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體查民情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零五章 體查民情
鄉土之情,讓這裏的百姓不管離開家鄉多遠,都會記掛著。
這是華夏百姓獨有的一種特質,和西方不同。
但是隨著鹽引製度的發行這裏的百姓又全部變成了佃戶,很巧的是這裏的土地的主人將土地掛在了朱樉名下,被朱樉直接強行收複改編成了皇莊。
這裏也是朱樉和朱標暗訪的最後一處目的地。
他們化身行商,帶著幾名護衛喬裝打扮一路走來屆時欣欣向榮的景象。
行走到一處村莊,田裏的莊稼大部分已經收割完成,百姓們夏收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進村隨便尋找了一戶人家敲響了院門。
“有人在家嗎?”
很快,院門打開,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
“孩子,你家大人呢?”朱標蹲下身子,露出笑容,伸出手想要撫摸小男孩的腦袋。
卻被對方警惕的躲了過去,看向朱標的眼神多了一分警惕。
“爺爺,爺爺,有人!”男孩朝著院子喊道
過了一會,一個頭發白了多半的老頭走了過來。
他的年齡不算很大,絕不超過五十歲,畢竟這個時代早婚早育已經是常態了。
見到朱標等人後,老頭悄悄地將孫子護在身後。
“敢問貴人是找誰?”老頭帶著警惕的問道。
朱標他們身上穿的衣服雖然不是什麽名貴絲綢所做,但卻很幹淨,沒有一個補丁。
更重要的是老頭能感覺出來,眼前人的氣質,和他見過的所有人都不一樣。
哪怕是他們這曾經的地主王老爺,也比不過。
“老伯莫怕,我們是外地來的客商,做糧食生意的,行至貴地,天氣炎熱,所以想討碗水喝。”
朱標笑著說道。
“你們是官府的人吧?”老頭又問道
“哦?老伯,你是從哪看出來我們是官府的人的?”朱標不由得好奇問道。
“你們給我的感覺和我見過所有的人都不一樣。”
“就是有一種,,恩,,,官威,對,就是官威。”老頭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合適的形容詞。
“嗬嗬,老伯莫要誤會,我們隻是和官府有一點關係,並不是什麽官老爺。”朱標當然不能承認,自然他們也不是官老爺,而是太子爺。
“那行吧,貴人請進!”老頭側過身子,讓出路。
不管眼前的人是不是官府的人,那都不是自己能夠得罪得起的。
“那就叨擾老伯了。”朱標道
朱標走進院子,不著痕跡的打量著。
目光所至,見到的隻有貧瘠。
老頭很瘦,孫子也差不多,全身上下,也隻有一片麻布。
他將朱標等人請進院子,就在院子中的石台旁坐下,然後端來了水。
茶葉自然是沒有的,因為這不是他們所能消費的起的東西。
朱標也沒有嫌棄,接過一碗水,一飲而盡。
他也看到,這碗的邊沿,隻有一兩個豁口。
想來這應該是他們家相當珍貴的財產了。
畢竟這一路走來朱標看到了太多太多,情況類似的人家也去過不少。
喝完水,朱標感覺清爽了許多。
接著找了個話題與老頭閑聊了起來。
內容無非是跟種地,糧食產量,當地有名人物的八卦相關。
土地和糧食,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自然願意說,湊熱鬧,聽八卦,這也是人類的天性。
跟百姓接觸多了,朱標自然知道該如何從他們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老伯,今年收成怎麽樣啊?”
“嗨,怎麽說呢收成今年好一些,曾經收成好不好跟我們的日子沒啥關係。”
“之前像我們這種有幾畝自己地的人還好一些,沒有地的隻能去租王老爺家的地。”
“一年到頭都在餓肚子。”
“我聽說幾十裏外的村子,光是租子,就占了收成的七成,收成全讓地主老爺拿去給邊軍換取鹽引。”
“再算上交給朝廷的稅賦,到手上也沒剩下多少了。”
“前些年沒有餓死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老頭說到這裏歎了口氣。朱標連忙問道“那你們這裏呢?今年如何?”
