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興商業,開海運
十月戰敗,看我李景隆逆風翻盤 作者:醉魚臥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抄家是飲鴆止渴的方法,現在還用不上”
“啊?”
朱允炆聽懂了李景隆的潛台詞,不搞抄家隻是因為現在還沒到生死存亡的時刻,等到了那一刻,誰都沒有退路的時候就得“飲鴆止渴”了…
“如此說來兄長心中已有良策?”
李景隆鄭重點點頭,沉聲道“陛下,請打開海禁,允許商隊出海貿易,出海商船必須向朝廷報備,上交保證金才允許其出海,朝廷放寬鹽茶鐵的專營權,分派給商人,價格波動必須上報朝廷緣由,並以嚴刑監督之,”
“此事不可,海禁與鹽、茶、鐵專營皆太祖定下的,”朱允炆神情堅定連連搖頭,
朝廷專營?李景隆心中冷笑一聲,作為過來人的,他可是太了解朝廷專營的德行了,壟斷著最賺錢的行業都能年年報虧損!
“陛下,請聽我為你分析其中利弊你再下決定,”
“臣先說鹽、茶、鐵朝廷專營的利弊,太祖見鹽、茶、鐵販賣的利潤豐厚,於是便將鹽、茶、鐵統歸朝廷專營,此策初期確實為朝廷帶來了不小的營收,可見太祖之英明。”
朱允炆笑著點頭,心中頗為自豪。可剛笑不到兩秒,
“但”
李景隆話鋒一轉,語氣有些沉重的說道,
“鹽、茶、鐵經曆過一段時間的專營後賬目卻愈發糊塗,看起來收入仍舊可觀,可支出損耗卻是一年高過一年,朝廷所得之利潤逐年銳減。”
朱允炆笑容一凝,逐漸變得嚴肅起來,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以前黃子澄這些老師告訴他這是正常損耗,他也就信了,沒有去深究,如今李景隆說出了不同的東西,他自然得好好聽聽到底怎麽迴事。
李景隆停頓了一會後繼續說道,
“這是因為他們在賬簿上做了手腳,大明是曆朝曆代俸祿最低的王朝,可大明的官員卻從不比其他朝代的官員生活質量差,這是為什麽?大明的物價低?”
“秦淮河畔猖妓最便宜的一夜需要二十兩,很多官員的月俸都不夠去玩一次的,可據我所知秦淮河的花船有一半屬於他們。”
後麵的話李景隆沒說,也不需要他說,朱允炆已經明白李景隆的意思,這是在告訴他大明的官員們已經在上下其手瓜分了部分屬於朝廷的錢。
朱允炆臉色通紅,怒意上頭,李景隆沒給他消化的時間繼續說道,
“弊端不止如此,大明專營的賬簿被那些“能臣”弄的“不明不白”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失去了鹽、鐵、茶販賣權的商人們運輸其他貨物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就隻能提高貨物的單價來彌補損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南地百姓用不起北地百姓的糧食,北地百姓買不起南地百姓絲綢布匹,於是乎大量貨物被積壓無法在市麵上流通,朝廷收到的商稅也就一年比一年少,百姓也就一年比一年窮。”
鹽、鐵、茶作為包賺不賠的買賣,在運別的貨物的途中隻要能夾雜進去部分便能極大的均攤運輸費用,不需要提高其他有風險貨物的價格,進而促進所有貨物的流通。
朱允炆心中默默思索了一會兒,眉頭就皺了起來,他對商人的認知停留在東買西賣賺取差價這個形式上,聽李景隆這麽一說才知道商人竟在經濟體係中發揮的作用如此之大,
然而未等他細想,李景隆便饒有深意的說道,
“貨物的堆積會導致許多生產的東西不值錢,進而誘發諸多行業崩壞,如布匹的滯銷就會導致種桑葉的百姓和從事紡織的百姓失去賺錢的可能,“男耕女織家有盈餘”也就變成了笑話。”
“陛下,試問一下百姓手中沒有錢,遇到一些突發事情如家中有人生病,該怎麽辦?”
朱允炆下意識的迴應“生病當然是看郎中啊”,話剛說出口朱允炆便意識到了不對,百姓都沒錢了拿什麽看郎中?家中等死?還是?
細思極恐,朱允炆臉色蒼白如紙,他已經想明白了,
百姓手中沒錢隻有微薄的土地,若是姑娘生病,家裏為了所有人活命可能會將其舍棄,雖然殘忍,但這個時代女孩的命還真就不能讓一家人搭上所有。
可若是男丁呢?為了救他,一家人就會把手中唯一值錢的土地賣掉了,可土地賣了他們該怎麽活?那就隻能一家人賣身豪族為奴為仆,
而百姓手中的土地自然就兼並到了士紳手裏,士紳這個群體不論在哪個封建朝代都享有免稅的權利,所以大明土地的稅收隻會越來越少,再加上那些蛀蟲,朝廷隻會越來越窮。
“真,真的會發展到那一步嗎?”朱允炆聲音已經有些顫抖,
“會,而且若是沒有人加以製止,最多再過百年,大明就會民不聊生,山河破碎。”
李景隆仰頭看著天花板,若是沒有張居正為大明縫縫補補,大明很有可能撐不過兩百年,
想到張居正的刹那他突然又想到一個人,那個為大明續命兩百年的男人於謙於少保!
