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個昏暗的夜晚,荒原上的那場交鋒無疑是哪位君王血脈爆發的初次始端,也是那場虎頭蛇尾的莫名交鋒開啟了一位除卻君王身份之外的天武士偉大的傳奇事跡,但是那場意外卻在史書中的記載卻是極簡約的。
《楚·史記·始皇帝傳》上記載:“周哀帝四年,四月十七,帝出碩風,帝過藏瀾山朔風原口,與曉終相遇。
陣前相決,帝奮祖先之威,拔刀斬馬,決其喉,斷其首,救己於危難。
其餘諸軍皆退避,不能及。
大軍大唿跪拜,震驚四野,曉惜帝之才,收刀北向迴部而去。
帝年十六,初率白馬之軍,後語太傅曰,‘我血初露,而知天下之大’。”
而此時始皇帝談及這次傳奇事跡的開端之時,所有敵人的骨灰已經沉沒在九洲大地的土壤之中,皇帝高高坐在太清宮的帝位上,目光淡漠的越過層層雲天,越過高山大河,去向沒有盡頭的遠方,他的腳下,萬民馴服。
東陸,天元城。
白色尾翼的鴿子撲啦啦的振動雙翅,掠過澄澈如洗的蒼穹。
地麵上的鴿哨聲清亮的響了起來,鴿子在空中打了個旋,驟然翻身下降,一晃收斂羽翼,輕盈地乖巧的落在吹哨人的手指上。
信鴿褐色的爪子上,係著手指般粗的小竹枝。
遠來傳來的琴聲悠遠迴蕩,琴聲中自有一股冷冽寒冷的氣息,像是一道極細的冰泉從雪山之巔的高處垂落,濺起了一束好看的水花。
金黃的菊花圃中端坐著一位風采過人的青衣少年人,他屈膝跪坐在細竹精心編織的竹墊上,麵前檀木小桌上擺著一壺清酒和兩隻晶瑩剔透的玉玲瓏瓷杯。
他纖細如白玉的手指輕輕的扣著桌麵,發出了一聲聲低低的聲音,聲音一動一靜之間與在遠處的琴聲暗中相合。
四月十九,是帝都天元城傳統的“初春賞菊”的日子。
對於天元上下的公卿們,除去春節之外,隻有三月的“踏青節”和同月的“賞菊節”堪稱一年一度的盛事,哪怕是已經戰火紛飛的亂世亦然不能阻擋還沉浸在天元盛世中的文武公卿賞菊踏青。
天元貴族對門下子女皆是家教森嚴,世家大族俱是看重禮防這一事,平日間絕不會讓其走出閨閣半步,更不用說在外拋頭露麵這一說。
懷春的少女、多情的公子,也隻能借這兩個絕佳的機會眉目傳情,暗通款曲,以促成好事。
而握著當朝權柄的何大將軍不但不加禁止,反而樂見其成大力促成其事。
多年來按照以往太清宮的舊俗,這兩日皇帝會出宮與士族大臣同樂過節,文武公卿們也會帶著妻女齊聚郊外,把酒賞花,但是如今天無二日,那頭端坐在朝堂上的雄獅又怎麽會讓那些整日沉迷享樂的大臣公卿將僅有四歲的小皇帝帶出宮去。
何進大將軍占據帝都的這半年,堪稱無日無天的半年時間。
何進乃是雄霸之主,五萬如狼似虎的精兵在手,天元城城防把控之緊,冷笑高坐於朝堂之上,獨掌生殺大權。
動輒就是一道軍令,就將敢觸了他黴頭的公卿下令囚禁在牢獄之中,若是那位公卿仍是不肯低頭,何大將軍再下一道軍令,那就是隻剩下一個結果,明日正午西市口典刑。
何大將軍握權的這半年間,天元城中的世家大族和豪商公卿惶惶不可終日,帝都上空無時無刻不是陰雲密布,人心紛擾。
