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十七年春,天拓海峽再次被戰爭的彤雲遮蔽,周清的艦隊在七年之後重臨瀚州。但這次的大軍麵對的不再是七年前誌驕意滿的蠻族,而是已經磨利爪牙的惡狼。吸取了前次北伐的教訓,這一次的周軍放棄了全麵占領的思想,隻是沿著鐵線河和雪嵩河徑向北都城做鑿穿攻擊。前一年的秋天,欽達翰王楚雲的鐵浮屠橫掃了瀚州所有的東陸駐軍,隻有兩個斥候勉力逃迴天元,但周清隻是點點頭。當然,在周武皇帝的心中,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既然兩邊也都知道戰爭不可避免,那麽搶先宣戰的一方是誰,其實也並不重要了。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周清的詔書馳行東陸,在三個月內,十六國諸侯十五萬大軍絡繹來到畢止,一時鐵甲雲集,槍戟蔽空。算上整編之後的巫林天軍,二次北伐的周武鐵旅高達三十三萬之數,號稱四十萬大軍。東陸的海軍匯集狹窄的天拓海峽,將大軍運往北陸,《大周皇帝鏡明史》中說:“帆檣相接,槳輪相比,海峽幾成通衢。”朱庭慎身為明國公,又是北伐的堅定支持者,他下令將畢止全部的行政都為接待北伐大軍服務,甚至不惜遷走了靠近碼頭的兩千戶居民。自李景龍重新開拓西陸,東陸製船一日千裏。周武年間,船隻從尺寸到吃水都翻倍上漲,戰船進步也十分明顯。圖為明國獅門鬥艦,以船首的拍杆而聞名。


    蠻族並沒有試圖在海上截擊東陸的船隊,而是選擇了徹底放棄水戰。在第一次北伐中,周武鐵旅依托鐵線河,取得了巨大的運輸和行軍優勢,蠻族的智將阿祖格將大量長船裝滿石頭沉在河中,試圖與東陸在平原上靠陸戰一決勝負。當周清的艦隊渡過天拓峽時,蠻族的九煵部隻是象征性地射了一陣箭雨就不慌不忙地向內陸撤去,在長達數百裏的平坦海岸線上,蠻族顯然無力對抗擁有海上支援優勢的東陸艦隊。但在北陸遼闊的草原上,勝負就各憑實力了。楚雲用十五張羊皮贖來的阿祖格顯然是北陸少有的智將,但蘇瑾卻是天才。


    和第一次的推進方式不同,蘇瑾這次要打的是一場穿心戰,大軍將從雪嵩河與緋雲河之間的平原一路北上,跨越彤雲山跑馬隘,直搗北都城,將蠻族的驕傲徹底而迅速地搗碎。這條路線是第一次北伐時葉正的遊擊路線,而此刻已經是大周將軍的葉正則與彭千斤帶領八萬大軍,沿第一次北伐主力進軍的路線前進,目的是吸引北陸主力,掩護周武大軍的突進。彭千斤無疑是天下有數的猛將,而葉正的狼牙七縱則是蠻族最可怕的夢魘,他們的兇殘如同朔北的馳狼騎,但軍紀卻可比東陸最嚴明的山陣。隻有這支強悍的部隊,才可能迅速突進到彤雲山,阻止蠻族對蘇瑾的截擊,並與周武鐵旅的本部會合。


    後人曾歎如果這支部隊如果由李當心統率,大約不會有中計之事,但李當心不善急戰,就未必能達到速度上的要求了。從緋雲河與鐵線河之間北上的大軍由周清、百裏羽親自坐鎮,當然軍事上的最高指揮依然是蘇瑾。百裏羽此次不在帝都坐鎮,一方麵是他認為經過七年的和平期,帝黨的基礎已經相當牢固;另一方麵,他也感到了北陸的一些危機。這是來自欽天監的危機。雖然百裏羽已經長久沒有和欽天監聯係,但他從來沒有忽視過這股可怕的力量,他動用了天元的情報時刻關注著欽天監的作為,而得到了一個隱秘而驚人的消息:被稱為“欽天監之龍”的力量,已經前往了北陸。欽天監之龍是大教宗掌握的一支恐怖力量,但即使百裏羽亦不知道它究竟是代表一個可怕的秘術師還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即使以百裏羽身為欽天監種子的身份,也隻是知道“欽天監之龍是欽天監最可怕的戰鬥力”,卻從沒聽過任何具體戰例。


