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諸位包括慕初然聞言心下都詫異了一瞬,慕初然暗道“不好”,立刻飛身上了船邊,立在其上察看下方湖水。
然而隻這一瞬,那女子已然消失在湖水當中再也無影無蹤,惟剩下一絲絲的血腥味夾雜著陣陣荷香傳來。此時天色已然暗下來,順著血液在湖水中一路漂浮的顏色尋找怕是找不出結果了。不過這女子總不能呆在湖水裏永不出來,既然受了自己一劍動作必然不輕快,慕初然趕忙吩咐下去,命侍衛長速速帶人去各處岸上靜候,一定不能讓她逃脫。
眾侍衛領命去了。
慕初然深吸一口氣,迴過身來看著諸位貴胄公卿,耳邊猶在迴蕩著那句“季長歌,你竟不救我”。此女子頗為狡詐,對於時機把握也是極其得好,在這逃脫生天的關鍵時刻會拋出一句讓在場眾人都驚訝分神的話倒也不奇怪。
隻是,為什麽說是季長歌?是他太過精明強幹,刺客想讓朕自斷左右手;還是……另有原因?慕初然尚在思索,高位上的冷輕痕已然發話了。
“好你個季長歌,哀家當初就道你來曆不明,心思不正。朝堂之上就一心的諂媚討好,迷惑皇上相信你,把南遊之地定在這遠離天子腳下的久州。今日果真藏不住了,露出了狐狸尾巴。這番冒著兇險刺殺陛下,是想替你那被洪水溺死的妹妹報仇嗎?還是想謀了這皇位自己坐?
哀家早該想到,長歌當哭,你有著這樣的名字,也不怪得把我女兒的十七歲芳辰攪亂的如此糟糕。來人,把他捆起來,嚴加看管,待迴到皇都細細審問!”
她一番話說得很是動怒,但那眼底卻總有些不為人所察覺的明了一切。
蕭何剛剛恢複些意識的時候,聽到的便是這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話。冷輕痕並未替她宣禦醫,她可是一心想讓他蕭何死。說宣禦醫,不過是為了安撫慕清綰的情緒。禦醫不來又如何,蕭何由於失血過多,迴天乏力才好。慕清綰如果追究起來,便說隨從辦事不力,在路上耽擱了,隨意拉個侍女賜死便是。自己最多損失不過一個侍女和慕清綰的幾日怨怒,可是如若這番真的能讓蕭何死,就是一本萬利的絕佳買賣了。
蕭何對於冷輕痕當眾的這番話很是鄙夷。皇室的人總是這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同一句話既能正著說,也能反著說。說你忠義你便是忠義,不忠也忠;說你謀逆便是謀逆,不逆也逆。
冷輕痕這頂謀逆的帽子,扣得太大了。仿佛季長歌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處心積慮為今天的報複鋪路。
季長歌身邊的侍衛們想動又不敢動,仿佛在等待著慕初然的命令。
慕初然此刻內心也極為糾結。如果論起來,的確是季長歌建議自己將南遊的地點定在久州,南遊的諸多事項也是交給其前去籌備操辦,可能連這個《越人歌》的舞蹈班子都是季長歌定下來的。雖然他素日裏忠心不二,肝膽直言,在閬江之上的一番對於閬江流域各處關隘的設置更是有精細獨到的見解。之後關於水澇問題的更是從容應對、麵不改色,儼然一位忠貞不二的臣子。
可是慕初然心裏還是打鼓,倘若這一切都是他的偽裝呢?先前披上了忠臣的外衣藏住了尾巴,拚命博得自己的好感度,到了眼下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讓自己僅憑直覺判斷,自然會覺得刺客是為了能夠逃脫生天丟下的胡言亂語,這層外衣自然成了他的免死牌。
慕初然這樣想著感到了萬分可怕。他遠遠望了季長歌一眼,這個眼下被刺客一句話推到風口浪尖的男兒聽罷母後的話並不下跪謝罪,那張如同春風拂過的麵上全是坦然。這副神情讓慕初然很是為難,他辨不清這究竟是無所為的無懼,還是對於自己偽裝外衣的自信。
慕初然確實覺得母後這般命令實在有些唐突,但是自己作為一個君主的同時,也與自己的母後保持著高度的信則一致——寧願錯殺一千,也不願放過一個。這是帝王家縈繞一生的咒語,也是解脫不得的束縛。越是地位尊貴,大權在手,對於這句話就更加奉上神壇,不然一旦失手,登高跌重,並將粉身碎骨。
