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衡見他真的動了氣,也斂了神色,認真道:“我不是沒有想過,可是你別忘了,安王府中除了有我母妃,還有我妹妹。”
蕭何麵色稍霽,有些明白了段衡的用意。
段衡自然明白蕭何的冰雪聰明,但還是細細解釋,以表誠意:“一個女子孤身出逃,多半隻有一種可能。”
蕭何了然地應答:“逃婚。”
段衡微笑著繼續道:“身為奉國公主,這世上能夠與她婚配者,不過寥寥數人,不是本國貴胄,便是他國皇室,再聯想到不久之後奉國便要以皇子為使到訪大殷,你應該明白,讓她逃婚的對象是誰了。”
蕭何全然明白了,歎道:“奉國這次,名為出使,實為送嫁。”奉國這一出,倒也不失為一條良策,以一個嫡親的公主,換來幾十年的和平,隻是,他們卻未必能夠如願,以慕初然的城府和心機,怎會任人擺布?
段衡也有些感歎,無奈道:“你也明白,以我那妹妹的心思,如若知曉了李南柯的身份和來意,萬一做出些什麽來,恐怕不好收場,所以我才讓她住在你府上,由你照管。”
蕭何的怒意早就消退了,此刻也隻能認了,隻是仍有些怨艾:“就算如此,也未必沒有別的辦法,我們大可為她另尋一間宅子,派人護守,也不一定非要讓她住在這裏,以免多生事端。”
段衡見取得了蕭何的諒解,又開始故態複萌,有些不正經了:“多生什麽事端?”
蕭何沒好氣道:“明知故問。”
段衡十分好心地為她出謀劃策:“我也不是存心讓你惹上一段桃花債,她與你同住,接觸地多了,雖更容易傾心,卻也更容易死心啊。”
蕭何不解其意,蹙起了眉。
段衡十分自得,頭頭是道:“若要讓一個女子對你死心,最好的方法便是讓她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得到你的垂青。”
蕭何雖然不滿他這副風流紈絝的樣子,卻也忍不住試探道:“你是說讓我假
裝心中另有他人?”
段衡十分認真的搖了搖頭,道:“不,這也不夠保險,似李南柯這般相貌出眾的女子,對自己必然有著十分的自信,不會輕易就氣餒,隻有當她知道自己絕對再無可能時,才會死心。”
蕭何對於男女間的情事本來不甚了解,自然不明白段衡的真意,隻好虛心求教:“那該如何?”
段衡肅容,一臉正經道:“唯一能夠令女子,哪怕是傾城之色的女子,都不得不絕望的,隻有她心上的那個男子…”段衡故意頓了頓。
蕭何聽得十分專注,耐心地等著段衡說下去,不料段衡卻忽然一笑,眼中盡是戲謔之色,一字一頓道:“隻有她心上的那個男子—性好龍陽。”
蕭何這才明白段衡根本不是誠心為她解憂,氣得麵色都有些白了,冷冷對段衡下了逐客令道:“世子有暇在這裏滿嘴荒唐言,不如盡早迴府安歇。”
段衡也不以為意,仍滿麵笑容,道:“那便告辭了,蕭大人改日再會。”
蕭何真是氣得狠了,寧願失了禮數,也不願跟他再說一句話,默默看著段衡拂袖轉身,瀟灑地離去。
在蕭府另一邊的上房中,李南柯自然對蕭何和段衡的爭執一無所知,隻是滿心歡喜地在迴想著自己和蕭何的相遇。
兩次遇險,都是蕭何救了她,每次都出現得那麽及時,這便是命中注定吧。蕭何身為翰林院中的侍講話學士,文采自不必說,沒想到竟然還有那樣高超的劍法,文武雙全,又生的那般俊雅,這世間再也沒有這般無瑕的男子了。
可是自己的婚事卻被定給了大殷的皇帝,若蕭何並非大殷朝臣,而是異國之人,他和她也許尚存一絲可能,但蕭何,不僅是大殷之臣,還那般忠肝義膽,想來是絕不會做出什麽有傷天顏的事的。
李南柯越想越覺得氣悶,便打開房門,踏著月色向房外走去,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後花園,還在那裏見到了一個蕭何,可說是意外之喜。他也正舉頭望月,若有所思。
蕭何察覺了李南柯的到來,向她拱手:“公主。”
李南柯對他的生分有些失落,但還是微笑道:“蕭公子,我奉國使團還未到來,在那之前,你不必對我行這些虛禮。”
蕭何不好拒絕,但也隻是淡淡道:“李姑娘。”
李南柯無奈,但能夠和他一同望月,也已滿足,便不再計較,隻是柔聲問道:“蕭公子方才若有所思,是有什麽煩心之事嗎?不妨說來聽聽,也許南柯能夠為你解憂。”
蕭何淡淡一笑,隻道:“多謝李姑娘好意,我隻是見今夜月色難得,略賞一番罷了。”
李南柯見他不願多言,也沒有追問,隻是隨他一同望向天際的明月。
蕭何神情專注,李南柯卻不時轉頭望向他,掩不住眼中的仰慕。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若是能一直在他的身邊,同賞月色就好了。
