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到袁紹,大家可能都知道。袁紹當時處處壓製著曹操。是當時中國北方最大的軍閥之一。


    而且作為曹操集團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敵人,其事業要遠遠大於董卓,袁術和呂布。


    袁紹的出身跟袁術是兄弟。出身於當時的天下第一豪門——汝南袁式。


    在東漢中後期,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讓很多的豪門家庭都很是羨慕。


    袁紹出身的家族就是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什麽概念?就是一家四代人都在朝廷上做三公。沒有斷代過,或可以說沒有不是三公的。


    三公是什麽概念?其實三公就指的是自秦始皇設立並延用的朝廷官職。有三公九卿之說。三公就在九卿的前麵。而且要大於九卿。在朝廷上僅次於皇上。你應該知道三公在當時有多牛逼的官職。


    東漢的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


    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要從袁紹的高祖父袁安開始。後來的袁氏家族都有三公的官職。


    所以說“四世三公”就是當時汝南袁氏的代名詞。


    袁安做司空是在漢章帝劉炟元和三年(公元86年),經過近百年的經營,汝南袁氏成為了當時天下最為顯赫的家族,潁川荀氏都要稍遜一籌。當然,豪門內部同樣分高低貴賤的,袁紹因為他父親袁成死得早,祖父袁湯的爵位被袁術的父親袁逢襲嗣,所以袁術一直瞧不起堂兄袁紹。


    有種說法認為袁紹是袁逢庶出的兒子,也就是袁術同副異母的哥哥。因袁成早死,所以袁逢就把袁紹過繼給亡兄做嗣子。不過就算袁紹是袁逢所生,但過繼給了袁成,那就要給袁成傳香火。不必鑽這個牛角尖,都是老袁家的貴種,管他誰生的。


    生在豪門和生在草根的區別其實隻在於奮鬥的起點有高低之分。要想做成大事。這還要看自身的能力。人是不能選擇出身的。所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麵對殘酷的現實,努力打拚。在未知的風險麵前,豪門和草根是沒有本質區別的,巨艦和小艇翻在水裏,後果都是一樣嚴重的。


    即使是同生於豪門,人和人也是不一樣的。袁紹和袁術是堂兄弟,但是袁術純粹是個紈絝子弟,喜歡飛鷹走狗,頑劣無行。


    再看袁紹,史稱袁紹“姿貌威容”,換成現在的話來,氣場很強大,和獐頭鼠目的袁術相比更討人喜歡。


    早期的袁紹很有英雄慷慨氣。深得社會的輿論的好感,曹操當時無論是家世還是名望均遠不如袁紹。以袁紹的能力和形象,如果生在承平時代。三公是跑不了的。但是袁紹的青年時代。東漢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太監集團和外戚,清流派集團殺得昏天黑地的。


    袁紹出身高級清流官僚集團。自然要站在太監們的對立麵。否則如何在江湖上行走。漢靈帝劉宏死後,太監集團和外戚,清流集團的決戰一觸即發。當時秉政的是大將軍何進。但是何進為人狐疑,做事太猶豫。袁紹反複勸何進先下手為強,何進不聽,結果被殺。


    何進隻是清流官僚集團的代表。他的死並沒有影響袁紹等清流派鏟除太監勢力的決心,袁紹率軍闖入了皇宮,對太監集團進行了滅絕性的大屠殺。一個不留。


    這直接導致了兩個小皇帝的逃跑。


    因為當時袁紹的自身的勢力還不過弱小,所以勝利的果實被大軍閥董卓給摘了去。這無疑是引狼入室。最後,袁紹暫時沒地方去。就隻能留在京師與董卓周旋。時間久了,袁紹就發現董卓非常的不好對付。與其在老虎嘴裏撈食吃。不如到外地任個實職。有兵有地,不比在這裏擔驚受怕的強?


