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敢情咱們聽錯了。”韋月溪終於開始懷疑自己聽錯了消息。
“許是那小子傳錯了,真該多打聽幾遍的。”前頭的南方有些懊惱消息來源錯了。悄悄用手壓了壓被雨水打濕的假胡子,防止它沾不牢。
韋月溪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麽,“阿婆,你們莊子裏可有姓趙的婦人?或者那個田莊呢,你可曾聽說過?”
又扭頭向一側,示意另一處田莊。
對於這個常見的姓,老嫗沒有懷疑:“沒有姓趙的。”
韋月溪嘟嘟囔囔抱怨著:“咱這是跑了多少冤枉路啊。這雨說下就下,前半天還好好的。”
說著把腳往老嫗的腳底下偷偷地一伸,在老嫗晃身要跌倒的一刻,立刻將她扶住。
老嫗感激的衝她抱怨:“人老了,走路都不中用了。多虧姑娘!”
韋月溪依舊扶著她:“阿婆,你身體瞧著硬朗的很,是這路不好走。”
老嫗也附和:“這節路的確不太好走。”
南方聽到她們對話,瞧著莊子就在眼前,旁邊不遠處有一間草棚,拽著韁繩的手鬆了下來,摸到車前靷環,稍微用力一掰。
馬車停了下來,南方無不遺憾的說道:“二丫,馬車壞了,這下更走不動。”
韋月溪伸過頭去,給了南方一個讚許的眼神,然後著急道:“這可如何是好?”
南方瞅著韋月溪淋濕的頭發衣裳,有些歉意:“叔沒用,讓二丫跟著遭罪了。”
又看向老嫗,頗為為難的請求道:“嬸子,能尋個幹燥的地方讓侄女暫且避避雨,換身幹衣裳。”
韋月溪脆聲道:“叔,天不冷,這點雨沒事兒,咱先修好車子。”
見老嫗遲遲不開口,南方又道:“嬸子,就跟莊頭求個情,姑娘家身子弱,淋了雨怕是要病了。”
說著往老嫗手裏塞了幾個銅錢:“咱們也不打攪莊子裏的人。”
老嫗作勢推托一番,到底握在手裏,遲疑道:“前頭草棚,暫且避避雨。”
南方一邊道謝一邊解下韁繩,牽著馬往莊子邊的草棚裏趕。
韋月溪則搶過老嫗的扁擔:“阿婆,幾步路,我給您送過去吧。”
老嫗搶不過她,帶著她往田莊走。
筐子放在門廳口,韋月溪自覺地沒有進去,也沒等老嫗道謝,便朝南方跑去,幫他推馬車。
老嫗看了看他們叔侄二人,自己拖著筐進去,沒一會兒便出來,已經換了一身幹淨的衣裳,又穿上蓑衣。
衝草棚裏躲雨的韋月溪他們邀請道:“這雨一時半會兒止不住,你們進來烤烤衣裳吧。”
韋月溪沒心沒肺的難為情:“真是難為阿婆了。”
老嫗帶著幾分逞強:“莊子裏人不多,這點兒主老婆子還做得。姑娘家淋濕了當真要遭罪的。”
韋月溪他們便不多言,緊跟老嫗後頭往莊子裏走去。
剛穿過門廳,“汪、汪、汪。”一陣狗吠傳來。
把韋月溪嚇得往老嫗身後躲,南方也唬的連連後退。
二進門處,兩隻體型巨大的黑狗怒吼著,又竄又跳,瞪著兇惡的眼睛,齜著尖利的牙齒,口裏流著長長的垂涎。
老嫗安慰他們:“白日裏拴著的,不用怕。”
南方訕訕笑道:“從未見過如此兇猛的犬類。”
門廳東側廂房裏走出來男人,約莫四十歲上下,看打扮也是下人。
神色戒備的上下打量了進門的韋月溪和南方二人,半晌才喝住了兩隻大狗。
南方定了定神,理著濕透的衣袖,抱拳道:“兄台,多有打擾。某愚鈍,帶侄女尋人,不想走錯了路,車子又壞了,暫且進來避避雨。”
那人不冷不熱道:“你們隨王嬤嬤去吧。”說罷進了廂房。
被喚作王嬤嬤的老嫗,把他們帶進了西側的夥房,悄聲在韋月溪身邊說道:“他們夫妻是這莊子守外院的。”
韋月溪點頭不語,那人不是管事的,隻是守院子、負責外頭活計的,瞧那神態,平日裏定是與王嬤嬤不睦的。
