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言措和蘇禾就開始了嶄新的大學生活,寢室裏另外兩個姑娘都是外省的,性格都是大大咧咧的,也很好相處,四個人平時都會一起吃飯一起上課,感情日漸深厚起來。
學校裏很多人現在都已經知道了言措和蘇禾的存在,很多女孩看著她們的眼神都是帶著些羨慕的,有時候還會有幾個人聚在一起議論著她們,一開始言措總是會不自在,但是蘇禾是個大大咧咧的性子,拉著她直接就離開了。
“嘴長在別人身上,隨她們說去咯,有什麽好在意的。”蘇禾看得很透徹,從第一天來的時候她就發現了,顧旭然身邊總是有很多的愛慕者,有的隻是遠遠看著,有的卻是已經敢故意上前來接近他了。
雖說這個學校美女眾多,但是蘇禾自認也是不差的,何必怕了她們去,大大方方的就好了,她們要看就隨她們去。
言措聽著蘇禾無所謂的語氣,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你說的有道理,還是做自己最重要,何必在意別人呢。”
想到這些,言措才放下心來,和蘇禾一起大大方方的任由著別人打量著她們,議論著。
既然選擇了那個人,那麽肯定會有很多的流言蜚語,這是自己必須要經曆的,所以沒什麽好怕的。
大學裏的生活比高中豐富了很多,她們都報了學校裏的社團,蘇禾報的是舞蹈社,蘇禾很小的時候練過幾年的芭蕾,還有一點底子,隻是這麽多年沒有練過了,已經很生疏了。
原本並沒有打算報的,但是耐不住那些社團的學姐學長的大力宣傳,最終還是決定試試。
這畢竟是自己年少時喜歡的東西,雖然撿拾起來的過程會很難很辛苦,但是總要去試一試,也好過自我放棄了。
言措報的是學校的鋼琴社團,打算跟著社團裏的學姐學長多學習,她偷偷在鋼琴教室外麵看過他們的表演,自信從容,音符從他們的手中緩緩流淌,那一刻,世界仿佛都變得安靜,隻剩下內心跟隨著音符跳動著。
這種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
因為報鋼琴社團的新生很多,所以言措先交了一份報名表上去,然後就讓等通知了。
等通知的這段過程言措有些忐忑,自己毫無基礎,也不知道能不能被選上。
相比言措這邊的競爭激烈,蘇禾那邊倒是很快就通過了,蘇禾的基本功還在,一些舞蹈動作都還可以做出來,雖然比較生疏,但是練習一段時間就會好上很多。
這天下午,她們剛好沒有課,待在寢室裏看書,蘇禾已經去了舞蹈室開始了練習,言措看了一會兒書有些無聊起來,於是打開了手機。
言措看到社團裏一個學姐給自己發了消息,讓自己再去一趟鋼琴教室,言措收拾了一下馬上就過去了,在教室裏看到了那個學姐。
鋼琴前還坐了一個男生,穿著簡單的白襯衫,看起來很幹淨。他低著頭,言措看不清他的臉,隻覺得給人的感覺很幹淨。
會彈鋼琴的男生想來都是不會差的,言措站在邊上看著,聽著麵前的男生彈奏著。
前調剛出,言措就已經聽出了,那是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言措雖然還不會彈奏幾首曲子,但是平時聽得很多,這首曲子初始聽來隻覺得曲調很優美,但是細細聽來便可以體會出這首曲子裏的意味。
那是1791年的聖誕夜,21歲的貝多芬當時窮困潦倒,他沒有燒鵝,沒有櫻桃餡餅,也沒有聖誕節的喜悅。在維也納著名的斯提芬大教堂裏門口的樓梯上,帶著一臉嚴肅表情的貝多芬遇到了一個正在啜泣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就叫――愛麗絲。原來,一直照顧這個小姑娘的鄰居雷德爾·巴塞特老爹已是彌留之際,而老人夙願還未達成,老人堅信如果不能滿足他今生的最後一個願望,他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願望是什麽?”貝多芬問。
“他想去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去看看森林和大海;還想去阿爾卑斯山去……”愛麗絲一邊擦眼淚一邊說,“但是,神父們不肯去幫助他,說他們也幫不上忙,就把我趕出來了”。
