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諸葛亮,一個偉大的名字。三國時期第一大軍師。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蜀漢政權的奠定者之一。
他幾乎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人民知名度也相當的高。
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是怎樣登場的呢?
諸葛亮字孔明,他是琅琊陽都縣(今山東沂水)人。諸葛亮幼年喪父。他的父親是諸葛哇。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哇曾經是漢末太守郡丞。諸葛亮喪父以後,一直依附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起初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來職位被漢朝派來的官員代替,於是諸葛玄投靠了舊友劉表。
這時,諸葛亮也跟隨叔父遷徙到了荊州。諸葛玄死了之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
諸葛亮懷有遠大抱負,他在隆中耕讀,實際上是希望能遇到明主,以便施展才幹。而且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平時隻和崔州平,徐庶交往並將他們視為知己。
這時,劉備陣營中自從徐庶走了之後。劉備陣中就沒了相對水平高的謀士或軍師了。
這時的劉備求賢欲渴。
劉備是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徐庶的極力推薦下。知道“臥龍”諸葛亮這個人的。
本來劉備是想通過徐庶把諸葛亮請來的。可是徐庶一走。劉備為了以後的宏圖大業。就準備想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這才有了,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是準備好了禮物,親自與關羽,張飛來到了隆中拜訪。
劉備他們前後共去了三次,諸葛亮方才與他們相見。
劉備則是親自來到了諸葛亮的房間。並讓關羽和張飛在外麵等候。
劉備坐下獨自對諸葛亮說道:“漢朝已經衰敗。奸臣們把持朝政,我打算伸張大義於天下,完成統一大業,可是我才智短淺,屢遭失敗,不知您有什麽好的計謀嗎?”
劉備這樣誠懇地問道。
諸葛亮聽後,指著自己草房牆壁上的九州地圖。就是說出了非常有名的《隆重對策》。這個《隆中對策》大致的內容是:
“當今天下之勢,並非人人都像將軍一樣心係漢室。心憂主上,而是都在搶占地盤。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操以弱勝強消滅袁紹,便是證明。”
那麽,什麽地方可以考慮呢?
北方顯然不行。曹操“用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東邊也不行。孫權據有江東已經三代,既得地利又得人和,這就隻能聯合,不能圖謀。
能打主意的,是荊州和益州。
荊州地區北有漢水,南方直通南海,東麵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麵可通巴蜀之地,是兵家用武的好地方。然而荊州劉表卻不懂得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所以我們想立足就要取得荊州,作為第一塊根據地。荊州西南的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號稱天府之國,但益州牧劉璋軟弱,不知如何治理。
那裏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您思賢若渴,招攬天下英雄豪傑。
那拿下荊州和益州,又怎麽樣呢才?
得到荊州和益州之後,據賢而守,對外與孫權結盟,對內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待時機成熟,便率軍隊出川直搗中原,那時候統一大業就可完成,漢朝王室可以複興了。”
這就是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精辟的分析了天下局勢。並提出了“天下三分之計”。
“天下三分”即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劉備占據荊州,益州。孫權占據東吳。曹操控製北方。
那“天下三分之計”又是什麽呢?
此計為:劉備治理荊州,益州,與孫權結盟,時機一到,立即從荊州,益州出兵,百姓夾道相迎,由此成就霸業,複興漢朝。
劉備聽後,也很高興。立即采納了諸葛亮的這一係列的建議。
劉備再三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而且劉備的感情真摯,眼淚都濕了衣襟。
諸葛亮看到劉備如此重視,當然同意了。
於是,第二天,諸葛亮叮囑了自己的家鄉父老,安排好了自己的家事之後,便和劉,關,張三人一起往劉備的駐地新野去了。
迴到新野之後,劉備便拜諸葛亮為軍師。
諸葛亮任了軍師之後。在新野整頓劉備的兵馬。兩個人經常討論國家大事。
就這樣一代天才軍師諸葛亮,就此登上了三國的舞台。
從此,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就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那“三顧茅廬”是怎麽一迴事呢?
顧名思義三顧茅廬就是劉,關,張三人三次光顧諸葛亮的草廬後,諸葛亮才同意見到劉備的。
作者來分析一下,三顧茅廬的具體事情。
第一次是,劉備知道諸葛亮就是臥龍後,便準備了禮物,與關羽,張飛到隆中拜訪。
劉備來到諸葛亮所在的莊前,親自下馬敲開了柴門,看門的小童告訴劉備:“先生外出了,不知何時才會迴來。”劉備等人隻得失望而迴。
這就是第一次,第一次光顧就沒見到諸葛亮。這很正常。諸葛亮可能也是外出有事。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換句話說,第一次沒有見到諸葛亮很正常。誰不會天天待在家裏。換作別人也會出去透透風。
第二次,幾天後,劉備聽說諸葛亮已迴,便叫人備馬。張飛說:“他一個山野村夫,何必哥哥親自去請,派人把他喚來便是了。”劉備嗬斥道:“諸葛亮是當世大賢,怎麽可以隨便召喚!”說罷,便上了馬,關羽,張飛也隻好乘馬相隨。
第二次拜訪,剛開始。可以看出張飛就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劉備堅持要去。
那時正值隆冬,朔風凜凜,瑞雪霏霏。三個人冒雪來到莊前,劉備叩門問童子:“先生是否在莊上?”