南方把包裹遞給韋月溪,對王嬤嬤道:“嬸子幫個忙。”
王嬤嬤示意南方在夥房裏點火烤衣裳,自己則帶著韋月溪往她的住處。
韋月溪哆哆嗦嗦:“方才在雨中推車子還沒覺得如此冷,此刻停下了才覺得要命的冷。今兒幸虧遇見阿婆。”
王嬤嬤越走越快,絮絮叨叨的感慨:
“姑娘家家的身子嬌弱,最好莫要淋雨。你姑姑也不知在何處。老婆子老了,也沒什麽親人。若是有親人尋上門來,自也是高興的。”
說著推開了自己住處的門,讓韋月溪進去,自己則站在門外守著。
韋月溪在裏頭換衣裳,打量王嬤嬤的住處,一間屋子居然就擺了一張床鋪,還配了方桌和板凳,幾個老舊的木箱子。
王嬤嬤方才換下的濕衣裳放在地上的木盆裏,怎麽看都是她一個人占用了一個房間,看來這個田莊是房屋多,人少啊。
嘴上不忘安慰王嬤嬤:“我姑姑如今年已過四十,還要出來做工,居無定所。我瞧這莊子是個好地方,阿婆好歹還有落腳之處,比我姑姑強多了。”
王嬤嬤仿佛不認同她說的話,隻是在外人麵前不好說什麽,還是歎道:“主子體恤,能讓老婆子在此養老,已是恩德。”
韋月溪傻乎乎順著她的話:“田莊的主子真是個菩薩,這麽大的院子,也沒住幾個人。”
外頭的王嬤嬤卻不再接話。
等她們迴到夥房時,二進門已經關閉,連那兩隻狗嗚咽了兩聲後也不再出聲,外院同裏麵院落就這麽生生的分割開來。
那個守外院的男人已經坐到南方對麵,手裏編織一隻簍子,正同南方正說著話。
韋月溪沒有進去,同王嬤嬤坐在外頭廊下一起摘花生。聽那守門人在南方的忽悠下,漸漸放下最初的戒備心,同他聊起天來。
也許莊子平日太過冷清,忽有外人到來覺得新鮮;
也許南方出手闊綽,一頓飯食答謝了兩吊銅錢,不動聲色的分別的塞給了守門人和王嬤嬤。
很快的,守門人便同南方熱絡起來,幾杯酒下肚後,二人居然天南地北的侃起大山。
盡管他們提起莊子都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的,但總能聽到那麽一兩句,加上之前打聽的情況,把它們匯總在一起,還是可以判斷:
前頭不遠處那所田莊是徐家三夫人陳氏的;
眼下這個在韋少夫人名下;
一切事務以陳氏莊子為主,他們隻要看好莊子院落即可;
後院裏頭還住著人,卻和他們各司其職,亦不和他們一起用飯食的。
“許是那小子傳錯了,真該多打聽幾遍的。”前頭的南方有些懊惱消息來源錯了。悄悄用手壓了壓被雨水打濕的假胡子,防止它沾不牢。
韋月溪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麽,“阿婆,你們莊子裏可有姓趙的婦人?或者那個田莊呢,你可曾聽說過?”
又扭頭向一側,示意另一處田莊。
對於這個常見的姓,老嫗沒有懷疑:“沒有姓趙的。”
韋月溪嘟嘟囔囔抱怨著:“咱這是跑了多少冤枉路啊。這雨說下就下,前半天還好好的。”
說著把腳往老嫗的腳底下偷偷地一伸,在老嫗晃身要跌倒的一刻,立刻將她扶住。
老嫗感激的衝她抱怨:“人老了,走路都不中用了。多虧姑娘!”
韋月溪依舊扶著她:“阿婆,你身體瞧著硬朗的很,是這路不好走。”
老嫗也附和:“這節路的確不太好走。”
南方聽到她們對話,瞧著莊子就在眼前,旁邊不遠處有一間草棚,拽著韁繩的手鬆了下來,摸到車前靷環,稍微用力一掰。
馬車停了下來,南方無不遺憾的說道:“二丫,馬車壞了,這下更走不動。”
韋月溪伸過頭去,給了南方一個讚許的眼神,然後著急道:“這可如何是好?”
