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杜如晦之死
帶著神級係統到大唐,我不狂誰狂 作者:不想吃雞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元看著他的背影,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麽,最後也隻能化作一句“陛下要多保重身體。”然後就離開了。
李世民看著窗台外的飄雪,他的心也如同這雪花一樣冰冷。
李元迴到家以後就開始閉門不出,就連過年串門,他也隻是去了老丈人家,別的家都沒有去。
很多知道從哪天皇帝見了他以後,這個人就不再外出了,肯定是被皇帝說了些什麽。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也來找過他幾次,不過都被李元給拒絕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去,整個朝野也知道了,李元被皇帝排擠了。
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別人的猜想罷了,他本來完全不去理會這些東西,自己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嗎?
不過讓他可惜的就是,他到現在都還沒有個兒子,不僅他著急,李文也急,想讓李元去納妾。
李元搖搖頭“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然後李文也沒有再催他生孩子什麽的了。
在家裏窩著終歸是無聊的,躺了幾個月,才想起來,自己來大唐的初衷,不是為了點科技樹嗎?怎麽開始自暴自棄起來了。
從這天開始,書院那邊就多了有意思的物理老師。
貞觀十一年八月,杜如晦終究是沒有熬過這個夏天,他雖然治好了杜如晦的病,可是這家夥已經很老了,從去年就不在朝堂了。
怪不得自己一年都沒有在朝堂看到他,原來是他自己請辭了。
李元這會兒正在教書,聽到外麵吵吵鬧鬧的叫道“沒聽到我在教書嗎?吵什麽吵?”
兩兄弟見到李元,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李大人,請你出手救救阿耶,什麽代價我們都出!”
看到這兩個家夥,他愣了一下,沒有想起來這是誰家孩子,主要是他和杜如晦家也不太熟。
“你們是誰家孩子?生病了去找醫生去啊!”
帶頭的大哥杜構哭道“李大人,以前是我們做的不對,我們混蛋,可是真的想求你救救阿耶!”
杜荷也叫道“我給你磕頭了李大人,求求你救救阿耶吧!”
李元連忙把兩個家夥給拉了起來“好好說話,杜相怎麽了?”
雖然人家退了,不過也不能不可以這麽叫,現在房玄齡當左相,老李的大舅哥長孫無忌當右相。
杜構道“不知道,阿耶就躺在床上,現在飯也吃不下了,你快過去看看吧!”
李元連忙拉著兩個人,向著杜府跑去,書院離長安城還是有段距離的。
書院有馬術課,直接借來幾匹馬,騎上以後就開始向著杜府飛奔。
平時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半個小時就趕到了,長安城是不允許縱馬的,不過你也得看看是誰才行。
到了杜府直接跳下馬去,門口早就有門子在等待了,立馬領著李元進去,好半天這兩個家夥才到。
李元摸著杜如晦的脈搏,看著戰衣上麵出現的身體經絡圖,加上係統提示的東西,他居然摸到了傳說中的死脈!
其實這會兒旁邊早就已經站著幾個醫生了,有宮裏來的禦醫,也有醫學院請過來的西醫,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都是搖頭的,勸李元放棄了。
看著床上躺著的杜如晦,臉色已經接近灰白,臉上早已經布滿了老年斑,原來他都已經這麽老了。
手掌也幹枯的像是一個老樹枝一樣,身體瘦的不像個樣子。
兩兄弟這才急急忙忙的趕了進來“李大人,阿耶如何了?”
李元搖搖頭“死脈已成,無力迴天,他已經壽終正寢了,我有辦法讓他清醒五分鍾,你們還有什麽要緊的事交代,就趕緊交代吧!”