此次北上的諸侯忽然起兵,緊接著戰報傳來,說諸侯聯軍來勢兇猛,正在山海關和何大將軍留下駐守的兵馬對峙,天元城中所有人都覺得是漫天雲霧即將散去馬上就能見了青天。
豪門大戶在家中兩側結滿彩綢紅燈,外出散發糧食賑濟街邊的乞丐,在暗中祈禱以求諸天神靈保佑,北上的諸侯能夠一舉攻破山海關,進而鏟除何進這個亂世的煞星。
趁著何大將軍離朝去前方督戰,掌控著天羽軍和金吾衛的何太後一改往日隱於宮中默不作聲的舊態,何大將軍離朝的第一日就宣布恢複中斷了一年的“賞菊”風俗,還對滿朝的公卿貴族開放皇家菊園,以示天子與民同樂。
文武公卿們攜帶華貴織錦的毯子和各色綢緞,在占地廣闊的菊園中用綢緞圍起一個個“小隔間”,往日親近的幾家一起席地而坐,流水殤殤,煮酒賞花。
清水池邊狹長的皇家菊園中,用水青、杏黃、楓紅、露紫、月白各色的錦緞圍起來的小閣間數百座,一時間望去都晃亂了人的眼神,酒香遠遠的便已經撲鼻而至,一陣清風拂來便已經讓人聞起來便覺得醺醺欲醉,欲要倒地酣睡不起。
青衣少年卻是精通絲竹樂器,雖然不及天元城的一些傳世大家的傾世之才,但也算是風雅之極。
太後下令百官不許私自奏樂,隻讓青衣少年在此之前遙坐在高處彈琴。琴聲如流水一般,不染人間塵埃。
這座精致卻樸實的建築坐落在菊園中水中央天然的一塊巨石上,完全以不上漆的方木搭建,甚至看不見一枚鐵釘,像是搭了一件巨大的積木那般高高的壘了起來。
它的年代已經很久了,色澤已經黝黑的木材上依然可見古樸絢麗的花紋。
水閣四周無牆,風從水閣中穿行而過,撩動掛在中央的一垂金色紗幕。
老者微微對一旁引路的侍女點頭,也不拘束,撩起黑袍坦然坐在紗幕對麵的一張無腿竹塌上,和紗幕中的人相隔不遠凜然對視。
他的平靜中自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嚴,兩個人都沒有說話,青衣少年走到那人影身邊,攏手在袖子裏,默默地侍立。
紗幕裏傳來女人低低的笑聲:“老丞相,我們之間有多久沒有這樣坐在一起見共賞菊花了?”
“十年,十年之前,太後還剛剛變成皇後的時候,我們在帝都見的麵,在先帝的陪同下我們還是如今日一般賞菊。”老人也微微地笑。
老人整理黑袍正襟危坐:“我想知道的第一個問題是,當諸侯已經拿下山海關,占據了通往帝都的門戶,周氏皇族就欣然看著這件事發生,而毫不在意其中的危險?”
“危險?”太後靜靜發問。
“自從始皇帝開國以來,山海關就是帝都的門戶,天羽軍守衛的重關。
第一個占據它的男人是何大將軍,如果諸侯可以攻破,那麽第二個就是南方諸侯。此時山海關裏有四路諸侯的聯軍,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今的東陸,還有誰能夠阻擋統帥六萬精軍的南方諸侯?”
老人的的話鋒無聲無息地銳利起來。
太後思索了片刻:“何進乃天下第一名將,諸侯的六萬精銳,這樣的兵團東陸無人可以阻擋,但即便此時的諸侯也不堪和何進再戰。雖說,何進也苦苦抵擋著南方諸侯的進攻。”
老人冷冷地一笑:“那麽如果諸侯有上逼帝都,脅持皇帝的心思,他就是第二個何進!是不是這樣?”
