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庭隻身一人騎著馬到了約定的地方,一處荒墳地。
這原先是片馬場,但主人不善經營,一場疫病讓馬兒全死光了。遂便有謠傳說這地方不吉利,窮苦人家沒錢買棺材買風水寶穴的,或者是客死在皇都無人認領的屍首,都會被草草得埋在這裏。卻不會再有人來修繕墳地或是稍加管理,此處也差不多成了亂葬崗。
幾年不到的光景,已經荒蕪得不像話了,除了周圍有一小片長得姿態詭異的槐樹林,中間全是一片大小各異的墳包。人站在這裏,格外的透心涼。
此刻天將明未明,天邊啟明星已亮,夜幕卻深沉得厲害,如一塊藏青色的幕布浸透了水一般,蓋在人臉上,讓人透不過氣來。
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禁讓李照庭精神抖擻,他心裏對青龍堂這個怪癖已經暗暗罵了不知道多少迴了,卻也無可奈何。這是指定他來交定金的日子,他不得不出現。
等了約莫半柱香的時間,別說是人了,連個鬼影子都不曾有過。李照庭緊了緊狐皮大衣,在這天寒地凍的鬼地方,讓他堂堂尚書大人等這麽久,出了當今聖上,也隻有這位青龍堂的神秘堂主了。
正在他百無聊賴的時候,一句幽幽的問候飄了過來,“李大人,久候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一扭頭發現麵前已經站了三個人,中間那個一身皂衣,皂色鬥篷的兜帽遮住了大半張臉,而旁邊兩個灰袍的一看便知隻是手下。
李照庭正了顏色道:“青龍堂的主子好大的架子,李某追著趕著來送銀子,還讓李某在這荒郊裏吹冷風。”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李大人自然不會因為這等小事而跟我家主人置氣吧。”其中一個灰袍人尖聲尖氣地說著,李照庭仔細看了他一眼,麵上附著一層灰蒙蒙的人臉麵具,也辨不出男女來。
果然青龍堂的行事風格低調古怪,他也懶得再多廢話,從懷裏扯出一張銀票來,遞了過去。灰袍人伸手來接時,李照庭又將銀票扯住,緩緩道:“聽說南苑行刺失敗了,我這銀子花得到底值不值當?”
灰袍人聲音裏也聽不出喜怒,“放心,青龍堂一旦接下任務必定會一直追殺目標直至完成。”
聽他這麽說,李照庭複道:“那也該有個時限吧,不至於你們追殺個五十年,等他壽終正寢,那這也算任務完成嗎?”
“你若不信青龍堂,當初又何必找上我們?”中間皂衣人開口,聲音低沉,氣勢若鍾,簡單一句話竟震得李照庭耳朵嗡嗡響。他鬆開手,將銀票交了出去,許是在這鬼地方凍得有些傻了,竟然讓他忘記這群人是如何吃人不吐骨頭。
他立即堆上了笑臉,“是是是,方才我也是一時心急,隨口說說氣話,堂主不用放在心上。我自然是信你們的。”說完,他就準備上馬走人了。
“且慢,”卻被皂衣人喚住,“李大人此前答應過幫忙打探太傅的那樣東西,如今可有何線索?”
李照庭忽而才憶起他說的那件東西,當年唐清華被抄家之後,大部分是被收入了國庫,但經他一番查探之後,入庫的清單裏並沒有。幾經周折才發現,那件東西因為模樣精致,被送到了朝露殿。
當然這些也隻是從經事的一個太監那裏打聽來的,至於真假,他就沒有再去細查了。
反正要東西的人又不是他。
“聽說目前是太後的朝露殿中。”李照庭如實相告。
其實他也不知道青龍堂堂主想要的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麽,隻說了一個奇巧機關盒,四四方方僅一尺長六寸寬,相傳是由前朝的一位能工巧匠莫大親手打造而成。
盒身是由黃銅鑄成,有特殊機關,隻能由唯一對應匹配的鑰匙打開,否則就隻能將此盒溶成銅汁,將盒中物連那盒子一起毀了,別無其它開盒之法。
但這盒子是被唐清華一直小心翼翼收著,恐怕裏麵的東西也價值不菲,所以這青龍堂堂主也是巴巴地想要它。
如今他又給了銀子,又給了消息,才得以全身而退,這買賣做得實在是憋屈。要不是看在過去他們遞過幾次準確的消息,李照庭也實在難忍這氣。
翌日,太後邀請了左丞柳深明的夫人進宮一敘。
柳夫人恭恭敬敬地進了宮,她本就是一品誥命夫人,進宮次數也多。隻不過這次太後突然宣自己進宮,她倒有些意外。
等她在朝露殿內被賜坐,屁股才剛坐定了,就聽太後微微一笑問道:“你家大女兒如此也有十八歲了吧,可曾定好了人家?”
