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油桐的正經科普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 作者:蕭小嘯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北宋時安徽銅陵布衣,也就是沒有官身的平民老百姓陳翥所編撰的《桐譜》當中記載。
油桐實大而圓,一實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為用。今山家多種成林,蓋取子以貨之也。
從這一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已有大規模人工種植栽培油桐林,並進行取籽榨油貨買的商品生產活動,所以基本上可以確定,在宋朝時期人工大規模培植油桐樹這個行業就已經開始了。
而最早記載油桐樹的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說:罌子桐,有大毒,壓為油,毒鼠立死。摩疥癬、蟲瘡、毒腫。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
因此,中國人工植桐的曆史不會遲於唐代初期,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魏晉六朝時期,因為這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經濟開發活動,人工種植油桐很可能就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並且南宋一位名叫魏慶之的人所編著《詩人玉屑》就說到:元魏之時,魏人以竹碎分,並油紙造成傘。
元魏是什麽時候呢?這是在公元386年到公元534年時候,南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後來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本姓拓跋為元,所以曆史上也稱元魏。
時間再過個千年左右來到了明代,這時候基本就具備了現代食用植物油的種類及造油法,如明代油桐種植經營遍及南方長江流域各省區,已具有較大規模的種植業生產經營活動,甚至種植油桐樹已經成了當地山民謀生之本、衣食之源。
《明史?食貨誌》當中記載:洪武時,命種桐、漆、棕,於朝陽門外鍾山之陽,總五十餘萬株。設……桐園百戶,二甲軍二百四十。……桐樹歲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資工用省民力,而所費幾百倍,然太祖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陽門所植漆桐棕樹之數,乃至二百萬有奇。
隨後來到了清代,由於桐油的利用範圍的逐漸擴大,需求量大增,清王朝在稅收等經濟政策上加以鼓勵。
像是雍正年間曾詔令各省提倡種植油桐,豁免稅收,所以當時的南方山區農人非常廣泛的種植油桐,植桐業也就因此成了一方獲利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當地農人的謀生之道。
並且清代是油桐種植業的大發展時期,別看清朝後期那麽爛,但是他們可是封建製度的集大成者,所以形成了許多桐油著名產區和桐油名品。
如湖北地區在當時就是清代桐油的著名產區,清朝的《湖北通誌》記載:荏桐即罌子桐,一名岡桐,一名膏桐,俗亦謂之油桐,其子可榨油。諸種各邑皆通產,而荏桐之利尤饒,故山民種之。”
[魚非魚,你是狗:雖然很討厭清朝,但是主播說的還真沒錯,清朝是製度的集大成者,就是後麵太爛了。]
[草什麽價:桐油在我家這邊是用來做油紙傘的,防水效果特別好啊!]
[咕咕咕子:油紙傘?去江南必備啊!]
“這位兄弟說的沒錯,桐油的確有被用來做油紙傘。
不過哪怕是現代檢測出有毒性的油桐,在古代也是可以被用入藥的。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寫的《本草綱目》木部就描述了油桐樹的可用部位:像是桐葉,聞和嚐起來氣味苦,性寒,但是無毒,主要功效是惡蝕瘡著陰,消腫毒,生發。
油桐木皮,主要功效就是治五痔,殺三蟲。
油桐花,主要治療傅豬瘡。
至於罌子桐,種子可以作桐油,桐子油氣味甘、微辛,性寒,有大毒;主要治療摩疥癬蟲瘡毒腫。”
[不想幹銷售:主播細說生發,我有個朋友……]
[vs螺絲:咳咳,我也有個朋友……]
[充值卡搜:你們有,那我也有個朋友!]
康強哭笑不得的看著直播間,沒想到迅速過去的生發竟然這樣被關注。
搖搖頭也是笑了起來:“好了,快樂的時間過去了,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正經科普了哦。”
[把這個落實了:害,行行行,主播你開始吧。]
[襏襫空山滿:累了,我睡一會,講完了記得喊我。]
[你說佛前麵:同睡!]
