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鄭爽站在垂拱殿上對比著宋真宗和朱元璋兩個皇帝的作派沉思,覺得日本學者內藤湖南那句“兩宋之後無華夏,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概括實在太精辟。
內藤湖南生活的年代基本是從明治時代到昭和時代(1866年——1934年),正是日本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又從藩閥割據到民主政治再到軍國主義的時代。
在這一時期,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蓬勃發展;但是日本本身是個島國無論資源市場人力都不足以撐起它的大國雄心,卻正趕上了殖民主義的尾巴;全世界該占的地兒已經被其他列強占得差不多了,於是日本人很自然地盯上了身邊的中國。
這時候的中國在內藤湖南這些學者心中早不是文明國度,而是被一群愚昧落後的蠻族占據。
內藤湖南說的愚昧落後的蠻族自然指的是滿清,滿清不是中華文明的繼續;反而是日本、朝鮮繼承了中華衣冠的正統。
鄭爽讚同內藤湖南的論點,可他把明朝也包括在漢人的野蠻統治王朝。
垂拱殿的禁門徐徐打開來,主事宦官劉承珪站在前麵招唿朝事;宋真宗還沒上朝,他在垂拱殿後殿稍用早膳;這是劉娥娘娘提議的。
劉娥娘娘想的是皇上昨天喝醉酒幾乎昏睡一夜,期間還寵幸了李蘭惠;早晨起來又接見了楊延昭,後來便被隨從用四乘小轎抬到垂拱殿;身體的疲倦程度可想而知,如果讓皇上進點食物墊墊肚子增加些營養;那麽對他小解疲憊定有好處,用餐後再在後殿那張床鋪上小憩片刻;精神將恢複得更好。
現在皇上還沒有來,一定是在劉娥的安排下用完早膳正在小憩。
鄭爽一想起劉娥對宋真宗如此的恩愛和關心,心中便就有點激動。
朝堂上不少大臣詛咒謾罵劉娥是個妖精,宰相寇準也在詛咒謾罵行列之中;後世人不知那根筋迸了也跟著罵劉娥,可是從劉娥對真宗皇帝的關心備至中卻能看出她的注重感情和善良;怪不得真宗皇上對劉娥不移不棄,要不是寇準等顧命大臣的阻撓;劉娥恐怕早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後啦!
劉娥跟真宗皇上的感情真可謂海可枯石可爛,白頭偕老心不變。
垂拱殿的禁門徐徐打開來,參加朝會的大臣們三三兩兩走進來。
大臣們頭上戴著長翅帽,身上穿著顏色不同的朝服。
鄭爽知道這種長翅帽的發明者是開國皇帝趙匡胤,心中便就一陣陣敬歎。
趙匡胤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
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
趙匡胤心裏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麵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
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隻能麵對麵交談;並排坐著交談也很困難。
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鄭爽凝視著幾位走進來的官員頭上的長翅帽,估計那兩個翅子合一起的長度少說也有一米。
你想想,一個官員和另一官員的間距有一米多,想咕咕噥噥說悄悄話那是不可能。
怪不得宋朝朝會,大臣們都是站著麵向皇上,手中拎著的笏板把想要上奏的事情記在上麵一項一項陳述;大多都是口無遮攔,直言不諱,像寇準、包拯。
中國古代官吏穿著專門的公服坐堂辦公,這比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文明多。
宋代公服時常稱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顏色來區別職官身分等級:
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青色、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緋色。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北宋沒有定每日早朝的規矩,一直實行5日一朝製;到宋徽宗趙佶手中,文藝皇帝常常陶醉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5日一朝的規定給廢了。