“我們這裏的王老爺也算個善人,當初隻要繳納五成的租子。”
“現在就更好了,那些地主老爺為了不交稅全部將土地掛在秦王殿下名下,秦王殿下不知道啊,說既然在本王名下,就把地契全都拿來吧。”
“就這樣,我們這裏的土地全都變成了皇莊,隻需要繳納一成的租子,還不需要繳納賦稅,真的謝天謝地啊。”
說到這裏老頭不由得雙手合十對天膜拜。
朱標不由得看了一下笑的合不攏嘴的朱樉,露出一個讚許的眼神。
“明年啊,我們準備把土地全都賣給皇莊。”
“這是為何?”朱標不由得問到
“因為賦稅少啊,還不用服徭役,我聽說啊”
“自從秦王殿下來了陝西,建造王府和城池的徭役全都解散了,就地招募工人,一天有二十文呢。”
“而且秦王殿下新選拔的縣官,還建造了一個什麽水泥廠,修建邊關的城牆,還有一個製衣工坊為將士們縫補製造新衣鎧甲。”
“兒子,兒媳忙完地裏的活都去做工了,家裏糧食吃不完還能賣錢,這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嘍。”
說著老頭笑了起來,滿臉充滿了希望的神色。
百姓的需求多麽的簡單,吃飽肚子,家中有餘糧,即可。聽到這朱標暗暗的又一次給朱樉豎起大拇指。
“今年我們這裏離得遠收到消息晚,聽說西安城附近很多的百姓早就把土地賣給皇莊了,都知道皇莊的租子低。”
“很多快要活不下去的人都把土地賣給了皇莊,想方設法的想給皇莊種地,不僅買了土地有銀子,沒有糧種和農具,皇莊還會提供。”
“這秦王殿下怎麽不早點來呢,說不定老漢也在夏收之前就將土地賣了,還能給小孫子買身衣裳穿。”
之前確實把這裏的百姓害苦了,北元折騰一波,好不容易土地收複返迴了家鄉,貪官地主又禍害一下。
加之打仗,新朝初立大興土木等,這都是極為耗費錢糧的事情。
鄉土之情,讓這裏的百姓不管離開家鄉多遠,都會記掛著。
這是華夏百姓獨有的一種特質,和西方不同。
但是隨著鹽引製度的發行這裏的百姓又全部變成了佃戶,很巧的是這裏的土地的主人將土地掛在了朱樉名下,被朱樉直接強行收複改編成了皇莊。
這裏也是朱樉和朱標暗訪的最後一處目的地。
他們化身行商,帶著幾名護衛喬裝打扮一路走來屆時欣欣向榮的景象。
行走到一處村莊,田裏的莊稼大部分已經收割完成,百姓們夏收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進村隨便尋找了一戶人家敲響了院門。
“有人在家嗎?”
很快,院門打開,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
“孩子,你家大人呢?”朱標蹲下身子,露出笑容,伸出手想要撫摸小男孩的腦袋。
卻被對方警惕的躲了過去,看向朱標的眼神多了一分警惕。
“爺爺,爺爺,有人!”男孩朝著院子喊道
過了一會,一個頭發白了多半的老頭走了過來。
他的年齡不算很大,絕不超過五十歲,畢竟這個時代早婚早育已經是常態了。
見到朱標等人後,老頭悄悄地將孫子護在身後。
“敢問貴人是找誰?”老頭帶著警惕的問道。
朱標他們身上穿的衣服雖然不是什麽名貴絲綢所做,但卻很幹淨,沒有一個補丁。
更重要的是老頭能感覺出來,眼前人的氣質,和他見過的所有人都不一樣。
哪怕是他們這曾經的地主王老爺,也比不過。
“老伯莫怕,我們是外地來的客商,做糧食生意的,行至貴地,天氣炎熱,所以想討碗水喝。”
朱標笑著說道。
“你們是官府的人吧?”老頭又問道
“哦?老伯,你是從哪看出來我們是官府的人的?”朱標不由得好奇問道。
“你們給我的感覺和我見過所有的人都不一樣。”
“就是有一種,,恩,,,官威,對,就是官威。”老頭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合適的形容詞。
