病榻前見到百裏羽,否則一切謊言都會穿幫。他發布的消息是百裏羽病了,在畢止的人知道百裏羽病臥了,皇帝知道的卻是百裏羽抱病繼續工作,這很好解釋,即便皇帝問起,朱毅川也可以解釋為百裏羽病情稍微好轉之後立刻出發了,這是一個很妙的時間差。
江棣的使者沒有機會覲見皇帝,隻能用暗示的方法,他冒充商人,進獻了一條罕見的海魚“青嵩鱗”給皇帝,以恭賀皇帝凱旋歸來。事實上這條青嵩鱗的身體裏秘嵌著一塊銀牌,銀牌上刻著密信。周清很喜歡吃魚,一般來說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嚐鮮。可這一次他錯過了,因為他在病中,醫生提醒他不宜吃任何水產,隻能用肉粥溫補。所以那封絕密信件始終嵌在魚腹中,被冰凍在周清下榻的嵋宮的冰窖裏。
那是一種很罕見的海魚,生活在極深的海底,身長達到十五尺,力量極大,很難被捕獲,經常突破漁網弄斷釣絲,它身上最好的魚肉價格貴比黃金。周清登岸的當夜,所有風虎鐵騎的高級軍官被允許迴家探望家人。也就是在這一晚,明國大臣們和這些高級軍官的家人一起在他們的家中等待這些征戰歸來的男人,向他們陳述利害,而屋外則站著持刀的禁衛。有些人被誅殺了,而有些人在第二天清晨迴到了軍中,此時周武鐵旅的整個騎兵部隊駐紮在畢止港的“北圖大營”,這個大營恰恰是周清自己建立,用來容納北征大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是夜,風虎騎軍解除了其他所有騎兵的武裝,不從者就地誅殺,這次行動的理由是內奸導致了周武鐵旅在麵對鐵浮屠的失敗,從那一刻開始嚴查內奸。
百裏羽的計劃是,這次會議上公布結果之後,明國的各大家族將對皇帝表示效忠,略過“皇帝的北征是否是一個錯誤”這個議題,直接進入“如何對宛州商會進行還款”這個議題。這相當於說明國在知道巨額的財政缺口後仍然支持皇帝,這是一個榜樣,其他諸侯國也不得不考慮明國的態度,當諸侯國紛紛表示了對皇帝的效忠之後,帝都的大家族也不得不收起異議保持沉默。百裏羽期待著巨額的財政缺口——一億九千萬金銖——被算學家們報出來的時候,明國的各大家族領袖(他們幾乎都出仕於明公爵,也是明國的臣子)臉色蒼地表示接受現實。然而曆史這一次並不如百裏羽的意,朱毅川的隨從中,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這個年輕人是文撫鳴。文撫鳴當場暴露了自己帝都特使的身份,並且對於如此巨額的財政缺口表示了強烈的震驚,他認為這太難以想象了,一次輝煌的勝利帶來的結果卻是皇室和諸侯們都窮困潦倒瀕臨破產。他質疑算學家們的計算結果,懷疑這裏麵有巨額的貪汙,他的提議是立刻終止從諸侯國和宛州向遠征大軍輸送的各類物資,收攏全部的戰利品,解散風炎鐵旅,迎接皇帝的鑾駕迴京。然後開始新一輪的財務核算,這次財務核算將由帝都的貨殖府來進行。
幾乎所有公卿都表示了對文撫鳴的支持,這其中也包括了朱毅川。整個明國在一場會議中忽然倒向了宗祠黨,完全地,徹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文撫鳴的提議如果被采納,對於帝黨是致命的。表麵上看來文撫鳴並未質疑皇帝的權威,但是失去了風炎鐵旅的周清迴到帝都,隻能任人宰割,至於貪汙或者由貨殖府來進行財務核算,到那時就完全不重要了。而且這將引發連鎖效應,所有諸侯都會發出質疑的聲音。
百裏羽意識到這時候自己已經喪失了主動權,甚至人身自由,文撫鳴當場公布了三公聯名簽署的公文,緊急征調百裏羽。百裏羽必須即刻返迴帝都,作為皇帝的代表對聚集到帝都催討債務的宛州商會代表進行安撫。按照道理說蘭台令隻是皇帝的私官,三公並沒有權力調動百裏羽。但是此時皇帝依然遠征在外,三公變成了代替皇帝監國、行使一切權力的人,百裏羽難以拒絕。百裏羽意識到帝都也徹底失守了,三公已經全部投向了宗祠黨,下麵的官員如何,可以想象。文撫鳴準備在百裏羽拒絕的時候訴諸武力,在這次會議上明國派出了人數為一百五十的禁衛,朱氏家史《北鎮紀》中的記載是:“公以禁衛百五十人列隊閣外,皆輕甲持戈。”召開於嵋宮中的會議卻要派遣一百五十名“輕甲持戈”的禁衛在外麵列隊,用意非常明顯。