    同樣關注著欽天監的並不隻有百裏羽。九州曆史上欽天監最大的敵人聖堂也留意到了這一點。當葉望在畢止集結他的三千風虎時,他在稷宮的老師於無陀找到了他,身為聖堂宗主之一的於無陀已經六十六歲,無法再上戰場,但他帶來了有關欽天監動向的消息。


    他也許是聖堂曆史上最默默無聞的宗主之一,事實上,他從畢止迴到天元後不久,就在稷宮內染疾去世,醫生推斷是由於這次鞍馬勞頓所致。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李則斯的監控下,沒有能做出任何偉業,而當北伐開始時,他卻已經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衰弱老人。他的一生最高職位也隻是稷宮的執事長,但正是這個人,用他的指環傳令東陸,三百聖堂齊集彤雲大山,方有葉望虎牙逞威,屠龍破關。


    鎮遠十七年四月,周武鐵旅三十萬大軍在十二處灘塗登陸,稷宮同學會號稱水戰第一的祝捷則帶領一支由八十艘長船、五十四艘樓船的艦隊沿鐵線河北上,在船隊的東邊,是蘇瑾的中軍。很快,艦隊在鐵線河第一個收窄處遇到了事先沉下的裝滿石頭的船隻,那是北陸設下的障礙,阿祖格在鐵線河與緋雲河中設置了三十七處阻塞,他征調了幾乎所有曾用來劫掠東陸的海盜船,以鐵索相連,實以土石,沉入河道。以他的計算,這些布置縱不能徹底阻止周武軍的水路戰術,也至少可以延誤他們的進軍時間。這個想法在軍事上無疑很正確,但他並不了解在這七年間的政治變動:通過賢者,周清與巫族的政權取得了默契,他從巫族購買了吃水更淺而行動速度更快的寧州長船。雖然名義上是購買,但價格優渥而且可以先行賒欠,這便與無償支援幾無區別了。


    巫族水師稱雄九州,對河道阻塞自有解決之道,帶著拖鉤的小艇和如同泥鰍一樣靈活的巫人迅速在河道中挖開一條通路,他們巧妙地利用水勢將裝滿石頭的木船打散在河底,輕便的巫族長船迅即通過。阿祖格的斷河戰略確實延緩了周軍北上的速度,但比起他料想中的結果,實在是差得太遠了。周清與巫族取得了聯係。在第二次北伐中,巫族共有一千五百人的精銳被編入周武鐵旅中,除了熟悉彤雲山地形的被編為斥侯外,此刻已經是騎都尉的巫族親自率領了千人的巫族弓箭手作為大營的遊擊。這些巫族人雖然沒有傳說中神射那般強悍,但論及個人的弓箭技藝,卻讓曾小覷他們瘦弱身材的紫荊長射也歎服不已。在民間傳說中,也流傳著許多類似《周巫對鬼弓》、《一箭穿三酋》之類的故事。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巫族戰船配備了名為招募來的幽州船夫,實則為巫族水師好手的厲害角色,為打通河道立下了汗馬功勞。


    北伐大軍本陣中,朱庭慎以其明國公身份成為名義上的先鋒,時任明國三軍都指揮使的葉望統帥三千風虎則是實際的先鋒,而葉望的稷宮學弟校尉唐湘則號稱先鋒中的先鋒,領一支出雲騎兵,在葉望鐵騎之前開路。唐湘一直以葉望為榜樣,慣於衝鋒陷陣,兩河之間的蔑昆部望風而逃,並沒有給他一逞身手的機會。事實上,蠻族並沒有想到周武鐵旅的推進速度可以如此快,更沒有想到他們這次的戰略目標是直指北都城。緊急調動的騎兵遇到了葉正和彭千斤所部的八萬人馬,被阻隔在鐵線河以西。當唐湘的騎兵看到彤雲山跑馬隘的山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一定可以直突北都城,將蠻族踩在腳下了。葉望卻本能地感到了危險,他是東陸第一的鋒將,又是聖堂的宗主,此刻他感到的危機並不僅來自軍旅經驗,還有一種讓他毛骨悚然的本能。


