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鼓嶺,磨溪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 作者:蕭小嘯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到了二天門,就能看見旁邊有寫著“白雲洞天”四字的摩崖石刻。
再往前行數十米有一副對聯“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幹好事莫怕旁人笑”,上款刻 “弘一墨寶”,下款落“莊遠崇敬刻”。
而此聯出自金櫻的《格言聯璧?惠吉類》,意思為:做壞事提防鬼神知道,做好事不怕別人笑話。
過了佛頭嶺、虎形石、龍舌便到達了三天門,古人以為此山有三重門,是通天的三道門,所以傳說從前三個“天門”都有神仙居住過。
當過完“白雲洞天”的“二天門”“三天門”,不久就到了巨岩橫蓋,倚崖為屋“白雲混入、咫尺莫辨”的白雲洞。
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元末尾,道士薑撫求藥來到此山後,選擇了這處依山傍海的天然洞穴修煉,當時沒有進行過多的人工建築,僅將原來巨石下麵的一些碎石泥土進行了清理。
後來不知什麽年代,白雲洞前砌了石牆,洞穴上書寫“良心寺”,洞正堂供奉佛像,雲霧紫煙繚繞,香氣氤氳。
並且《榕城考古略》記載:白雲洞,險巇峻峭,巨石棋列。萬曆中,僧悟宗始辟。……奇崖劃開,深丈許,廣逾五尺,倚崖為屋,石天為蓋,白雲混入,咫尺莫辨。”
康強臉上笑容盈盈的將風景娓娓道來,雖然沒有設身處地,但是直播間的眾人也是因為康強的話提起了好奇。
鼓山風景區的景點真的有那麽好看嗎?
康強接著聲音舒緩,表情放鬆的說道:“接下來就是說到鼓嶺景區了,說起來鼓嶺還有一段關於‘友好’的曆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福州成為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而後一批又一批的西方商人、外交官和傳教士接踵而至。
在1885年夏季的一天,旅居福州的美國傳教士吳思明,誤打誤撞來到了這個雲霧繚繞、清涼舒適的“世外桃源”。
因為鼓嶺位於福州市東郊、鼓山之北。它距離福州市中心僅約12公裏,但在市區氣溫直逼40c的盛夏,鼓嶺的最高氣溫也就30來度,可以說是天然的避暑聖地。
於是,吳思明當起了鼓嶺“宣傳大使”,在外國人圈子裏大力宣傳鼓嶺。
隨後,美、英、法、俄等十幾個國家的僑民都打開了避暑新思路,紛紛在鼓嶺興建別墅。
而他們有的來自福州市區,有的來自廈門、南平,亦或者粵省汕頭、香港等地。
到1933年,鼓嶺編列門牌的避暑別墅就有100多處。”
[香蕉酸奶:第一次鴉片戰爭……屈辱又血性的曆史(哭)]
[一朝被蛇咬:害,這說是友好的曆史,但是那時候中國就相當於美洲大陸,而那些僑民就是去美洲尋金的人。]
[點擊說你呢:對啊,都死了多少人了那時候……]
康強無奈的歎了口氣,所以友好要打引號啊。
“而那些僑民從說福州話的本地山民口中得知,這個地方叫“kuliang”。
於是,這個“蝦油味”滿滿的名字,就成了鼓嶺的英文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根據《鼓嶺鄉誌》記載,在鼎盛時期,鼓嶺吸引了三四千來自各行各業的西方人,風格各異的別墅多達366棟,絕對算得上是“網紅”避暑勝地。
而他們在當地建造了教堂、醫院、俱樂部、遊泳池、照相館、書店等各類設施,可以說是當年最先進的一批地方了。”
[u盾你到哪:誒,這有香港的感覺了啊。]
[祖師姐姐:……有點難繃,這樣子在那時候的中國已經算是先進了。]
[世界文明:果然狗清該死(生氣)]
康強心中毫無波瀾,自顧自的繼續說下去。
“到民國時期,鼓嶺與贛省廬山牯嶺、浙省莫幹山、豫省雞公山齊名,被西方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而每逢夏季,在鼓嶺聯盟的組織下,一場場歌舞酒會、園藝展覽、下午茶、讀書會、科學探討會等休閑社交生活,就在山間徐徐展開。
從1885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外國友人盛夏時節到鼓嶺避暑,與本地人共同生活、和諧共處。
外僑們向村民提供診療,教兒童讀書寫字,協助村民抵禦野獸,當地百姓就為外國友人提供食物,幫他們建造房子,還幫他們照顧孩子。
並且至今有著不少照片可以見證那時候鼓嶺的友情。
可惜的是抗戰期間,鼓嶺受到嚴重破壞,從此走向沉寂。
不過鼓嶺在遠東基督徒中間也頗為有名,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倪柝聲曾在此購買一批傳教士別墅,辦成“執事之家”。
並且於1948年和1949年曾辦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全國性同工訓練,今天那裏許多村民仍都是基督徒。”
[u盾就是你:這是互幫互助啊,相互得利!]