慕初然提著劍鋒上猶有血跡的出雲劍,緩緩行過季長歌身邊。
季長歌深深鞠了一躬,雙手作禮,這正是大殷國最為莊重的拜禮,隻有在祭天祭祖時才會用。他朗聲道:“啟稟陛下,臣不曾謀逆。”
慕初然聽著他的聲音,仍舊是那副清越的山水模樣,帶著點微微的劍鳴聲。可是此刻慕初然卻莫名隻聽到了兵氣滿滿的劍鳴聲,並且不再覺得心神振奮了。
慕初然想起了幼時隨父皇聽戲,戲折子裏的一句戲文:
“騙盡多情是戲文,騙過天下是忠貞”。
父皇當時點評,整出戲中隻有這一句一針見血,最為奇崛。是啊,天下哪有幾個人是真正的為國為民?都是各懷鬼胎,心機叵測。
慕初然並沒有迴頭看季長歌,他行過季長歌數步,眾人覺得季參將應該安全了的時候。那一直緊握著長劍的帝王突然擲下了手中的出雲劍。
蕭何暗道不好,這長劍對於武將而言,是榮譽,是身份,是至高無上的信仰。慕初然此時丟下,必然是要發落季長歌了。
君王的命令傳來,不帶一點感情。
“真相如何,朕自會查明。來人,把季長歌冠玉取下,押下去好生看管。”
季長歌淡淡地笑了,在那一笑之中,這場他鄉的夜宴也隨之結束。
此日正是七月十七,宜宴請,忌動土。
段衡似是沒料到事態會變化到如此地步。明明上一秒還忠義無雙,奮力護主的三品參將季長歌,因為刺客的一句話,此刻突如其來地就被判定為逆臣了?他知曉姨母的脾氣無常,陰晴不定,看似退居朝露殿萬事不管,其實私下裏都或多或少地有涉及。但是段衡並想不明白姨母為何要在此時對季長歌發難,難道僅僅因為,他是被刺客指認的指使者?
慕初然不會不明白刺客的話還有待推敲,還要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麽?這汪皇室的渾水,實在是太深了。可惜了一個清風明月的季長歌,白白為這刺客作了替罪羊。
刺客?對了!還有刺客。如今並非是死無對證,能否抓到跳入美人尖的刺客,這一盤局究竟有沒有生門,大概也就在這裏了。
段衡雖想得清楚明白,卻是萬萬不肯出麵去救季長歌的。一旦出手,自己多年來處心積慮地韜光養晦,必將通通化成烏有。慕初然如若見識了他的清醒,本來就存疑的帝王必然會防得更深,這於自己,於段家,於整個安王府極為不利。自己犯不著做這樣的事。
季長歌被押下去的時候並不掙紮,隻是嘴角帶笑。那一抹笑像看穿,更像是看開。讓眾人看著都不自覺的有些可惜。可發落完這位三品參將之後,慕初然連頭也沒有迴一次。不知道是不屑看,還是不敢看。
案上的精美菜肴被先前激烈的打鬥掀翻到地上,蕭何就半伏在案幾下的龍鳳刺繡地毯上。慕清綰在她傷口處堵的鮫綃帕已然成了一團血汙,看不清原本華貴精美的模樣。那肩胛骨處的血已經兀自止了好些,不然照這樣流下去,蕭何怕是要失血而死。
慕初然走到蕭何身前半蹲下來,厲聲責問“禦醫,禦醫何在?”
慕清綰聞言一愣,剛想質問母後,卻發覺後者剛剛把一個宮女賜死。
“綰兒,母後真是沒想到,宮裏竟然還有這等好吃懶做的東西,讓她去為蕭大人喚最好的禦醫來,居然耽擱到現在,險些要了蕭大人的命。”
冷輕痕語氣當中很是怨懟,慕清綰卻兀自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總覺得母後那雙看似焦急的眼睛裏,空洞洞的,什麽情緒也沒有。
慕初然並不理會太後的說辭,他擺擺手,吩咐禦醫直接到蕭何房中去,自己則起身一把抱起蕭何。
先前試探蕭何,隻知曉懷中人有些武功底子。沒想到真正抱起來才發現竟然輕得很,仿佛渾身上下就剩下這一把細瘦的骨頭,令人無端生出幾分憐愛。
眾人對這一幕頗有些詫異,但人家蕭大人畢竟救了陛下的性命,便也無人生出什麽微詞。
隻有段衡知曉,自己身旁的段笙憶,仿佛已經快將一口銀牙恨恨咬碎。
幕清綰站在冷輕痕身邊,盯著蕭何先前伏著的金色地毯發愣。那精工繡成的地毯上分明沾染了蕭何的血跡,隻是有一滴鮮血恰巧滴在那在金龍身畔飛舞的鳳凰的眼下,宛若一枚盈盈欲滴的眼淚,灼痛了人的眼睛。
幕清綰再顧不得什麽母後的阻擋和散亂的發髻,提起鮮血開成梅花的高貴裙擺就跟上自家哥哥。她一跑動,發尾的金鈴就叮鈴叮鈴地響。在這位大殷唯一的公主十七歲的生辰裏,毫無預兆的響起了一曲不知是誰的挽歌。