康強習慣性的搖了搖頭,隨後自顧自的說了起來:“油桐是被子植物門,木蘭綱,金虎尾目,大戟科,油桐屬的一類落葉喬木,油桐也有很多俗名,如桐油樹、桐子樹、光桐、三年桐、罌子桐、中國木油樹等等。
油桐樹成年後高可達10米,樹皮看上去為灰色,手感接近光滑,而且油桐樹的枝條粗壯,無毛,並且具有明顯皮孔。
葉子相互生長,像三角楓一樣,摸上去革質,形狀為卵形或心髒形,長15~32cm,開花枝的葉通常不分裂,非開花枝的葉則常作裂,三裂或五裂。
桐油樹葉的葉柄很長,葉片和葉柄的連接具有腺體,外型長相類似一對小的螃蟹眼,能分泌帶有甜味的蜜汁。
油桐花,花冠白色,基部略帶紅色,花五瓣呈五角星形。雌雄同株異花,雄蕊為紅色,花粉為黃色,故白花之中透著淡紅與粉黃色。
果實為蒴果,成熟時呈紅色或黑色,果實內含有堅硬的種子。
現代人們習慣上稱的油桐一般為油桐和木油桐兩種。
油桐,主要特點有長得快,結果早,產量高,盛果期可達20年~30年。
木油桐俗稱“千年桐”,因果皮有皺紋,又稱龜背桐,寓意長命百歲。
木油桐比油桐高大,樹齡較長,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桐油,而木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質量稍遜於桐油。
生長習性的話油桐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對霜凍有一定抗性,根係較淺,適生於深厚肥沃的土裏,並且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汙染反應極為敏感。
油桐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年均氣溫達15~20c以上,年降雨量為800~1600mm,海拔600~1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區。
油桐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在粘重土壤、石礫土和脊薄土壤中生長不良。
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將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油桐生長。常見病蟲害有油桐枯萎病、油桐葉斑病、根腐病和油桐尺蠖、刺蛾、金龜子等。
油桐主產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曆史,直到1880年後,才陸續傳到國外。”
油桐實大而圓,一實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為用。今山家多種成林,蓋取子以貨之也。
從這一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已有大規模人工種植栽培油桐林,並進行取籽榨油貨買的商品生產活動,所以基本上可以確定,在宋朝時期人工大規模培植油桐樹這個行業就已經開始了。
而最早記載油桐樹的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說:罌子桐,有大毒,壓為油,毒鼠立死。摩疥癬、蟲瘡、毒腫。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
因此,中國人工植桐的曆史不會遲於唐代初期,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魏晉六朝時期,因為這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經濟開發活動,人工種植油桐很可能就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並且南宋一位名叫魏慶之的人所編著《詩人玉屑》就說到:元魏之時,魏人以竹碎分,並油紙造成傘。
元魏是什麽時候呢?這是在公元386年到公元534年時候,南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後來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本姓拓跋為元,所以曆史上也稱元魏。
時間再過個千年左右來到了明代,這時候基本就具備了現代食用植物油的種類及造油法,如明代油桐種植經營遍及南方長江流域各省區,已具有較大規模的種植業生產經營活動,甚至種植油桐樹已經成了當地山民謀生之本、衣食之源。
《明史?食貨誌》當中記載:洪武時,命種桐、漆、棕,於朝陽門外鍾山之陽,總五十餘萬株。設……桐園百戶,二甲軍二百四十。……桐樹歲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資工用省民力,而所費幾百倍,然太祖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陽門所植漆桐棕樹之數,乃至二百萬有奇。
隨後來到了清代,由於桐油的利用範圍的逐漸擴大,需求量大增,清王朝在稅收等經濟政策上加以鼓勵。
像是雍正年間曾詔令各省提倡種植油桐,豁免稅收,所以當時的南方山區農人非常廣泛的種植油桐,植桐業也就因此成了一方獲利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當地農人的謀生之道。
並且清代是油桐種植業的大發展時期,別看清朝後期那麽爛,但是他們可是封建製度的集大成者,所以形成了許多桐油著名產區和桐油名品。
如湖北地區在當時就是清代桐油的著名產區,清朝的《湖北通誌》記載:荏桐即罌子桐,一名岡桐,一名膏桐,俗亦謂之油桐,其子可榨油。諸種各邑皆通產,而荏桐之利尤饒,故山民種之。”
[魚非魚,你是狗:雖然很討厭清朝,但是主播說的還真沒錯,清朝是製度的集大成者,就是後麵太爛了。]
[草什麽價:桐油在我家這邊是用來做油紙傘的,防水效果特別好啊!]