南方瞅著韋月溪淋濕的頭發衣裳,有些歉意:“叔沒用,讓二丫跟著遭罪了。”
又看向老嫗,頗為為難的請求道:“嬸子,能尋個幹燥的地方讓侄女暫且避避雨,換身幹衣裳。”
韋月溪脆聲道:“叔,天不冷,這點雨沒事兒,咱先修好車子。”
見老嫗遲遲不開口,南方又道:“嬸子,就跟莊頭求個情,姑娘家身子弱,淋了雨怕是要病了。”
說著往老嫗手裏塞了幾個銅錢:“咱們也不打攪莊子裏的人。”
老嫗作勢推托一番,到底握在手裏,遲疑道:“前頭草棚,暫且避避雨。”
南方一邊道謝一邊解下韁繩,牽著馬往莊子邊的草棚裏趕。
韋月溪則搶過老嫗的扁擔:“阿婆,幾步路,我給您送過去吧。”
老嫗搶不過她,帶著她往田莊走。
筐子放在門廳口,韋月溪自覺地沒有進去,也沒等老嫗道謝,便朝南方跑去,幫他推馬車。
老嫗看了看他們叔侄二人,自己拖著筐進去,沒一會兒便出來,已經換了一身幹淨的衣裳,又穿上蓑衣。
衝草棚裏躲雨的韋月溪他們邀請道:“這雨一時半會兒止不住,你們進來烤烤衣裳吧。”
韋月溪沒心沒肺的難為情:“真是難為阿婆了。”
老嫗帶著幾分逞強:“莊子裏人不多,這點兒主老婆子還做得。姑娘家淋濕了當真要遭罪的。”
韋月溪他們便不多言,緊跟老嫗後頭往莊子裏走去。
剛穿過門廳,“汪、汪、汪。”一陣狗吠傳來。
把韋月溪嚇得往老嫗身後躲,南方也唬的連連後退。
二進門處,兩隻體型巨大的黑狗怒吼著,又竄又跳,瞪著兇惡的眼睛,齜著尖利的牙齒,口裏流著長長的垂涎。
老嫗安慰他們:“白日裏拴著的,不用怕。”
南方訕訕笑道:“從未見過如此兇猛的犬類。”
門廳東側廂房裏走出來男人,約莫四十歲上下,看打扮也是下人。
神色戒備的上下打量了進門的韋月溪和南方二人,半晌才喝住了兩隻大狗。
南方定了定神,理著濕透的衣袖,抱拳道:“兄台,多有打擾。某愚鈍,帶侄女尋人,不想走錯了路,車子又壞了,暫且進來避避雨。”
那人不冷不熱道:“你們隨王嬤嬤去吧。”說罷進了廂房。
被喚作王嬤嬤的老嫗,把他們帶進了西側的夥房,悄聲在韋月溪身邊說道:“他們夫妻是這莊子守外院的。”
韋月溪點頭不語,那人不是管事的,隻是守院子、負責外頭活計的,瞧那神態,平日裏定是與王嬤嬤不睦的。
南方把包裹遞給韋月溪,對王嬤嬤道:“嬸子幫個忙。”
王嬤嬤示意南方在夥房裏點火烤衣裳,自己則帶著韋月溪往她的住處。
韋月溪哆哆嗦嗦:“方才在雨中推車子還沒覺得如此冷,此刻停下了才覺得要命的冷。今兒幸虧遇見阿婆。”
王嬤嬤越走越快,絮絮叨叨的感慨:
“姑娘家家的身子嬌弱,最好莫要淋雨。你姑姑也不知在何處。老婆子老了,也沒什麽親人。若是有親人尋上門來,自也是高興的。”
說著推開了自己住處的門,讓韋月溪進去,自己則站在門外守著。
韋月溪在裏頭換衣裳,打量王嬤嬤的住處,一間屋子居然就擺了一張床鋪,還配了方桌和板凳,幾個老舊的木箱子。
王嬤嬤方才換下的濕衣裳放在地上的木盆裏,怎麽看都是她一個人占用了一個房間,看來這個田莊是房屋多,人少啊。
嘴上不忘安慰王嬤嬤:“我姑姑如今年已過四十,還要出來做工,居無定所。我瞧這莊子是個好地方,阿婆好歹還有落腳之處,比我姑姑強多了。”
王嬤嬤仿佛不認同她說的話,隻是在外人麵前不好說什麽,還是歎道:“主子體恤,能讓老婆子在此養老,已是恩德。”
韋月溪傻乎乎順著她的話:“田莊的主子真是個菩薩,這麽大的院子,也沒住幾個人。”
外頭的王嬤嬤卻不再接話。
等她們迴到夥房時,二進門已經關閉,連那兩隻狗嗚咽了兩聲後也不再出聲,外院同裏麵院落就這麽生生的分割開來。
那個守外院的男人已經坐到南方對麵,手裏編織一隻簍子,正同南方正說著話。
韋月溪沒有進去,同王嬤嬤坐在外頭廊下一起摘花生。聽那守門人在南方的忽悠下,漸漸放下最初的戒備心,同他聊起天來。
也許莊子平日太過冷清,忽有外人到來覺得新鮮;
也許南方出手闊綽,一頓飯食答謝了兩吊銅錢,不動聲色的分別的塞給了守門人和王嬤嬤。
很快的,守門人便同南方熱絡起來,幾杯酒下肚後,二人居然天南地北的侃起大山。
盡管他們提起莊子都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的,但總能聽到那麽一兩句,加上之前打聽的情況,把它們匯總在一起,還是可以判斷:
前頭不遠處那所田莊是徐家三夫人陳氏的;
眼下這個在韋少夫人名下;
一切事務以陳氏莊子為主,他們隻要看好莊子院落即可;
後院裏頭還住著人,卻和他們各司其職,亦不和他們一起用飯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