    對於巫民來說,東陸華族在瀚州取得的成就令他們十分震驚。一直以來,盡管對蠻族當年在雷洲的肆虐耿耿於懷,但巫族曆史上從未有過深入瀚州複仇的機會。


    翌日,斥候來報,跑馬隘一夜之間聳立起十丈雄關,熠熠生輝,城頭劍戟林立,不知有多少守軍。葉望帶隊親自往視,卻發現這座如同天外飛來般的神秘關隘,竟然是一座冰關。時值五月,而冰雪仍然凝結不化,這在周軍中引起了相當程度的恐慌。蠻族有星辰諸神相助。”流言在士兵中間迅速傳遞。


    這座關隘並非星辰諸神的神跡,而是出自他們的信徒——欽天監的手筆。綜合考量了華蠻雙方的實力之後,大教宗認為周軍的實力依然過於強大,因此派遣了大量的秘術師協助蠻族修建了這座名為印明關的關隘。數十名秘術師通力協作,在跑馬隘構築出一個巨大的秘儀之陣,五月春末,跑馬隘依然冷如寒冬,蠻族士兵們在隘口豎立起數百根巨大的原木為基座,並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將滾燙的沸水澆在原木之上,沸水在奇寒之下迅速凝結,將原木聯結成龐大的寒冰城牆。而這些秘術師的指揮者,就是欽天監之龍。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也沒有人知道他是什麽種族,在欽天監之外,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有人猜測他是比大教宗還要老的秘術大師,也有人認為他是如同古倫俄一般的巫人貴胄,甚至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他就是一條真正的龍。


    周軍對印明關發起了衝擊,但在接近關口時,就會感到刺骨的寒冷,著有皮裘的蠻族士兵將箭矢和巨石投向周軍,兩軍相持不下。在葉望打算不計代價硬突關口時,一個蠻族十戶長突然進入他的營帳,行以聖堂之禮,告之欽天監之龍跑馬隘施秘術,雄關一夜而起,但他真正的目的是引發彤雲山山崩,將東陸大軍全體埋葬,並告知有一條小路可抵達欽天監秘術陣法之處。葉望大驚,要詳細詢問,那蠻族聖堂卻慨然道:“吾為天下壞欽天監計,而視汝軍塗炭北陸,恨矣。”言畢拔刀自盡,葉望阻之不及,慨歎良久。就在這個晚上,坐鎮周武本陣的蘇瑾發現他的同學——擔任中軍遊擊的巫族人不見了。


    同時不見的,還有周武鐵旅中各層的將佐數十人,他們並非臨陣脫逃,在他們離去時,都有一封信對自己的上司或下屬做了詳盡的安排,雖然文法高低有別,但大意都是交代軍旅指揮當由何人接替,語氣平淡,仿佛自己的失蹤隻是去隔壁吃茶一般。而在普通士兵中,也有數百人無聲無息地脫離了團隊,消失在夜色中。蘇瑾大致猜到了緣由,但有一個人比他還要肯定,那就是百裏羽。這個欽天監曾經的種子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但沒有做出任何舉動。三百餘名通過各種關係加入周軍的聖堂從周武鐵旅的本陣甚至後軍離開,穿越荒涼的蠻舞原,進入彤雲大山。有人騎馬,有人步行,也有人就在渡過雪嵩河時倒在了寒冷的河水中。最終在三天後抵達印明關前的,隻有三百零四人。


