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崢雷厲風行,迅速召集麾下將士,簡單地交代了青岩山的防守事宜,便帶領五百精銳,跟隨鄧禹踏上了前往昆陽的征程。
一路上,馬蹄聲急,塵土飛揚。鄧禹詳細地向沐崢講述了更始政權建立的經過,以及昆陽當前所麵臨的嚴峻形勢。
原來,綠林軍在接連取得幾場勝利後,勢力逐漸壯大。
為了凝聚人心,共同對抗王莽,各路義軍擁立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王莽視更始政權為心腹大患,決心調集重兵,一舉將其消滅。
王邑、王尋率領的四十三萬大軍,號稱百萬,一路上勢如破竹,所過之處,城池紛紛投降。如今,大軍已將昆陽團團圍住,昆陽城內的更始軍僅有萬餘人,雙方兵力懸殊巨大,局勢萬分危急。
沐崢聽著鄧禹的講述,心中越發沉重。但他並未有絲毫退縮之意,反而鬥誌昂揚,不斷鼓舞著身邊的將士。經過幾日幾夜的星夜兼程,他們終於抵達了昆陽城外的更始軍營地。
城牆上,更始軍的將士們嚴陣以待,神情緊張。鄧禹帶著沐崢穿過營地,來到中軍大帳。
帳內,氣氛凝重壓抑,眾人正在激烈地討論著應對之策。沐崢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地圖前的劉秀。
劉秀身材修長,麵容俊朗,身著一襲白色戰袍,頭戴銀盔,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沉穩。與傳說中帝王的威嚴冷酷不同,他身上散發著一種親和力,讓人不自覺地心生敬意。
鄧禹上前,恭敬地說道:“大將軍,沐崢將軍帶到。”
沐崢趕忙跪地行禮:“末將沐崢,拜見大將軍!”
這一跪,沐崢心中五味雜陳,他穿越到這2000年前的世界已經五六年了,此刻,麵對眼前這位在曆史課本中如雷貫耳的人物,真實感與荒誕感交織。
他竟真的見到了劉秀,那個以少勝多創造昆陽奇跡,開創東漢基業的傳奇帝王。
劉秀微微抬手,溫和地說道:“沐將軍請起,如今局勢緊迫,本將軍聽聞你頗有謀略,特召你來,共商破敵之策。”
沐崢緩緩起身,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他看著劉秀,鼓起勇氣說道:“大將軍,末將雖不才,但也願為解昆陽之圍盡綿薄之力。”
一番寒暄後,劉秀召集眾將,在營帳中商議對策。眾人圍坐在地圖前,神色凝重,氣氛緊張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有的將領主張棄城突圍,保存實力,日後再圖東山再起;有的將領則認為應堅守待援,但援軍何時能到,卻無人知曉。一時間,營帳內爭論不休,各執一詞。
劉秀沉思片刻,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說道:“諸位,昆陽雖小,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若棄城而逃,我軍將軍心大亂,王莽軍定會乘勝追擊,更始政權危在旦夕。我們唯有堅守昆陽,同時派人出城求援,內外夾擊,才有勝算。”
沐崢聽著劉秀的分析,心中暗暗讚同。他起身,抱拳大聲道:“陛下所言極是,末將願率死士守城,與昆陽共存亡!”
其他將領見狀,也紛紛響應,士氣頓時為之一振。
於是,眾人開始分工協作。沐崢負責帶領一部分將士防守城牆的東段,這裏是王莽軍進攻的重點區域。
他迅速來到城牆上,視察防禦情況。隻見城牆上堆滿了石塊、箭矢,還有幾口大鍋,裏麵裝滿了滾燙的熱油。
士兵們雖然疲憊,但眼神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很快,時間來到了五月。
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如烏雲蔽日般與嚴尤、陳茂會合後,迅速由潁川向昆陽推進。
短短兩三天,十餘萬大軍便如潮水般湧至昆陽城下,瞬間將這座小城圍得水泄不通。統帥王邑騎在高頭大馬上,望著昆陽城牆,眼中滿是不屑,毫不猶豫地下令圍攻昆陽。
納言將軍嚴尤望著昆陽堅固的城牆,心中隱隱不安,他想起以往作戰的失利教訓,深知昆陽雖小,但城防堅固,若強攻必定會損失慘重。
於是,他策馬來到王邑身邊,勸道:“將軍,昆陽小城,堅固難攻,且對大局影響不大,我軍當直趨宛城,擊破圍攻宛城的漢軍,如此,昆陽將不攻自破啊。”
王邑聽後,不以為然地冷笑一聲,傲氣十足地說:“我以前圍攻翟義時,就因為沒有能生俘他而受過指責,現在統帥百萬大軍,碰到敵人城池,竟繞道而過,不能攻下,這怎麽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應當先殺盡這個城中的軍民,全軍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後舞而進,豈不是更痛快嗎!”