說著從袖子裏拿了一個針筒出來,這玩意兒,在這上層早就已經不奇怪了,醫學院裏麵實驗就有這種東西,不過他們是用玻璃做成的,李元手裏的這個是塑料的。
這一針是腎上腺素,也叫做迴光返照針,紮了以後基本隻要不是死的太狠,都能說上幾句話。
輕輕的打進了杜如晦的手臂上,他那幹枯的手臂,李元也是找了一會兒才找到靜脈。
打完這針腎上腺素他就想要起身離開,不過床上杜如晦卻是叫住了他。
一陣難聽的聲音從杜如晦的嘴裏傳出來,就像是拉風箱一樣。
“李元,你來了,我是不是已經沒救了!”
李元轉身點了點頭“我隻能強行把你提起來精神,等這針藥過去,你就會死去!”
杜如晦笑了笑“值了,我還有很多事情要交代,麻煩大家先出去吧。”
屋裏的眾人都是默默出去了,裏麵隻留下了他的兩個兒子。
等待了一會兒,就聽到屋裏傳來一陣哭泣聲,他們知道杜如晦這是真的走了。
很快,杜如晦去世的消息就傳開了,長安城裏,隻要是有頭有臉的都來參加了,杜如晦一直都是左相,為人謙和,很少有人和他有衝突,所以人緣也好很多。
三天後的吊唁,李元也去參加了,他一身素衣的站在這裏,看著那副擺在那裏的靈位,她還是有點不太敢相信,那個像是慈祥的老爺爺一樣的人走了。
周圍來了很多人,他們都是過來吊唁的,其中身份最大的,要屬皇帝了,不過他沒來,讓王德來了。
皇帝不能麵見死去的臣子,說是什麽犯衝還是什麽的,反正就是不讓老李來。
杜如晦去世的消息,老李正在上朝會,聽到這個消息,老李直接心疼的昏厥了過去,等他醒來後,宣布了罷朝三天,為杜如晦吊唁。
整個長安都能感受到這樣的悲傷心情,百姓們自發的穿上了素衣,杜如晦在位的時候,可是做過不少惠民的政策,老百姓還是很清楚的,甚至有些百姓都自發的去杜府吊唁。
皇帝為了歌頌他的功德,為他寫了碑文,要知道這樣的殊榮可不是誰都能夠享受到的。
最關鍵的是,讓杜如晦陪葬昭陵,這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不過李元相信,他死了,也會被埋葬在這裏。
李世民看著窗台外的飄雪,他的心也如同這雪花一樣冰冷。
李元迴到家以後就開始閉門不出,就連過年串門,他也隻是去了老丈人家,別的家都沒有去。
很多知道從哪天皇帝見了他以後,這個人就不再外出了,肯定是被皇帝說了些什麽。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也來找過他幾次,不過都被李元給拒絕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去,整個朝野也知道了,李元被皇帝排擠了。
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別人的猜想罷了,他本來完全不去理會這些東西,自己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嗎?
不過讓他可惜的就是,他到現在都還沒有個兒子,不僅他著急,李文也急,想讓李元去納妾。
李元搖搖頭“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然後李文也沒有再催他生孩子什麽的了。
在家裏窩著終歸是無聊的,躺了幾個月,才想起來,自己來大唐的初衷,不是為了點科技樹嗎?怎麽開始自暴自棄起來了。
從這天開始,書院那邊就多了有意思的物理老師。
貞觀十一年八月,杜如晦終究是沒有熬過這個夏天,他雖然治好了杜如晦的病,可是這家夥已經很老了,從去年就不在朝堂了。
怪不得自己一年都沒有在朝堂看到他,原來是他自己請辭了。
李元這會兒正在教書,聽到外麵吵吵鬧鬧的叫道“沒聽到我在教書嗎?吵什麽吵?”
兩兄弟見到李元,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李大人,請你出手救救阿耶,什麽代價我們都出!”
看到這兩個家夥,他愣了一下,沒有想起來這是誰家孩子,主要是他和杜如晦家也不太熟。
“你們是誰家孩子?生病了去找醫生去啊!”
帶頭的大哥杜構哭道“李大人,以前是我們做的不對,我們混蛋,可是真的想求你救救阿耶!”
杜荷也叫道“我給你磕頭了李大人,求求你救救阿耶吧!”
