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先要搞定一家!
史上最強紈絝,被迫一統天下 作者:清歡可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張、吳三家的家主同樣是暴跳如雷,齊聲痛罵官差飯桶。他們個個怒氣衝衝,麵紅耳赤,粗重的唿吸聲在各自的書房中迴蕩。可當他們各自乘坐家仆推著的轎子迴到府邸,推開雕花大門,穿過幽深的庭院,行至燈火通明的內室,那份怒火漸漸冷卻後,內心卻不約而同地泛起了一抹恐懼。他們都在各自的書房中踱步沉思,眉頭緊鎖,神情凝重。
三位家主心中同時琢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哪個王八蛋竟然敢跟三大家族作對?這膽子也太大了!敢在這嶺西城中,在三大家族的眼皮底下,做出如此大膽的事情來!這份膽量和手段,未免也太過驚人。他們各自品著上等龍井,手中的茶盞卻總是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證人被殺,按理說最大的嫌疑者自然是趙家。這個推斷本應是順理成章的,畢竟趙家才是這次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有動機鏟除這些證人的人。可是偌大的趙家都在官府的嚴密監視下,十幾名官差日夜輪班盯梢,就連後門小巷都布滿了暗哨。任何舉動都逃不過官府的眼睛,就連趙家的下人出門買菜,都有人跟著,寸步不離。
那些盯梢的官差晝夜更替,每個時辰都有詳細的記錄。趙家上下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在案,甚至連他們吃了什麽、喝了什麽都一清二楚。在這樣的監視下,趙家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安排這次行動。所以最該懷疑的反倒成了最清白的,這讓案情更顯撲朔迷離。
更讓三位家主憂心如焚、寢食難安的是,族內年輕俊傑、最有前途的子弟已經好長時間沒迴家了。他們既沒迴家,也沒往家裏捎個口信,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就這樣憑空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而且失蹤的人數比較多,以三位家主多年的江湖經驗推斷,他們定然是被人綁架了。每每想到這裏,三位家主就覺得胸口發悶,好似壓了一塊千斤巨石,怒火中燒卻又無處發泄。
那些失蹤的子弟可都是各家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是寄托著整個家族希望的未來。有的擅長詩詞歌賦,有的精通武藝,有的善於經商,每一個都是家族的棟梁之才。他們的突然失蹤,不僅讓三大家族痛失人才,更是打亂了家族的長遠計劃。
可即便明知如此,他們也不敢貿然報官。這種事情一旦驚動官府,勢必會引起軒然大波。萬一打草驚蛇,刺激得綁匪一怒之下把這些子弟都殺了,那損失就更大了。畢竟現在人質還活著,至少還有轉圜的餘地,可要是人沒了,那就什麽都完了。
而且最讓人膽戰心驚的是,他們連綁票的人是誰都完全不知道。就像是一隻無形的大手,悄無聲息地就將人帶走,讓人毫無防備。這種高明的手段,絕非一般的江湖幫派所能做到。他們唯有耐心地等待著綁匪的消息,就像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張家家主張紳這才剛剛到家,踏著深沉的夜色推開府門,滿月的清輝灑在青石板路上,在地麵投下斑駁的樹影。府中廊簷下懸掛的宮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將整個庭院映照得如同白晝。就在這時,一向穩重的老管家卻神色慌張地拿著一封信跑了過來。
這位老管家平日裏最是沉穩持重,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世家大族管家的沉穩氣度。可此刻他卻連氣都喘不勻,老臉漲得通紅,額頭上冒著細密的汗珠,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了焦慮。他快步小跑的樣子,就像是一隻受驚的老兔子,與平日裏那個穩重的形象判若兩人。
據老管家語氣發顫地描述,這封書信是在書房中無端發現的。要知道,張府的書房可是重地,平日裏除了張紳本人和幾個親信仆人外,連府中下人都不允許隨意進入。這個消息把張紳給嚇了一大跳,他的心瞬間懸到了嗓子眼。
張府內可是豢養了五十多名護院打手,其中不乏江湖上有名的遊俠兒。這些人平日裏吃得膘肥體壯,一個個都號稱身手不凡,有的自稱是少林俗家弟子,有的說是武當山下山的高手,還有人誇口曾在江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們各個腰佩長劍,穿著勁裝,在府中來迴巡視,本應固若金湯。
可如今竟然沒有一人察覺到有人潛入書房!這讓張紳不寒而栗,冷汗瞬間浸透了裏衣。若是如此,那人要取他的性命,豈不是易如反掌?這個念頭一起,張紳隻覺得後頸發涼,仿佛已經架上了一把無形的利刃。
書房是一座獨立的小院,四周種著幾株參天古槐,枝繁葉茂。平日裏這些古樹給書房遮擋了不少烈日,可此時在月光下投下的影子,卻讓人覺得陰森可怖。書房的窗欞都安裝了精巧的機關,門鎖更是特製的連環鎖,據說是從西域請來的能工巧匠特製的。可這些防範在那個神秘人麵前,竟然如同虛設。
平時花了這麽多銀子豢養他們,每個月發放的銀兩足夠一個普通人家過上幾個月的,夥食更是頓頓有肉。可一個個吃得膘肥體壯,沒想到全都是廢物,這怎能不讓張老爺生氣?他暗暗記下了這筆賬,等事情過去之後,一定要好好清理一下這些吃白飯的東西。至少要換一批真正有本事的護院,不能再養這些中看不中用的草包了。