然而隻這一瞬,那女子已然消失在湖水當中再也無影無蹤,惟剩下一絲絲的血腥味夾雜著陣陣荷香傳來。此時天色已然暗下來,順著血液在湖水中一路漂浮的顏色尋找怕是找不出結果了。不過這女子總不能呆在湖水裏永不出來,既然受了自己一劍動作必然不輕快,慕初然趕忙吩咐下去,命侍衛長速速帶人去各處岸上靜候,一定不能讓她逃脫。
眾侍衛領命去了。
慕初然深吸一口氣,迴過身來看著諸位貴胄公卿,耳邊猶在迴蕩著那句“季長歌,你竟不救我”。此女子頗為狡詐,對於時機把握也是極其得好,在這逃脫生天的關鍵時刻會拋出一句讓在場眾人都驚訝分神的話倒也不奇怪。
隻是,為什麽說是季長歌?是他太過精明強幹,刺客想讓朕自斷左右手;還是……另有原因?慕初然尚在思索,高位上的冷輕痕已然發話了。
“好你個季長歌,哀家當初就道你來曆不明,心思不正。朝堂之上就一心的諂媚討好,迷惑皇上相信你,把南遊之地定在這遠離天子腳下的久州。今日果真藏不住了,露出了狐狸尾巴。這番冒著兇險刺殺陛下,是想替你那被洪水溺死的妹妹報仇嗎?還是想謀了這皇位自己坐?
哀家早該想到,長歌當哭,你有著這樣的名字,也不怪得把我女兒的十七歲芳辰攪亂的如此糟糕。來人,把他捆起來,嚴加看管,待迴到皇都細細審問!”
她一番話說得很是動怒,但那眼底卻總有些不為人所察覺的明了一切。
蕭何剛剛恢複些意識的時候,聽到的便是這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話。冷輕痕並未替她宣禦醫,她可是一心想讓他蕭何死。說宣禦醫,不過是為了安撫慕清綰的情緒。禦醫不來又如何,蕭何由於失血過多,迴天乏力才好。慕清綰如果追究起來,便說隨從辦事不力,在路上耽擱了,隨意拉個侍女賜死便是。自己最多損失不過一個侍女和慕清綰的幾日怨怒,可是如若這番真的能讓蕭何死,就是一本萬利的絕佳買賣了。
蕭何對於冷輕痕當眾的這番話很是鄙夷。皇室的人總是這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同一句話既能正著說,也能反著說。說你忠義你便是忠義,不忠也忠;說你謀逆便是謀逆,不逆也逆。
冷輕痕這頂謀逆的帽子,扣得太大了。仿佛季長歌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處心積慮為今天的報複鋪路。
季長歌身邊的侍衛們想動又不敢動,仿佛在等待著慕初然的命令。
慕初然此刻內心也極為糾結。如果論起來,的確是季長歌建議自己將南遊的地點定在久州,南遊的諸多事項也是交給其前去籌備操辦,可能連這個《越人歌》的舞蹈班子都是季長歌定下來的。雖然他素日裏忠心不二,肝膽直言,在閬江之上的一番對於閬江流域各處關隘的設置更是有精細獨到的見解。之後關於水澇問題的更是從容應對、麵不改色,儼然一位忠貞不二的臣子。
可是慕初然心裏還是打鼓,倘若這一切都是他的偽裝呢?先前披上了忠臣的外衣藏住了尾巴,拚命博得自己的好感度,到了眼下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讓自己僅憑直覺判斷,自然會覺得刺客是為了能夠逃脫生天丟下的胡言亂語,這層外衣自然成了他的免死牌。
慕初然這樣想著感到了萬分可怕。他遠遠望了季長歌一眼,這個眼下被刺客一句話推到風口浪尖的男兒聽罷母後的話並不下跪謝罪,那張如同春風拂過的麵上全是坦然。這副神情讓慕初然很是為難,他辨不清這究竟是無所為的無懼,還是對於自己偽裝外衣的自信。
慕初然確實覺得母後這般命令實在有些唐突,但是自己作為一個君主的同時,也與自己的母後保持著高度的信則一致——寧願錯殺一千,也不願放過一個。這是帝王家縈繞一生的咒語,也是解脫不得的束縛。越是地位尊貴,大權在手,對於這句話就更加奉上神壇,不然一旦失手,登高跌重,並將粉身碎骨。
慕初然提著劍鋒上猶有血跡的出雲劍,緩緩行過季長歌身邊。
季長歌深深鞠了一躬,雙手作禮,這正是大殷國最為莊重的拜禮,隻有在祭天祭祖時才會用。他朗聲道:“啟稟陛下,臣不曾謀逆。”
