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白先生的身份特殊,他小心翼翼的轉頭看向俞明祉。
俞明祉的神色淡然,方才皺起的眉頭早已舒展開來,沒有一絲痕跡。
“我們要不要查查白先生?”喬書華征求俞明祉的意見。
“查吧。”俞明祉聽起來沒有意見。
“不反對?”
俞明祉沒有答複他,卻自己嘀咕一句:“不知道是誰說謊了。”
“嗯?誰說謊了?”
“方才那丫鬟說,白先生住在城東。上次明明見到她出了門朝西走了。”
“所以,白先生說謊了?亦或者那個丫鬟?”喬書華略一沉思,“還是叫大高再跑一趟淩江。”
俞明祉沒有反對,大高剛從淩江迴來,對那邊總歸熟悉一些。朝吉祥道:“去給大高傳個話,前日壽宴上得的那份孤本,叫他帶上送去給白清潤。”
吉祥聞言,作了個揖,就出了院落。
俞明祉起身,抬手撣了撣後腰下的錦袍,“走吧,接上昨兒的,還要繼續調查卷宗上的案件。”
喬書華也不再誤,隻是心裏不太舒服,湊到俞明祉耳邊道:
“我們這才查了一半,就發現兩起案件有待商榷。等查完了不定還有多少。來到徐府,我心裏真不是滋味。”
“怎麽?怕查出來對你二舅舅不利?影響他仕途?”
“也有些吧,最主要的是良心不安。”喬書華摸摸自己的心口。
俞明祉揶揄他:“吆,還有良心呢?我倒要看看你在今後的仕途上,能把良心二字掛多久。”
喬書華斜眼看他,表示自己的不滿:“如此信不過我?”
“你先抽個空,查查你五舅舅手裏的產業。”俞明祉沒聽他提起過,還是提醒他。
喬書華一拍腦袋:“差點忘了,那女人總會有所圖的。”
二人出了府,一個奔南中市,一個奔衙門司理院。
上次俞明祉查的第一個案件,婦人誤殺的惡鄰的表弟,就住南中市。
那表弟是個鰥夫,名叫張團,性情暴躁,在監牢裏做個牢頭,掙的錢不夠自己吃喝嫖賭的,所以自己就這麽浪蕩,也不願再成親。
五年前死於馬上風,同自己一個相好的寡婦。
據寡婦說,他在逛妓院的時候聽了別人蠱惑,吃了一種極其便宜的補藥,結果把自己害死了。
春生去鄉下尋那兇犯婦人的家人,男人早已不在,兒子也成了滿臉風霜的中年人。
提起十四年前的往事,依然心有餘悸,悲痛難抑。
那時候母親在監牢裏,他們被逼無奈隻能搬到鄉下投奔親戚。
因為張團的阻撓,他們甚至不能去監牢看看母親。
直到官府通知他們在城裏的親戚,才知道母親已經死了。
父親在親戚幫助下領迴屍體,人就不太好了,似乎得了癔症一般。此後好多年一直如此,直到後麵幾年漸漸有了好轉,後來得了心絞痛不治而亡。
春生問起他母親在獄中是如何死的,那家大兒子異常屈辱。
聽到春生一再強調他替府衙查案,才說出實情:母親在死之前曾遭受過淩辱。
春生沒有問他們為何忍下了這口氣,隻是痛心的罵了一句髒話。
十幾年前鳳鳴的監牢裏,簡直是一團亂麻,真正的蛇鼠一窩。
女犯人在監牢裏,特別是死刑犯,特別是沒有錢打理胥吏的女犯人,當真是生不如死。
春生便又問起他父親在死之前有何異常,他絮叨說了 許多,春生記住了兩點:
一,曾有人來尋過他父親,提起南中市;二是父親曾經離開過家將近半年,迴來後隻字不提去了哪裏,做了什麽。
等到俞明祉聽到春生的匯報,理了理那婦人丈夫的時間線:
