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這天見到顧景舟後,蘇曉曉一連三天都沒再看到他出現,她不由有些擔心。
災區的環境很惡劣,誌願者參與救援工作也是有危險的。
她隨後忍不住打了他的電話,但打幾遍都打不通,看來,他可能在沒有信號的區域。
她隻好給他發了個信息:大哥,幾天沒見到你了,可安好?
顧景舟遲遲沒迴。
蘇曉曉這晚躺在帳篷裏,有點擔心得輾轉難眠。
好在,第二天上午,他終於迴了個信息過來:謝謝掛念,大哥安好,你在這邊也多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
看到他迴的信息,蘇曉曉才頓時覺得鬆了口氣。
之後多日,她仍然沒有看見他。
不過,隔幾天他會主動發個信息給她,問她在這邊好不好?也算是婉轉地給她報個平安。
二人每次都簡短地聊兩句,便沒再多聊。
蘇曉曉在這邊駐紮了半個多月後,季行淵過來了,他是跟季氏捐贈物資的車一起過來的。
季氏這次捐款與捐物數目都不小。
他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蘇曉曉醫療隊的位置。
但他們夫妻隻匆匆見了個麵,短暫相聚了一會兒。
因為蘇曉曉真的很忙,她的工作和她現在所處的山河破碎的環境,都沒法讓她太兒女情長。
季行淵其實也隻是想過來看她一眼。
看到她在這裏和同事們工作得如此熱情而忙碌,捐贈的幾車物資都安排妥當後,他便離開了。
好讓她獨擋一麵,安心在這邊帶隊工作。
因為受傷的災民太多,有些需要長時間的治療,蘇曉曉帶著醫療隊的同事在這裏逗留了將近兩個月。
這期間,在端午節那日,顧景舟曾過來看過她一次。
他過來時,身上灰撲撲的,鞋也髒兮兮的,頭發看著也不大清爽。
整個人變黑,好像也變瘦了一些。
不過,仍掩飾不住他的帥氣與挺拔,他的那雙黑眸也顯得尤其明亮,像是在發著光。
看得出來,他的精氣神很好。
蘇曉曉挺欣慰能看到這樣的他。
到飯點,二人隨後坐在一起吃了個大鍋飯,互相交流了一下彼此在這邊的工作與生活情況。
吃飯時,蘇曉曉無意中發現,他的手和手臂上都有傷。
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吃完飯,她馬上幫他清理了下傷口,細細上了藥。
然後在她的問詢下才得知,他不隻手有傷,背和腿都有傷。
而且腿上的傷都化膿了。
見他那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她不由有些生氣,“大哥,以後受傷了,及時找醫生治療。這個天氣,傷口很容易感染發炎的,聽到沒有?”
“嗬嗬,有時顧不上。”聽到蘇曉曉關心的囑咐,顧景舟心裏湧起一陣暖意。
“顧不上也得顧上,你要是照顧不好自己,還怎麽照顧得好那些災民,幫他們重建家園啊?”
“好,大哥都聽你的,以後會注意的。”
“你別老是敷衍我,你以後做事,盡量悠著點,細水長流。要是再受傷了,一時找不到別的醫生治,那就過來找我們治。”
“好,大哥記住了。”
看著蘇曉曉將他身上的傷口都細心地消了一遍毒,上了一遍藥,又給了他一支藥膏讓他隨身帶著,對他嘮叨了這麽多。
顧景舟隻覺得,他在這裏這些時日的辛苦與麵臨的那些危險,還有所受的傷,都是如此值得。
臨走時,他從口袋裏掏了一塊小小的端午餅出來。
淺笑著遞給蘇曉曉,“特意帶給你吃的,祝你在這邊端午安康。”
“謝謝大哥,也祝你端午安康。”
蘇曉曉接過這塊小小而樸素的端午餅,眸子與心裏都頓時湧起一層熱意。
她隨即將包裝紙打開,將這塊端午餅一分為二地掰開,把半塊遞到顧景舟手上,“咱們一人吃一半。”
“我不大喜歡吃甜的,你一個人留著吃就好。”
“我吃不了那麽多,今天是過節,你就當吃一點應應景。”
“那好吧。”顧景舟沒再推辭。
他心裏暖暖的,甜甜的,當著蘇曉曉的麵將那半塊餅吃了,然後才離開。
之後,二人又一直待在不同的安置點,沒再見過麵。
一晃到七月中旬,其他的醫療隊都陸續離開,蘇曉曉也準備帶隊返迴海城。
離開前兩天,她特意打了個電話給顧景舟。
“大哥,我們醫療隊後天就準備撤了,你還準備在這邊待多久?要不,後天一早跟我們醫療隊的車一起迴海城吧。”