    此刻,戰爭已經不再是屬於東陸和北陸,而是聖堂與欽天監。在這場短促而慘烈的戰鬥前夜,葉望將自己的槍法在麵前一一演示,未嚐沒有托巫族人將自己的槍法傳承下去的意思。他雖然沒有在這次戰鬥中身亡,但也最終沒能迴到自己的親人身邊。蠻族聖堂從一條秘密的小道為葉望帶來了消息,從這條小道同樣可以到達印明關側翼的一座雪山。雖然已經是五月,但由於秘術陣法的存在,山頂依然積雪皚皚,而欽天監之龍的秘術師隊伍就在這個山頂布置了密儀陣法。他們利用印池、填盍和穀玄的結合,尋找到了彤雲山最脆弱的樞紐,將在周武鐵旅中軍進入山區後引發雪崩甚至山崩,將數十萬大軍至少埋葬一半以上。


    三百名聖堂打起鷹旗,高唿“今日赴死關!”,聲震群山。在這個當晨,唐湘帶隊發起衝鋒以掩護聖堂們的行動,由於並未攜帶很多攻城器具,周軍傷亡很大,唐湘亦在攻城中身中石彈而亡。此刻聖堂們已經消失在山間。雖然名義上是山間小道,但其實隻是勉強可供人爬行的地段,即使對常走山路的人亦充滿危險,絕不可能供軍隊行進,即使精銳的聖堂武士,也有數人在跨越山峰時墜亡。欽天監亦留意到了聖堂的動向,也注意到了蠻族內部的聖堂有人失蹤,但密儀陣法已經發動,便無法再移動地點。他們隻能努力在山中布置下秘術陷阱和更多的兵力,試圖將可能出現的敵人殺死和擊退。聖堂無疑也了解這一點,但他們以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狂熱義無反顧地進入了可能已經成為陷阱的彤雲山。欽天監散在山間的斥候迅速被聖堂武士格殺,甚至沒有來得及發出警訊,但蠻族的鬼弓則成為聖堂的勁敵。聖堂雖然強大,但這畢竟是北陸,對於蠻族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們一邊,從周雪中飛出的冷箭奪走了不少聖堂的生命,但幾乎沒有鬼弓來得及發出第二支箭,就會被飛來的巫箭或長矛殺死。戰鬥短促而激烈,聖堂們到達山頂時,已經有近百人倒在路上。


    密儀大陣由十二名秘術師組成,但欽天監投放在這裏的力量並不隻如此。替補的秘術師以及經由秘術催發身體潛能的死士組成了最後一道防線,與他們世代的仇敵聖堂展開了搏殺。值得慶幸的是,由於要為秘術守秘,欽天監在密儀陣的周圍並沒有安排蠻族的士兵。欽天監和聖堂的作戰十分激烈,即使遠在印明關的北陸和東陸軍隊也能看到山頭風雲變色,有巨大的聲響響徹群山。在印明關指揮的碩風部六王楚貴甚至驚至佩劍落地,和他在一起的欽天監之龍立即親自趕往山頂。


    欽天監之龍的威力讓很多聖堂多年後談之色變,當時他們雖傷亡慘重,但也幾乎將欽天監防線全數擊殺,但突然風雪大作,很多聖堂瞬間被大風吹下絕壁,身為宗主之一的巫族人連發三箭,射殺了最後三個秘術師,自己也脫力頹倒,但風雪絲毫未止。眾人無法再前進,而密儀陣則緩緩轉動,聖堂中懂得一些秘術的人指出,陣法要提前發動,雖然不及將整個周武鐵旅包卷進來,但足以令先鋒部隊全軍覆沒。此刻聖堂隻剩下十餘人,身受五創的葉望突然持槍站起,將血染外袍撕裂,袒肩披發,挺槍步入風雪。無人知道葉望和欽天監之龍的對決是怎樣的,有聖堂信誓旦旦說看到了巨龍的影子出現在漫天的風雪中。有人說葉望唿喚出了虎牙槍中猛虎的精魂才能對抗巨龍,也有傳說葉望將欽天監之龍的精魂吸入了手中長槍中。但當風雪停止時,巫族人能看到的,隻有依然站立的葉望以及寒光四射的手中的槍。


