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觀望再觀望!
史上最強紈絝,被迫一統天下 作者:清歡可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露未消,秋風微寒。蘇長空立於落雁關外的高崗之上,凝望著這座巍峨的城池。城牆高聳入雲,如同一條沉睡的巨龍匍匐在大地上。守軍林立於城頭,刀槍如林,殺氣騰騰。他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深思後的遺憾——這座城市本該是最肥的一塊肥肉,可惜城高牆厚,若要強攻,必會讓無數將士折戟沉沙。即便搶光城中所有財物,恐怕也難以彌補損失的這些精銳老兵。
在這個群雄割據的亂世,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比黃金還要珍貴。每一個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老卒,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財富。蘇長空深諳此理,他決不會為了一時之利,而將這最寶貴的本錢付之東流。
\"全軍聽令,撤離落雁關!\"他沉聲下令,目光轉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既然落雁關暫時難以拿下,不如將目光投向那些更容易得手的目標。很快,一個更為靈活而巧妙的戰略在他腦海中成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黑甲騎兵在他的統領下,如同一群神出鬼沒的幽靈,在周國的縱深地帶縱橫馳騁。他們專挑那些富甲一方的地主和巨賈下手,打出了\"劫富濟貧\"的旗號。這支隊伍動如脫兔,靜若處子,每次行動都幹淨利落,往往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得手遠遁,留下一片狼藉和無數咒罵聲。
由於路途遙遠,太過笨重的財物自然無法帶走,他們隻取最精華的部分——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不到半月時間,已有數不清的富戶從雲端跌入地獄。那些曾經趾高氣揚的財主們,如今隻能眼睜睜看著積攢多年的財富被卷走,從一方富豪淪為街頭乞丐。
在這種長距離的奔襲中,新國盛產的騾馬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坐騎,卻有著驚人的耐力和韌性。每位黑甲騎兵的戰馬都能輕鬆馱起兩個鼓鼓囊囊的大布包,這等重擔若是交給那些昂貴的塞外戰馬,恐怕都難以勝任。
滿載而歸的黑甲騎兵已經四次返迴小唐河村休整。所謂的休整,說白了就是將裝得滿滿的布包清空,然後繼續\"深入敵後\",周而複始。這支隊伍仿佛成了一台永不停息的掠奪機器,每一次出擊都會帶迴豐厚的戰利品。
坐鎮小唐河村的丁奉,每天都在忙著清點這些來路不明的\"貨物\",將它們分門別類,裝箱封存,然後派人運迴雲州。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財物,這位謀士心中五味雜陳。這種既無聊又繁重的工作讓他哭笑不得,常常自嘲說自己都快變成一個專業的賬房先生了。
案幾上堆積如山的二十多本賬冊,記錄著每一筆收獲。丁奉抿了一口早已涼透的茶水,眼神中帶著幾分複雜。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劫掠故事,也是無數人家破人亡的悲劇。
黑甲騎兵采用一人三騎的特殊編製,機動性堪稱無雙。他們能夠千裏奔襲,如同一支看不見的利箭,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然而,這種肆無忌憚的掠奪終究還是激起了強烈的反抗。不少富戶豢養了大批護院和江湖好手,這些地方的劫掠往往要付出血的代價。
刀光劍影中,一場場生死較量在各處上演。至今為止,五千黑甲騎兵已經損失了一千七百多名勇士,就連素以精銳著稱的武焱森特種斥候第一大隊也折損了近兩百精兵強將。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正如商場的鐵律——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最令蘇長空興奮的是,在眾多的戰利品中,有一隻特別肥的\"羊\",單次劫掠就收獲了四百二十多萬兩金銀。這筆橫財,足以讓整個雲州軍的糧餉無憂。
在這段轉戰南北的日子裏,蘇長空發現了一顆璞玉——黑甲騎兵第二營郎將孟無度。此人不僅勇武過人,更難得的是善於把握戰機,懂得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忠心耿耿,從不貪墨戰利品。經過深思熟慮,蘇長空破格提拔他為黑甲騎兵副統領。