女人沉默了,半晌輕聲說道。
“皇室現在還有多少兵力可以調用呢?”老人眸子神采奕奕,直直發問。
“原本天羽軍一共三萬騎甲,衛戍帝都。
何進剛入朝之時擅自裁減為兩萬,而且將羽林天軍的主營移到城外五十裏的邊緣小城。”
“我於是擅作主張,以皇室內庫的錢養了一支世家子弟充作金吾衛,這些年來這支金吾衛的人數年年增長,如今大約又有一萬人。
這些事我想何進也看在眼裏,不過他倒沒有威逼我裁撤兵馬,我想是金吾衛的威脅還不在他眼裏,這些世家子弟,嬌生慣養,雖然也痛恨逆賊亂黨,可若是放在兩軍陣前,可能三千何進麾下的騎軍也可以叫他們全軍覆沒。”
太後恨聲道,“有時候我也是恨鐵不成鋼,又覺得中了何進的設計,耗費了大量的內庫錢財,卻隻得到一支徒有其形的軍隊。”
“跟我估計得完全一樣。”老人微微點頭,“不過,徒有其形得軍隊未必不能作戰。”
“作戰?”太後聲音裏透著疑慮,“跟誰作戰?”
“太後以為,一萬羽林天軍和一萬徒具其形的金吾衛可以和誰作戰?”太後遲疑片刻,搖了頭:“以現在的規模和訓練,隻怕這支軍隊不要說和何進的勁旅抗衡,即便是諸侯中的其他路諸侯的軍隊也都可以輕易地擊潰之。”
“不錯。恕我直言,”老人說道,“太後可以勸說自己調用皇室的大軍,可是這支大軍跟諸侯的兵力相比,就像一頭瘦狼和一群猛虎。它若是驟然衝進猛虎們搏鬥的戰場上,也許立刻就被撕碎了。”
“雖然這話不好聽,但也要承認真是實話。”太後的聲音裏終究還是透出了沮喪。
“不過,”老人話鋒一轉,“如果猛虎們已經陷入了不可停止的搏殺,瘦狼窺伺在旁邊,卻可能輕易的咬死勝出的那隻猛虎。這支猛虎已經身受重傷,而其他的猛虎已經喪生在它嘴裏了。”
《楚·史記·始皇帝傳》上記載:“周哀帝四年,四月十七,帝出碩風,帝過藏瀾山朔風原口,與曉終相遇。
陣前相決,帝奮祖先之威,拔刀斬馬,決其喉,斷其首,救己於危難。
其餘諸軍皆退避,不能及。
大軍大唿跪拜,震驚四野,曉惜帝之才,收刀北向迴部而去。
帝年十六,初率白馬之軍,後語太傅曰,‘我血初露,而知天下之大’。”
而此時始皇帝談及這次傳奇事跡的開端之時,所有敵人的骨灰已經沉沒在九洲大地的土壤之中,皇帝高高坐在太清宮的帝位上,目光淡漠的越過層層雲天,越過高山大河,去向沒有盡頭的遠方,他的腳下,萬民馴服。
東陸,天元城。
白色尾翼的鴿子撲啦啦的振動雙翅,掠過澄澈如洗的蒼穹。
地麵上的鴿哨聲清亮的響了起來,鴿子在空中打了個旋,驟然翻身下降,一晃收斂羽翼,輕盈地乖巧的落在吹哨人的手指上。
信鴿褐色的爪子上,係著手指般粗的小竹枝。
遠來傳來的琴聲悠遠迴蕩,琴聲中自有一股冷冽寒冷的氣息,像是一道極細的冰泉從雪山之巔的高處垂落,濺起了一束好看的水花。
金黃的菊花圃中端坐著一位風采過人的青衣少年人,他屈膝跪坐在細竹精心編織的竹墊上,麵前檀木小桌上擺著一壺清酒和兩隻晶瑩剔透的玉玲瓏瓷杯。
他纖細如白玉的手指輕輕的扣著桌麵,發出了一聲聲低低的聲音,聲音一動一靜之間與在遠處的琴聲暗中相合。
四月十九,是帝都天元城傳統的“初春賞菊”的日子。
對於天元上下的公卿們,除去春節之外,隻有三月的“踏青節”和同月的“賞菊節”堪稱一年一度的盛事,哪怕是已經戰火紛飛的亂世亦然不能阻擋還沉浸在天元盛世中的文武公卿賞菊踏青。