    龍於九州,終無實證。葉望所屠之龍,究竟是欽天監的秘術師本人,還是真的召喚出了龍的精魂,無人知曉。就是葉氏自己也語焉不詳。失去密儀之陣的支撐,印明關比一般的冰雪融化得更快,也許是秘術反噬的緣故,轉瞬間肉眼可見的裂隙開始在牆頭出現,並迅速蔓延在整個關隘,印明關就在大軍眼前崩塌為雪水和原木,蠻族兩千守軍幾乎全軍覆沒。雪水漫入先鋒大營,深可及踝。朱庭慎正在猶豫是否束兵後退,巫族人背負葉望從天而降,“揚大唿‘關破矣,何不速進’,公大喜,風虎乃叩關而入”。


    聖堂們迴歸各自的軍隊,蘇瑾下令不追究其臨陣脫隊之責,這場戰鬥的隻言片語流傳到坊間,成為葉望“屠龍破關”的傳說,虎牙威名,綿延後世。但事實上,印明關的殘骸讓跑馬隘變得很難進軍,很多馬匹因為雪水和泥濘倒下,直到十天後,周武本陣進入彤雲山,葉望的先鋒才勉強通過跑馬隘。而這泥濘使得攻城器械和輜重無法前行,大軍隻能沿山麓西行,與葉正、彭千斤部會合。


    欽天監的印明關雖然沒有折損東陸的軍力,但為北陸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蘇瑾的穿心戰術,還是失敗了。楚雲的秘密武器鐵浮屠,已經被調到了北都城下。他們將麵對通過跑馬隘、試圖一探北都的葉望。葉望的風虎通過跑馬隘後,北都城已經近在咫尺,雖然泥濘讓風虎騎兵的戰力有一些下降,但士氣正旺,不少風虎甚至存了不用大軍跟進,直搗北都城的天真想法。然則他們迎頭撞上了鐵鏐的鐵浮屠。碩風部模仿了周軍的山陣戰術,以鐵浮屠充山陣、以鐵浮屠充風虎、以鬼弓充出雲騎兵。而鐵浮屠較之山陣更具侵略性和殺傷力,時年二十七歲的鐵鏐身先士卒,鐵浮屠向風虎發動了致命的衝擊。這是東陸軍隊第一次麵對鐵浮屠,他們驚恐地發現自己的刀槍幾乎無法傷到這種重型鎧甲,而鐵浮屠的衝擊則會將風虎如同絞肉一般卷入和吞沒,在高大如同四角犛牛的北陸馬麵前,明國精選的風虎騎兵簡直就像麵對巨人的小孩般孱弱。即使是葉望的勇武也無法讓風虎戰勝這種騎兵之王,隻能下令全軍後退。鐵浮屠與鬼弓掩殺過來,在印明關僥幸脫身的楚貴樽親自帶領鐵浮屠追殺,斬獲無數風虎。葉望被壓製,退迴彤雲山南,明國公朱庭慎卻在撤退中中流矢身故。當周清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慟不已,朱庭慎是他北伐最堅定的支持者,又與他年齡相仿,在諸侯中實在是最與他相厚的,如今北都尚未在望,卻先已身去,為這次北伐寫下了一個不吉利的開頭。


    但周清不知道,馬上他將得到更加令他悲慟的消息。朱庭慎的去世,帶給周清巨大的傷痛。但這件事帶來的嚴重後果,直到周清班師才顯現出來:失去了朱庭慎的明國,不再是他最大的支持者。葉正和彭千斤的西路軍一路北上,先後擊潰了黑水、陽河、瀾馬部的襲擾,但葉正發現,蠻族的戰術要聰明得多了。針對周軍的特點,數次硬拚吃虧的蠻族軍改變了戰術。蠻軍以少量敢死隊為前軍,將騎軍主力布置在左右兩翼,以敢死隊發動突然襲擊,若攻擊不成,則馬上後退重新集結。若敵人主力出擊便分散後撤,引誘周軍主力追擊,再以左右兩翼騎兵主力形成合圍。如果被圍主力過於強大,則立即撤退,引誘敵軍來追。因為蠻軍士兵往往帶有數匹馬,所以即使遠程奔馳也不會降低騎兵速度。隻等周軍追得筋疲力盡之時,再反過來掩殺輕敵冒進的士兵。幾次交手之後,盡管周武鐵旅憑借人數優勢保持推進,但速度較之第一次北伐,緩慢很多。