有事出班,無事退朝就從他開始的;再後來到了高宗又恢複了5日一朝。
孝宗大器晚成,想幹一番事業;要天天早朝;結果連虞丞相都不能堅持,宋孝宗隻好取消天天早朝的規定。
宋朝百官參加早朝看起來很自由也很鬆散,不像明朝那樣的嚴格和冷酷。
朱元璋創建的明朝,凡有資格參加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區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際就要在宮門前守候。
宮門在鍾鼓聲中徐徐打開,百官進入宮門在殿前廣場整隊;文官位東麵西,武官位西麵東。
負責糾察的禦史開始點名,並且記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墜地、步履不穩重等等屬於“失儀”範圍的官員姓名,聽候參處。
一切就緒以後,皇帝駕到,鳴鞭,百官在讚禮官的口令下轉身,向皇帝叩頭如儀;鴻臚寺官員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職的官員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對皇帝行禮謝恩。
然後四品以上的官員魚貫進入大殿,各有關部門的負責官員向皇帝報告政務並請求指示;皇帝則提出問題或作必要的答覆。
這一套早朝節目在日出時開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後結束,每天如此,極少例外。
明朝初年,皇帝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
規定政府各部有185種事件必須麵奏皇帝,隻是在第六代的正統皇帝登極時隻有9歲;所以朝中才另作新規定,早期以呈報8件事情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書麵的方式送達禦前。
此例一開,早朝即漸成具文;可是直到15世紀末期早朝這一儀式仍然很少間斷,即使下雨下雪也還是要堅持不輟;僅僅是由於皇恩浩蕩,準許官員可以在朝臉上加披雨衣,後來又下詔規定各官的張傘隨從可以一並入宮。
有時皇帝體恤老臣,準許年老的大臣免朝;但這又是屬於不輕易授予的額外恩典了。
這種繁重的、日複一日的儀式,不僅百官深以為苦;就是皇帝也無法規避,因為沒有皇帝的出現這一儀式就不能存在。
當時在位的弘治皇帝簡直是用央告的口氣要求大學士同意免朝一日,因為當夜宮中失火;弘治皇帝徹夜未眠,神思恍惚。
經過大學士們的商議,同意了輟朝一日。
除此而外,皇帝的近親或大臣去世也得照例輟朝一日至三日以誌哀悼。
然而這種性質的輟朝,得以休息的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須親赴午門對著大殿行禮如儀。
明朝打破這一傳統的是第十代的正德皇帝即萬曆的叔祖,正德的個性極強,對於皇帝的職責;他拒絕群臣所代表的傳統觀念而有他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正德在位時常常離開北京,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
而住在北京期間他又打破陳規,開創新例;有時竟在深夜舉行晚朝,朝罷後又大開宴席弄到通宵達旦。
對這些越軌的舉動,臣僚們自然難於和他合作;他也就撇開正式的負責官員而大加寵用親信的軍官和宦官。
對負主要行政責任的內閣,在他眼裏不過是一個傳遞消息的機構而已。
凡此種種,多數文臣認為跡近荒唐,長此以往,後果將不堪設想。
幸而正德於1521年去世,又未有子嗣;大臣們和皇太後商議的結果是迎接萬曆皇帝的祖父入承大統是為嘉靖皇帝。
作為皇室的旁支子孫而居帝位,在本朝尚無前例;大臣們乘此機會肅清了正德的親信,其劣跡尤著的幾個人被處死刑。
嘉靖登極的前20年可以算得上盡職,他喜歡讀書,並且親自裁定修改禮儀。
可是到了中年以後,他又使臣僚大失所望;他對舉行各種禮儀逐漸失去興趣,轉而專心致誌於修壇煉丹;企求長生不死,同時又遷出紫禁城,住在離宮別苑。尤其不幸的是這個皇帝統治了明朝帝國達45年之久。
明朝的早朝製度明顯是自己的創造有點繁文縟節,而明武宗時又廢止;嘉靖皇上恢複了早朝製度但沒有堅持下來,這種朝令夕改的舉做跟宋朝不能同日而語……
鄭爽正在遐想,劉承珪一聲吆喝:“皇上駕到……”