“這個時候於少保應該出生了吧,”
大明是個英雄輩出的王朝,也是後世無數人向往的朝代,前有於謙力挽狂瀾,後有張居正縫縫補補,中間還有個扛著兩京十三省的舉重冠軍…
抗倭英雄戚繼光,女中英豪秦良玉,收複台灣鄭成功等等,每個都是名垂青史的豪傑!
朱允炆臉色蒼白,在李景隆為他說明這一切後,他便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他爺爺不就是因為吃不上飯才揭竿而起的嗎?
“兄長,我,朕答應了”
朱允炆在想通問題關鍵後終於下定了決心。
“兄長以為此事應交由何人去做?”
“原戶部右侍郎夏元吉!”
朱棣文治武功背後的男人,永樂最強搞錢機器,整個大明的人口,田畝,賦稅,皆在他心裏,堪比人形計算機。
朱允炆聞言一愣,沒想到李景隆會推薦一個彈劾過他的人,是的,給李景隆論罪的那天,夏元吉就是那個梗著脖子要致李景隆於死地的人!朱允炆腦中不禁閃過一個詞“宰相肚裏能撐船!”
李景隆真有這麽寬宏大量嗎?當然了,誰讓人家不止是能臣,還是個為民請命的能臣,這樣的人值得後世之人欽佩,區區致命彈劾罷了,李景隆還不放在心上,因為他自己都想致李景隆於死地啊…
有句話是這樣介紹夏元吉的“瘦了自己肥了天下”
足以說明他的胸懷,他是真正將百姓放在心裏的人,擔得起後世百姓將他高高舉起。
有徐耀祖在,將帥的事就不需要李景隆操心了,
有夏元吉在,錢的事也不需要李景隆操心了,
“兄長,那兵源呢?從金陵各地征兵?”
李景隆搖搖頭,能在金陵周邊生活的人不會為一口吃的拚命,就像前兩次拉出去的兵一樣,打不過就跑,跑不掉就投,沒有人願意舍命相拚。
想要拉出一支嗷嗷叫的部隊,就得去那些比較窮的地方征兵,因為他們本就吃不上飯的,朝廷隻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便會念及朝廷的好,為朝廷拚命!
“啊?”
朱允炆聽懂了李景隆的潛台詞,不搞抄家隻是因為現在還沒到生死存亡的時刻,等到了那一刻,誰都沒有退路的時候就得“飲鴆止渴”了…
“如此說來兄長心中已有良策?”
李景隆鄭重點點頭,沉聲道“陛下,請打開海禁,允許商隊出海貿易,出海商船必須向朝廷報備,上交保證金才允許其出海,朝廷放寬鹽茶鐵的專營權,分派給商人,價格波動必須上報朝廷緣由,並以嚴刑監督之,”
“此事不可,海禁與鹽、茶、鐵專營皆太祖定下的,”朱允炆神情堅定連連搖頭,
朝廷專營?李景隆心中冷笑一聲,作為過來人的,他可是太了解朝廷專營的德行了,壟斷著最賺錢的行業都能年年報虧損!
“陛下,請聽我為你分析其中利弊你再下決定,”
“臣先說鹽、茶、鐵朝廷專營的利弊,太祖見鹽、茶、鐵販賣的利潤豐厚,於是便將鹽、茶、鐵統歸朝廷專營,此策初期確實為朝廷帶來了不小的營收,可見太祖之英明。”
朱允炆笑著點頭,心中頗為自豪。可剛笑不到兩秒,
“但”
李景隆話鋒一轉,語氣有些沉重的說道,
“鹽、茶、鐵經曆過一段時間的專營後賬目卻愈發糊塗,看起來收入仍舊可觀,可支出損耗卻是一年高過一年,朝廷所得之利潤逐年銳減。”
朱允炆笑容一凝,逐漸變得嚴肅起來,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以前黃子澄這些老師告訴他這是正常損耗,他也就信了,沒有去深究,如今李景隆說出了不同的東西,他自然得好好聽聽到底怎麽迴事。
李景隆停頓了一會後繼續說道,
“這是因為他們在賬簿上做了手腳,大明是曆朝曆代俸祿最低的王朝,可大明的官員卻從不比其他朝代的官員生活質量差,這是為什麽?大明的物價低?”