[睡覺睡覺:那時候中國太需要外國的知識來驅散封建思想的陰霾了。]
[刪你:這個時候偉人應該還在讀書來著(思索)]
“不過當時鼓嶺建築多屬避暑用暫住性質,因而大多規模小,多為石壘的單層小屋,如今大多成了廢墟。
不過現在再度開發,又新建了70多座別墅,汽車可以直接到達,另外還有建成的“柳杉王公園”和正在建設的石柱山景點、牛頭寨景點,增添遊覽景色。”
康強笑著補充,然後繼續說道。
“現在來講磨溪景區,福州磨溪景區位於福州市鼓山東側快安村。
磨溪原名龍溪,全長25華裏,發源於鼓山,因水源豐富,因為清道光年間全盛時沿溪處處磨坊,故名“磨溪”。
磨溪溪水時而曲折迂迴,時而直瀉而下,所以有“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一說。
而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衝刷得幹幹淨淨,不停的流水隨著不同落差,發出各種響聲,有琴聲、鑼聲、鼓聲等,尤其龍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從高處落下,響聲更加清脆。
順溪進山,兩山對峙,對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頂紗帽,其上和著一株榕樹,枝葉茂盛,叫“紗帽潭”。
而磨溪東邊另一條小溪,泉水經過重重疊疊岩層,不斷地從高山寨流下,磨溪西側的路旁有一組岩石構成的山洞,上刻“龍溪古跡”。
洞口上方刻有“無為而成”四字,橫穿過磨溪,一條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塊岩石像青衣學士拱手溪邊,岩石上刻著“南宮拜石”。
溪旁還保留一塊磨盤石,這是從前放水輪車的地方,後來這裏修起了攔水壩,成為了一個小水庫。
另外經過福州岩友兩年多的開發,磨溪已成為福建省最成熟的戶外自然岩壁攀岩場,計有三片岩壁22條線路。
其中兩條傳統攀線路,其餘20條為運動攀線路,線路高度10—21米不等,線路難度5.7—5.12,石質均為花崗岩。
另有一條21米速降道,坡度85—87度,為了增加安全性、保護繩索,還在崖頂轉角處安裝一鍍鋅管形成光滑過渡。
可以說,福州磨溪景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較成熟的天然攀岩場所。”
[對就是那塊:哎呦我去,可以攀岩啊,那有時間我得去瞅瞅了。]
[說啥呢:這摩崖石刻是真多啊(宕機)]
[神色不撓:這是有效石刻,無效的是乾隆那種(捂臉)]
再往前行數十米有一副對聯“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幹好事莫怕旁人笑”,上款刻 “弘一墨寶”,下款落“莊遠崇敬刻”。
而此聯出自金櫻的《格言聯璧?惠吉類》,意思為:做壞事提防鬼神知道,做好事不怕別人笑話。
過了佛頭嶺、虎形石、龍舌便到達了三天門,古人以為此山有三重門,是通天的三道門,所以傳說從前三個“天門”都有神仙居住過。
當過完“白雲洞天”的“二天門”“三天門”,不久就到了巨岩橫蓋,倚崖為屋“白雲混入、咫尺莫辨”的白雲洞。
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元末尾,道士薑撫求藥來到此山後,選擇了這處依山傍海的天然洞穴修煉,當時沒有進行過多的人工建築,僅將原來巨石下麵的一些碎石泥土進行了清理。
後來不知什麽年代,白雲洞前砌了石牆,洞穴上書寫“良心寺”,洞正堂供奉佛像,雲霧紫煙繚繞,香氣氤氳。
並且《榕城考古略》記載:白雲洞,險巇峻峭,巨石棋列。萬曆中,僧悟宗始辟。……奇崖劃開,深丈許,廣逾五尺,倚崖為屋,石天為蓋,白雲混入,咫尺莫辨。”
康強臉上笑容盈盈的將風景娓娓道來,雖然沒有設身處地,但是直播間的眾人也是因為康強的話提起了好奇。
鼓山風景區的景點真的有那麽好看嗎?