張紳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壓下心頭的怒火,囑咐管家不要聲張此事。老管家點頭應是,隨即恭敬地退到一旁。張紳的手有些顫抖,將信封打開,從裏麵倒出了兩枚青色玉佩。當看清玉佩上的圖案時,他的瞳孔驟然收縮,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驚恐,緊接著又沉沉地歎息一聲。
這兩枚玉佩通體晶瑩,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麵都刻著張家獨有的族徽。那族徽是由\"張\"字演化而來的古篆體,筆畫遒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做工精細,邊角處的裝飾紋樣更是繁複精美。這絕非仿製品可比,因為每一枚玉佩背麵都暗刻著獨特的編號,這是張家為了防止仿製特意加上的防偽標記。
張紳顫抖的手指撫過玉佩上凹凸不平的紋路,心中一陣刺痛。他認得這兩枚玉佩,分別屬於族中最有前途的兩個後輩:一個是詩才出眾的張俊彥,一個是武藝超群的張子謙。這兩人都是族中寄予厚望的俊傑,現在看來確實落入了送信人之手。
書房內點著一盞龍涎香,淡淡的香氣在空氣中繚繞。張紳坐在紅木太師椅上,借著案頭明亮的燭光,仔細查看信中內容。信紙是上等的宣紙,墨跡清晰,字跡蒼勁有力,顯然出自高手之手。
信中內容簡潔明了:張家所有失蹤的子弟都在他手中,暫且安然無恙,隻要張紳明天卯時到寶相寺詳談即可。若是膽敢報官或告知另外兩家,後果不堪設想。雖然措辭平淡,但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脅之意,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刺骨的寒意。
書信的右下角還蓋著一個殷紅如血的印章,看起來有些模糊,但隱約能辨認出是個\"羅\"字。這個印章不知是用什麽特殊顏料製成,在燭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讓人不寒而栗。
張紳再次長歎一聲,目光變得悠遠。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推開雕花窗欞,看著院中那株已有百年樹齡的老槐樹。樹影婆娑,月光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灑落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夜風輕拂,帶來一絲涼意,卻驅散不了他心中的焦慮。
其實在謀劃那件事之前,他就極力反對,認為此事過於冒險。當時他就提醒過其他兩家,做這種事情要考慮後果,可惜被另外兩家強行裹挾其中,他也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覺得萬無一失,可張紳憑著多年來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的直覺,總覺得此事不會善了。如今報應終究還是來了。
三位家主心中同時琢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哪個王八蛋竟然敢跟三大家族作對?這膽子也太大了!敢在這嶺西城中,在三大家族的眼皮底下,做出如此大膽的事情來!這份膽量和手段,未免也太過驚人。他們各自品著上等龍井,手中的茶盞卻總是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證人被殺,按理說最大的嫌疑者自然是趙家。這個推斷本應是順理成章的,畢竟趙家才是這次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有動機鏟除這些證人的人。可是偌大的趙家都在官府的嚴密監視下,十幾名官差日夜輪班盯梢,就連後門小巷都布滿了暗哨。任何舉動都逃不過官府的眼睛,就連趙家的下人出門買菜,都有人跟著,寸步不離。
那些盯梢的官差晝夜更替,每個時辰都有詳細的記錄。趙家上下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在案,甚至連他們吃了什麽、喝了什麽都一清二楚。在這樣的監視下,趙家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安排這次行動。所以最該懷疑的反倒成了最清白的,這讓案情更顯撲朔迷離。
更讓三位家主憂心如焚、寢食難安的是,族內年輕俊傑、最有前途的子弟已經好長時間沒迴家了。他們既沒迴家,也沒往家裏捎個口信,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就這樣憑空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而且失蹤的人數比較多,以三位家主多年的江湖經驗推斷,他們定然是被人綁架了。每每想到這裏,三位家主就覺得胸口發悶,好似壓了一塊千斤巨石,怒火中燒卻又無處發泄。
那些失蹤的子弟可都是各家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是寄托著整個家族希望的未來。有的擅長詩詞歌賦,有的精通武藝,有的善於經商,每一個都是家族的棟梁之才。他們的突然失蹤,不僅讓三大家族痛失人才,更是打亂了家族的長遠計劃。
可即便明知如此,他們也不敢貿然報官。這種事情一旦驚動官府,勢必會引起軒然大波。萬一打草驚蛇,刺激得綁匪一怒之下把這些子弟都殺了,那損失就更大了。畢竟現在人質還活著,至少還有轉圜的餘地,可要是人沒了,那就什麽都完了。