天元貴族對門下子女皆是家教森嚴,世家大族俱是看重禮防這一事,平日間絕不會讓其走出閨閣半步,更不用說在外拋頭露麵這一說。
懷春的少女、多情的公子,也隻能借這兩個絕佳的機會眉目傳情,暗通款曲,以促成好事。
而握著當朝權柄的何大將軍不但不加禁止,反而樂見其成大力促成其事。
多年來按照以往太清宮的舊俗,這兩日皇帝會出宮與士族大臣同樂過節,文武公卿們也會帶著妻女齊聚郊外,把酒賞花,但是如今天無二日,那頭端坐在朝堂上的雄獅又怎麽會讓那些整日沉迷享樂的大臣公卿將僅有四歲的小皇帝帶出宮去。
何進大將軍占據帝都的這半年,堪稱無日無天的半年時間。
何進乃是雄霸之主,五萬如狼似虎的精兵在手,天元城城防把控之緊,冷笑高坐於朝堂之上,獨掌生殺大權。
動輒就是一道軍令,就將敢觸了他黴頭的公卿下令囚禁在牢獄之中,若是那位公卿仍是不肯低頭,何大將軍再下一道軍令,那就是隻剩下一個結果,明日正午西市口典刑。
何大將軍握權的這半年間,天元城中的世家大族和豪商公卿惶惶不可終日,帝都上空無時無刻不是陰雲密布,人心紛擾。
此次北上的諸侯忽然起兵,緊接著戰報傳來,說諸侯聯軍來勢兇猛,正在山海關和何大將軍留下駐守的兵馬對峙,天元城中所有人都覺得是漫天雲霧即將散去馬上就能見了青天。
豪門大戶在家中兩側結滿彩綢紅燈,外出散發糧食賑濟街邊的乞丐,在暗中祈禱以求諸天神靈保佑,北上的諸侯能夠一舉攻破山海關,進而鏟除何進這個亂世的煞星。
趁著何大將軍離朝去前方督戰,掌控著天羽軍和金吾衛的何太後一改往日隱於宮中默不作聲的舊態,何大將軍離朝的第一日就宣布恢複中斷了一年的“賞菊”風俗,還對滿朝的公卿貴族開放皇家菊園,以示天子與民同樂。
文武公卿們攜帶華貴織錦的毯子和各色綢緞,在占地廣闊的菊園中用綢緞圍起一個個“小隔間”,往日親近的幾家一起席地而坐,流水殤殤,煮酒賞花。
清水池邊狹長的皇家菊園中,用水青、杏黃、楓紅、露紫、月白各色的錦緞圍起來的小閣間數百座,一時間望去都晃亂了人的眼神,酒香遠遠的便已經撲鼻而至,一陣清風拂來便已經讓人聞起來便覺得醺醺欲醉,欲要倒地酣睡不起。
青衣少年卻是精通絲竹樂器,雖然不及天元城的一些傳世大家的傾世之才,但也算是風雅之極。
太後下令百官不許私自奏樂,隻讓青衣少年在此之前遙坐在高處彈琴。琴聲如流水一般,不染人間塵埃。
這座精致卻樸實的建築坐落在菊園中水中央天然的一塊巨石上,完全以不上漆的方木搭建,甚至看不見一枚鐵釘,像是搭了一件巨大的積木那般高高的壘了起來。
它的年代已經很久了,色澤已經黝黑的木材上依然可見古樸絢麗的花紋。
水閣四周無牆,風從水閣中穿行而過,撩動掛在中央的一垂金色紗幕。
老者微微對一旁引路的侍女點頭,也不拘束,撩起黑袍坦然坐在紗幕對麵的一張無腿竹塌上,和紗幕中的人相隔不遠凜然對視。
他的平靜中自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嚴,兩個人都沒有說話,青衣少年走到那人影身邊,攏手在袖子裏,默默地侍立。
紗幕裏傳來女人低低的笑聲:“老丞相,我們之間有多久沒有這樣坐在一起見共賞菊花了?”