在同一片月色之下,李南柯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滿懷,全然不知道,身側的蕭何,卻在想著自己的滅族之恨。
穆初然城府極深,心思縝密,自己絕難算計,若想報得大仇,僅憑一己之力是斷不可能做到的,除非有人相助。
而且那相助之人還必須能夠得近天顏。她曾經送了十二美人給他,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可惜卻終究沒能成功。
今日段衡的一番胡言,卻令蕭何的心思再起,她自然可以一番作態,令李南柯對自己死心,卻也可以假意相許,令她對自己死心塌地。
若李南柯真的能夠嫁給慕初然,入主大殷中宮,便能夠替蕭何向慕初然複仇。
慕初然可以拒絕臣子獻上的美人,卻絕沒有理由不讓自己的皇後隨侍左右。
蕭何需要解決的阻礙隻有兩個,一是讓慕初然和李南柯的婚事順利舉行,奉國和大殷的聯姻,就算慕初然有心拒絕,但在兩國之誼和國立壯大的考量之下,想來終究還是能夠成行,而李南柯,縱貴為一國公主,除了金枝玉葉的肆意隨性,必定也有千金之女的識得大體,終究還是會以國事為重。
另一個卻是如何讓李南柯甘心為自己所驅使,甘冒大險,向慕初然下手。雖然不似段衡那般流連風月,自己也一心複仇,不解情事,但蕭何對於女子的癡心也多少有所了解,若傾心相許,為了所愛之人,可以做出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來。
想到這裏,蕭何才終於轉頭,看向李南柯,卻發現她也正看著自己。蕭何本欲馬上轉迴頭去,但念及方才所思,終究在臉上現出一個淡淡、卻俊秀至極的笑容。
李南柯見他竟對自己微笑,心中自是喜不自勝,也迴以笑意。
更令她詫異的是,蕭何還主動同她談起話來,問道:“聽聞奉國風物習俗與大殷殊異,南柯姑娘,不知是否屬實?”
南柯姑娘!他竟叫了她的名字,雖然還是有些生分,但總比之前好得多,李南柯心情大好,耐心地為蕭何說起了奉國和大殷的不同之處:“大殷和奉國確有許多不同之處。
在我們奉國,女子可以隨便出門,更不必以麵幕遮臉,怕男子看到自己的容貌,而且,奉國的食物多甜,不似大殷尚鹹。奉國的服裝也比大殷精美許多,不論是著色、式樣還是剪裁,都用心得多。
最重要的是,奉國花木繁盛,比起大殷精致得多。”說到最後,似有些憤憤,為大殷的花兒不被精心養護抱不平。
蕭何不由莞爾,順勢問道:“不知南柯姑娘最喜歡的花是哪一種?”
李南柯眼中一亮,如數家珍道:“百花之中,唯有菊花最得我心,菊花品類眾多,僅以顏色劃分,黃色的有都勝、金孔雀、禦衣黃,白色有的月下白、玉牡丹、一團雪,紫色有碧江霞、雙飛燕、紫羅撒,紅色的有美人紅、錦荔枝、胭脂香、鶴頂紅,淡紅色的有繡芙蓉、佛見笑、桃花菊、西施粉、玉樓春,但我最喜歡的,也是最難得的要數春水碧波、綠玉如意。”
蕭何故作驚訝道:“是嗎,沒想到菊花的種類竟有如此之眾,能令你垂青的,想來都非凡品,最後這兩種,春水碧波和綠玉如意必定更是花中極品了。”
李南柯見他聽得如此認真,還對自己的品味大加讚賞,不由喜笑顏開,巧笑倩兮道:“是啊,我再沒見過比春水碧波和綠玉如意更美的花了。”
蕭何不禁扼腕道:“隻可惜在大殷無緣得見了。”
李南柯見他失落,忙安慰道:“我皇兄此來,定會帶上國中的奇珍異草,而且,因為我的緣故,他一定會把我最鍾意的菊花都帶來的。”李南柯有些失落,畢竟按照兄姐的打算,是要把她一輩子留在大殷的,自然會將她的花兒帶過來,伴她終老。
蕭何自然明了李南柯為何失落,卻也沒有點破,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於是隻溫言道:“那再好不過,沒想到此生還能有幸得見。”
蕭何麵色稍霽,有些明白了段衡的用意。
段衡自然明白蕭何的冰雪聰明,但還是細細解釋,以表誠意:“一個女子孤身出逃,多半隻有一種可能。”
蕭何了然地應答:“逃婚。”
段衡微笑著繼續道:“身為奉國公主,這世上能夠與她婚配者,不過寥寥數人,不是本國貴胄,便是他國皇室,再聯想到不久之後奉國便要以皇子為使到訪大殷,你應該明白,讓她逃婚的對象是誰了。”
蕭何全然明白了,歎道:“奉國這次,名為出使,實為送嫁。”奉國這一出,倒也不失為一條良策,以一個嫡親的公主,換來幾十年的和平,隻是,他們卻未必能夠如願,以慕初然的城府和心機,怎會任人擺布?