康強接著聲音舒緩,表情放鬆的說道:“接下來就是說到鼓嶺景區了,說起來鼓嶺還有一段關於‘友好’的曆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福州成為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而後一批又一批的西方商人、外交官和傳教士接踵而至。
在1885年夏季的一天,旅居福州的美國傳教士吳思明,誤打誤撞來到了這個雲霧繚繞、清涼舒適的“世外桃源”。
因為鼓嶺位於福州市東郊、鼓山之北。它距離福州市中心僅約12公裏,但在市區氣溫直逼40c的盛夏,鼓嶺的最高氣溫也就30來度,可以說是天然的避暑聖地。
於是,吳思明當起了鼓嶺“宣傳大使”,在外國人圈子裏大力宣傳鼓嶺。
隨後,美、英、法、俄等十幾個國家的僑民都打開了避暑新思路,紛紛在鼓嶺興建別墅。
而他們有的來自福州市區,有的來自廈門、南平,亦或者粵省汕頭、香港等地。
到1933年,鼓嶺編列門牌的避暑別墅就有100多處。”
[香蕉酸奶:第一次鴉片戰爭……屈辱又血性的曆史(哭)]
[一朝被蛇咬:害,這說是友好的曆史,但是那時候中國就相當於美洲大陸,而那些僑民就是去美洲尋金的人。]
[點擊說你呢:對啊,都死了多少人了那時候……]
康強無奈的歎了口氣,所以友好要打引號啊。
“而那些僑民從說福州話的本地山民口中得知,這個地方叫“kuliang”。
於是,這個“蝦油味”滿滿的名字,就成了鼓嶺的英文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根據《鼓嶺鄉誌》記載,在鼎盛時期,鼓嶺吸引了三四千來自各行各業的西方人,風格各異的別墅多達366棟,絕對算得上是“網紅”避暑勝地。
而他們在當地建造了教堂、醫院、俱樂部、遊泳池、照相館、書店等各類設施,可以說是當年最先進的一批地方了。”
[u盾你到哪:誒,這有香港的感覺了啊。]
[祖師姐姐:……有點難繃,這樣子在那時候的中國已經算是先進了。]
[世界文明:果然狗清該死(生氣)]
康強心中毫無波瀾,自顧自的繼續說下去。
“到民國時期,鼓嶺與贛省廬山牯嶺、浙省莫幹山、豫省雞公山齊名,被西方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而每逢夏季,在鼓嶺聯盟的組織下,一場場歌舞酒會、園藝展覽、下午茶、讀書會、科學探討會等休閑社交生活,就在山間徐徐展開。
從1885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外國友人盛夏時節到鼓嶺避暑,與本地人共同生活、和諧共處。
外僑們向村民提供診療,教兒童讀書寫字,協助村民抵禦野獸,當地百姓就為外國友人提供食物,幫他們建造房子,還幫他們照顧孩子。
並且至今有著不少照片可以見證那時候鼓嶺的友情。
可惜的是抗戰期間,鼓嶺受到嚴重破壞,從此走向沉寂。
不過鼓嶺在遠東基督徒中間也頗為有名,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倪柝聲曾在此購買一批傳教士別墅,辦成“執事之家”。
並且於1948年和1949年曾辦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全國性同工訓練,今天那裏許多村民仍都是基督徒。”
[u盾就是你:這是互幫互助啊,相互得利!]
[睡覺睡覺:那時候中國太需要外國的知識來驅散封建思想的陰霾了。]
[刪你:這個時候偉人應該還在讀書來著(思索)]
“不過當時鼓嶺建築多屬避暑用暫住性質,因而大多規模小,多為石壘的單層小屋,如今大多成了廢墟。
不過現在再度開發,又新建了70多座別墅,汽車可以直接到達,另外還有建成的“柳杉王公園”和正在建設的石柱山景點、牛頭寨景點,增添遊覽景色。”
康強笑著補充,然後繼續說道。
“現在來講磨溪景區,福州磨溪景區位於福州市鼓山東側快安村。
磨溪原名龍溪,全長25華裏,發源於鼓山,因水源豐富,因為清道光年間全盛時沿溪處處磨坊,故名“磨溪”。
磨溪溪水時而曲折迂迴,時而直瀉而下,所以有“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一說。
而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衝刷得幹幹淨淨,不停的流水隨著不同落差,發出各種響聲,有琴聲、鑼聲、鼓聲等,尤其龍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從高處落下,響聲更加清脆。
順溪進山,兩山對峙,對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頂紗帽,其上和著一株榕樹,枝葉茂盛,叫“紗帽潭”。
而磨溪東邊另一條小溪,泉水經過重重疊疊岩層,不斷地從高山寨流下,磨溪西側的路旁有一組岩石構成的山洞,上刻“龍溪古跡”。
洞口上方刻有“無為而成”四字,橫穿過磨溪,一條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塊岩石像青衣學士拱手溪邊,岩石上刻著“南宮拜石”。
溪旁還保留一塊磨盤石,這是從前放水輪車的地方,後來這裏修起了攔水壩,成為了一個小水庫。
另外經過福州岩友兩年多的開發,磨溪已成為福建省最成熟的戶外自然岩壁攀岩場,計有三片岩壁22條線路。
其中兩條傳統攀線路,其餘20條為運動攀線路,線路高度10—21米不等,線路難度5.7—5.12,石質均為花崗岩。
另有一條21米速降道,坡度85—87度,為了增加安全性、保護繩索,還在崖頂轉角處安裝一鍍鋅管形成光滑過渡。
可以說,福州磨溪景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較成熟的天然攀岩場所。”
[對就是那塊:哎呦我去,可以攀岩啊,那有時間我得去瞅瞅了。]
[說啥呢:這摩崖石刻是真多啊(宕機)]
[神色不撓:這是有效石刻,無效的是乾隆那種(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