“十年,十年之前,太後還剛剛變成皇後的時候,我們在帝都見的麵,在先帝的陪同下我們還是如今日一般賞菊。”老人也微微地笑。
老人整理黑袍正襟危坐:“我想知道的第一個問題是,當諸侯已經拿下山海關,占據了通往帝都的門戶,周氏皇族就欣然看著這件事發生,而毫不在意其中的危險?”
“危險?”太後靜靜發問。
“自從始皇帝開國以來,山海關就是帝都的門戶,天羽軍守衛的重關。
第一個占據它的男人是何大將軍,如果諸侯可以攻破,那麽第二個就是南方諸侯。此時山海關裏有四路諸侯的聯軍,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今的東陸,還有誰能夠阻擋統帥六萬精軍的南方諸侯?”
老人的的話鋒無聲無息地銳利起來。
太後思索了片刻:“何進乃天下第一名將,諸侯的六萬精銳,這樣的兵團東陸無人可以阻擋,但即便此時的諸侯也不堪和何進再戰。雖說,何進也苦苦抵擋著南方諸侯的進攻。”
老人冷冷地一笑:“那麽如果諸侯有上逼帝都,脅持皇帝的心思,他就是第二個何進!是不是這樣?”
女人沉默了,半晌輕聲說道。
“皇室現在還有多少兵力可以調用呢?”老人眸子神采奕奕,直直發問。
“原本天羽軍一共三萬騎甲,衛戍帝都。
何進剛入朝之時擅自裁減為兩萬,而且將羽林天軍的主營移到城外五十裏的邊緣小城。”
“我於是擅作主張,以皇室內庫的錢養了一支世家子弟充作金吾衛,這些年來這支金吾衛的人數年年增長,如今大約又有一萬人。
這些事我想何進也看在眼裏,不過他倒沒有威逼我裁撤兵馬,我想是金吾衛的威脅還不在他眼裏,這些世家子弟,嬌生慣養,雖然也痛恨逆賊亂黨,可若是放在兩軍陣前,可能三千何進麾下的騎軍也可以叫他們全軍覆沒。”
太後恨聲道,“有時候我也是恨鐵不成鋼,又覺得中了何進的設計,耗費了大量的內庫錢財,卻隻得到一支徒有其形的軍隊。”
“跟我估計得完全一樣。”老人微微點頭,“不過,徒有其形得軍隊未必不能作戰。”
“作戰?”太後聲音裏透著疑慮,“跟誰作戰?”
“太後以為,一萬羽林天軍和一萬徒具其形的金吾衛可以和誰作戰?”太後遲疑片刻,搖了頭:“以現在的規模和訓練,隻怕這支軍隊不要說和何進的勁旅抗衡,即便是諸侯中的其他路諸侯的軍隊也都可以輕易地擊潰之。”
“不錯。恕我直言,”老人說道,“太後可以勸說自己調用皇室的大軍,可是這支大軍跟諸侯的兵力相比,就像一頭瘦狼和一群猛虎。它若是驟然衝進猛虎們搏鬥的戰場上,也許立刻就被撕碎了。”
“雖然這話不好聽,但也要承認真是實話。”太後的聲音裏終究還是透出了沮喪。
“不過,”老人話鋒一轉,“如果猛虎們已經陷入了不可停止的搏殺,瘦狼窺伺在旁邊,卻可能輕易的咬死勝出的那隻猛虎。這支猛虎已經身受重傷,而其他的猛虎已經喪生在它嘴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