段衡也有些感歎,無奈道:“你也明白,以我那妹妹的心思,如若知曉了李南柯的身份和來意,萬一做出些什麽來,恐怕不好收場,所以我才讓她住在你府上,由你照管。”
蕭何的怒意早就消退了,此刻也隻能認了,隻是仍有些怨艾:“就算如此,也未必沒有別的辦法,我們大可為她另尋一間宅子,派人護守,也不一定非要讓她住在這裏,以免多生事端。”
段衡見取得了蕭何的諒解,又開始故態複萌,有些不正經了:“多生什麽事端?”
蕭何沒好氣道:“明知故問。”
段衡十分好心地為她出謀劃策:“我也不是存心讓你惹上一段桃花債,她與你同住,接觸地多了,雖更容易傾心,卻也更容易死心啊。”
蕭何不解其意,蹙起了眉。
段衡十分自得,頭頭是道:“若要讓一個女子對你死心,最好的方法便是讓她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得到你的垂青。”
蕭何雖然不滿他這副風流紈絝的樣子,卻也忍不住試探道:“你是說讓我假
裝心中另有他人?”
段衡十分認真的搖了搖頭,道:“不,這也不夠保險,似李南柯這般相貌出眾的女子,對自己必然有著十分的自信,不會輕易就氣餒,隻有當她知道自己絕對再無可能時,才會死心。”
蕭何對於男女間的情事本來不甚了解,自然不明白段衡的真意,隻好虛心求教:“那該如何?”
段衡肅容,一臉正經道:“唯一能夠令女子,哪怕是傾城之色的女子,都不得不絕望的,隻有她心上的那個男子…”段衡故意頓了頓。
蕭何聽得十分專注,耐心地等著段衡說下去,不料段衡卻忽然一笑,眼中盡是戲謔之色,一字一頓道:“隻有她心上的那個男子—性好龍陽。”
蕭何這才明白段衡根本不是誠心為她解憂,氣得麵色都有些白了,冷冷對段衡下了逐客令道:“世子有暇在這裏滿嘴荒唐言,不如盡早迴府安歇。”
段衡也不以為意,仍滿麵笑容,道:“那便告辭了,蕭大人改日再會。”
蕭何真是氣得狠了,寧願失了禮數,也不願跟他再說一句話,默默看著段衡拂袖轉身,瀟灑地離去。
在蕭府另一邊的上房中,李南柯自然對蕭何和段衡的爭執一無所知,隻是滿心歡喜地在迴想著自己和蕭何的相遇。
兩次遇險,都是蕭何救了她,每次都出現得那麽及時,這便是命中注定吧。蕭何身為翰林院中的侍講話學士,文采自不必說,沒想到竟然還有那樣高超的劍法,文武雙全,又生的那般俊雅,這世間再也沒有這般無瑕的男子了。
可是自己的婚事卻被定給了大殷的皇帝,若蕭何並非大殷朝臣,而是異國之人,他和她也許尚存一絲可能,但蕭何,不僅是大殷之臣,還那般忠肝義膽,想來是絕不會做出什麽有傷天顏的事的。
李南柯越想越覺得氣悶,便打開房門,踏著月色向房外走去,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後花園,還在那裏見到了一個蕭何,可說是意外之喜。他也正舉頭望月,若有所思。
蕭何察覺了李南柯的到來,向她拱手:“公主。”
李南柯對他的生分有些失落,但還是微笑道:“蕭公子,我奉國使團還未到來,在那之前,你不必對我行這些虛禮。”
蕭何不好拒絕,但也隻是淡淡道:“李姑娘。”
李南柯無奈,但能夠和他一同望月,也已滿足,便不再計較,隻是柔聲問道:“蕭公子方才若有所思,是有什麽煩心之事嗎?不妨說來聽聽,也許南柯能夠為你解憂。”
蕭何淡淡一笑,隻道:“多謝李姑娘好意,我隻是見今夜月色難得,略賞一番罷了。”
李南柯見他不願多言,也沒有追問,隻是隨他一同望向天際的明月。
蕭何神情專注,李南柯卻不時轉頭望向他,掩不住眼中的仰慕。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若是能一直在他的身邊,同賞月色就好了。
在同一片月色之下,李南柯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滿懷,全然不知道,身側的蕭何,卻在想著自己的滅族之恨。