</p>
鄭爽站在垂拱殿上對比著宋真宗和朱元璋兩個皇帝的作派沉思,覺得日本學者內藤湖南那句“兩宋之後無華夏,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概括實在太精辟。
內藤湖南生活的年代基本是從明治時代到昭和時代(1866年——1934年),正是日本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又從藩閥割據到民主政治再到軍國主義的時代。
在這一時期,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蓬勃發展;但是日本本身是個島國無論資源市場人力都不足以撐起它的大國雄心,卻正趕上了殖民主義的尾巴;全世界該占的地兒已經被其他列強占得差不多了,於是日本人很自然地盯上了身邊的中國。
這時候的中國在內藤湖南這些學者心中早不是文明國度,而是被一群愚昧落後的蠻族占據。
內藤湖南說的愚昧落後的蠻族自然指的是滿清,滿清不是中華文明的繼續;反而是日本、朝鮮繼承了中華衣冠的正統。
鄭爽讚同內藤湖南的論點,可他把明朝也包括在漢人的野蠻統治王朝。
垂拱殿的禁門徐徐打開來,主事宦官劉承珪站在前麵招唿朝事;宋真宗還沒上朝,他在垂拱殿後殿稍用早膳;這是劉娥娘娘提議的。
劉娥娘娘想的是皇上昨天喝醉酒幾乎昏睡一夜,期間還寵幸了李蘭惠;早晨起來又接見了楊延昭,後來便被隨從用四乘小轎抬到垂拱殿;身體的疲倦程度可想而知,如果讓皇上進點食物墊墊肚子增加些營養;那麽對他小解疲憊定有好處,用餐後再在後殿那張床鋪上小憩片刻;精神將恢複得更好。
現在皇上還沒有來,一定是在劉娥的安排下用完早膳正在小憩。
鄭爽一想起劉娥對宋真宗如此的恩愛和關心,心中便就有點激動。
朝堂上不少大臣詛咒謾罵劉娥是個妖精,宰相寇準也在詛咒謾罵行列之中;後世人不知那根筋迸了也跟著罵劉娥,可是從劉娥對真宗皇帝的關心備至中卻能看出她的注重感情和善良;怪不得真宗皇上對劉娥不移不棄,要不是寇準等顧命大臣的阻撓;劉娥恐怕早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後啦!
劉娥跟真宗皇上的感情真可謂海可枯石可爛,白頭偕老心不變。
垂拱殿的禁門徐徐打開來,參加朝會的大臣們三三兩兩走進來。
大臣們頭上戴著長翅帽,身上穿著顏色不同的朝服。
鄭爽知道這種長翅帽的發明者是開國皇帝趙匡胤,心中便就一陣陣敬歎。
趙匡胤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
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
趙匡胤心裏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麵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
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隻能麵對麵交談;並排坐著交談也很困難。
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鄭爽凝視著幾位走進來的官員頭上的長翅帽,估計那兩個翅子合一起的長度少說也有一米。
你想想,一個官員和另一官員的間距有一米多,想咕咕噥噥說悄悄話那是不可能。
怪不得宋朝朝會,大臣們都是站著麵向皇上,手中拎著的笏板把想要上奏的事情記在上麵一項一項陳述;大多都是口無遮攔,直言不諱,像寇準、包拯。
中國古代官吏穿著專門的公服坐堂辦公,這比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文明多。
宋代公服時常稱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顏色來區別職官身分等級:
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青色、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緋色。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北宋沒有定每日早朝的規矩,一直實行5日一朝製;到宋徽宗趙佶手中,文藝皇帝常常陶醉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5日一朝的規定給廢了。
