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衙門那略顯昏暗的公堂之上,劉文昌正襟危坐,手中的案卷被他一頁頁翻過,神情愈發凝重。待他仔仔細細將案卷通篇看完,眉頭已然緊緊皺起,心中存著好幾個疑問之處,當下便把目光投向一旁的知縣蒲寧。蒲寧見劉文昌發問,趕忙挺直了腰杆,一臉恭敬。劉文昌指著案卷裏幾處關鍵地方,逐個問詢,聲音沉穩又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蒲寧呢,不敢有絲毫怠慢,一一做了詳盡的補充說明,言辭鑿鑿,語氣篤定,在他看來,這案子人證物證都已搜集齊全,下毒害命的罪名板上釘釘,那包翠花被問斬,著實一點兒都不冤。
劉文昌卻沒就此打消心中的疑慮,他決定親自去走訪一下包財。一路上,往昔熱鬧的街道此時顯得有些冷清,等到了包財的點心店前,景象更是落寞。店麵雖然還勉強維持著開張的狀態,可門庭冷落,稀稀拉拉的幾個路人路過,也未曾有駐足進店的打算,整個店鋪籠罩在一片生意蕭條的氛圍之中,看樣子,等待它的最終歸宿也唯有關門大吉了。劉文昌剛踏入店門,包財便迎了上來,臉上滿是疲憊與滄桑。待坐定之後,包財的講述和之前案卷所呈現的內容明顯不同。他先是重重地歎了口氣,隨後情緒激動起來,著重強調當初呂福把借據故意寫成合約,那行徑分明就是早早挖好了坑,就等著自己懵懂無知往裏跳。索要二百兩銀子的時候,那醜惡的心思更是昭然若揭,為的就是把包翠花弄到手,這一係列操作,從頭到尾都是呂福在處心積慮、有預謀地進行著。
說起後來的事,包財更是紅了眼眶。如願以償得到包翠花後,包翠花哪能就這麽乖乖認命,自然是激烈反抗過的。可那呂福實在是心狠手辣,動輒就以包家老少的性命相威脅,包翠花一介弱女子,又怎能眼睜睜看著父母受苦,最後隻能滿心無奈與悲戚地妥協了。好在日子勉強平穩地過了一陣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呂胖突然暴斃,這本就是他自身的毛病所致,和包翠花毫無關係。他們如今指控是包翠花下毒毒死了呂胖,可那些所謂的證據,在包財看來,統統都是偽造的。包翠花一直在點心鋪裏幫忙,成天圍著點心的製作打轉,從來就沒管過呂胖的夥食,又哪來在食物裏下毒的機會呢?而且,她也從未到藥店買過什麽毒藥。再說了,呂胖剛得病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有中毒該有的症狀,是拖拖拉拉過了好幾天後才咽氣的,這期間好幾個醫生都來瞧過病,可從來沒有哪位講過是中毒的情況。所以,在包財心裏,這所謂的中毒死亡,明擺著就是有人蓄意加害包翠花。
劉文昌靜靜地聽著包財的講述,心中暗自思忖,突然,他腦海裏靈光一閃,想起那份遞上來的狀紙,文筆犀利條理清晰,寫得著實不錯。他琢磨著,這個幫忙寫狀紙的人,說不定知曉更多隱情,於是便開口問包財狀紙是誰幫他寫的。包財愣了一下,隨即說道:“狀紙是巾子山書院一個先生幫忙寫的,他叫包圖,是本家堂叔。”
得了這關鍵信息,劉文昌一刻也不耽擱,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巾子山書院。踏入書院,書墨香氣撲麵而來,一番打聽過後,他順利找到了包圖。隻見這位包圖先生,身形清瘦,眉宇間透著幾分儒雅之氣,又夾雜著些許鬱鬱不得誌的落寞。原來,他本是個落地舉子,多次科考卻屢屢不中,仕途之路就此斷絕,後來才被聘為這書院的先生。經過一番交談了解,劉文昌知曉包圖為人剛正不阿,生平最愛打抱不平,對那些權貴更是沒什麽好感,從不屑於去結交攀附。