這個任命在軍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雖然現在蘇長空掛名黑甲騎兵大都統,但人人都知道,他日後必將執掌雲州,擔任節度使,不可能親自統軍作戰。因此,孟無度這個副都統實際上就是未來黑甲騎兵的實際統帥。這是一個令人豔羨的高位,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重擔。
這個任命絕非一時興起。長久以來,蘇長空一直在為黑甲騎兵物色合適的統帥。提拔孟無度,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接下來,他要仔細觀察這位新任副都統是否真能擔此重任,是否能在未來的戰場上帶領黑甲騎兵創造更多的奇跡。
緊接著,他又提拔了一名叫謝勝安的小校為黑甲騎兵第二營郎將,接替孟無度的位置。這個謝勝安雖然年輕氣盛,但頗具將才,勇猛果敢又機智過人。他就像一柄未經打磨的寶劍,雖然棱角尚存,但鋒芒畢露。雖然經驗尚淺,但蘇長空願意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孟無度和謝勝安都是從雲州軍的中下級軍官一步步爬上來的,沒有任何顯赫的家世背景,完全靠軍功立身。蘇長空這種任人唯賢、不拘一格的做法,讓全軍將士都熱血沸騰。人人都摩拳擦掌,期待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家族增光。軍營裏彌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氣氛,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拚搏。
這已經是黑甲騎兵第六次返迴小唐河村。當蘇長空從馬車上跳下來時,雙腿一軟,差點當場栽倒。半個多月的馬上顛簸,連這位年輕的統帥也吃不消了。丁奉連忙上前攙扶,先是例行公事般誇讚了一番主帥的膽識,隨後又板起臉來,語重心長地指出作為一軍統帥,深入敵腹實在太過冒險。
\"先生批評得對......\"蘇長空紅著臉,幹笑兩聲。雖然他覺得以黑甲騎兵的機動性,周軍根本追不上,隻要小心謹慎,不鑽入敵軍的包圍圈就不會有大問題。但丁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一旦有失,整個雲州的戰略都要改變。
半個多月的馬上顛簸,讓這位年輕的統帥真正體會到了當兵的辛苦。大腿內側的嫩肉都快磨破了,衣服都和皮肉粘在一起,脫褲子時疼得他齜牙咧嘴,像個受傷的孩子。好在這次收獲豐厚,已經不需要再出擊,可以好好休整,順便補充損失的兵員。
黑甲騎兵所過之處,但凡是村莊都被洗劫一空。麵對這支無恥的\"新國軍\",周國百姓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們。村野間流傳著各種可怕的傳說,最後,民間給這支軍隊起了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綽號——\"扒皮軍\"。
時值初秋,戰局風雲突變。新國的十萬大軍與蜀國的十五萬大軍在大澤重鎮城下勝利會師,軍容之盛,震動天地。加上商國各路勤王之師,聯軍總兵力已超過六十萬。這支龐大的軍隊像一片烏雲,籠罩在周國的上空。與此同時,新國軍的另一支十萬大軍正與方耀率領的七萬多人馬一同圍攻海山城。這是大澤重鎮的南大門,也是周軍主力的咽喉要道。
形勢危急,深入商國的十幾萬周軍不得不倉皇撤軍。六十萬聯軍在後奮起直追,如同猛虎追兔。周軍統帥在萬般無奈之下,被迫犧牲了兩萬多人的墊後部隊,主力這才得以退入海山城。這些為大軍斷後的將士,幾乎無一生還,用鮮血為主力部隊換來了寶貴的時間。
至此,諸國聯軍會師海山城下,總兵力已突破八十萬,聲勢之大,前所未有。連綿數十裏的軍營,旌旗如林,軍鼓如雷。接連告捷更是讓聯軍士氣高漲,個個摩拳擦掌,誓要一舉拿下這座重鎮。
海山城內的十五萬周軍不敢掉以輕心,一邊在商水一帶日夜兼程地構築防線,一邊急報朝廷,祈求援軍。每個人都知道,這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決戰。與此同時,東西兩線戰場上,宋韓兩國也在瘋狂進攻周國的邊關重鎮。周軍背水一戰,死守不退,雙方陷入膠著狀態。喊殺聲日夜不絕,鮮血染紅了城牆。
大齊帝國這邊,夷州、肅州聯軍正在猛攻桐化。這場戰事異常慘烈,攻方數次登上城頭,揮舞著染血的戰旗;守軍則組織敢死隊,前仆後繼地奪迴陣地。雙方你來我往,城頭的主權幾乎每天都在易手。眼看桐化危在旦夕,周國緊急從鄰近調來三萬援軍增援,希望能夠力挽狂瀾。
在這諸多戰線中,也就屬盤踞在小唐河村的蘇長空最為輕鬆。望都守軍吃過雲州軍的虧,至今閉門不出。蘇長空也樂得清閑,靜觀其變。他就像一隻潛伏的獵豹,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三日後,圍困海山城的聯軍發起總攻。依照各路諸侯商定,方耀的部隊隻負責後勤運輸。這個決定可謂兩全其美——方耀也樂得保存實力,為未來的大戰儲備力量。
第一天的攻城戰就異常慘烈。聯軍投入大量兵力,密密麻麻的雲梯架在城牆上,攻城車轟鳴著向前推進。傷亡過萬的慘重代價,換來的卻隻是城牆上的幾處缺口。城內的周軍也損失了將近五千將士,但依然死戰不退。血與火的洗禮,預示著這將是一場持久的血戰......
