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臉色脹得通紅,衝李孝節嚷道:“真真欺人太甚!一個邊關小王,竟敢如此無禮!”
李孝節大驚失色,忙厲聲喝道:“芸兒休得胡言!”
原王一肚子火,聽了李芸此話,冷哼著說:“本王是閑散王爺,想來更不在李大小姐眼裏,本王王府太小,容不下李大小姐尊身。請另謀高門大戶去罷!”說罷拂袖而去。
李孝傑拉著李芸迴到下榻的院子,喝退眾人,揚手一個耳光摔在李芸臉上,斥道:“縱得你不知天高地厚!皇家再不濟的王爺那也是皇子,更何況睿王豈是邊關小王,他的生母可是當今皇後!睿王手握重兵,天下兵馬有一半是他的部下!我李氏滿門雖然位高權重,豈不知盛極而衰,月滿則虧。你道父親一直平平常常不居要職是沒有才能嗎?當年父親可是譽滿京華的李大公子。為了給我輩騰出出路,甘願居五官朝官。你可倒好,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逆言,如若睿王原王要與你計較,十個腦袋不夠砍的!”
李芸驚呆了,從祖父到長姐,一直對她寬厚縱容,兄長也從無一句重話。誰料今日受辱於睿王在前,遭打於兄長在後,她一時又氣又羞,兄長的話一個字沒聽進去,直著脖子叫道:“你休危言聳聽!我要告知太子妃姐姐,罰你,罰你……”
“不用告知本宮,該罰的是你!”
李孝傑聞聲轉頭,見李煦緩緩走進來,表情凝重,全無平日的溫和端莊。
她揮手讓孫嬤嬤出門守著,看也不看李芸一眼,自去上首坐下。
李芸抽泣著捂著臉上前,欲找長姐哭訴。
李煦卻斷聲喝道:“跪下!”
李芸不敢相信地瞪著長姐,一動不動。李煦冷笑道:“怎麽?本宮的話也不起作用了嗎?”
李芸隻得委委屈屈地跪下,仍抽泣不已。
李煦厲聲道:“你可知今天錯在何處?”
李芸不語。
李煦恨道:“不長進的東西!你可知睿王的逆鱗是什麽?那就是娘子軍!當年娘子軍豁出命去護住了齊家滿門婦孺,那其中有睿王親親的母親與同胞幼弟!娘子軍全軍覆滅,睿王至今引為畢生大憾。你何苦在他麵前以娘子軍自居?居然還敢大庭廣眾之下稱睿王是邊關小王!你,你給本宮好好想想!大典前不得跨出這房門一步!”
一口氣說完,李煦嗆得直喘。
李孝傑勸道:“娘娘莫急,讓芸妹自去想想罷。”
李芸站起來,喚李孝傑出去走走。
兩人出門,留李芸一人在屋裏跪著又哭又氣。
李孝傑落後半步,陪太子妃漫步小徑。直到走到一水榭,才停下。周圍宮人離得遠遠的。
李芸四顧無人,慢慢開口道:“當年,子浩未及時迴援,雖說是為了大業,到底是讓太後皇後覺得他薄情。今聖上還在,當年是聖上戰前許諾,誰先攻入西京擒住戾帝,誰將被立為太子。子浩因而才被立為太子,太後皇後也不好多說。但畢竟當年太子沒有迴援卻也是事實。太子之位並非穩如磐石,有睿王在,他是嫡子,又手握重兵,未必就沒有想法。當年本宮故意激得他遠走邊關,讓他去找山戎族報齊夕之仇,才令太子得以早涉朝務。睿王對我李氏上下本有成見,如若他登上大統,李氏的未來……”
李孝傑點頭道:“下官何嚐不知兇險?祖父年事已高,如若他老人家退隱,天下文人還不知又會怎樣。雖說我李氏素來為文官推崇,但文人最著正統。睿王占了一個嫡子身份,隻要稍加點撥,誰知那群腐儒又會不會倒向睿王?何況,下官並非文臣,也不在他們眼裏。”
李煦想了想,輕聲說:“迴京兄長需與祖父談一談,怕是要盡早讓父親入內閣。”
李孝傑皺眉道:“父親曆來談名泊利,隻怕誌不在此。”
李煦道:“父親也是李氏族人,本宮一女流之輩,尚且為家族上下殫精竭慮,何況父親為李家長子,豈得置身事外?”