有事出班,無事退朝就從他開始的;再後來到了高宗又恢複了5日一朝。
孝宗大器晚成,想幹一番事業;要天天早朝;結果連虞丞相都不能堅持,宋孝宗隻好取消天天早朝的規定。
宋朝百官參加早朝看起來很自由也很鬆散,不像明朝那樣的嚴格和冷酷。
朱元璋創建的明朝,凡有資格參加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區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際就要在宮門前守候。
宮門在鍾鼓聲中徐徐打開,百官進入宮門在殿前廣場整隊;文官位東麵西,武官位西麵東。
負責糾察的禦史開始點名,並且記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墜地、步履不穩重等等屬於“失儀”範圍的官員姓名,聽候參處。
一切就緒以後,皇帝駕到,鳴鞭,百官在讚禮官的口令下轉身,向皇帝叩頭如儀;鴻臚寺官員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職的官員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對皇帝行禮謝恩。
然後四品以上的官員魚貫進入大殿,各有關部門的負責官員向皇帝報告政務並請求指示;皇帝則提出問題或作必要的答覆。
這一套早朝節目在日出時開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後結束,每天如此,極少例外。
明朝初年,皇帝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
規定政府各部有185種事件必須麵奏皇帝,隻是在第六代的正統皇帝登極時隻有9歲;所以朝中才另作新規定,早期以呈報8件事情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書麵的方式送達禦前。
此例一開,早朝即漸成具文;可是直到15世紀末期早朝這一儀式仍然很少間斷,即使下雨下雪也還是要堅持不輟;僅僅是由於皇恩浩蕩,準許官員可以在朝臉上加披雨衣,後來又下詔規定各官的張傘隨從可以一並入宮。
有時皇帝體恤老臣,準許年老的大臣免朝;但這又是屬於不輕易授予的額外恩典了。
這種繁重的、日複一日的儀式,不僅百官深以為苦;就是皇帝也無法規避,因為沒有皇帝的出現這一儀式就不能存在。
當時在位的弘治皇帝簡直是用央告的口氣要求大學士同意免朝一日,因為當夜宮中失火;弘治皇帝徹夜未眠,神思恍惚。
經過大學士們的商議,同意了輟朝一日。
除此而外,皇帝的近親或大臣去世也得照例輟朝一日至三日以誌哀悼。
然而這種性質的輟朝,得以休息的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須親赴午門對著大殿行禮如儀。
明朝打破這一傳統的是第十代的正德皇帝即萬曆的叔祖,正德的個性極強,對於皇帝的職責;他拒絕群臣所代表的傳統觀念而有他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正德在位時常常離開北京,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
而住在北京期間他又打破陳規,開創新例;有時竟在深夜舉行晚朝,朝罷後又大開宴席弄到通宵達旦。
對這些越軌的舉動,臣僚們自然難於和他合作;他也就撇開正式的負責官員而大加寵用親信的軍官和宦官。
對負主要行政責任的內閣,在他眼裏不過是一個傳遞消息的機構而已。
凡此種種,多數文臣認為跡近荒唐,長此以往,後果將不堪設想。
幸而正德於1521年去世,又未有子嗣;大臣們和皇太後商議的結果是迎接萬曆皇帝的祖父入承大統是為嘉靖皇帝。
作為皇室的旁支子孫而居帝位,在本朝尚無前例;大臣們乘此機會肅清了正德的親信,其劣跡尤著的幾個人被處死刑。
嘉靖登極的前20年可以算得上盡職,他喜歡讀書,並且親自裁定修改禮儀。
可是到了中年以後,他又使臣僚大失所望;他對舉行各種禮儀逐漸失去興趣,轉而專心致誌於修壇煉丹;企求長生不死,同時又遷出紫禁城,住在離宮別苑。尤其不幸的是這個皇帝統治了明朝帝國達45年之久。
明朝的早朝製度明顯是自己的創造有點繁文縟節,而明武宗時又廢止;嘉靖皇上恢複了早朝製度但沒有堅持下來,這種朝令夕改的舉做跟宋朝不能同日而語……
鄭爽正在遐想,劉承珪一聲吆喝:“皇上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