柳夫人一下子大喜過望,表情全堆在了臉上,又趕緊起身,拜在太後身前,“臣婦家小女不曾許下人家,如今還待字閨中。”
“不用這麽多禮,你且坐好,就當與哀家閑話家常。”太後揮了揮手,讓她重新坐好,才繼續說道:“皇上如今後宮未立,總是哀家心頭大事。哀家尋思來,京中這適齡女兒家,也就你們家大女兒最合我眼緣,幾時帶她來宮裏坐坐,讓哀家多看看她。哀家可是打心裏真心喜歡那丫頭呢。”
柳夫人忙點頭稱是,心裏麵可算是樂開了花。
柳夫人膝下就兩個女兒,大女兒柳瓔珞,二女兒柳瓔歌,如花似玉,性情溫良,知書達理,但卻因為是女兒家,不受自家老爺疼愛。反而是二姨太生的庶長子柳偃波最得柳深明之心,從小就捧在手心裏,就連三姨太生的庶四子柳文倉也要比自己那兩個女兒受寵。
一想起來,柳夫人心裏就來氣,那兩個小妖精借著自己有兒子受老爺寵愛,在家裏時不時得煽風點火,動不動還指桑罵槐說自己那兩個女兒是賠錢貨,明裏暗裏數落柳夫人的不是。
好歹柳夫人娘家也是皇都裏的大戶人家,她含辛茹苦哺育兩個女兒長大,如此乖巧伶俐卻得不到夫君一句讚賞,還要整日裏受兩個妾侍的白眼。
如今,終於等來了老天賜予的機會。
隻要瓔珞能登上鳳位,她便能母憑女貴,重震柳家主母的威風,一想到這兒,心裏怎麽能不痛快。
從朝露殿裏出來,柳夫人的嘴就沒合攏過,一路都快笑到了家門口。倒是她的貼身侍女秋姑想得多了一層,勸道:“夫人,如今隻是太後發話讓大小姐進宮裏去坐坐,能不能真的入得了皇上的後宮,還得看大小姐能不能入了皇上的眼。這事兒八字還沒一撇,您臉上這笑恐怕是要藏一藏了。”
柳夫人一琢磨,此話有道理,趕緊收住了表情。
不過,幸虧她平時教導得好,兩個女兒的脾氣都挺溫順。據說那皇上不喜歡太過囂張跋扈的女孩兒,一如那安王府那位郡主,看來瓔珞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柳夫人對自己的女兒很有信心。
而秋姑沒說完的話,還有半截,皇上那邊固然是八字中的一撇,還有一撇便是自家的大小姐。這場婚事,要是沒有大小姐本人點頭,恐怕一切也隻是空談。柳夫人隻知道自家女兒是脾氣溫順,卻沒瞧見她鬧脾氣的時候,倔起來連柳深明都沒辦法。
大約是娘的心思,太寵愛自家女兒,才會無限放大了優點,而對一丁點小毛病都歸結為瑕不掩瑜。
三日後早朝上,李照庭主動啟奏皇上,說閬江一帶水患過後又鬧了瘟疫,故他從私庫捐出二十萬兩白銀來賑災。話一出口,堂上眾臣都議論紛紛。
最意外的莫過於汪思意,趁機踩他一把:“李大人果然身家豐厚啊,像我等二品官員,一年的俸祿也才一萬兩不到。真是讓人佩服李大人高潔情操啊。”
李照庭望了汪思意一眼,轉而向慕初然道:“臣不過是將家中生意資金撥出來一部分救援災區。如今國庫告急,我等臣子自然是要為陛下分憂。身為戶部尚書,理應身先士卒。”
慕初然自然也是承他這個情的,便笑道:“愛卿如此慷慨,倒叫朕慚愧了。如今以來,朕要替閬江兩岸的百姓多謝愛卿義舉。”
慕初然在心裏也算了一筆帳,這數目差不多是他在江堤工程上吃進去的數目,如今原封不動地吐出來,似有討好之嫌。
林恩見慕初然把李照庭誇上了天,也硬著頭皮捐出了一萬兩。一時之間,朝臣們都紛紛表了態。段衡也捐了三千兩,他說完之後還朝蕭何擠了擠眼睛。
這種事,蕭何是心有力而餘不足矣,她的俸祿如今全都用在了蕭府的安防上麵,還被紅珠抱怨這不夠了那又不夠了。她都有心想拿慕初然賞賜的玩意兒出去變賣了,怎麽能跟段衡那種土豪比。
所以也隻好無奈地攤開兩袖清風,讓他看看自己這官做得如此清廉,窮得隻剩下一身朝服了。
汪思意才要歎這李照庭不虧是狐狸,一招以退為進,讓慕初然就算有了把柄,也不好再對他下重手,否則今日他義捐家財必定會成為他日慕初然苛待忠臣的口實。
這原先是片馬場,但主人不善經營,一場疫病讓馬兒全死光了。遂便有謠傳說這地方不吉利,窮苦人家沒錢買棺材買風水寶穴的,或者是客死在皇都無人認領的屍首,都會被草草得埋在這裏。卻不會再有人來修繕墳地或是稍加管理,此處也差不多成了亂葬崗。