穆初然城府極深,心思縝密,自己絕難算計,若想報得大仇,僅憑一己之力是斷不可能做到的,除非有人相助。
而且那相助之人還必須能夠得近天顏。她曾經送了十二美人給他,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可惜卻終究沒能成功。
今日段衡的一番胡言,卻令蕭何的心思再起,她自然可以一番作態,令李南柯對自己死心,卻也可以假意相許,令她對自己死心塌地。
若李南柯真的能夠嫁給慕初然,入主大殷中宮,便能夠替蕭何向慕初然複仇。
慕初然可以拒絕臣子獻上的美人,卻絕沒有理由不讓自己的皇後隨侍左右。
蕭何需要解決的阻礙隻有兩個,一是讓慕初然和李南柯的婚事順利舉行,奉國和大殷的聯姻,就算慕初然有心拒絕,但在兩國之誼和國立壯大的考量之下,想來終究還是能夠成行,而李南柯,縱貴為一國公主,除了金枝玉葉的肆意隨性,必定也有千金之女的識得大體,終究還是會以國事為重。
另一個卻是如何讓李南柯甘心為自己所驅使,甘冒大險,向慕初然下手。雖然不似段衡那般流連風月,自己也一心複仇,不解情事,但蕭何對於女子的癡心也多少有所了解,若傾心相許,為了所愛之人,可以做出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來。
想到這裏,蕭何才終於轉頭,看向李南柯,卻發現她也正看著自己。蕭何本欲馬上轉迴頭去,但念及方才所思,終究在臉上現出一個淡淡、卻俊秀至極的笑容。
李南柯見他竟對自己微笑,心中自是喜不自勝,也迴以笑意。
更令她詫異的是,蕭何還主動同她談起話來,問道:“聽聞奉國風物習俗與大殷殊異,南柯姑娘,不知是否屬實?”
南柯姑娘!他竟叫了她的名字,雖然還是有些生分,但總比之前好得多,李南柯心情大好,耐心地為蕭何說起了奉國和大殷的不同之處:“大殷和奉國確有許多不同之處。
在我們奉國,女子可以隨便出門,更不必以麵幕遮臉,怕男子看到自己的容貌,而且,奉國的食物多甜,不似大殷尚鹹。奉國的服裝也比大殷精美許多,不論是著色、式樣還是剪裁,都用心得多。
最重要的是,奉國花木繁盛,比起大殷精致得多。”說到最後,似有些憤憤,為大殷的花兒不被精心養護抱不平。
蕭何不由莞爾,順勢問道:“不知南柯姑娘最喜歡的花是哪一種?”
李南柯眼中一亮,如數家珍道:“百花之中,唯有菊花最得我心,菊花品類眾多,僅以顏色劃分,黃色的有都勝、金孔雀、禦衣黃,白色有的月下白、玉牡丹、一團雪,紫色有碧江霞、雙飛燕、紫羅撒,紅色的有美人紅、錦荔枝、胭脂香、鶴頂紅,淡紅色的有繡芙蓉、佛見笑、桃花菊、西施粉、玉樓春,但我最喜歡的,也是最難得的要數春水碧波、綠玉如意。”
蕭何故作驚訝道:“是嗎,沒想到菊花的種類竟有如此之眾,能令你垂青的,想來都非凡品,最後這兩種,春水碧波和綠玉如意必定更是花中極品了。”
李南柯見他聽得如此認真,還對自己的品味大加讚賞,不由喜笑顏開,巧笑倩兮道:“是啊,我再沒見過比春水碧波和綠玉如意更美的花了。”
蕭何不禁扼腕道:“隻可惜在大殷無緣得見了。”
李南柯見他失落,忙安慰道:“我皇兄此來,定會帶上國中的奇珍異草,而且,因為我的緣故,他一定會把我最鍾意的菊花都帶來的。”李南柯有些失落,畢竟按照兄姐的打算,是要把她一輩子留在大殷的,自然會將她的花兒帶過來,伴她終老。
蕭何自然明了李南柯為何失落,卻也沒有點破,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於是隻溫言道:“那再好不過,沒想到此生還能有幸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