    在袁家故交的積極斡旋下,董卓最終同意袁紹離開洛陽。出任渤海太守。實封邟鄉侯。渤海郡隸屬冀州刺史部,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州市。地大物博。是做大事的好去處。袁紹來到渤海,也標誌著他的身份由之前的清流名士轉變成了地方實力派軍閥,這是袁紹人生中的重大拐點。


    雖然渤海太守是董卓給袁紹封的官,但是袁紹絕對不能領董卓的人情。


    因為這時的董卓是全國唿聲最大的“國賊”。如果袁紹和董卓走得太近,就等於說是跟董卓套近乎。也就是自絕於天下的做法。在這一點上袁紹的智商還不至於那麽低。


    那麽用幾句話來概括袁紹的前期作為。


    袁紹這個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原本是作為新世紀的揭幕人走上台前的。然而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正是由於他的引狼入室,不但把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推遲了半個世紀,還讓自己和眾多的人變成了軍閥。


    這一點我們都是心知肚明的。


    後來,袁紹為了撈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也是為了把他上次引狼入室的錯誤做法來彌補過來。於是,袁紹聯合了堂弟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等關東諸侯。舉旗聲討董卓。因為袁紹的威望在各路諸侯中最高。所以大家推薦袁紹為總瓢把子。帶著弟兄們去消滅董卓這個老賊。


    也就是說,袁紹作為軍閥裏麵聲望最高的一位。他自然就成為了範董聯軍的盟主。


    袁紹充當盟主以後,代價也不低。董卓得知後,直接導致了他的叔父太傅袁隗舉家被殺。反而間接提高了袁紹的同情分。


    後來聯軍討董失敗以後,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去了。袁紹也迴到了渤海。這時,袁紹雖然有了立身之地。但渤海一郡顯然不能滿足袁紹的胃口。如果袁紹不能擴大生產規模,早晚被人吃掉。因為渤海郡是冀州轄地。所以袁紹的第一個短期目標就是奪取韓馥麾下的冀州。


    袁紹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手下人才太少了。不過這對袁紹來說顯然不是問題。因為袁紹出身高貴,禮賢下士。再加上各界痛惜德高望重的袁隗太尉。為了報答老袁家的舊情各地豪傑蜂擁來投袁紹。袁紹的帳下很快地擠滿了淚流滿麵的袁家舊吏。這時的袁紹有槍有人,腰杆自然也硬了起來。


    不過戰爭是冷血無情的。袁紹真要和韓馥拚刀子。未必有絕對的勝算。袁紹的運氣也夠好的。正在袁紹挖空心思奪取冀州的時候。盤踞在幽州的公孫瓚突然南下進入冀州,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準備私吞冀州。


    韓馥這時成了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彷徨無措,袁紹於是就敏銳地發現了這次機會。派謀士荀諶(荀彧的胞弟)來遊說韓馥獻出冀州。荀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給韓馥分析了利害得失。果然說動了韓馥。於是袁紹不費一槍一箭。就輕易地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黃金。


    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根據地。袁紹可以說是困龍入海了。套用了一句名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袁紹這時候也知道要做成大事。身邊沒有智囊是不行的,袁紹帳下也匯集了當時的頂級智囊沮授,田豐,逢紀等人。這些人的智力資源,足夠支撐袁紹擴大生產規模的。


    在袁紹後來放棄“奉天子已令不臣”。的戰略不久,曹操就聽從荀彧的建議。搶先下手。一舉控製了朝廷。


    那袁紹是怎樣放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呢?


    其實,早在沮授的時候。就向袁紹提出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並且要早於荀彧向曹操提出的同等戰略,如果袁紹能提前下手。請到漢獻帝這尊金像,那曹操就會非常被動了。袁紹這時也是舉棋不定。袁紹優柔寡斷的性格很快就暴露了出來。隨後謀士郭圖再向袁紹建議奉迎漢天子的時候,因為袁紹不喜歡漢獻帝劉協。怕劉協到時候不好伺候,就放棄了這個戰略。


    當曹操迎奉天子迴到許都之後。這個消息傳到了河北袁紹的耳中,這時袁紹突然迴過味兒了。後悔不已。但為時已晚了。


    這時,袁紹想嚐試著讓曹操把吃到嘴裏的肥肉吐出來還給他,曹操當然沒有這麽蠢,拒絕了袁紹。


    這時,袁紹要論各方麵的實力。袁紹都遠遠強於曹操。就硬件來說,袁紹這時手控冀,青,並,幽四州。兵馬數十萬。要論軟件,智謀之臣,熊媲之士,濟濟帳下,絕不比曹操手下那班精英差。史稱“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醜為主將。”


    袁紹能戰勝曹操的概率,也要大大強於對手。


    在曹袁決戰前,袁紹也是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曹操。可是事實確實開了一個玩笑。那袁紹是怎樣一點一點輸給曹操呢?請關注下麵的內容:官渡決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韓並收藏三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