貝多芬沒有多說什麽,用自己的大衣掩著小愛麗絲來到了雷德爾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雙目失明的老人,輕輕的走到牆角打開了那架幾乎已經快要朽掉的舊鋼琴。當這位青年音樂家的手指觸到琴鍵的一刹那,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著為他指引方向。
塔西提島茂密的叢林和碧藍的海水帶著淡淡的當地特產咖啡的味道,還有阿爾卑斯山清澄的碧落和茫茫雪峰在他腦海中旋轉著,在他手指間旋轉著……他忘情的彈奏著,感覺好象自己的靈魂在飛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聽到了鳥兒的歌唱。那是大海,還有遠處的帆,美妙的陽光……愛麗斯,你找的了一位天神,他帶我找到了天堂的路……”這位老人已是老淚縱橫,掙紮著擁抱了正在演奏的貝多芬,“感謝您讓我在生命的最後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麗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們都要感謝這個天使般的女孩愛麗絲。請允許我把這支曲子送給你,我想永久的把這段曲譜記錄下來,讓它陪伴我走完以後的路。”說完貝多芬起身吻了愛麗絲之後,又走到了聖誕夜凜冽的寒風中。
貝多芬一生可以說是落魄窮困,但是,他能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把幸福帶給他身邊的人。他對生活充滿熱情,從他的曲子中我們便可以體會到。雖然有時憤懣悲傷,又有時彷徨痛苦。但是,貝多芬絕對不是那種生活在逼仄小洞裏的人,他的胸懷如銀河般寬廣。(以上解析來源於百度百科。)
永遠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從不自怨自艾,這是多少人都無法做到的。
伴隨著曲調的變化流轉,言措的心也跟著變化,隻覺得跟著一起起起伏伏,仿佛可以感知到貝多芬之前的內心變化。
學校裏很多人現在都已經知道了言措和蘇禾的存在,很多女孩看著她們的眼神都是帶著些羨慕的,有時候還會有幾個人聚在一起議論著她們,一開始言措總是會不自在,但是蘇禾是個大大咧咧的性子,拉著她直接就離開了。
“嘴長在別人身上,隨她們說去咯,有什麽好在意的。”蘇禾看得很透徹,從第一天來的時候她就發現了,顧旭然身邊總是有很多的愛慕者,有的隻是遠遠看著,有的卻是已經敢故意上前來接近他了。
雖說這個學校美女眾多,但是蘇禾自認也是不差的,何必怕了她們去,大大方方的就好了,她們要看就隨她們去。
言措聽著蘇禾無所謂的語氣,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你說的有道理,還是做自己最重要,何必在意別人呢。”
想到這些,言措才放下心來,和蘇禾一起大大方方的任由著別人打量著她們,議論著。
既然選擇了那個人,那麽肯定會有很多的流言蜚語,這是自己必須要經曆的,所以沒什麽好怕的。
大學裏的生活比高中豐富了很多,她們都報了學校裏的社團,蘇禾報的是舞蹈社,蘇禾很小的時候練過幾年的芭蕾,還有一點底子,隻是這麽多年沒有練過了,已經很生疏了。
原本並沒有打算報的,但是耐不住那些社團的學姐學長的大力宣傳,最終還是決定試試。
這畢竟是自己年少時喜歡的東西,雖然撿拾起來的過程會很難很辛苦,但是總要去試一試,也好過自我放棄了。
言措報的是學校的鋼琴社團,打算跟著社團裏的學姐學長多學習,她偷偷在鋼琴教室外麵看過他們的表演,自信從容,音符從他們的手中緩緩流淌,那一刻,世界仿佛都變得安靜,隻剩下內心跟隨著音符跳動著。
這種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
因為報鋼琴社團的新生很多,所以言措先交了一份報名表上去,然後就讓等通知了。
等通知的這段過程言措有些忐忑,自己毫無基礎,也不知道能不能被選上。