在這個群雄割據的亂世,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比黃金還要珍貴。每一個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老卒,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財富。蘇長空深諳此理,他決不會為了一時之利,而將這最寶貴的本錢付之東流。
\"全軍聽令,撤離落雁關!\"他沉聲下令,目光轉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既然落雁關暫時難以拿下,不如將目光投向那些更容易得手的目標。很快,一個更為靈活而巧妙的戰略在他腦海中成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黑甲騎兵在他的統領下,如同一群神出鬼沒的幽靈,在周國的縱深地帶縱橫馳騁。他們專挑那些富甲一方的地主和巨賈下手,打出了\"劫富濟貧\"的旗號。這支隊伍動如脫兔,靜若處子,每次行動都幹淨利落,往往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得手遠遁,留下一片狼藉和無數咒罵聲。
由於路途遙遠,太過笨重的財物自然無法帶走,他們隻取最精華的部分——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不到半月時間,已有數不清的富戶從雲端跌入地獄。那些曾經趾高氣揚的財主們,如今隻能眼睜睜看著積攢多年的財富被卷走,從一方富豪淪為街頭乞丐。
在這種長距離的奔襲中,新國盛產的騾馬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坐騎,卻有著驚人的耐力和韌性。每位黑甲騎兵的戰馬都能輕鬆馱起兩個鼓鼓囊囊的大布包,這等重擔若是交給那些昂貴的塞外戰馬,恐怕都難以勝任。
滿載而歸的黑甲騎兵已經四次返迴小唐河村休整。所謂的休整,說白了就是將裝得滿滿的布包清空,然後繼續\"深入敵後\",周而複始。這支隊伍仿佛成了一台永不停息的掠奪機器,每一次出擊都會帶迴豐厚的戰利品。
坐鎮小唐河村的丁奉,每天都在忙著清點這些來路不明的\"貨物\",將它們分門別類,裝箱封存,然後派人運迴雲州。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財物,這位謀士心中五味雜陳。這種既無聊又繁重的工作讓他哭笑不得,常常自嘲說自己都快變成一個專業的賬房先生了。
案幾上堆積如山的二十多本賬冊,記錄著每一筆收獲。丁奉抿了一口早已涼透的茶水,眼神中帶著幾分複雜。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劫掠故事,也是無數人家破人亡的悲劇。
黑甲騎兵采用一人三騎的特殊編製,機動性堪稱無雙。他們能夠千裏奔襲,如同一支看不見的利箭,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然而,這種肆無忌憚的掠奪終究還是激起了強烈的反抗。不少富戶豢養了大批護院和江湖好手,這些地方的劫掠往往要付出血的代價。
刀光劍影中,一場場生死較量在各處上演。至今為止,五千黑甲騎兵已經損失了一千七百多名勇士,就連素以精銳著稱的武焱森特種斥候第一大隊也折損了近兩百精兵強將。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正如商場的鐵律——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最令蘇長空興奮的是,在眾多的戰利品中,有一隻特別肥的\"羊\",單次劫掠就收獲了四百二十多萬兩金銀。這筆橫財,足以讓整個雲州軍的糧餉無憂。
在這段轉戰南北的日子裏,蘇長空發現了一顆璞玉——黑甲騎兵第二營郎將孟無度。此人不僅勇武過人,更難得的是善於把握戰機,懂得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忠心耿耿,從不貪墨戰利品。經過深思熟慮,蘇長空破格提拔他為黑甲騎兵副統領。
這個任命在軍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雖然現在蘇長空掛名黑甲騎兵大都統,但人人都知道,他日後必將執掌雲州,擔任節度使,不可能親自統軍作戰。因此,孟無度這個副都統實際上就是未來黑甲騎兵的實際統帥。這是一個令人豔羨的高位,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重擔。