雖說他學識極為淵博,可在這講究人脈關係的世間,終究還是不得重用,這麽多年來,也隻是在這書院當著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包圖見劉文昌誠心相問,也毫不避諱,當下直言不諱地告訴劉文昌,這一切的背後,全是呂福的陰謀詭計,包翠花死得實在是冤枉。雖說目前並無確鑿證據能證明呂福買通了官府和相關證人,可隻要官府肯認真去徹查一番,必定可以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說到這兒,他還特意提醒劉文昌,可以去找那幾個為呂胖看病的醫生了解下具體情況,還有負責為呂胖驗屍鑒定的仵作,他們肯定知道其中的真相。
劉文昌覺得包圖所言極是,立刻行動起來,先是心急火燎地找到了那幾個給呂胖看病的醫生。隻是,這些醫生們皆是麵露難色,說話含糊其辭,隻是含含糊糊地表示疑似中毒,卻並不敢確定,至於具體確診是不是中毒,他們都推說並不知情,一切還得看仵作的鑒定。劉文昌無奈,隻好又折返縣衙,想著通過知縣蒲寧來尋找這個關鍵的仵作。蒲寧聽聞來意,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稍作停頓才告知劉文昌,那仵作全家已經早在幾日之前就離開臨海,前往成都投親去了。
這般湊巧的事,怎能不讓人心生疑竇?劉文昌當下便感覺這裏麵肯定大有問題。他沒有絲毫懈怠,又打起精神,逐一去找那些證人。不多時,便來到了藥鋪。藥鋪的掌櫃見有官差模樣的人前來,趕忙上前招唿。劉文昌表明來意後,這掌櫃非常認真地說道:“我們藥鋪向來有嚴格的規定,購買砒霜這類劇毒之物的人,都必須實名登記,而且每次售賣的劑量都把控得很少。我記得清清楚楚,是呂家新媳婦包翠花過來,說她丈夫經常犯頭疼,需要砒霜鎮痛。您也知道,呂家在咱們這兒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我當時想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岔子,就沒再多問,直接給了她砒霜,不過劑量確實很少。打那之後,包翠花又來過三次,還說這個藥效果非常好。所以,每次我都賣給她了。”
劉文昌卻沒就此打消心中的疑慮,他決定親自去走訪一下包財。一路上,往昔熱鬧的街道此時顯得有些冷清,等到了包財的點心店前,景象更是落寞。店麵雖然還勉強維持著開張的狀態,可門庭冷落,稀稀拉拉的幾個路人路過,也未曾有駐足進店的打算,整個店鋪籠罩在一片生意蕭條的氛圍之中,看樣子,等待它的最終歸宿也唯有關門大吉了。劉文昌剛踏入店門,包財便迎了上來,臉上滿是疲憊與滄桑。待坐定之後,包財的講述和之前案卷所呈現的內容明顯不同。他先是重重地歎了口氣,隨後情緒激動起來,著重強調當初呂福把借據故意寫成合約,那行徑分明就是早早挖好了坑,就等著自己懵懂無知往裏跳。索要二百兩銀子的時候,那醜惡的心思更是昭然若揭,為的就是把包翠花弄到手,這一係列操作,從頭到尾都是呂福在處心積慮、有預謀地進行著。
說起後來的事,包財更是紅了眼眶。如願以償得到包翠花後,包翠花哪能就這麽乖乖認命,自然是激烈反抗過的。可那呂福實在是心狠手辣,動輒就以包家老少的性命相威脅,包翠花一介弱女子,又怎能眼睜睜看著父母受苦,最後隻能滿心無奈與悲戚地妥協了。好在日子勉強平穩地過了一陣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呂胖突然暴斃,這本就是他自身的毛病所致,和包翠花毫無關係。他們如今指控是包翠花下毒毒死了呂胖,可那些所謂的證據,在包財看來,統統都是偽造的。包翠花一直在點心鋪裏幫忙,成天圍著點心的製作打轉,從來就沒管過呂胖的夥食,又哪來在食物裏下毒的機會呢?而且,她也從未到藥店買過什麽毒藥。再說了,呂胖剛得病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有中毒該有的症狀,是拖拖拉拉過了好幾天後才咽氣的,這期間好幾個醫生都來瞧過病,可從來沒有哪位講過是中毒的情況。所以,在包財心裏,這所謂的中毒死亡,明擺著就是有人蓄意加害包翠花。