相比言措這邊的競爭激烈,蘇禾那邊倒是很快就通過了,蘇禾的基本功還在,一些舞蹈動作都還可以做出來,雖然比較生疏,但是練習一段時間就會好上很多。
這天下午,她們剛好沒有課,待在寢室裏看書,蘇禾已經去了舞蹈室開始了練習,言措看了一會兒書有些無聊起來,於是打開了手機。
言措看到社團裏一個學姐給自己發了消息,讓自己再去一趟鋼琴教室,言措收拾了一下馬上就過去了,在教室裏看到了那個學姐。
鋼琴前還坐了一個男生,穿著簡單的白襯衫,看起來很幹淨。他低著頭,言措看不清他的臉,隻覺得給人的感覺很幹淨。
會彈鋼琴的男生想來都是不會差的,言措站在邊上看著,聽著麵前的男生彈奏著。
前調剛出,言措就已經聽出了,那是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言措雖然還不會彈奏幾首曲子,但是平時聽得很多,這首曲子初始聽來隻覺得曲調很優美,但是細細聽來便可以體會出這首曲子裏的意味。
那是1791年的聖誕夜,21歲的貝多芬當時窮困潦倒,他沒有燒鵝,沒有櫻桃餡餅,也沒有聖誕節的喜悅。在維也納著名的斯提芬大教堂裏門口的樓梯上,帶著一臉嚴肅表情的貝多芬遇到了一個正在啜泣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就叫――愛麗絲。原來,一直照顧這個小姑娘的鄰居雷德爾·巴塞特老爹已是彌留之際,而老人夙願還未達成,老人堅信如果不能滿足他今生的最後一個願望,他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願望是什麽?”貝多芬問。
“他想去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去看看森林和大海;還想去阿爾卑斯山去……”愛麗絲一邊擦眼淚一邊說,“但是,神父們不肯去幫助他,說他們也幫不上忙,就把我趕出來了”。
貝多芬沒有多說什麽,用自己的大衣掩著小愛麗絲來到了雷德爾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雙目失明的老人,輕輕的走到牆角打開了那架幾乎已經快要朽掉的舊鋼琴。當這位青年音樂家的手指觸到琴鍵的一刹那,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著為他指引方向。
塔西提島茂密的叢林和碧藍的海水帶著淡淡的當地特產咖啡的味道,還有阿爾卑斯山清澄的碧落和茫茫雪峰在他腦海中旋轉著,在他手指間旋轉著……他忘情的彈奏著,感覺好象自己的靈魂在飛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聽到了鳥兒的歌唱。那是大海,還有遠處的帆,美妙的陽光……愛麗斯,你找的了一位天神,他帶我找到了天堂的路……”這位老人已是老淚縱橫,掙紮著擁抱了正在演奏的貝多芬,“感謝您讓我在生命的最後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麗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們都要感謝這個天使般的女孩愛麗絲。請允許我把這支曲子送給你,我想永久的把這段曲譜記錄下來,讓它陪伴我走完以後的路。”說完貝多芬起身吻了愛麗絲之後,又走到了聖誕夜凜冽的寒風中。
貝多芬一生可以說是落魄窮困,但是,他能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把幸福帶給他身邊的人。他對生活充滿熱情,從他的曲子中我們便可以體會到。雖然有時憤懣悲傷,又有時彷徨痛苦。但是,貝多芬絕對不是那種生活在逼仄小洞裏的人,他的胸懷如銀河般寬廣。(以上解析來源於百度百科。)
永遠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從不自怨自艾,這是多少人都無法做到的。
伴隨著曲調的變化流轉,言措的心也跟著變化,隻覺得跟著一起起起伏伏,仿佛可以感知到貝多芬之前的內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