“嗬嗬,老伯莫要誤會,我們隻是和官府有一點關係,並不是什麽官老爺。”朱標當然不能承認,自然他們也不是官老爺,而是太子爺。
“那行吧,貴人請進!”老頭側過身子,讓出路。
不管眼前的人是不是官府的人,那都不是自己能夠得罪得起的。
“那就叨擾老伯了。”朱標道
朱標走進院子,不著痕跡的打量著。
目光所至,見到的隻有貧瘠。
老頭很瘦,孫子也差不多,全身上下,也隻有一片麻布。
他將朱標等人請進院子,就在院子中的石台旁坐下,然後端來了水。
茶葉自然是沒有的,因為這不是他們所能消費的起的東西。
朱標也沒有嫌棄,接過一碗水,一飲而盡。
他也看到,這碗的邊沿,隻有一兩個豁口。
想來這應該是他們家相當珍貴的財產了。
畢竟這一路走來朱標看到了太多太多,情況類似的人家也去過不少。
喝完水,朱標感覺清爽了許多。
接著找了個話題與老頭閑聊了起來。
內容無非是跟種地,糧食產量,當地有名人物的八卦相關。
土地和糧食,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自然願意說,湊熱鬧,聽八卦,這也是人類的天性。
跟百姓接觸多了,朱標自然知道該如何從他們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老伯,今年收成怎麽樣啊?”
“嗨,怎麽說呢收成今年好一些,曾經收成好不好跟我們的日子沒啥關係。”
“之前像我們這種有幾畝自己地的人還好一些,沒有地的隻能去租王老爺家的地。”
“一年到頭都在餓肚子。”
“我聽說幾十裏外的村子,光是租子,就占了收成的七成,收成全讓地主老爺拿去給邊軍換取鹽引。”
“再算上交給朝廷的稅賦,到手上也沒剩下多少了。”
“前些年沒有餓死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老頭說到這裏歎了口氣。朱標連忙問道“那你們這裏呢?今年如何?”
“我們這裏的王老爺也算個善人,當初隻要繳納五成的租子。”
“現在就更好了,那些地主老爺為了不交稅全部將土地掛在秦王殿下名下,秦王殿下不知道啊,說既然在本王名下,就把地契全都拿來吧。”
“就這樣,我們這裏的土地全都變成了皇莊,隻需要繳納一成的租子,還不需要繳納賦稅,真的謝天謝地啊。”
說到這裏老頭不由得雙手合十對天膜拜。
朱標不由得看了一下笑的合不攏嘴的朱樉,露出一個讚許的眼神。
“明年啊,我們準備把土地全都賣給皇莊。”
“這是為何?”朱標不由得問到
“因為賦稅少啊,還不用服徭役,我聽說啊”
“自從秦王殿下來了陝西,建造王府和城池的徭役全都解散了,就地招募工人,一天有二十文呢。”
“而且秦王殿下新選拔的縣官,還建造了一個什麽水泥廠,修建邊關的城牆,還有一個製衣工坊為將士們縫補製造新衣鎧甲。”
“兒子,兒媳忙完地裏的活都去做工了,家裏糧食吃不完還能賣錢,這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嘍。”
說著老頭笑了起來,滿臉充滿了希望的神色。
百姓的需求多麽的簡單,吃飽肚子,家中有餘糧,即可。聽到這朱標暗暗的又一次給朱樉豎起大拇指。
“今年我們這裏離得遠收到消息晚,聽說西安城附近很多的百姓早就把土地賣給皇莊了,都知道皇莊的租子低。”
“很多快要活不下去的人都把土地賣給了皇莊,想方設法的想給皇莊種地,不僅買了土地有銀子,沒有糧種和農具,皇莊還會提供。”
“這秦王殿下怎麽不早點來呢,說不定老漢也在夏收之前就將土地賣了,還能給小孫子買身衣裳穿。”
之前確實把這裏的百姓害苦了,北元折騰一波,好不容易土地收複返迴了家鄉,貪官地主又禍害一下。
加之打仗,新朝初立大興土木等,這都是極為耗費錢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