李孝節道:“如此,下官迴京與祖父商談罷。”又道:“娘娘與太子殿下還該盡早誕下皇孫,有了皇孫,自是儲君之位更穩固。”
李煦揉了揉眉頭,淡淡道:“本宮明白。”
李孝傑欲語還休,最終沒再說什麽。
李芸跪在屋裏,淚水岑岑而下。她本就是娘子軍五品侍衛,為什麽就不能跟睿王提起?
想起那個英武挺拔的睿王,心又一陣陣緊縮。雖然他毫不顧及她的臉麵,但李芸仍禁不住仰慕之心。那樣的偉丈夫,才是她李芸心中的高山。
“邊關小王”隻是羞愧之下口不擇言罷了。長兄長姐小題大作!大不了明天去陪罪!再說,這話不一定會傳到睿王耳中。
睿王護短於齊夕,還不是因為齊將軍當年巾幗不讓須眉,一身功夫令人驚歎。她李芸也不比齊夕差到哪裏。論家世,齊夕隻是齊家養女,李芸可是高門顯戶之女,比齊夕強多了。
再說,自己如今才十五歲,正是人比花嬌的年紀。邊關苦寒,若能得她慰籍,說不定睿王求之不得呢?今天,睿王隻是沒看清她的容貌,也不知她也不愛紅裝愛武裝。等有機會了,睿王肯定不會拒絕她的。對,一定不會!
李芸騰地一下站起來,讓人進來侍候她洗漱,她才不管什麽禁不禁足,明天就偏要去找睿王。
李孝節大驚失色,忙厲聲喝道:“芸兒休得胡言!”
原王一肚子火,聽了李芸此話,冷哼著說:“本王是閑散王爺,想來更不在李大小姐眼裏,本王王府太小,容不下李大小姐尊身。請另謀高門大戶去罷!”說罷拂袖而去。
李孝傑拉著李芸迴到下榻的院子,喝退眾人,揚手一個耳光摔在李芸臉上,斥道:“縱得你不知天高地厚!皇家再不濟的王爺那也是皇子,更何況睿王豈是邊關小王,他的生母可是當今皇後!睿王手握重兵,天下兵馬有一半是他的部下!我李氏滿門雖然位高權重,豈不知盛極而衰,月滿則虧。你道父親一直平平常常不居要職是沒有才能嗎?當年父親可是譽滿京華的李大公子。為了給我輩騰出出路,甘願居五官朝官。你可倒好,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逆言,如若睿王原王要與你計較,十個腦袋不夠砍的!”
李芸驚呆了,從祖父到長姐,一直對她寬厚縱容,兄長也從無一句重話。誰料今日受辱於睿王在前,遭打於兄長在後,她一時又氣又羞,兄長的話一個字沒聽進去,直著脖子叫道:“你休危言聳聽!我要告知太子妃姐姐,罰你,罰你……”
“不用告知本宮,該罰的是你!”
李孝傑聞聲轉頭,見李煦緩緩走進來,表情凝重,全無平日的溫和端莊。
她揮手讓孫嬤嬤出門守著,看也不看李芸一眼,自去上首坐下。
李芸抽泣著捂著臉上前,欲找長姐哭訴。
李煦卻斷聲喝道:“跪下!”
李芸不敢相信地瞪著長姐,一動不動。李煦冷笑道:“怎麽?本宮的話也不起作用了嗎?”