百裏羽緊急判斷形勢,如果他選擇屈服,他的陣營將遭受滅頂之災。此刻皇帝的大軍正在天拓海峽對麵整頓船隻準備南渡,他的登陸目的地也是畢止,率領的是一支急切盼望迴到故鄉的軍隊,隊伍士氣低落,如果皇帝踏上明國的土地,這群人會把同樣的招數用在皇帝身上。百裏羽不乏臨危決斷的勇氣,這一次亂世的謀臣選擇了極端的手段,他拔劍帶領隨身的五名侍衛往外衝殺。他必須給他的皇帝搭檔周清報信,不惜一切代價。這是百裏羽的優點之一,此人無論何時何地,絕不言退,可以麵對任何對手,可以采用任何手段,他不是公卿,而是賭徒,逼到盡頭就會跳牆而走。顯然這把朱毅川和文撫鳴都嚇了一跳,史載百裏羽拔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朱毅川,這位溫文爾雅的蘭台令忽然在殿堂之上行刺客事,一劍刺向了朱毅川的臉。按照《北鎮紀》的一些記載來看,朱毅川和他的父親朱庭慎一樣,武術不弱,明國素來是軍武強國,君主都是自幼習武。但是朱毅川大概是實戰經驗太過匱乏,又沒有想到百裏羽這樣一個翩翩文士會忽然變得惡狼一般,嚇得手腳並用往後爬。此時倒是不會武術的文撫鳴更加冷靜,抱著笙上去擋住了百裏羽的劍,救下了朱毅川,自己卻被傷了肩膀。這個阻擋中朱毅川爬到了臣子們中間,所有人都拔劍圍護著他,而百裏羽也立刻放棄了這個目標,往外突圍。決策雖然沒錯,膽色看起來也不亞於鐵駟之車中的任何一人,但是畢竟閣外是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禁衛,他最終被擒,五名侍衛全部被斬殺在當場。
這給了文撫鳴極好的理由來拘禁百裏羽,他宣布百裏羽在財務核算結果公布後意圖行刺朱毅川和逃亡,毫無疑問說明北征中有嚴重的貪汙,而百裏羽很可能就是貪汙的人,這些要等待皇帝迴來進行審理。比較有趣的是這場很小規模的戰鬥裏,百裏羽一方死了五名金吾衛,而朱毅川一方的死傷數字是誇張的——九十五人。如此看來百裏羽這一隊人的武術簡直可以和鐵駟之車加起來相提並論了,要在幾乎封閉的空間裏麵對一百五十人取得這樣的戰果,幾乎難以想象。某些傳聞說百裏羽劍術超群,當者披靡,皇帝賜予他的佩劍是開國皇帝周的“承影”,攝魂奪魄,仿佛始皇帝親臨,所以殺戮極重,也有說法是百裏羽其實是秘道大師,在山陽閣裏公然施展秘術,當時“天煌降世,虹霓射空”。無論真相如何,當時都是一團混亂的。
百裏羽被捕的消息並未傳播開去。對外的消息是,蘭台令百裏羽被明國公留宴,席中腸胃不適,病倒了。江棣的使者未能見到百裏羽。此時距離宛州千裏,這位使者也犯了嚴重的錯誤,他看到整個畢止都預備著歡迎皇帝迴鑾,於是相信一切都在掌握中。從而在驛館裏安靜地等待著,隻是送了一封不算很快的信給江棣。這其中有個很關鍵的人,就是當時百裏羽隨身的侍衛長,這個虎賁校尉投靠了文撫鳴,對外一直是他在宣稱百裏羽在病中,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此時周清在苦苦等待著百裏羽的消息,然而他等到的是朱毅川。朱毅川帶著補給和船隻來迎接周清迴鑾,隨行的有那名侍衛長,這個人在史書中不曾出現名字,但是他扮演的角色實在太過重要,他和朱毅川都告訴周清,百裏羽已經抱病前往東晉以聯絡東晉侯,東陸局勢岌岌可危。文撫鳴巧妙地利用了周清的不安心理,並沒有向他描述一個平靜無波瀾的東陸政局,而是表示財務核算的結果對諸侯公布之後,人心振蕩,雖然明國目前還是會想辦法來穩定局麵,但是諸侯情緒的波動很大,迫切需要安撫他們。
周清和百裏羽一樣誤判了朱毅川這個人,他相信摯友的兒子,也相信他描述的東陸局勢。文撫鳴設置的騙局看起來非常逼真。周清很擔憂,他最可靠的幕僚生病了而且不在身邊,這讓他如同失去了大腦似的。他準備立刻啟程去畢止,百裏羽已經“抱病前往東晉平撫局麵”,周清認為自己應該在畢止遙領大局,停留在天拓海峽這一側會讓他無法直接判明形勢。朱毅川也秘密進言,建議皇帝悄悄返迴,以免被宗祠黨所察覺。蘇瑾對於這個提案持反對的意見,但是他並沒有提出什麽合理的解釋來說明他為何反對。隻是他覺得皇帝僅僅帶著隨身衛隊悄悄返迴,這看起來太不光明,這種舉動本身就會遭到臣子的詬病。但是全軍迴返也一樣的危險,蘇瑾出於一個軍人的直覺,覺得現在的東陸危機四伏。