而且最讓人膽戰心驚的是,他們連綁票的人是誰都完全不知道。就像是一隻無形的大手,悄無聲息地就將人帶走,讓人毫無防備。這種高明的手段,絕非一般的江湖幫派所能做到。他們唯有耐心地等待著綁匪的消息,就像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張家家主張紳這才剛剛到家,踏著深沉的夜色推開府門,滿月的清輝灑在青石板路上,在地麵投下斑駁的樹影。府中廊簷下懸掛的宮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將整個庭院映照得如同白晝。就在這時,一向穩重的老管家卻神色慌張地拿著一封信跑了過來。
這位老管家平日裏最是沉穩持重,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世家大族管家的沉穩氣度。可此刻他卻連氣都喘不勻,老臉漲得通紅,額頭上冒著細密的汗珠,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了焦慮。他快步小跑的樣子,就像是一隻受驚的老兔子,與平日裏那個穩重的形象判若兩人。
據老管家語氣發顫地描述,這封書信是在書房中無端發現的。要知道,張府的書房可是重地,平日裏除了張紳本人和幾個親信仆人外,連府中下人都不允許隨意進入。這個消息把張紳給嚇了一大跳,他的心瞬間懸到了嗓子眼。
張府內可是豢養了五十多名護院打手,其中不乏江湖上有名的遊俠兒。這些人平日裏吃得膘肥體壯,一個個都號稱身手不凡,有的自稱是少林俗家弟子,有的說是武當山下山的高手,還有人誇口曾在江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們各個腰佩長劍,穿著勁裝,在府中來迴巡視,本應固若金湯。
可如今竟然沒有一人察覺到有人潛入書房!這讓張紳不寒而栗,冷汗瞬間浸透了裏衣。若是如此,那人要取他的性命,豈不是易如反掌?這個念頭一起,張紳隻覺得後頸發涼,仿佛已經架上了一把無形的利刃。
書房是一座獨立的小院,四周種著幾株參天古槐,枝繁葉茂。平日裏這些古樹給書房遮擋了不少烈日,可此時在月光下投下的影子,卻讓人覺得陰森可怖。書房的窗欞都安裝了精巧的機關,門鎖更是特製的連環鎖,據說是從西域請來的能工巧匠特製的。可這些防範在那個神秘人麵前,竟然如同虛設。
平時花了這麽多銀子豢養他們,每個月發放的銀兩足夠一個普通人家過上幾個月的,夥食更是頓頓有肉。可一個個吃得膘肥體壯,沒想到全都是廢物,這怎能不讓張老爺生氣?他暗暗記下了這筆賬,等事情過去之後,一定要好好清理一下這些吃白飯的東西。至少要換一批真正有本事的護院,不能再養這些中看不中用的草包了。
張紳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壓下心頭的怒火,囑咐管家不要聲張此事。老管家點頭應是,隨即恭敬地退到一旁。張紳的手有些顫抖,將信封打開,從裏麵倒出了兩枚青色玉佩。當看清玉佩上的圖案時,他的瞳孔驟然收縮,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驚恐,緊接著又沉沉地歎息一聲。
這兩枚玉佩通體晶瑩,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麵都刻著張家獨有的族徽。那族徽是由\"張\"字演化而來的古篆體,筆畫遒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做工精細,邊角處的裝飾紋樣更是繁複精美。這絕非仿製品可比,因為每一枚玉佩背麵都暗刻著獨特的編號,這是張家為了防止仿製特意加上的防偽標記。
張紳顫抖的手指撫過玉佩上凹凸不平的紋路,心中一陣刺痛。他認得這兩枚玉佩,分別屬於族中最有前途的兩個後輩:一個是詩才出眾的張俊彥,一個是武藝超群的張子謙。這兩人都是族中寄予厚望的俊傑,現在看來確實落入了送信人之手。
書房內點著一盞龍涎香,淡淡的香氣在空氣中繚繞。張紳坐在紅木太師椅上,借著案頭明亮的燭光,仔細查看信中內容。信紙是上等的宣紙,墨跡清晰,字跡蒼勁有力,顯然出自高手之手。
信中內容簡潔明了:張家所有失蹤的子弟都在他手中,暫且安然無恙,隻要張紳明天卯時到寶相寺詳談即可。若是膽敢報官或告知另外兩家,後果不堪設想。雖然措辭平淡,但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脅之意,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刺骨的寒意。
書信的右下角還蓋著一個殷紅如血的印章,看起來有些模糊,但隱約能辨認出是個\"羅\"字。這個印章不知是用什麽特殊顏料製成,在燭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讓人不寒而栗。
張紳再次長歎一聲,目光變得悠遠。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推開雕花窗欞,看著院中那株已有百年樹齡的老槐樹。樹影婆娑,月光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灑落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夜風輕拂,帶來一絲涼意,卻驅散不了他心中的焦慮。
其實在謀劃那件事之前,他就極力反對,認為此事過於冒險。當時他就提醒過其他兩家,做這種事情要考慮後果,可惜被另外兩家強行裹挾其中,他也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覺得萬無一失,可張紳憑著多年來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的直覺,總覺得此事不會善了。如今報應終究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