李芸隻得委委屈屈地跪下,仍抽泣不已。
李煦厲聲道:“你可知今天錯在何處?”
李芸不語。
李煦恨道:“不長進的東西!你可知睿王的逆鱗是什麽?那就是娘子軍!當年娘子軍豁出命去護住了齊家滿門婦孺,那其中有睿王親親的母親與同胞幼弟!娘子軍全軍覆滅,睿王至今引為畢生大憾。你何苦在他麵前以娘子軍自居?居然還敢大庭廣眾之下稱睿王是邊關小王!你,你給本宮好好想想!大典前不得跨出這房門一步!”
一口氣說完,李煦嗆得直喘。
李孝傑勸道:“娘娘莫急,讓芸妹自去想想罷。”
李芸站起來,喚李孝傑出去走走。
兩人出門,留李芸一人在屋裏跪著又哭又氣。
李孝傑落後半步,陪太子妃漫步小徑。直到走到一水榭,才停下。周圍宮人離得遠遠的。
李芸四顧無人,慢慢開口道:“當年,子浩未及時迴援,雖說是為了大業,到底是讓太後皇後覺得他薄情。今聖上還在,當年是聖上戰前許諾,誰先攻入西京擒住戾帝,誰將被立為太子。子浩因而才被立為太子,太後皇後也不好多說。但畢竟當年太子沒有迴援卻也是事實。太子之位並非穩如磐石,有睿王在,他是嫡子,又手握重兵,未必就沒有想法。當年本宮故意激得他遠走邊關,讓他去找山戎族報齊夕之仇,才令太子得以早涉朝務。睿王對我李氏上下本有成見,如若他登上大統,李氏的未來……”
李孝傑點頭道:“下官何嚐不知兇險?祖父年事已高,如若他老人家退隱,天下文人還不知又會怎樣。雖說我李氏素來為文官推崇,但文人最著正統。睿王占了一個嫡子身份,隻要稍加點撥,誰知那群腐儒又會不會倒向睿王?何況,下官並非文臣,也不在他們眼裏。”
李煦想了想,輕聲說:“迴京兄長需與祖父談一談,怕是要盡早讓父親入內閣。”
李孝傑皺眉道:“父親曆來談名泊利,隻怕誌不在此。”
李煦道:“父親也是李氏族人,本宮一女流之輩,尚且為家族上下殫精竭慮,何況父親為李家長子,豈得置身事外?”
李孝節道:“如此,下官迴京與祖父商談罷。”又道:“娘娘與太子殿下還該盡早誕下皇孫,有了皇孫,自是儲君之位更穩固。”
李煦揉了揉眉頭,淡淡道:“本宮明白。”
李孝傑欲語還休,最終沒再說什麽。
李芸跪在屋裏,淚水岑岑而下。她本就是娘子軍五品侍衛,為什麽就不能跟睿王提起?
想起那個英武挺拔的睿王,心又一陣陣緊縮。雖然他毫不顧及她的臉麵,但李芸仍禁不住仰慕之心。那樣的偉丈夫,才是她李芸心中的高山。
“邊關小王”隻是羞愧之下口不擇言罷了。長兄長姐小題大作!大不了明天去陪罪!再說,這話不一定會傳到睿王耳中。
睿王護短於齊夕,還不是因為齊將軍當年巾幗不讓須眉,一身功夫令人驚歎。她李芸也不比齊夕差到哪裏。論家世,齊夕隻是齊家養女,李芸可是高門顯戶之女,比齊夕強多了。
再說,自己如今才十五歲,正是人比花嬌的年紀。邊關苦寒,若能得她慰籍,說不定睿王求之不得呢?今天,睿王隻是沒看清她的容貌,也不知她也不愛紅裝愛武裝。等有機會了,睿王肯定不會拒絕她的。對,一定不會!
李芸騰地一下站起來,讓人進來侍候她洗漱,她才不管什麽禁不禁足,明天就偏要去找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