癔症在有人尋到他之後便漸漸好了,癔症好了之後張團便死了,三個月之後他才外出,外出迴來後家人得知他得了心絞痛,沒多久便病逝。
張團死之前幾個月內,他並沒有離開家,一直在村裏。
而南中市,剛聽到這個地名的時候俞明祉就想起來,前不久剛死去的李姓虞候便住在那處。
在他要調查的卷宗裏,另一起兇殺案中被害人孫守根也居住在那個地方。
既然如此,南中市就必須要來了。
南中市其實是一條貫穿鳳鳴城南的巷子,巷子很長很寬,一條石拱橋連接,橋南的巷子叫南中市,橋北的巷子叫北中市。
巷子兩側向裏各有許多小巷子,但統統稱為南中市。
發生在南中市的兇殺案從卷宗上看,沒有什麽稀奇的地方。
被害人去西北做生意,被劫匪搶劫,身受重傷,等養好身體,賺到銀錢迴家時,卻發現妻子帶著兩個女兒,改嫁給了一個酒肆的老板。
他想接妻子女兒迴家,多次上門遭到拒絕,惹怒酒肆老板。被其與妻子一同殺害。
酒肆老板在被捉拿途中,自戕身亡。他妻子在入監兩個月後,病死牢中。
關於案情的呈現就這麽多,沒有其他贅述。
引起俞明祉注意的是案犯中的婦人,同樣死於獄中。
昨日他們來此打聽,以為同前幾個案子一樣,總有人把這些不尋常的事情當故事講述,很快就能打聽到案件發生全部。
可是他們沒料到,這一次,無論春生如何嘴甜,無論他們花多少銅板,周圍的人都不願意提起此事。
最後隻有一位老人家,被春生偷偷塞了一塊碎銀子,才再無人的角落裏提醒他們:“你們要打聽的那個人不姓孫,原本姓李。”
俞明祉有些錯愕,案卷上名字還能記錯了?明明記錄的是孫守根。
“老伯,您給個明示。”春生很久沒見到公子如此耐不住性子。
“幼時多病,有高人給指點說命不長,認幹親,改姓才能續命。”
原來如此,所以取名是“守根”,改姓不改根。
“那你能說說他家裏的人嗎,和當年他被殺害的大概。”
老伯卻搖頭,同樣拒絕:“那家人晦氣。還是不要提起的好。”
不願提起是因為晦氣?
可是如何個晦氣,那老者就不再提起,匆匆走了。
俞明祉的神色淡然,方才皺起的眉頭早已舒展開來,沒有一絲痕跡。
“我們要不要查查白先生?”喬書華征求俞明祉的意見。
“查吧。”俞明祉聽起來沒有意見。
“不反對?”
俞明祉沒有答複他,卻自己嘀咕一句:“不知道是誰說謊了。”
“嗯?誰說謊了?”
“方才那丫鬟說,白先生住在城東。上次明明見到她出了門朝西走了。”
“所以,白先生說謊了?亦或者那個丫鬟?”喬書華略一沉思,“還是叫大高再跑一趟淩江。”
俞明祉沒有反對,大高剛從淩江迴來,對那邊總歸熟悉一些。朝吉祥道:“去給大高傳個話,前日壽宴上得的那份孤本,叫他帶上送去給白清潤。”
吉祥聞言,作了個揖,就出了院落。
俞明祉起身,抬手撣了撣後腰下的錦袍,“走吧,接上昨兒的,還要繼續調查卷宗上的案件。”
喬書華也不再誤,隻是心裏不太舒服,湊到俞明祉耳邊道:
“我們這才查了一半,就發現兩起案件有待商榷。等查完了不定還有多少。來到徐府,我心裏真不是滋味。”
“怎麽?怕查出來對你二舅舅不利?影響他仕途?”
“也有些吧,最主要的是良心不安。”喬書華摸摸自己的心口。
俞明祉揶揄他:“吆,還有良心呢?我倒要看看你在今後的仕途上,能把良心二字掛多久。”
喬書華斜眼看他,表示自己的不滿:“如此信不過我?”