幾年不到的光景,已經荒蕪得不像話了,除了周圍有一小片長得姿態詭異的槐樹林,中間全是一片大小各異的墳包。人站在這裏,格外的透心涼。
此刻天將明未明,天邊啟明星已亮,夜幕卻深沉得厲害,如一塊藏青色的幕布浸透了水一般,蓋在人臉上,讓人透不過氣來。
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禁讓李照庭精神抖擻,他心裏對青龍堂這個怪癖已經暗暗罵了不知道多少迴了,卻也無可奈何。這是指定他來交定金的日子,他不得不出現。
等了約莫半柱香的時間,別說是人了,連個鬼影子都不曾有過。李照庭緊了緊狐皮大衣,在這天寒地凍的鬼地方,讓他堂堂尚書大人等這麽久,出了當今聖上,也隻有這位青龍堂的神秘堂主了。
正在他百無聊賴的時候,一句幽幽的問候飄了過來,“李大人,久候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一扭頭發現麵前已經站了三個人,中間那個一身皂衣,皂色鬥篷的兜帽遮住了大半張臉,而旁邊兩個灰袍的一看便知隻是手下。
李照庭正了顏色道:“青龍堂的主子好大的架子,李某追著趕著來送銀子,還讓李某在這荒郊裏吹冷風。”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李大人自然不會因為這等小事而跟我家主人置氣吧。”其中一個灰袍人尖聲尖氣地說著,李照庭仔細看了他一眼,麵上附著一層灰蒙蒙的人臉麵具,也辨不出男女來。
果然青龍堂的行事風格低調古怪,他也懶得再多廢話,從懷裏扯出一張銀票來,遞了過去。灰袍人伸手來接時,李照庭又將銀票扯住,緩緩道:“聽說南苑行刺失敗了,我這銀子花得到底值不值當?”
灰袍人聲音裏也聽不出喜怒,“放心,青龍堂一旦接下任務必定會一直追殺目標直至完成。”
聽他這麽說,李照庭複道:“那也該有個時限吧,不至於你們追殺個五十年,等他壽終正寢,那這也算任務完成嗎?”
“你若不信青龍堂,當初又何必找上我們?”中間皂衣人開口,聲音低沉,氣勢若鍾,簡單一句話竟震得李照庭耳朵嗡嗡響。他鬆開手,將銀票交了出去,許是在這鬼地方凍得有些傻了,竟然讓他忘記這群人是如何吃人不吐骨頭。
他立即堆上了笑臉,“是是是,方才我也是一時心急,隨口說說氣話,堂主不用放在心上。我自然是信你們的。”說完,他就準備上馬走人了。
“且慢,”卻被皂衣人喚住,“李大人此前答應過幫忙打探太傅的那樣東西,如今可有何線索?”
李照庭忽而才憶起他說的那件東西,當年唐清華被抄家之後,大部分是被收入了國庫,但經他一番查探之後,入庫的清單裏並沒有。幾經周折才發現,那件東西因為模樣精致,被送到了朝露殿。
當然這些也隻是從經事的一個太監那裏打聽來的,至於真假,他就沒有再去細查了。
反正要東西的人又不是他。
“聽說目前是太後的朝露殿中。”李照庭如實相告。
其實他也不知道青龍堂堂主想要的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麽,隻說了一個奇巧機關盒,四四方方僅一尺長六寸寬,相傳是由前朝的一位能工巧匠莫大親手打造而成。
盒身是由黃銅鑄成,有特殊機關,隻能由唯一對應匹配的鑰匙打開,否則就隻能將此盒溶成銅汁,將盒中物連那盒子一起毀了,別無其它開盒之法。
但這盒子是被唐清華一直小心翼翼收著,恐怕裏麵的東西也價值不菲,所以這青龍堂堂主也是巴巴地想要它。
如今他又給了銀子,又給了消息,才得以全身而退,這買賣做得實在是憋屈。要不是看在過去他們遞過幾次準確的消息,李照庭也實在難忍這氣。
翌日,太後邀請了左丞柳深明的夫人進宮一敘。
柳夫人恭恭敬敬地進了宮,她本就是一品誥命夫人,進宮次數也多。隻不過這次太後突然宣自己進宮,她倒有些意外。
等她在朝露殿內被賜坐,屁股才剛坐定了,就聽太後微微一笑問道:“你家大女兒如此也有十八歲了吧,可曾定好了人家?”