“……好,那我明天過去你那邊,後天跟你們一起走。”
顧景舟頓了下,心情有些五味雜陳地答應了下來。
和一幫誌願者一起,在w縣參加救援及災後援建工作將近兩個月。
無論體力上,還是心理上,他每天都感到異常充實。
因為累了一天後,晚上靜靜地躺下來,想到蘇曉曉也同在這個縣城裏,他與她做著內容不同,但意義卻相同的工作。
他就覺得,他們活在同一個維度。
他們的靈魂是靠得如此近。
如今,那麽快就要離開這個已經有感情的地方,結束與她離得這麽近的生活,他心裏感到深深的不舍。
第二天中午,他背著一個簡單的背包,到了蘇曉曉所在的安置點。
到了後,他也沒閑著,看到哪裏需要幫忙的就去幫忙,做事很利索。
不怕髒,不怕累,身上毫無總裁的架子。
蘇曉曉感覺他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變得如此簡單,淳樸,一目了然。
不,不是完全變了,當年在觀山小學,其實他也有如此簡單淳樸的一麵。
隻是,一旦迴到海城這個繁華而熙攘的大都市,他便會不自覺地披上一層矜貴,複雜,清冷,疏離的都市精英的外衣。
也或者是,不是不自覺地披上,而是,不得不披上吧。
蘇曉曉心裏有些澀澀的。
因為她感受到了幾分,身為顧景舟這樣一個家庭出身的人,人生中的一些無奈。
有些身份,有些東西,或許並不是他想追求的。
但是,責任使然,他必須得擔著。
不過,想想這世上,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富也好,窮也好,誰活一世,不得承擔一些責任?
能力越大,責任便越大。
她希望顧景舟,餘生能在他承擔的那些責任中,亦能同時感受到人生的歡喜。
災區的環境很惡劣,誌願者參與救援工作也是有危險的。
她隨後忍不住打了他的電話,但打幾遍都打不通,看來,他可能在沒有信號的區域。
她隻好給他發了個信息:大哥,幾天沒見到你了,可安好?
顧景舟遲遲沒迴。
蘇曉曉這晚躺在帳篷裏,有點擔心得輾轉難眠。
好在,第二天上午,他終於迴了個信息過來:謝謝掛念,大哥安好,你在這邊也多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
看到他迴的信息,蘇曉曉才頓時覺得鬆了口氣。
之後多日,她仍然沒有看見他。
不過,隔幾天他會主動發個信息給她,問她在這邊好不好?也算是婉轉地給她報個平安。
二人每次都簡短地聊兩句,便沒再多聊。
蘇曉曉在這邊駐紮了半個多月後,季行淵過來了,他是跟季氏捐贈物資的車一起過來的。
季氏這次捐款與捐物數目都不小。
他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蘇曉曉醫療隊的位置。
但他們夫妻隻匆匆見了個麵,短暫相聚了一會兒。
因為蘇曉曉真的很忙,她的工作和她現在所處的山河破碎的環境,都沒法讓她太兒女情長。
季行淵其實也隻是想過來看她一眼。
看到她在這裏和同事們工作得如此熱情而忙碌,捐贈的幾車物資都安排妥當後,他便離開了。
好讓她獨擋一麵,安心在這邊帶隊工作。
因為受傷的災民太多,有些需要長時間的治療,蘇曉曉帶著醫療隊的同事在這裏逗留了將近兩個月。
這期間,在端午節那日,顧景舟曾過來看過她一次。
他過來時,身上灰撲撲的,鞋也髒兮兮的,頭發看著也不大清爽。
整個人變黑,好像也變瘦了一些。
不過,仍掩飾不住他的帥氣與挺拔,他的那雙黑眸也顯得尤其明亮,像是在發著光。
看得出來,他的精氣神很好。
蘇曉曉挺欣慰能看到這樣的他。
到飯點,二人隨後坐在一起吃了個大鍋飯,互相交流了一下彼此在這邊的工作與生活情況。
吃飯時,蘇曉曉無意中發現,他的手和手臂上都有傷。
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吃完飯,她馬上幫他清理了下傷口,細細上了藥。
然後在她的問詢下才得知,他不隻手有傷,背和腿都有傷。
而且腿上的傷都化膿了。
見他那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她不由有些生氣,“大哥,以後受傷了,及時找醫生治療。這個天氣,傷口很容易感染發炎的,聽到沒有?”