“你先抽個空,查查你五舅舅手裏的產業。”俞明祉沒聽他提起過,還是提醒他。
喬書華一拍腦袋:“差點忘了,那女人總會有所圖的。”
二人出了府,一個奔南中市,一個奔衙門司理院。
上次俞明祉查的第一個案件,婦人誤殺的惡鄰的表弟,就住南中市。
那表弟是個鰥夫,名叫張團,性情暴躁,在監牢裏做個牢頭,掙的錢不夠自己吃喝嫖賭的,所以自己就這麽浪蕩,也不願再成親。
五年前死於馬上風,同自己一個相好的寡婦。
據寡婦說,他在逛妓院的時候聽了別人蠱惑,吃了一種極其便宜的補藥,結果把自己害死了。
春生去鄉下尋那兇犯婦人的家人,男人早已不在,兒子也成了滿臉風霜的中年人。
提起十四年前的往事,依然心有餘悸,悲痛難抑。
那時候母親在監牢裏,他們被逼無奈隻能搬到鄉下投奔親戚。
因為張團的阻撓,他們甚至不能去監牢看看母親。
直到官府通知他們在城裏的親戚,才知道母親已經死了。
父親在親戚幫助下領迴屍體,人就不太好了,似乎得了癔症一般。此後好多年一直如此,直到後麵幾年漸漸有了好轉,後來得了心絞痛不治而亡。
春生問起他母親在獄中是如何死的,那家大兒子異常屈辱。
聽到春生一再強調他替府衙查案,才說出實情:母親在死之前曾遭受過淩辱。
春生沒有問他們為何忍下了這口氣,隻是痛心的罵了一句髒話。
十幾年前鳳鳴的監牢裏,簡直是一團亂麻,真正的蛇鼠一窩。
女犯人在監牢裏,特別是死刑犯,特別是沒有錢打理胥吏的女犯人,當真是生不如死。
春生便又問起他父親在死之前有何異常,他絮叨說了 許多,春生記住了兩點:
一,曾有人來尋過他父親,提起南中市;二是父親曾經離開過家將近半年,迴來後隻字不提去了哪裏,做了什麽。
等到俞明祉聽到春生的匯報,理了理那婦人丈夫的時間線:
癔症在有人尋到他之後便漸漸好了,癔症好了之後張團便死了,三個月之後他才外出,外出迴來後家人得知他得了心絞痛,沒多久便病逝。
張團死之前幾個月內,他並沒有離開家,一直在村裏。
而南中市,剛聽到這個地名的時候俞明祉就想起來,前不久剛死去的李姓虞候便住在那處。
在他要調查的卷宗裏,另一起兇殺案中被害人孫守根也居住在那個地方。
既然如此,南中市就必須要來了。
南中市其實是一條貫穿鳳鳴城南的巷子,巷子很長很寬,一條石拱橋連接,橋南的巷子叫南中市,橋北的巷子叫北中市。
巷子兩側向裏各有許多小巷子,但統統稱為南中市。
發生在南中市的兇殺案從卷宗上看,沒有什麽稀奇的地方。
被害人去西北做生意,被劫匪搶劫,身受重傷,等養好身體,賺到銀錢迴家時,卻發現妻子帶著兩個女兒,改嫁給了一個酒肆的老板。
他想接妻子女兒迴家,多次上門遭到拒絕,惹怒酒肆老板。被其與妻子一同殺害。
酒肆老板在被捉拿途中,自戕身亡。他妻子在入監兩個月後,病死牢中。
關於案情的呈現就這麽多,沒有其他贅述。
引起俞明祉注意的是案犯中的婦人,同樣死於獄中。
昨日他們來此打聽,以為同前幾個案子一樣,總有人把這些不尋常的事情當故事講述,很快就能打聽到案件發生全部。
可是他們沒料到,這一次,無論春生如何嘴甜,無論他們花多少銅板,周圍的人都不願意提起此事。
最後隻有一位老人家,被春生偷偷塞了一塊碎銀子,才再無人的角落裏提醒他們:“你們要打聽的那個人不姓孫,原本姓李。”
俞明祉有些錯愕,案卷上名字還能記錯了?明明記錄的是孫守根。
“老伯,您給個明示。”春生很久沒見到公子如此耐不住性子。
“幼時多病,有高人給指點說命不長,認幹親,改姓才能續命。”
原來如此,所以取名是“守根”,改姓不改根。
“那你能說說他家裏的人嗎,和當年他被殺害的大概。”
老伯卻搖頭,同樣拒絕:“那家人晦氣。還是不要提起的好。”
不願提起是因為晦氣?
可是如何個晦氣,那老者就不再提起,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