柳夫人一下子大喜過望,表情全堆在了臉上,又趕緊起身,拜在太後身前,“臣婦家小女不曾許下人家,如今還待字閨中。”
“不用這麽多禮,你且坐好,就當與哀家閑話家常。”太後揮了揮手,讓她重新坐好,才繼續說道:“皇上如今後宮未立,總是哀家心頭大事。哀家尋思來,京中這適齡女兒家,也就你們家大女兒最合我眼緣,幾時帶她來宮裏坐坐,讓哀家多看看她。哀家可是打心裏真心喜歡那丫頭呢。”
柳夫人忙點頭稱是,心裏麵可算是樂開了花。
柳夫人膝下就兩個女兒,大女兒柳瓔珞,二女兒柳瓔歌,如花似玉,性情溫良,知書達理,但卻因為是女兒家,不受自家老爺疼愛。反而是二姨太生的庶長子柳偃波最得柳深明之心,從小就捧在手心裏,就連三姨太生的庶四子柳文倉也要比自己那兩個女兒受寵。
一想起來,柳夫人心裏就來氣,那兩個小妖精借著自己有兒子受老爺寵愛,在家裏時不時得煽風點火,動不動還指桑罵槐說自己那兩個女兒是賠錢貨,明裏暗裏數落柳夫人的不是。
好歹柳夫人娘家也是皇都裏的大戶人家,她含辛茹苦哺育兩個女兒長大,如此乖巧伶俐卻得不到夫君一句讚賞,還要整日裏受兩個妾侍的白眼。
如今,終於等來了老天賜予的機會。
隻要瓔珞能登上鳳位,她便能母憑女貴,重震柳家主母的威風,一想到這兒,心裏怎麽能不痛快。
從朝露殿裏出來,柳夫人的嘴就沒合攏過,一路都快笑到了家門口。倒是她的貼身侍女秋姑想得多了一層,勸道:“夫人,如今隻是太後發話讓大小姐進宮裏去坐坐,能不能真的入得了皇上的後宮,還得看大小姐能不能入了皇上的眼。這事兒八字還沒一撇,您臉上這笑恐怕是要藏一藏了。”
柳夫人一琢磨,此話有道理,趕緊收住了表情。
不過,幸虧她平時教導得好,兩個女兒的脾氣都挺溫順。據說那皇上不喜歡太過囂張跋扈的女孩兒,一如那安王府那位郡主,看來瓔珞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柳夫人對自己的女兒很有信心。
而秋姑沒說完的話,還有半截,皇上那邊固然是八字中的一撇,還有一撇便是自家的大小姐。這場婚事,要是沒有大小姐本人點頭,恐怕一切也隻是空談。柳夫人隻知道自家女兒是脾氣溫順,卻沒瞧見她鬧脾氣的時候,倔起來連柳深明都沒辦法。
大約是娘的心思,太寵愛自家女兒,才會無限放大了優點,而對一丁點小毛病都歸結為瑕不掩瑜。
三日後早朝上,李照庭主動啟奏皇上,說閬江一帶水患過後又鬧了瘟疫,故他從私庫捐出二十萬兩白銀來賑災。話一出口,堂上眾臣都議論紛紛。
最意外的莫過於汪思意,趁機踩他一把:“李大人果然身家豐厚啊,像我等二品官員,一年的俸祿也才一萬兩不到。真是讓人佩服李大人高潔情操啊。”
李照庭望了汪思意一眼,轉而向慕初然道:“臣不過是將家中生意資金撥出來一部分救援災區。如今國庫告急,我等臣子自然是要為陛下分憂。身為戶部尚書,理應身先士卒。”
慕初然自然也是承他這個情的,便笑道:“愛卿如此慷慨,倒叫朕慚愧了。如今以來,朕要替閬江兩岸的百姓多謝愛卿義舉。”
慕初然在心裏也算了一筆帳,這數目差不多是他在江堤工程上吃進去的數目,如今原封不動地吐出來,似有討好之嫌。
林恩見慕初然把李照庭誇上了天,也硬著頭皮捐出了一萬兩。一時之間,朝臣們都紛紛表了態。段衡也捐了三千兩,他說完之後還朝蕭何擠了擠眼睛。
這種事,蕭何是心有力而餘不足矣,她的俸祿如今全都用在了蕭府的安防上麵,還被紅珠抱怨這不夠了那又不夠了。她都有心想拿慕初然賞賜的玩意兒出去變賣了,怎麽能跟段衡那種土豪比。
所以也隻好無奈地攤開兩袖清風,讓他看看自己這官做得如此清廉,窮得隻剩下一身朝服了。
汪思意才要歎這李照庭不虧是狐狸,一招以退為進,讓慕初然就算有了把柄,也不好再對他下重手,否則今日他義捐家財必定會成為他日慕初然苛待忠臣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