李元連忙把兩個家夥給拉了起來“好好說話,杜相怎麽了?”
雖然人家退了,不過也不能不可以這麽叫,現在房玄齡當左相,老李的大舅哥長孫無忌當右相。
杜構道“不知道,阿耶就躺在床上,現在飯也吃不下了,你快過去看看吧!”
李元連忙拉著兩個人,向著杜府跑去,書院離長安城還是有段距離的。
書院有馬術課,直接借來幾匹馬,騎上以後就開始向著杜府飛奔。
平時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半個小時就趕到了,長安城是不允許縱馬的,不過你也得看看是誰才行。
到了杜府直接跳下馬去,門口早就有門子在等待了,立馬領著李元進去,好半天這兩個家夥才到。
李元摸著杜如晦的脈搏,看著戰衣上麵出現的身體經絡圖,加上係統提示的東西,他居然摸到了傳說中的死脈!
其實這會兒旁邊早就已經站著幾個醫生了,有宮裏來的禦醫,也有醫學院請過來的西醫,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都是搖頭的,勸李元放棄了。
看著床上躺著的杜如晦,臉色已經接近灰白,臉上早已經布滿了老年斑,原來他都已經這麽老了。
手掌也幹枯的像是一個老樹枝一樣,身體瘦的不像個樣子。
兩兄弟這才急急忙忙的趕了進來“李大人,阿耶如何了?”
李元搖搖頭“死脈已成,無力迴天,他已經壽終正寢了,我有辦法讓他清醒五分鍾,你們還有什麽要緊的事交代,就趕緊交代吧!”
說著從袖子裏拿了一個針筒出來,這玩意兒,在這上層早就已經不奇怪了,醫學院裏麵實驗就有這種東西,不過他們是用玻璃做成的,李元手裏的這個是塑料的。
這一針是腎上腺素,也叫做迴光返照針,紮了以後基本隻要不是死的太狠,都能說上幾句話。
輕輕的打進了杜如晦的手臂上,他那幹枯的手臂,李元也是找了一會兒才找到靜脈。
打完這針腎上腺素他就想要起身離開,不過床上杜如晦卻是叫住了他。
一陣難聽的聲音從杜如晦的嘴裏傳出來,就像是拉風箱一樣。
“李元,你來了,我是不是已經沒救了!”
李元轉身點了點頭“我隻能強行把你提起來精神,等這針藥過去,你就會死去!”
杜如晦笑了笑“值了,我還有很多事情要交代,麻煩大家先出去吧。”
屋裏的眾人都是默默出去了,裏麵隻留下了他的兩個兒子。
等待了一會兒,就聽到屋裏傳來一陣哭泣聲,他們知道杜如晦這是真的走了。
很快,杜如晦去世的消息就傳開了,長安城裏,隻要是有頭有臉的都來參加了,杜如晦一直都是左相,為人謙和,很少有人和他有衝突,所以人緣也好很多。
三天後的吊唁,李元也去參加了,他一身素衣的站在這裏,看著那副擺在那裏的靈位,她還是有點不太敢相信,那個像是慈祥的老爺爺一樣的人走了。
周圍來了很多人,他們都是過來吊唁的,其中身份最大的,要屬皇帝了,不過他沒來,讓王德來了。
皇帝不能麵見死去的臣子,說是什麽犯衝還是什麽的,反正就是不讓老李來。
杜如晦去世的消息,老李正在上朝會,聽到這個消息,老李直接心疼的昏厥了過去,等他醒來後,宣布了罷朝三天,為杜如晦吊唁。
整個長安都能感受到這樣的悲傷心情,百姓們自發的穿上了素衣,杜如晦在位的時候,可是做過不少惠民的政策,老百姓還是很清楚的,甚至有些百姓都自發的去杜府吊唁。
皇帝為了歌頌他的功德,為他寫了碑文,要知道這樣的殊榮可不是誰都能夠享受到的。
最關鍵的是,讓杜如晦陪葬昭陵,這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不過李元相信,他死了,也會被埋葬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