慕初然聽著他的聲音,仍舊是那副清越的山水模樣,帶著點微微的劍鳴聲。可是此刻慕初然卻莫名隻聽到了兵氣滿滿的劍鳴聲,並且不再覺得心神振奮了。
慕初然想起了幼時隨父皇聽戲,戲折子裏的一句戲文:
“騙盡多情是戲文,騙過天下是忠貞”。
父皇當時點評,整出戲中隻有這一句一針見血,最為奇崛。是啊,天下哪有幾個人是真正的為國為民?都是各懷鬼胎,心機叵測。
慕初然並沒有迴頭看季長歌,他行過季長歌數步,眾人覺得季參將應該安全了的時候。那一直緊握著長劍的帝王突然擲下了手中的出雲劍。
蕭何暗道不好,這長劍對於武將而言,是榮譽,是身份,是至高無上的信仰。慕初然此時丟下,必然是要發落季長歌了。
君王的命令傳來,不帶一點感情。
“真相如何,朕自會查明。來人,把季長歌冠玉取下,押下去好生看管。”
季長歌淡淡地笑了,在那一笑之中,這場他鄉的夜宴也隨之結束。
此日正是七月十七,宜宴請,忌動土。
段衡似是沒料到事態會變化到如此地步。明明上一秒還忠義無雙,奮力護主的三品參將季長歌,因為刺客的一句話,此刻突如其來地就被判定為逆臣了?他知曉姨母的脾氣無常,陰晴不定,看似退居朝露殿萬事不管,其實私下裏都或多或少地有涉及。但是段衡並想不明白姨母為何要在此時對季長歌發難,難道僅僅因為,他是被刺客指認的指使者?
慕初然不會不明白刺客的話還有待推敲,還要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麽?這汪皇室的渾水,實在是太深了。可惜了一個清風明月的季長歌,白白為這刺客作了替罪羊。
刺客?對了!還有刺客。如今並非是死無對證,能否抓到跳入美人尖的刺客,這一盤局究竟有沒有生門,大概也就在這裏了。
段衡雖想得清楚明白,卻是萬萬不肯出麵去救季長歌的。一旦出手,自己多年來處心積慮地韜光養晦,必將通通化成烏有。慕初然如若見識了他的清醒,本來就存疑的帝王必然會防得更深,這於自己,於段家,於整個安王府極為不利。自己犯不著做這樣的事。
季長歌被押下去的時候並不掙紮,隻是嘴角帶笑。那一抹笑像看穿,更像是看開。讓眾人看著都不自覺的有些可惜。可發落完這位三品參將之後,慕初然連頭也沒有迴一次。不知道是不屑看,還是不敢看。
案上的精美菜肴被先前激烈的打鬥掀翻到地上,蕭何就半伏在案幾下的龍鳳刺繡地毯上。慕清綰在她傷口處堵的鮫綃帕已然成了一團血汙,看不清原本華貴精美的模樣。那肩胛骨處的血已經兀自止了好些,不然照這樣流下去,蕭何怕是要失血而死。
慕初然走到蕭何身前半蹲下來,厲聲責問“禦醫,禦醫何在?”
慕清綰聞言一愣,剛想質問母後,卻發覺後者剛剛把一個宮女賜死。
“綰兒,母後真是沒想到,宮裏竟然還有這等好吃懶做的東西,讓她去為蕭大人喚最好的禦醫來,居然耽擱到現在,險些要了蕭大人的命。”
冷輕痕語氣當中很是怨懟,慕清綰卻兀自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總覺得母後那雙看似焦急的眼睛裏,空洞洞的,什麽情緒也沒有。
慕初然並不理會太後的說辭,他擺擺手,吩咐禦醫直接到蕭何房中去,自己則起身一把抱起蕭何。
先前試探蕭何,隻知曉懷中人有些武功底子。沒想到真正抱起來才發現竟然輕得很,仿佛渾身上下就剩下這一把細瘦的骨頭,令人無端生出幾分憐愛。
眾人對這一幕頗有些詫異,但人家蕭大人畢竟救了陛下的性命,便也無人生出什麽微詞。
隻有段衡知曉,自己身旁的段笙憶,仿佛已經快將一口銀牙恨恨咬碎。
幕清綰站在冷輕痕身邊,盯著蕭何先前伏著的金色地毯發愣。那精工繡成的地毯上分明沾染了蕭何的血跡,隻是有一滴鮮血恰巧滴在那在金龍身畔飛舞的鳳凰的眼下,宛若一枚盈盈欲滴的眼淚,灼痛了人的眼睛。
幕清綰再顧不得什麽母後的阻擋和散亂的發髻,提起鮮血開成梅花的高貴裙擺就跟上自家哥哥。她一跑動,發尾的金鈴就叮鈴叮鈴地響。在這位大殷唯一的公主十七歲的生辰裏,毫無預兆的響起了一曲不知是誰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