“嗬嗬,有時顧不上。”聽到蘇曉曉關心的囑咐,顧景舟心裏湧起一陣暖意。
“顧不上也得顧上,你要是照顧不好自己,還怎麽照顧得好那些災民,幫他們重建家園啊?”
“好,大哥都聽你的,以後會注意的。”
“你別老是敷衍我,你以後做事,盡量悠著點,細水長流。要是再受傷了,一時找不到別的醫生治,那就過來找我們治。”
“好,大哥記住了。”
看著蘇曉曉將他身上的傷口都細心地消了一遍毒,上了一遍藥,又給了他一支藥膏讓他隨身帶著,對他嘮叨了這麽多。
顧景舟隻覺得,他在這裏這些時日的辛苦與麵臨的那些危險,還有所受的傷,都是如此值得。
臨走時,他從口袋裏掏了一塊小小的端午餅出來。
淺笑著遞給蘇曉曉,“特意帶給你吃的,祝你在這邊端午安康。”
“謝謝大哥,也祝你端午安康。”
蘇曉曉接過這塊小小而樸素的端午餅,眸子與心裏都頓時湧起一層熱意。
她隨即將包裝紙打開,將這塊端午餅一分為二地掰開,把半塊遞到顧景舟手上,“咱們一人吃一半。”
“我不大喜歡吃甜的,你一個人留著吃就好。”
“我吃不了那麽多,今天是過節,你就當吃一點應應景。”
“那好吧。”顧景舟沒再推辭。
他心裏暖暖的,甜甜的,當著蘇曉曉的麵將那半塊餅吃了,然後才離開。
之後,二人又一直待在不同的安置點,沒再見過麵。
一晃到七月中旬,其他的醫療隊都陸續離開,蘇曉曉也準備帶隊返迴海城。
離開前兩天,她特意打了個電話給顧景舟。
“大哥,我們醫療隊後天就準備撤了,你還準備在這邊待多久?要不,後天一早跟我們醫療隊的車一起迴海城吧。”
“……好,那我明天過去你那邊,後天跟你們一起走。”
顧景舟頓了下,心情有些五味雜陳地答應了下來。
和一幫誌願者一起,在w縣參加救援及災後援建工作將近兩個月。
無論體力上,還是心理上,他每天都感到異常充實。
因為累了一天後,晚上靜靜地躺下來,想到蘇曉曉也同在這個縣城裏,他與她做著內容不同,但意義卻相同的工作。
他就覺得,他們活在同一個維度。
他們的靈魂是靠得如此近。
如今,那麽快就要離開這個已經有感情的地方,結束與她離得這麽近的生活,他心裏感到深深的不舍。
第二天中午,他背著一個簡單的背包,到了蘇曉曉所在的安置點。
到了後,他也沒閑著,看到哪裏需要幫忙的就去幫忙,做事很利索。
不怕髒,不怕累,身上毫無總裁的架子。
蘇曉曉感覺他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變得如此簡單,淳樸,一目了然。
不,不是完全變了,當年在觀山小學,其實他也有如此簡單淳樸的一麵。
隻是,一旦迴到海城這個繁華而熙攘的大都市,他便會不自覺地披上一層矜貴,複雜,清冷,疏離的都市精英的外衣。
也或者是,不是不自覺地披上,而是,不得不披上吧。
蘇曉曉心裏有些澀澀的。
因為她感受到了幾分,身為顧景舟這樣一個家庭出身的人,人生中的一些無奈。
有些身份,有些東西,或許並不是他想追求的。
但是,責任使然,他必須得擔著。
不過,想想這世上,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富也好,窮也好,誰活一世,不得承擔一些責任?
能力越大,責任便越大。
她希望顧景舟,餘生能在他承擔的那些責任中,亦能同時感受到人生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