一路上,馬蹄聲急,塵土飛揚。鄧禹詳細地向沐崢講述了更始政權建立的經過,以及昆陽當前所麵臨的嚴峻形勢。
原來,綠林軍在接連取得幾場勝利後,勢力逐漸壯大。
為了凝聚人心,共同對抗王莽,各路義軍擁立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王莽視更始政權為心腹大患,決心調集重兵,一舉將其消滅。
王邑、王尋率領的四十三萬大軍,號稱百萬,一路上勢如破竹,所過之處,城池紛紛投降。如今,大軍已將昆陽團團圍住,昆陽城內的更始軍僅有萬餘人,雙方兵力懸殊巨大,局勢萬分危急。
沐崢聽著鄧禹的講述,心中越發沉重。但他並未有絲毫退縮之意,反而鬥誌昂揚,不斷鼓舞著身邊的將士。經過幾日幾夜的星夜兼程,他們終於抵達了昆陽城外的更始軍營地。
城牆上,更始軍的將士們嚴陣以待,神情緊張。鄧禹帶著沐崢穿過營地,來到中軍大帳。
帳內,氣氛凝重壓抑,眾人正在激烈地討論著應對之策。沐崢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地圖前的劉秀。
劉秀身材修長,麵容俊朗,身著一襲白色戰袍,頭戴銀盔,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沉穩。與傳說中帝王的威嚴冷酷不同,他身上散發著一種親和力,讓人不自覺地心生敬意。
鄧禹上前,恭敬地說道:“大將軍,沐崢將軍帶到。”
沐崢趕忙跪地行禮:“末將沐崢,拜見大將軍!”
這一跪,沐崢心中五味雜陳,他穿越到這2000年前的世界已經五六年了,此刻,麵對眼前這位在曆史課本中如雷貫耳的人物,真實感與荒誕感交織。
他竟真的見到了劉秀,那個以少勝多創造昆陽奇跡,開創東漢基業的傳奇帝王。
劉秀微微抬手,溫和地說道:“沐將軍請起,如今局勢緊迫,本將軍聽聞你頗有謀略,特召你來,共商破敵之策。”
沐崢緩緩起身,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他看著劉秀,鼓起勇氣說道:“大將軍,末將雖不才,但也願為解昆陽之圍盡綿薄之力。”
一番寒暄後,劉秀召集眾將,在營帳中商議對策。眾人圍坐在地圖前,神色凝重,氣氛緊張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有的將領主張棄城突圍,保存實力,日後再圖東山再起;有的將領則認為應堅守待援,但援軍何時能到,卻無人知曉。一時間,營帳內爭論不休,各執一詞。
劉秀沉思片刻,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說道:“諸位,昆陽雖小,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若棄城而逃,我軍將軍心大亂,王莽軍定會乘勝追擊,更始政權危在旦夕。我們唯有堅守昆陽,同時派人出城求援,內外夾擊,才有勝算。”
沐崢聽著劉秀的分析,心中暗暗讚同。他起身,抱拳大聲道:“陛下所言極是,末將願率死士守城,與昆陽共存亡!”
其他將領見狀,也紛紛響應,士氣頓時為之一振。
於是,眾人開始分工協作。沐崢負責帶領一部分將士防守城牆的東段,這裏是王莽軍進攻的重點區域。
他迅速來到城牆上,視察防禦情況。隻見城牆上堆滿了石塊、箭矢,還有幾口大鍋,裏麵裝滿了滾燙的熱油。
士兵們雖然疲憊,但眼神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很快,時間來到了五月。
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如烏雲蔽日般與嚴尤、陳茂會合後,迅速由潁川向昆陽推進。
短短兩三天,十餘萬大軍便如潮水般湧至昆陽城下,瞬間將這座小城圍得水泄不通。統帥王邑騎在高頭大馬上,望著昆陽城牆,眼中滿是不屑,毫不猶豫地下令圍攻昆陽。
納言將軍嚴尤望著昆陽堅固的城牆,心中隱隱不安,他想起以往作戰的失利教訓,深知昆陽雖小,但城防堅固,若強攻必定會損失慘重。
於是,他策馬來到王邑身邊,勸道:“將軍,昆陽小城,堅固難攻,且對大局影響不大,我軍當直趨宛城,擊破圍攻宛城的漢軍,如此,昆陽將不攻自破啊。”
王邑聽後,不以為然地冷笑一聲,傲氣十足地說:“我以前圍攻翟義時,就因為沒有能生俘他而受過指責,現在統帥百萬大軍,碰到敵人城池,竟繞道而過,不能攻下,這怎麽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應當先殺盡這個城中的軍民,全軍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後舞而進,豈不是更痛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