劉文昌靜靜地聽著包財的講述,心中暗自思忖,突然,他腦海裏靈光一閃,想起那份遞上來的狀紙,文筆犀利條理清晰,寫得著實不錯。他琢磨著,這個幫忙寫狀紙的人,說不定知曉更多隱情,於是便開口問包財狀紙是誰幫他寫的。包財愣了一下,隨即說道:“狀紙是巾子山書院一個先生幫忙寫的,他叫包圖,是本家堂叔。”
得了這關鍵信息,劉文昌一刻也不耽擱,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巾子山書院。踏入書院,書墨香氣撲麵而來,一番打聽過後,他順利找到了包圖。隻見這位包圖先生,身形清瘦,眉宇間透著幾分儒雅之氣,又夾雜著些許鬱鬱不得誌的落寞。原來,他本是個落地舉子,多次科考卻屢屢不中,仕途之路就此斷絕,後來才被聘為這書院的先生。經過一番交談了解,劉文昌知曉包圖為人剛正不阿,生平最愛打抱不平,對那些權貴更是沒什麽好感,從不屑於去結交攀附。雖說他學識極為淵博,可在這講究人脈關係的世間,終究還是不得重用,這麽多年來,也隻是在這書院當著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包圖見劉文昌誠心相問,也毫不避諱,當下直言不諱地告訴劉文昌,這一切的背後,全是呂福的陰謀詭計,包翠花死得實在是冤枉。雖說目前並無確鑿證據能證明呂福買通了官府和相關證人,可隻要官府肯認真去徹查一番,必定可以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說到這兒,他還特意提醒劉文昌,可以去找那幾個為呂胖看病的醫生了解下具體情況,還有負責為呂胖驗屍鑒定的仵作,他們肯定知道其中的真相。
劉文昌覺得包圖所言極是,立刻行動起來,先是心急火燎地找到了那幾個給呂胖看病的醫生。隻是,這些醫生們皆是麵露難色,說話含糊其辭,隻是含含糊糊地表示疑似中毒,卻並不敢確定,至於具體確診是不是中毒,他們都推說並不知情,一切還得看仵作的鑒定。劉文昌無奈,隻好又折返縣衙,想著通過知縣蒲寧來尋找這個關鍵的仵作。蒲寧聽聞來意,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稍作停頓才告知劉文昌,那仵作全家已經早在幾日之前就離開臨海,前往成都投親去了。
這般湊巧的事,怎能不讓人心生疑竇?劉文昌當下便感覺這裏麵肯定大有問題。他沒有絲毫懈怠,又打起精神,逐一去找那些證人。不多時,便來到了藥鋪。藥鋪的掌櫃見有官差模樣的人前來,趕忙上前招唿。劉文昌表明來意後,這掌櫃非常認真地說道:“我們藥鋪向來有嚴格的規定,購買砒霜這類劇毒之物的人,都必須實名登記,而且每次售賣的劑量都把控得很少。我記得清清楚楚,是呂家新媳婦包翠花過來,說她丈夫經常犯頭疼,需要砒霜鎮痛。您也知道,呂家在咱們這兒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我當時想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岔子,就沒再多問,直接給了她砒霜,不過劑量確實很少。打那之後,包翠花又來過三次,還說這個藥效果非常好。所以,每次我都賣給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