[咕咕咕子:油紙傘?去江南必備啊!]
“這位兄弟說的沒錯,桐油的確有被用來做油紙傘。
不過哪怕是現代檢測出有毒性的油桐,在古代也是可以被用入藥的。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寫的《本草綱目》木部就描述了油桐樹的可用部位:像是桐葉,聞和嚐起來氣味苦,性寒,但是無毒,主要功效是惡蝕瘡著陰,消腫毒,生發。
油桐木皮,主要功效就是治五痔,殺三蟲。
油桐花,主要治療傅豬瘡。
至於罌子桐,種子可以作桐油,桐子油氣味甘、微辛,性寒,有大毒;主要治療摩疥癬蟲瘡毒腫。”
[不想幹銷售:主播細說生發,我有個朋友……]
[vs螺絲:咳咳,我也有個朋友……]
[充值卡搜:你們有,那我也有個朋友!]
康強哭笑不得的看著直播間,沒想到迅速過去的生發竟然這樣被關注。
搖搖頭也是笑了起來:“好了,快樂的時間過去了,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正經科普了哦。”
[把這個落實了:害,行行行,主播你開始吧。]
[襏襫空山滿:累了,我睡一會,講完了記得喊我。]
[你說佛前麵:同睡!]
康強習慣性的搖了搖頭,隨後自顧自的說了起來:“油桐是被子植物門,木蘭綱,金虎尾目,大戟科,油桐屬的一類落葉喬木,油桐也有很多俗名,如桐油樹、桐子樹、光桐、三年桐、罌子桐、中國木油樹等等。
油桐樹成年後高可達10米,樹皮看上去為灰色,手感接近光滑,而且油桐樹的枝條粗壯,無毛,並且具有明顯皮孔。
葉子相互生長,像三角楓一樣,摸上去革質,形狀為卵形或心髒形,長15~32cm,開花枝的葉通常不分裂,非開花枝的葉則常作裂,三裂或五裂。
桐油樹葉的葉柄很長,葉片和葉柄的連接具有腺體,外型長相類似一對小的螃蟹眼,能分泌帶有甜味的蜜汁。
油桐花,花冠白色,基部略帶紅色,花五瓣呈五角星形。雌雄同株異花,雄蕊為紅色,花粉為黃色,故白花之中透著淡紅與粉黃色。
果實為蒴果,成熟時呈紅色或黑色,果實內含有堅硬的種子。
現代人們習慣上稱的油桐一般為油桐和木油桐兩種。
油桐,主要特點有長得快,結果早,產量高,盛果期可達20年~30年。
木油桐俗稱“千年桐”,因果皮有皺紋,又稱龜背桐,寓意長命百歲。
木油桐比油桐高大,樹齡較長,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桐油,而木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質量稍遜於桐油。
生長習性的話油桐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對霜凍有一定抗性,根係較淺,適生於深厚肥沃的土裏,並且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汙染反應極為敏感。
油桐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年均氣溫達15~20c以上,年降雨量為800~1600mm,海拔600~1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區。
油桐在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在粘重土壤、石礫土和脊薄土壤中生長不良。
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將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油桐生長。常見病蟲害有油桐枯萎病、油桐葉斑病、根腐病和油桐尺蠖、刺蛾、金龜子等。
油桐主產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曆史,直到1880年後,才陸續傳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