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高昌的棉花
帶著神級係統到大唐,我不狂誰狂 作者:不想吃雞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治挺開心的,在皇宮裏想要吃個寒瓜是千難萬難的,在這裏就像是不要錢一樣隨便吃。
不過這裏最好吃的還是葡萄,不愧是老祖宗嚴選,張騫誠不欺我啊!
這裏的葡萄真的是又大又飽滿,顆顆都像是鴿子蛋那麽大,而且都是熟了的,一顆酸的都沒有。
好家夥,這可是讓李元他們吃爽了,陸上走就這點好吃,可以嚐到不同地方的風味,不像是在船上,隻能吃那又臭又硬邦邦的臭鹹魚。
他的那些護衛們都跟著李元把嘴給養刁了,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一嚐就知道了,這都是李元慣出來的。
在這裏也沒有待多長時間,在他們的歡送中,又重新踏上了西行道路。
臨走的時候,還是裝了好幾車的葡萄幹,這玩意兒別的地方可沒有,想吃還不知道從哪裏買呢。
這會兒他和李治正躺在車廂裏麵,嘴裏嚼著葡萄幹十分愜意。
又是小半個月,到了高昌,也就是李元故事裏的那個國家,這個國家後來被侯君集給滅了。
不過那家夥不是什麽好貨,私自把這個國家的很多東西給私吞了,然後就被人舉報了,老李一生氣就給他罷官在家反省。
這也讓侯君集那個小心眼給記恨上了,他不知道的是,老李非常看中他,隻是不想這點汙點耽誤他了。
讓他罷官也隻是迴去避避風頭,可是人家候尚書不是這個意思啊!
人家以為李世民這是在打壓他,然後老李就被背刺了,貞觀十九年,太子密謀造反,帶頭的就是侯君集。
不過造反出身的李世民,怎麽可能讓他們造反成功,還沒等他們開始,就被李世民發現了。
然後侯君集就被處死,家人也都被流放了,太子也被貶為百姓,在去往黔州的路上死了,也不知道是人害死的,還是自己病死的?
從那以後老李一蹶不振,開始追求長生,最後在吐蕃的一顆丹藥下歸西了。
他的好大兒該流放的流放,該死的死了,好大舅長孫無忌就站了出來,推舉了當時最不可能當皇帝的,皇九子李治登基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皇從天上來啊!不過曆史肯定不是那麽巧合,就以李元現在看到身邊的這個孩子來說,他這才幾歲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樣了。
要是真的一點心機沒有,根本就坐不到那個位置,更別說他能把高句麗都打下來了。
人家老爹那麽費勁巴拉的,打高句麗不還是失敗了,最後在這家夥手裏的時候就拿下了這裏。
曆史上對他的記載倒是沒有多少,他媳婦的記載畢竟多,這也沒辦法,誰都是怕對比的。
李元看著眼前這個吃著葡萄幹的孩子,這一世他的命運和上一世截然不同,他馬上就要被封在了這遙遠的中亞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這個國家打理好。
其實李元還是比較看中這個孩子的,他覺得李承乾腦子已經不正常了,希望老李死以後,他別作妖就行,不然自己也不介意來個清君側,把李治給弄迴來坐上去。
當然,這些都是在李承乾腦子不正常的情況下才進行的。
有點跑題了,眼看這就要到高昌國都了,這附近也是開滿了棉花,也不知道這些人怎麽想的,把棉花當觀賞花,這玩意能好看嗎?
一堆開出來白色的,像是下雪一樣,白茫茫一片,真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
可是人家愛種啊,據說從上到下,不管是那些大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喜歡這種棉花,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禮物,象征著潔白美麗。
李元實在是有些欣賞不來,不過這周圍都是這玩意,根本看不到別的東西。
想了想,剛好隊伍裏的這些人都還沒有棉服,這不就來了嗎?