    五月十六,彭千斤親自帶隊追擊一股黑水部的騎兵,他曾經擊退過幾次蠻族的合圍,對自己的軍力很有信心,但這次卻無疑托大了。阿祖格經過多次的戰術偵查,摸清了彭千斤的習慣和性格,這次調集了兩萬鐵浮屠和三千鬼弓,要吃掉這塊大骨頭。當彭千斤發現自己被包圍時,還沒有意識到敵人這次的軍力不同,要調軍衝殺迴去,但當他發現對方打出了碩風部鐵浮屠的旗幟時,饒是他驍勇善戰,也感到了一絲不妙。但蠻族人並沒有立即收緊包圍圈,將這不足一萬人的隊伍吃掉,這裏已經接近蠻族在北都的大營,周武本軍還在印明關無法前進,阿祖格打算調用更多的軍隊,在占據地利的情況下,圍兵打援。如按葉正的兵法,此刻應會放棄彭千斤而奇兵突出,但他的性格與他的兵法並不是渾然一體的。在鐵駟車中,葉正是最為矛盾的一個,雖然他的兵法絕戾兇殘,但他本人卻最是隨性溫和,當他得知彭千斤被圍時,他毅然作出了前往援救的決定。雲中葉家和彭家世代交好,事實上,彭千斤的妻子就是葉正的妹妹,但他前往救援,恐怕並非僅僅由於這層親戚關係。葉正將軍務交給稷宮的同學馬荻,《周史·葉正傳》載他當時所言:“吾如不歸,汝為軍正,敵有智將,不可輕進,俟蘇將軍部可也。”這或許說明他已經料到周武本陣也未必能完成穿心之戰。


    葉正隻帶了本部的狼牙七縱和少量的唐國騎兵衝陣,鐵浮屠見來軍不多,撤開一個口子,讓狼牙七縱殺入包圍,此刻彭千斤左目中箭,右目亦被箭創,血流被麵,兀自大唿作戰不已。葉正下令狼牙七縱護送彭千斤殺出,自己帶騎兵斷後。鐵浮屠隻放人入圍,不會縱人出圍,四麵掩殺。但狼牙七縱在葉正的訓練下,可稱東陸兇悍第一,他們是從驍騎衛中精選的四千九百軍士,人人猛悍,雖然不在葉正直接指揮下,但依然表現出驚人的戰術素養,在鐵浮屠中穿插,巧妙地避讓了敵軍的鋒芒,非但眼看要衝出包圍,還斬殺了許多普通的蠻族兵士。以至於在附近山丘上觀戰的阿祖格見到狼牙七縱衝陣後歎道:“使東陸兵馬皆如是,瀚州盡屬周矣。”狼牙七縱雖然強大,但鐵浮屠的數量占據了優勢,阿祖格更命令瀾馬部兵馬上前增援。葉正遠遠發現了阿祖格所在的山丘,集合了彭千斤殘部和唐國騎兵,先直撲鐵浮屠與瀾馬部兵士的交匯處,突然轉折,以楔形陣直突阿祖格。


    如果葉正帶領的是狼牙七縱或者驍騎衛的生力軍,也許北陸智將阿祖格就又一次成為葉正刀下的冤魂,但阿祖格大約吸取了鐵拔嶽與楚貴彝被突襲的教訓,在身邊安排了一支守衛。葉正率部殺至山下,斬敵數百人,見阿祖格身前列出鐵浮屠,心知突襲不成,帶軍離去。阿祖格驚問手下來將是誰,答曰巫將軍葉正,阿祖格歎道“果然可畏”,下令不惜代價圍殺。葉正帶兵來救彭千斤,已經奔馳一日一夜,人困馬疲,鐵浮屠重重圍困,左右衝突,不得而出,為絆馬索所羈,落馬被擒,所部兵馬十折其九。阿祖格大喜,派人往報北都。


