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有關官渡之戰的史料記載太多了。可以說官渡之戰,這場戰役直接奠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的地位。而這交戰的雙方就是曹操和袁紹。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決戰。也是曹操以少勝多的一場關鍵性戰役。


    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的十年中。經過了近十年的諸侯混戰。形成了勢力最強的兩大集團。這就是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


    袁紹獲得了冀州,青州,並州,幽州,四州的土地。雄居北方。曹操的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州,豫州,徐州。控製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與袁紹形成了沿黃河下遊南北對峙的局麵。


    而且此時楊奉已滅,呂布已亡,袁術已死,張繡已降,孫策據守江東,劉表中立觀望。局勢變得十分明朗。


    袁紹的勢力大大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於是袁紹決定主動進攻曹操。於是,官渡之戰就開始了。


    袁紹當時召集了冀,青,幽,並等州兵馬數十萬(正史記載是十餘萬精兵)準備討伐曹操。


    那袁紹因為什麽事要討伐曹操呢?


    我覺得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引起了袁紹的不滿。因為袁紹實力本來就強。他不甘心做曹操的棋子。所以發動了這場戰爭。


    第二個原因是袁紹當時派遣了一個江東使者陳震迴到了袁紹那裏後。報告給袁紹說:‘’孫策已死,孫權繼位。曹操已經任命孫權為將軍了,作為曹操自己的盟友。”袁紹聽後,肯定大怒了起來。於是就迫不及待地發動了這場戰爭。


    在袁紹開始發動這場戰爭時。有兩個袁紹的謀士沮授和田豐極力勸阻袁紹不要輕易地打仗。結果袁紹不聽,田豐還被打入了大牢。


    事實上這場戰爭進行得非常艱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軍至黎陽,兵分兩路攻擊白馬和延津。


    曹操這邊呢,當袁紹將要攻打曹操的消息傳到許都後。曹操則並不懼怕。他冷靜分析了局勢,認為袁紹誌向大而智謀少。外表嚴厲而內心膽怯。猜忌刻薄而缺少威信。兵多而調度無方。所以袁紹不足為慮。


    為了能全力對付袁紹,曹操決定在部署兵力防禦袁紹的同時,先把周圍的割據勢力一一擊破,省得到時候這些小鬼趁機作亂。公元199年2月,曹操派曹仁攻下了黃河南岸的戰略要地射犬,8月,曹操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著袁軍的一舉一動。12月,曹操親自率軍屯於官渡,準備與袁紹一決雌雄。


    大戰一觸即發。


    公元200年2月,袁紹率軍開進黎陽,當他得知曹操派了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白馬後,立即命大將顏良率兵渡過黃河,奪取白馬。掃清南下的障礙。顏良這次來得氣勢洶洶,在袁軍的瘋狂進攻下,白馬守城士兵死傷慘重。曹操在得知此次消息以後。立馬準備出兵救劉延,這時軍師荀攸綜合分析了局麵之後。勸阻曹操說道:“我們現在兵很少,不能與袁紹的精銳部隊正麵交鋒。必須分散敵人的力量才能打敗他們,如果我們能派出一支部隊逼向延津,作出將要渡過黃河抄袁紹後路的姿態來,迷惑住袁紹。袁紹必然分兵來防。到時候再突襲白馬,一定可以生擒顏良的。”


    曹操聽後,立馬采納了荀攸的建議,親自領兵向延津方向進發,袁紹聽說曹操過黃河以後,慌忙派文醜率兵來增援。這段史料有人說是劉備與文醜共同來延津增援的。後來袁軍失敗以後,劉備就走人了。逃之夭夭了。


    後來,曹操見袁紹已經中計了,曹操立刻分兵向白馬火速進軍,顏良則是發現曹軍逼近後立馬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顏良本人也被斬於亂軍之中。所以出現了關羽斬顏良的場麵。雙方的第一次交戰是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白馬之戰後,袁紹依仗人多勢眾的優勢。準備想與曹操進行主力決戰。袁紹率大軍到達延津以南後,便命令文醜為先鋒,向曹軍發起攻擊。這一次曹操又耍了一個心眼,又用計了。正所謂兵不厭詐。曹操這次用得什麽把戲呢?


    曹操命令士兵們將輜重車堆放在道路上,製造出棄城逃跑的假象。


    袁軍果然上了當,見到了一些軍用物資堆滿了路邊便爭先恐後的搶奪,場麵亂成一團。我們再想想換作誰,不見到這麽好的物資不來搶。更別說文醜的部隊了。可是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是要有因果代價的。


    果然曹操見袁軍中計了。便親率大軍衝入敵陣,袁軍大敗。文醜在混亂中被殺。演義上是說文醜被關羽殺得。但是正史上並沒有具體記載文醜是被誰殺得。文醜在亂軍中戰死。


    文醜和顏良都是袁紹手下的名將。此二人被殺使得袁軍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此戰雖然以曹操獲勝而告終,但是曹操深知自己的實力不如袁紹。因此放棄了白馬和延津,全軍退迴到了官渡,以避其鋒芒。


    這時連敗兩陣的袁紹求勝心切。他拒絕謀士提出的與曹操打持久戰的建議。並向曹操所在的官渡發起猛攻。曹操出兵與袁紹交戰了好幾次,都沒有討到什麽好的便宜,然後又退到了大本營繼續堅守。


    根據上麵的史料。我要補充一些袁紹及軍隊攻到官渡的事實。


    史實是這樣說的。七月,袁紹軍進陽武(今河南原陽)。八月,袁軍又逼近官渡,沿沙丘安隱紮寨,東西綿延數十裏。曹操這時也無路可退,便也紮營相向,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上麵那段史料。可以說補充了一些袁紹開入官渡之時與曹操的幾次交戰記錄。


    後麵的史料簡化了一下。下麵補充一些袁紹後來又做了些什麽動作。


    自從袁紹和曹操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袁紹和曹操都守在了自家的大本營內。袁紹見曹操不敢出戰,於是便命令士兵在曹操軍營外修築了高台,向曹營發射弓箭,可曹營將士有盾牌遮擋身體,不怕袁紹弓箭來襲。袁紹後來又采取了地下戰術,挖地道攻擊曹操命令士兵在營內修築長溝,截斷了袁軍的地道。


    正是曹袁這種相持的階段。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特別是袁紹修建的工事。讓曹操也是費盡了心思。據說,曹軍還用了一種投石機攻擊袁紹的工事。


    這樣相持的結果是,讓曹操快受不了了。


    實際上,曹操是真的不想再打了。他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就在這時候,曹操的兩位謀士在後麵幫了曹操一把。


    先是在許都的荀彧,來信勸曹操打下去。因為現在正是殺紅了眼的袁紹,而不是別人,絕無後路可言。要與袁紹一決死戰。


    荀彧並向曹操獻言道:“成敗在此一舉。”


    後來,還有一位謀士也支持曹操堅持打下去。這就是當年跟著張繡一起投降曹操的謀士賈詡。


    賈詡對曹操說,明公的智慧超過袁紹。勇敢超過袁紹,用人超過袁紹。決斷超過袁紹。唯一的問題就是總想萬無一失。其實,隻要抓住機遇,一鼓作氣,片刻工夫就可以大功告成。


    有了這兩位謀士的支持,曹操更加明確要打敗袁紹了。


    這時曹操隻等待一個機遇。而這機遇說來就來了。


    自從劉備逃跑以後,又有一位重量級人物叛逃。


    這位重量級的人物就是許攸。


    那許攸是怎樣叛逃的呢?他叛逃之後,又幫了曹操什麽事呢?請關注下麵的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韓並收藏三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