“秦淮河畔猖妓最便宜的一夜需要二十兩,很多官員的月俸都不夠去玩一次的,可據我所知秦淮河的花船有一半屬於他們。”
後麵的話李景隆沒說,也不需要他說,朱允炆已經明白李景隆的意思,這是在告訴他大明的官員們已經在上下其手瓜分了部分屬於朝廷的錢。
朱允炆臉色通紅,怒意上頭,李景隆沒給他消化的時間繼續說道,
“弊端不止如此,大明專營的賬簿被那些“能臣”弄的“不明不白”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失去了鹽、鐵、茶販賣權的商人們運輸其他貨物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就隻能提高貨物的單價來彌補損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南地百姓用不起北地百姓的糧食,北地百姓買不起南地百姓絲綢布匹,於是乎大量貨物被積壓無法在市麵上流通,朝廷收到的商稅也就一年比一年少,百姓也就一年比一年窮。”
鹽、鐵、茶作為包賺不賠的買賣,在運別的貨物的途中隻要能夾雜進去部分便能極大的均攤運輸費用,不需要提高其他有風險貨物的價格,進而促進所有貨物的流通。
朱允炆心中默默思索了一會兒,眉頭就皺了起來,他對商人的認知停留在東買西賣賺取差價這個形式上,聽李景隆這麽一說才知道商人竟在經濟體係中發揮的作用如此之大,
然而未等他細想,李景隆便饒有深意的說道,
“貨物的堆積會導致許多生產的東西不值錢,進而誘發諸多行業崩壞,如布匹的滯銷就會導致種桑葉的百姓和從事紡織的百姓失去賺錢的可能,“男耕女織家有盈餘”也就變成了笑話。”
“陛下,試問一下百姓手中沒有錢,遇到一些突發事情如家中有人生病,該怎麽辦?”
朱允炆下意識的迴應“生病當然是看郎中啊”,話剛說出口朱允炆便意識到了不對,百姓都沒錢了拿什麽看郎中?家中等死?還是?
細思極恐,朱允炆臉色蒼白如紙,他已經想明白了,
百姓手中沒錢隻有微薄的土地,若是姑娘生病,家裏為了所有人活命可能會將其舍棄,雖然殘忍,但這個時代女孩的命還真就不能讓一家人搭上所有。
可若是男丁呢?為了救他,一家人就會把手中唯一值錢的土地賣掉了,可土地賣了他們該怎麽活?那就隻能一家人賣身豪族為奴為仆,
而百姓手中的土地自然就兼並到了士紳手裏,士紳這個群體不論在哪個封建朝代都享有免稅的權利,所以大明土地的稅收隻會越來越少,再加上那些蛀蟲,朝廷隻會越來越窮。
“真,真的會發展到那一步嗎?”朱允炆聲音已經有些顫抖,
“會,而且若是沒有人加以製止,最多再過百年,大明就會民不聊生,山河破碎。”
李景隆仰頭看著天花板,若是沒有張居正為大明縫縫補補,大明很有可能撐不過兩百年,
想到張居正的刹那他突然又想到一個人,那個為大明續命兩百年的男人於謙於少保!
“這個時候於少保應該出生了吧,”
大明是個英雄輩出的王朝,也是後世無數人向往的朝代,前有於謙力挽狂瀾,後有張居正縫縫補補,中間還有個扛著兩京十三省的舉重冠軍…
抗倭英雄戚繼光,女中英豪秦良玉,收複台灣鄭成功等等,每個都是名垂青史的豪傑!
朱允炆臉色蒼白,在李景隆為他說明這一切後,他便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他爺爺不就是因為吃不上飯才揭竿而起的嗎?
“兄長,我,朕答應了”
朱允炆在想通問題關鍵後終於下定了決心。
“兄長以為此事應交由何人去做?”
“原戶部右侍郎夏元吉!”
朱棣文治武功背後的男人,永樂最強搞錢機器,整個大明的人口,田畝,賦稅,皆在他心裏,堪比人形計算機。
朱允炆聞言一愣,沒想到李景隆會推薦一個彈劾過他的人,是的,給李景隆論罪的那天,夏元吉就是那個梗著脖子要致李景隆於死地的人!朱允炆腦中不禁閃過一個詞“宰相肚裏能撐船!”
李景隆真有這麽寬宏大量嗎?當然了,誰讓人家不止是能臣,還是個為民請命的能臣,這樣的人值得後世之人欽佩,區區致命彈劾罷了,李景隆還不放在心上,因為他自己都想致李景隆於死地啊…
有句話是這樣介紹夏元吉的“瘦了自己肥了天下”
足以說明他的胸懷,他是真正將百姓放在心裏的人,擔得起後世百姓將他高高舉起。
有徐耀祖在,將帥的事就不需要李景隆操心了,
有夏元吉在,錢的事也不需要李景隆操心了,
“兄長,那兵源呢?從金陵各地征兵?”
李景隆搖搖頭,能在金陵周邊生活的人不會為一口吃的拚命,就像前兩次拉出去的兵一樣,打不過就跑,跑不掉就投,沒有人願意舍命相拚。
想要拉出一支嗷嗷叫的部隊,就得去那些比較窮的地方征兵,因為他們本就吃不上飯的,朝廷隻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便會念及朝廷的好,為朝廷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