這個任命絕非一時興起。長久以來,蘇長空一直在為黑甲騎兵物色合適的統帥。提拔孟無度,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接下來,他要仔細觀察這位新任副都統是否真能擔此重任,是否能在未來的戰場上帶領黑甲騎兵創造更多的奇跡。
緊接著,他又提拔了一名叫謝勝安的小校為黑甲騎兵第二營郎將,接替孟無度的位置。這個謝勝安雖然年輕氣盛,但頗具將才,勇猛果敢又機智過人。他就像一柄未經打磨的寶劍,雖然棱角尚存,但鋒芒畢露。雖然經驗尚淺,但蘇長空願意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孟無度和謝勝安都是從雲州軍的中下級軍官一步步爬上來的,沒有任何顯赫的家世背景,完全靠軍功立身。蘇長空這種任人唯賢、不拘一格的做法,讓全軍將士都熱血沸騰。人人都摩拳擦掌,期待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家族增光。軍營裏彌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氣氛,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拚搏。
這已經是黑甲騎兵第六次返迴小唐河村。當蘇長空從馬車上跳下來時,雙腿一軟,差點當場栽倒。半個多月的馬上顛簸,連這位年輕的統帥也吃不消了。丁奉連忙上前攙扶,先是例行公事般誇讚了一番主帥的膽識,隨後又板起臉來,語重心長地指出作為一軍統帥,深入敵腹實在太過冒險。
\"先生批評得對......\"蘇長空紅著臉,幹笑兩聲。雖然他覺得以黑甲騎兵的機動性,周軍根本追不上,隻要小心謹慎,不鑽入敵軍的包圍圈就不會有大問題。但丁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一旦有失,整個雲州的戰略都要改變。
半個多月的馬上顛簸,讓這位年輕的統帥真正體會到了當兵的辛苦。大腿內側的嫩肉都快磨破了,衣服都和皮肉粘在一起,脫褲子時疼得他齜牙咧嘴,像個受傷的孩子。好在這次收獲豐厚,已經不需要再出擊,可以好好休整,順便補充損失的兵員。
黑甲騎兵所過之處,但凡是村莊都被洗劫一空。麵對這支無恥的\"新國軍\",周國百姓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們。村野間流傳著各種可怕的傳說,最後,民間給這支軍隊起了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綽號——\"扒皮軍\"。
時值初秋,戰局風雲突變。新國的十萬大軍與蜀國的十五萬大軍在大澤重鎮城下勝利會師,軍容之盛,震動天地。加上商國各路勤王之師,聯軍總兵力已超過六十萬。這支龐大的軍隊像一片烏雲,籠罩在周國的上空。與此同時,新國軍的另一支十萬大軍正與方耀率領的七萬多人馬一同圍攻海山城。這是大澤重鎮的南大門,也是周軍主力的咽喉要道。
形勢危急,深入商國的十幾萬周軍不得不倉皇撤軍。六十萬聯軍在後奮起直追,如同猛虎追兔。周軍統帥在萬般無奈之下,被迫犧牲了兩萬多人的墊後部隊,主力這才得以退入海山城。這些為大軍斷後的將士,幾乎無一生還,用鮮血為主力部隊換來了寶貴的時間。
至此,諸國聯軍會師海山城下,總兵力已突破八十萬,聲勢之大,前所未有。連綿數十裏的軍營,旌旗如林,軍鼓如雷。接連告捷更是讓聯軍士氣高漲,個個摩拳擦掌,誓要一舉拿下這座重鎮。
海山城內的十五萬周軍不敢掉以輕心,一邊在商水一帶日夜兼程地構築防線,一邊急報朝廷,祈求援軍。每個人都知道,這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決戰。與此同時,東西兩線戰場上,宋韓兩國也在瘋狂進攻周國的邊關重鎮。周軍背水一戰,死守不退,雙方陷入膠著狀態。喊殺聲日夜不絕,鮮血染紅了城牆。
大齊帝國這邊,夷州、肅州聯軍正在猛攻桐化。這場戰事異常慘烈,攻方數次登上城頭,揮舞著染血的戰旗;守軍則組織敢死隊,前仆後繼地奪迴陣地。雙方你來我往,城頭的主權幾乎每天都在易手。眼看桐化危在旦夕,周國緊急從鄰近調來三萬援軍增援,希望能夠力挽狂瀾。
在這諸多戰線中,也就屬盤踞在小唐河村的蘇長空最為輕鬆。望都守軍吃過雲州軍的虧,至今閉門不出。蘇長空也樂得清閑,靜觀其變。他就像一隻潛伏的獵豹,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三日後,圍困海山城的聯軍發起總攻。依照各路諸侯商定,方耀的部隊隻負責後勤運輸。這個決定可謂兩全其美——方耀也樂得保存實力,為未來的大戰儲備力量。
第一天的攻城戰就異常慘烈。聯軍投入大量兵力,密密麻麻的雲梯架在城牆上,攻城車轟鳴著向前推進。傷亡過萬的慘重代價,換來的卻隻是城牆上的幾處缺口。城內的周軍也損失了將近五千將士,但依然死戰不退。血與火的洗禮,預示著這將是一場持久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