童子說:“先生此時正在堂上讀書。”劉備這時大喜。以為這次終於能見到諸葛亮了。於是,隨即跟著童子來到了草堂。而這次見到的卻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均告訴劉備,他的哥哥諸葛亮與友人出遊去了。
於是劉備給諸葛亮留了封信,告辭出來了。這時,就見小童指著遠處喊道:“老先生來啦!”劉備以為是臥龍,忙上前施禮,卻聽諸葛均說那人是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劉備又一次失望而迴。
這一次,劉備一波三折。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但是想見到諸葛亮不容易。最後一次,卻成功了。
第三次,第二年春天,劉備選了個吉期,齋戒三日,沐浴更衣。準備再上隆中請諸葛亮。關羽,張飛這時都來勸阻,張飛甚至說要用繩子直接把諸葛亮捆來。劉備聽了非常生氣。訓斥了他們一頓,二人隻好乖乖地跟著去了。
這次,三人來到莊前,敲開了門,要童子進去通報。童子說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讓關羽,張飛在外麵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進了草堂。這時,劉備見諸葛亮正在睡覺。連忙退了出來。在台階下靜靜等候。
過了好幾個時辰,諸葛亮醒了。於是,諸葛亮翻身問童子。是否有來客?童子迴答說:“劉皇叔在外麵等了好久了。”
這時,諸葛亮趕緊起身更衣。出去相迎。劉備見了諸葛亮,看見諸葛亮高個子和清秀的長相。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於是,劉備連忙下拜行禮。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懇。極為感動。將其迎入草堂。
這就是,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在正史中也稱為“三顧之禮”。劉,關,張三人在第三次探訪諸葛亮的草堂,才見到了諸葛亮。
由此,劉備,諸葛亮才得以攜手。共赴大業!
</p>
諸葛亮,一個偉大的名字。三國時期第一大軍師。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蜀漢政權的奠定者之一。
他幾乎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人民知名度也相當的高。
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是怎樣登場的呢?
諸葛亮字孔明,他是琅琊陽都縣(今山東沂水)人。諸葛亮幼年喪父。他的父親是諸葛哇。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哇曾經是漢末太守郡丞。諸葛亮喪父以後,一直依附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起初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來職位被漢朝派來的官員代替,於是諸葛玄投靠了舊友劉表。
這時,諸葛亮也跟隨叔父遷徙到了荊州。諸葛玄死了之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
諸葛亮懷有遠大抱負,他在隆中耕讀,實際上是希望能遇到明主,以便施展才幹。而且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平時隻和崔州平,徐庶交往並將他們視為知己。
這時,劉備陣營中自從徐庶走了之後。劉備陣中就沒了相對水平高的謀士或軍師了。
這時的劉備求賢欲渴。
劉備是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徐庶的極力推薦下。知道“臥龍”諸葛亮這個人的。
本來劉備是想通過徐庶把諸葛亮請來的。可是徐庶一走。劉備為了以後的宏圖大業。就準備想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這才有了,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是準備好了禮物,親自與關羽,張飛來到了隆中拜訪。
劉備他們前後共去了三次,諸葛亮方才與他們相見。
劉備則是親自來到了諸葛亮的房間。並讓關羽和張飛在外麵等候。
劉備坐下獨自對諸葛亮說道:“漢朝已經衰敗。奸臣們把持朝政,我打算伸張大義於天下,完成統一大業,可是我才智短淺,屢遭失敗,不知您有什麽好的計謀嗎?”
劉備這樣誠懇地問道。
諸葛亮聽後,指著自己草房牆壁上的九州地圖。就是說出了非常有名的《隆重對策》。這個《隆中對策》大致的內容是:
“當今天下之勢,並非人人都像將軍一樣心係漢室。心憂主上,而是都在搶占地盤。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操以弱勝強消滅袁紹,便是證明。”
那麽,什麽地方可以考慮呢?