直接讓他們來說采摘,反正這些多的是,不過也經不住這幾萬人吃馬嚼啊!然後這裏原本的棉花海就被薅禿了。
高昌國主聽到這種情況,立馬派人過來查看。
這裏本來就離高昌的都城不遠,所以這些士兵很快來到了這裏,不過他們被斥候給攔住了。
“你們是什麽人!”說這話的是高昌士兵。
護衛們理都不帶理他的,然後這夥人就火了,準備拿武器對付他們。
其實這也是李元的安排,你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就去對付這些人吧?別的遠洋的地方還好說,這些大唐的鄰國要是沒有個理由,到時候朝廷都不好說。
知道大漢為什麽能把領土打那麽大嗎?這都多虧了那些漢使,他們才是真的應該名留青史的人。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你大漢強大,我們夾起尾巴做人就是了,可是人家漢武帝偏偏不要。
你夾起尾巴,那我的領土還怎麽擴張,然後就想了個辦法,讓這些漢使去他們國家,激怒他們,然後這些漢使被殺,就有理由攻打他們了。
最過分的就是,那這些慫逼國王,有些漢使都快騎他頭上拉屎了,他都沒有辦法反應,最後這個漢使侮辱了王妃,這才激怒他,給這個漢使大卸八塊了。
這個漢使死了都是笑著的,因為他知道,他成功了,他的後人可以得到他的封爵,可以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了。
漢武帝也得到了目的,達成了隻有小國受傷的目的。
現在李元這套就是在跟漢武帝學的,隻要你先動手,我就有打你的理由了,他也不是真的想要這些破棉花,棉花他超市裏多的是!至於要這沒有加工過的嗎?
很快就有斥候傳來消息,說是我們信使被路上攔截了,性命難保!
李元這支隊伍肯定不會隻有他的護衛,要是隻有護衛那需要那麽多理由,這個隊伍裏還有一些文人班底,以後需要跟著李治發展的,當然是少不了史官的。
“快去把史官叫過來!寫!大膽高昌國!不顧天朝上國威嚴,膽敢冒犯天朝上國王子,當誅!”
史官立馬掏出小本子開始寫了起來,李元見到這樣點了點頭。
不過這裏最好吃的還是葡萄,不愧是老祖宗嚴選,張騫誠不欺我啊!
這裏的葡萄真的是又大又飽滿,顆顆都像是鴿子蛋那麽大,而且都是熟了的,一顆酸的都沒有。
好家夥,這可是讓李元他們吃爽了,陸上走就這點好吃,可以嚐到不同地方的風味,不像是在船上,隻能吃那又臭又硬邦邦的臭鹹魚。
他的那些護衛們都跟著李元把嘴給養刁了,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一嚐就知道了,這都是李元慣出來的。
在這裏也沒有待多長時間,在他們的歡送中,又重新踏上了西行道路。
臨走的時候,還是裝了好幾車的葡萄幹,這玩意兒別的地方可沒有,想吃還不知道從哪裏買呢。
這會兒他和李治正躺在車廂裏麵,嘴裏嚼著葡萄幹十分愜意。
又是小半個月,到了高昌,也就是李元故事裏的那個國家,這個國家後來被侯君集給滅了。
不過那家夥不是什麽好貨,私自把這個國家的很多東西給私吞了,然後就被人舉報了,老李一生氣就給他罷官在家反省。
這也讓侯君集那個小心眼給記恨上了,他不知道的是,老李非常看中他,隻是不想這點汙點耽誤他了。
讓他罷官也隻是迴去避避風頭,可是人家候尚書不是這個意思啊!
人家以為李世民這是在打壓他,然後老李就被背刺了,貞觀十九年,太子密謀造反,帶頭的就是侯君集。
不過造反出身的李世民,怎麽可能讓他們造反成功,還沒等他們開始,就被李世民發現了。
然後侯君集就被處死,家人也都被流放了,太子也被貶為百姓,在去往黔州的路上死了,也不知道是人害死的,還是自己病死的?