    北陸兵丁中有很多與葉正有仇,葉正在第一次北伐中手段兇狠,又多次奇襲蠻族本陣,斬殺首領無數,雖然北陸敬重豪傑,但對葉正卻仇恨刻骨。當即就有將佐拔刀要將他砍殺,阿祖格急忙製止,他知道葉正與東陸皇帝和大將之間的關係,他要將葉正作為第二個彭千斤,引來更大的魚。此時,印明關破的消息傳到了北都,阿祖格帶兵後撤,葉望突襲北都被鐵浮屠擊退,周武大軍轉進遮虜障。此時彭千斤已經被救迴西路軍,馬荻雖然不及葉正詭變,也不如彭千斤豪勇,卻是守成之將,立即以廂車為根基,緩緩東移,直到與蘇瑾部會合,也沒有讓蠻族大軍占到什麽便宜。


    周清聽到葉正救人自陷敵陣,大驚失色,就在這時,斥候來報,蠻族將葉正綁起,在彤雲山腳與鐵線河口相交的平原上豎了一個高高的刑架,掛在上麵,竟是要將他活活吊死。周清大怒,就要調兵親自援救,但蘇瑾和百裏羽卻阻攔了他。蘇瑾與葉正交情深厚,但他深知彼處最宜埋伏,且蠻族鐵浮屠已經露出爪牙,目前還沒有能克製的方法,一旦被有所準備的鐵浮屠衝擊,大軍必然潰敗。如果說蘇瑾還不足以製止周清,還有一直對他有極大的說服力的百裏羽,《周書》中載,“百裏羽厲聲對周清說:‘葉正為汝兄弟,北伐千萬人皆汝兄弟,汝獨不憐乎!’,帝長籲而止”。


    但蘇瑾最擔心的並非周清,而是性如烈火的葉望。葉望屠龍破關,又力戰鐵浮屠,此刻身體狀態十分不良,躺在床上養傷。蘇瑾派了數十名軍卒日夜看護,又叫翼天瞻勸慰,生怕葉望再次獨自救援。但他沒算到的是,這次前往救援的不是葉望,而是李當心。李當心是個內向的人,他的性子很慢,以至於很多人以為他是個淡漠的人,但這次他們知道,大周李將軍的血,同樣是火熱的。在得知葉正被吊後,李當心足不出帳,用算籌排了一天,對親兵說:“我知道如何闖入包圍了。”親兵問:“然則如何出來?”李當心將算籌一丟說:“正哪裏有時間等我推算如何出來?隻是進去也就夠了!”出門上馬,帶親隨的兩千廂車衛,連夜出發。廂車衛本是步兵為主,但李當心卻沒有帶任何廂車,而讓他們輕騎跟隨,一路向北,從眉陰山後繞行,在山林中伐木前行,廂車衛善於結陣設營,對這些手法也頗有心得,硬是在山間擠了一條路出來。阿祖格雖然布下重重羅網,卻沒有料想敵人竟從身後出現,李當心的軍隊頓時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但當李當心看到刑架上的葉正時,不由痛哭失聲,葉正已經死去,周發在風中飄揚,但竟沒有食腐的鳥類褻瀆他的屍身。廂車衛將葉正解下,李當心立即率眾突破。正如他之前所計算的,廂車衛可以幾乎毫不折損地來到葉正的位置,但他並沒有時間計算離開的路線。李當心以廟算稱絕,本不擅長臨陣奇謀,但接下來的十數天中,他卻屢出奇兵,如有神助,幾乎所有的民間故事中,都稱葉正將星不墜,冥冥中護佑李當心,就是《周史》的編纂者也有歎說:“李將軍用兵詭譎,直如勇略伯再世。”也許那時李當心真的進入了葉正的思考領域吧。