北方顯然不行。曹操“用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東邊也不行。孫權據有江東已經三代,既得地利又得人和,這就隻能聯合,不能圖謀。
能打主意的,是荊州和益州。
荊州地區北有漢水,南方直通南海,東麵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麵可通巴蜀之地,是兵家用武的好地方。然而荊州劉表卻不懂得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所以我們想立足就要取得荊州,作為第一塊根據地。荊州西南的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號稱天府之國,但益州牧劉璋軟弱,不知如何治理。
那裏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您思賢若渴,招攬天下英雄豪傑。
那拿下荊州和益州,又怎麽樣呢才?
得到荊州和益州之後,據賢而守,對外與孫權結盟,對內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待時機成熟,便率軍隊出川直搗中原,那時候統一大業就可完成,漢朝王室可以複興了。”
這就是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精辟的分析了天下局勢。並提出了“天下三分之計”。
“天下三分”即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劉備占據荊州,益州。孫權占據東吳。曹操控製北方。
那“天下三分之計”又是什麽呢?
此計為:劉備治理荊州,益州,與孫權結盟,時機一到,立即從荊州,益州出兵,百姓夾道相迎,由此成就霸業,複興漢朝。
劉備聽後,也很高興。立即采納了諸葛亮的這一係列的建議。
劉備再三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而且劉備的感情真摯,眼淚都濕了衣襟。
諸葛亮看到劉備如此重視,當然同意了。
於是,第二天,諸葛亮叮囑了自己的家鄉父老,安排好了自己的家事之後,便和劉,關,張三人一起往劉備的駐地新野去了。
迴到新野之後,劉備便拜諸葛亮為軍師。
諸葛亮任了軍師之後。在新野整頓劉備的兵馬。兩個人經常討論國家大事。
就這樣一代天才軍師諸葛亮,就此登上了三國的舞台。
從此,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就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那“三顧茅廬”是怎麽一迴事呢?
顧名思義三顧茅廬就是劉,關,張三人三次光顧諸葛亮的草廬後,諸葛亮才同意見到劉備的。
作者來分析一下,三顧茅廬的具體事情。
第一次是,劉備知道諸葛亮就是臥龍後,便準備了禮物,與關羽,張飛到隆中拜訪。
劉備來到諸葛亮所在的莊前,親自下馬敲開了柴門,看門的小童告訴劉備:“先生外出了,不知何時才會迴來。”劉備等人隻得失望而迴。
這就是第一次,第一次光顧就沒見到諸葛亮。這很正常。諸葛亮可能也是外出有事。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換句話說,第一次沒有見到諸葛亮很正常。誰不會天天待在家裏。換作別人也會出去透透風。
第二次,幾天後,劉備聽說諸葛亮已迴,便叫人備馬。張飛說:“他一個山野村夫,何必哥哥親自去請,派人把他喚來便是了。”劉備嗬斥道:“諸葛亮是當世大賢,怎麽可以隨便召喚!”說罷,便上了馬,關羽,張飛也隻好乘馬相隨。
第二次拜訪,剛開始。可以看出張飛就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劉備堅持要去。
那時正值隆冬,朔風凜凜,瑞雪霏霏。三個人冒雪來到莊前,劉備叩門問童子:“先生是否在莊上?”
童子說:“先生此時正在堂上讀書。”劉備這時大喜。以為這次終於能見到諸葛亮了。於是,隨即跟著童子來到了草堂。而這次見到的卻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均告訴劉備,他的哥哥諸葛亮與友人出遊去了。
於是劉備給諸葛亮留了封信,告辭出來了。這時,就見小童指著遠處喊道:“老先生來啦!”劉備以為是臥龍,忙上前施禮,卻聽諸葛均說那人是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劉備又一次失望而迴。
這一次,劉備一波三折。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但是想見到諸葛亮不容易。最後一次,卻成功了。
第三次,第二年春天,劉備選了個吉期,齋戒三日,沐浴更衣。準備再上隆中請諸葛亮。關羽,張飛這時都來勸阻,張飛甚至說要用繩子直接把諸葛亮捆來。劉備聽了非常生氣。訓斥了他們一頓,二人隻好乖乖地跟著去了。
這次,三人來到莊前,敲開了門,要童子進去通報。童子說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讓關羽,張飛在外麵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進了草堂。這時,劉備見諸葛亮正在睡覺。連忙退了出來。在台階下靜靜等候。
過了好幾個時辰,諸葛亮醒了。於是,諸葛亮翻身問童子。是否有來客?童子迴答說:“劉皇叔在外麵等了好久了。”
這時,諸葛亮趕緊起身更衣。出去相迎。劉備見了諸葛亮,看見諸葛亮高個子和清秀的長相。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於是,劉備連忙下拜行禮。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懇。極為感動。將其迎入草堂。
這就是,劉,關,張三人“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在正史中也稱為“三顧之禮”。劉,關,張三人在第三次探訪諸葛亮的草堂,才見到了諸葛亮。
由此,劉備,諸葛亮才得以攜手。共赴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