從那以後老李一蹶不振,開始追求長生,最後在吐蕃的一顆丹藥下歸西了。
他的好大兒該流放的流放,該死的死了,好大舅長孫無忌就站了出來,推舉了當時最不可能當皇帝的,皇九子李治登基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皇從天上來啊!不過曆史肯定不是那麽巧合,就以李元現在看到身邊的這個孩子來說,他這才幾歲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樣了。
要是真的一點心機沒有,根本就坐不到那個位置,更別說他能把高句麗都打下來了。
人家老爹那麽費勁巴拉的,打高句麗不還是失敗了,最後在這家夥手裏的時候就拿下了這裏。
曆史上對他的記載倒是沒有多少,他媳婦的記載畢竟多,這也沒辦法,誰都是怕對比的。
李元看著眼前這個吃著葡萄幹的孩子,這一世他的命運和上一世截然不同,他馬上就要被封在了這遙遠的中亞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這個國家打理好。
其實李元還是比較看中這個孩子的,他覺得李承乾腦子已經不正常了,希望老李死以後,他別作妖就行,不然自己也不介意來個清君側,把李治給弄迴來坐上去。
當然,這些都是在李承乾腦子不正常的情況下才進行的。
有點跑題了,眼看這就要到高昌國都了,這附近也是開滿了棉花,也不知道這些人怎麽想的,把棉花當觀賞花,這玩意能好看嗎?
一堆開出來白色的,像是下雪一樣,白茫茫一片,真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
可是人家愛種啊,據說從上到下,不管是那些大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喜歡這種棉花,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禮物,象征著潔白美麗。
李元實在是有些欣賞不來,不過這周圍都是這玩意,根本看不到別的東西。
想了想,剛好隊伍裏的這些人都還沒有棉服,這不就來了嗎?
直接讓他們來說采摘,反正這些多的是,不過也經不住這幾萬人吃馬嚼啊!然後這裏原本的棉花海就被薅禿了。
高昌國主聽到這種情況,立馬派人過來查看。
這裏本來就離高昌的都城不遠,所以這些士兵很快來到了這裏,不過他們被斥候給攔住了。
“你們是什麽人!”說這話的是高昌士兵。
護衛們理都不帶理他的,然後這夥人就火了,準備拿武器對付他們。
其實這也是李元的安排,你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就去對付這些人吧?別的遠洋的地方還好說,這些大唐的鄰國要是沒有個理由,到時候朝廷都不好說。
知道大漢為什麽能把領土打那麽大嗎?這都多虧了那些漢使,他們才是真的應該名留青史的人。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你大漢強大,我們夾起尾巴做人就是了,可是人家漢武帝偏偏不要。
你夾起尾巴,那我的領土還怎麽擴張,然後就想了個辦法,讓這些漢使去他們國家,激怒他們,然後這些漢使被殺,就有理由攻打他們了。
最過分的就是,那這些慫逼國王,有些漢使都快騎他頭上拉屎了,他都沒有辦法反應,最後這個漢使侮辱了王妃,這才激怒他,給這個漢使大卸八塊了。
這個漢使死了都是笑著的,因為他知道,他成功了,他的後人可以得到他的封爵,可以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了。
漢武帝也得到了目的,達成了隻有小國受傷的目的。
現在李元這套就是在跟漢武帝學的,隻要你先動手,我就有打你的理由了,他也不是真的想要這些破棉花,棉花他超市裏多的是!至於要這沒有加工過的嗎?
很快就有斥候傳來消息,說是我們信使被路上攔截了,性命難保!
李元這支隊伍肯定不會隻有他的護衛,要是隻有護衛那需要那麽多理由,這個隊伍裏還有一些文人班底,以後需要跟著李治發展的,當然是少不了史官的。
“快去把史官叫過來!寫!大膽高昌國!不顧天朝上國威嚴,膽敢冒犯天朝上國王子,當誅!”
史官立馬掏出小本子開始寫了起來,李元見到這樣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