    此時迴程有阿祖格的大軍,李當心也並沒有帶兵走眉陰山迴去,而是選擇了沿彤雲山北上,繞到了北都城後方,屠戮了無數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貴族。一時間,大周李將軍之名如雷貫耳,聲威直逼葉正。此時蘇瑾已經知道李當心獨自出發,旋即調遣大軍,開始推進。無疑這是為李當心的行動製造掩護,周清的堅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無論如何,不能再讓李當心身陷敵陣了。北都城開始調動鐵浮屠和鐵浮屠,在遮虜障布下堂堂之陣。但這就讓追捕李當心的力量更加減弱。李當心在後方燒毀了兩處糧倉,並將大巫薩顏真也阻在了北都城外。但好在一個之前默默無聞的人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楚雲的伴當蔑爾赤郭莫罕。這個年輕人與楚雲一起長大,承擔著北陸大軍的補給任務,在李當心奇兵突出之時,他毅然站出,指揮若定,這是令他被公認為阿拉木汗四天王之一的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他隻是靠楚雲的提攜,並無真才實學,雖然他將後勤治理得井井有條,但重視沙場勇力的北陸人對這個有些瘦弱的青年依然很看不起。在評定軍功時甚至有蠻人說“我隻知有鐵千戶,不知有郭莫罕”之類的話。但這次郭莫罕卻帶著數千車輜重,以李當心當年發明的廂車陣形,讓大周李將軍自己也沒有占到什麽便宜,更救下了大合薩顏真,聯係到李當心之後的戰績,郭莫罕的小勝就更顯彌足珍貴。李當心見無法再繼續襲擾,開始撤離。


    蠻軍雖然被蘇瑾施壓,但仍派出一支軍隊追擊李當心,此時跑馬隘已為碩風部控製,李當心遂向東退入彤雲山。由於大部隊被調往雪嵩河,北陸隻有用牧民拚湊了一支兩萬四千人的隊伍,開始搜山,此刻李當心隻有三個百人隊,但他巧妙地利用彤雲山複雜的地形,忽東忽西,始終令自己的部隊隻麵對很少的敵人,以彌補自己人數不足的優勢,打退了蠻族追兵十餘次,殲敵三千餘人,自己隻損失了十七個騎兵。楚雲大怒,傳令其務必擊殺李當心,有獻李當心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蠻族隊伍再次進入彤雲大山追尋足跡,然而足跡進入林中一片空地之後就斷掉了。空地正中屍堆上是葉正完整的屍體、血跡和搏鬥廝殺的痕跡,以及散落各處的狼的鬃毛和爪印。最大的爪印據說足有碗口大,狼與人的屍體散落四周,李當心死於北辰貪狼之口的流言不脛而走。


    但畢竟沒有人看到李當心的屍體,於是也有一部分蠻族部族篤信李當心仍蟄伏於彤雲大山之中,等待時機重掀腥風血雨。久而久之,李當心的名號被蠻族神化成了手裂牛馬、生食人肉的魔神。甚至數十年之後,仍有人用“李將軍從彤雲山中出來抓了你迴去吃”之類的話嚇唬不聽話的孩童。關於李當心之死,還有第三個版本的傳說,在碩風部與周軍陳兵於雪嵩河之時,朔北部也悄悄地潛入了彤雲大山,就在距離雪嵩河戰場不遠的地方靜靜地等待時機,隻待雙方戰到兩敗俱傷,便長驅直入撿個現成便宜。李當心退入彤雲山,恰好進入了朔北部的臨時大營。李當心以精密的計算著稱,卻不善急戰,在數千頭惡狼包圍之下,幾番衝戰,未能突圍,最終數百人葬身狼腹。因為葉正其時已死去數日,狼不喜食死肉,故而得保全屍。很多人更願意相信這個說法,因為現場並未發現李當心部的鎧甲兵器,這些東西既然不可能葬身狼腹,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朔北部的人搜羅一空了。這個傳說的另一個證據就是,碩風部和周軍在鐵浮屠和山陣全滅後,尚有餘力一戰,卻匆匆收兵談和,想來便是發覺了朔北部的陰謀而不欲其陰謀得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陬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陬十三並收藏爭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