最後的決議是皇帝帶著風虎鐵騎和其餘諸國的騎兵部隊首先迴返,由葉望護衛,而蘇瑾則帶領山陣為核心的步兵大隊在海峽北岸等待命令,蘇瑾要求朱毅川提供大型商船七百五十艘,以備隨時南渡,一旦有異動,蘇瑾即刻勤王。個決議出乎文撫鳴的預料,破軍之將也許沒有百裏羽的絕世智慧,但是更加持重,不會輕易涉險。這給文撫鳴的計劃增加了很多變數,但是文撫鳴還是同意了,最重要的是先把皇帝誘入他們的陷阱裏。於是朱毅川把征調來的幾乎所有大型商船留給了蘇瑾,恭迎周清引兵南渡。與此同時發生的是,幾乎所有的諸侯都從明國使節那裏知道了他們欠下了難以償還的巨額債務,百裏羽錯誤地公布了他掌握的全部債務資料,這些資料匯總起來,對諸侯的打擊是絕對巨大的。各地的諸侯都在秘密的召集會議來討論下一步的對策,而帝都的秘密使節出現在幾乎所有的諸侯麵前,向他們提供了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文撫鳴的方案。
把全部的責任推給皇帝,然後賴賬。這個結果可能是皇帝必須退位下野,扶一位仁君登基。這個方案聽起來很完美,諸侯們很期待這樣的結果,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會自己提出要歸罪皇帝,這太冒險了,如果大部分諸侯反對這個提議,提議者就是死路一條。所以諸侯們都小心地等待著,試探著彼此的態度。很快,諸侯們統一了意見,就讓皇帝來背這個黑鍋吧,既然是他倡議偉大的北征,那麽也由他來承擔一切敗亡的結果。現在諸侯們隻等看到帝黨徹底失去反擊的力量,便要公然站出來支持新帝登基。周清再次犯了錯誤,如果他所帶的軍隊是山陣而非騎兵,他手裏就有一枚很重的籌碼。騎兵的核心是風虎,而風虎是明國的部隊,風虎的將領們追隨朱庭慎效忠周清,然而此時朱庭慎死了,他們勢必轉而效忠新的國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人都已經被朱毅川召見過了,議題無外是希望這些婦孺和老人勸說風虎的將軍們,將軍們要明白首先要效忠的是明國公,而非皇帝。同時將軍們的家已經被禁衛嚴密地保護起來。
周清在明國群臣隆重的歡迎儀式中登上了明國的碼頭,此時有一個人試圖報信。這個人就是江棣派出的使節,他發現消息忽然變了,百裏羽並非病臥,而是“抱病前往東晉”,這個區別太大了。文撫鳴在畢止散發的消息和對皇帝的表述不同,這是有深入的考慮的,蘭台令百裏羽是否離開了畢止,這很難瞞過身在畢止的人,而他也不能讓皇帝一登陸立刻去病榻前見到百裏羽,否則一切謊言都會穿幫。他發布的消息是百裏羽病了,在畢止的人知道百裏羽病臥了,皇帝知道的卻是百裏羽抱病繼續工作,這很好解釋,即便皇帝問起,朱毅川也可以解釋為百裏羽病情稍微好轉之後立刻出發了,這是一個很妙的時間差。
江棣的使者沒有機會覲見皇帝,隻能用暗示的方法,他冒充商人,進獻了一條罕見的海魚“青嵩鱗”給皇帝,以恭賀皇帝凱旋歸來。事實上這條青嵩鱗的身體裏秘嵌著一塊銀牌,銀牌上刻著密信。周清很喜歡吃魚,一般來說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嚐鮮。可這一次他錯過了,因為他在病中,醫生提醒他不宜吃任何水產,隻能用肉粥溫補。所以那封絕密信件始終嵌在魚腹中,被冰凍在周清下榻的嵋宮的冰窖裏。
那是一種很罕見的海魚,生活在極深的海底,身長達到十五尺,力量極大,很難被捕獲,經常突破漁網弄斷釣絲,它身上最好的魚肉價格貴比黃金。周清登岸的當夜,所有風虎鐵騎的高級軍官被允許迴家探望家人。也就是在這一晚,明國大臣們和這些高級軍官的家人一起在他們的家中等待這些征戰歸來的男人,向他們陳述利害,而屋外則站著持刀的禁衛。有些人被誅殺了,而有些人在第二天清晨迴到了軍中,此時周武鐵旅的整個騎兵部隊駐紮在畢止港的“北圖大營”,這個大營恰恰是周清自己建立,用來容納北征大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是夜,風虎騎軍解除了其他所有騎兵的武裝,不從者就地誅殺,這次行動的理由是內奸導致了周武鐵旅在麵對鐵浮屠的失敗,從那一刻開始嚴查內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