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出師不利,連續兩場戰鬥均以失敗告終,這讓他感到頗為沮喪和焦慮。麵對如此困境,他當機立斷召集了麾下所有將領前來共商破敵之策。然而,此地地勢險要、地形複雜多變,眾人苦思冥想良久,卻始終未能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


    此時,張景山站出來提出建議:“既然此處地形易守難攻,不如我們分兵把守各個重要通道,將賊寇死死困住,使其無法逃脫。”但趙點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他高聲說道:“不可!那賊兵一路燒殺搶掠,已占據眾多州縣,獲取了大量錢糧物資,可謂糧草豐足。若采取長期圍困之法,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我方自身的資源也難以支撐長久消耗。依我之見,應當多派遣探子深入山中探尋,尋找多條可供進軍的道路,並組織精銳部隊發動奇襲,方為上策啊!”


    劉文昌默默聽著眾將的爭論,眼見大家討論許久仍無定論,他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過,經過這兩次激戰,雖說我們不幸落敗,但好歹也探知了賊兵的主力如今已然盡數集中於這座大鄣山上。如此一來,可以推斷出歙州各縣的城池防務必定空虛。因此,我心中有一計——派出一支奇兵迅速出擊,趁虛而入,將那些淪陷的州縣逐一收複。一旦得手,賊兵定然會驚慌失措,他們勢必會選擇主動突圍以求自保。而隻要這些賊人離開了他們賴以依存的巢穴,那麽這場戰事對我們而言將會變得容易許多。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司馬躍聽聞後,毫不猶豫地頷首稱是,並激昂地說道:“此主意甚佳!據我方所獲情報,那賊兵不過區區兩萬餘人罷了。且觀其主要將領皆已在此處現身,如此一來,便可確鑿無疑地證明敵軍主力已然於此集結。眼下,正是我等一舉收複失地、重振山河的絕佳契機啊!”


    一旁的章顧義亦深表認同,附和著言道:“誠然,此計實乃上上之選。倘若能順利收複這片失陷之地,而後迅速重建各地之秩序,再將此事呈報給朝廷。屆時,聖上必定龍顏大悅,對我等施以嘉獎。如此一來,便能成功堵住那幫隔岸觀火、冷眼旁觀之大臣們的悠悠眾口,令他們再也無法搬弄是非。畢竟,真正令吾等憂心忡忡者,乃是朝堂之上那群坐等看咱們出醜之人呐!”


    聽完二人所言,張景山微微點頭,表示同意此計。然而,他的眉宇間仍難掩一絲憂慮之色,沉凝片刻後緩緩開口道:“諸位所言極是,此計固然精妙絕倫。但切記行事務必嚴守機密,切不可走漏半點風聲。此外,對於此地之軍事部署,亦需慎之又慎,務必做到天衣無縫,萬無一失,絕不容許任何一名賊寇有機會逃脫升天!”


    劉文昌見眾人皆表讚同之意,遂朗聲道:“實不相瞞,此計吾已深思熟慮許久矣!諸位且聽我細細道來。那趙點水對於歙州各處可謂了如指掌,昔日為追尋廖封與錢四方之蹤跡,其足跡幾乎遍及此地每一角落。正因如此,此次我特意向聖上懇請將他調來共商大事,便是看重他熟知此間地形地貌這一優勢。如今之計,吾欲遣他率五千精兵悄然潛入歙州,以圖收複失地。然為防敵察覺我方真實意圖,當下之大營仍需維持原狀。明日,咱們可續派一軍深入山穀挑釁敵軍,持續滋擾,使其不得安寧。至於需固守之地,僅兩處而已。其一,賊軍極有可能覬覦歙州,而我方大營正扼守於通往歙州之路口,彼等縱有通天徹地之能,亦難以逾越;其二,則是沿歙州與睦州交界之處南下直入歙州之道,於此,吾亦會派遣一隊人馬鎮守要衝,斷不容賊軍通過。至於其餘東北兩麵,即便借賊軍十個熊心豹子膽,想必亦是不敢輕舉妄動。”


    聽了劉文昌詳細的計劃,大家再無異議。當夜,趙點水就領著五千兵馬悄然離開大營,直奔績溪縣而去,因為績溪縣孤零零在歙州北部,離大鄣山也是最近,趙點水想先收複了,再南下歙州。


    次日一早,劉文昌就命司馬躍陪著張景山領兵三千進入山穀去挑戰,令章顧義領兵三千去扼守南下要道。其餘人馬留守大營。


    且說那方紅山,接連兩場戰役皆取得輝煌勝利,這讓他自信心爆棚,對眾人愈發欽佩有加,尤其是對於錢四方,簡直是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對其所言所行無不聽從。


    為進一步鼓舞麾下將士們的士氣,方紅山特意與方立地共同商討對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決定冊封錢四方為東王,以彰顯其卓越功績;同時,將唐一嘯封為西王,馮佐則被冊封為南王,而王三平榮膺北王之位。此外,原本就身居要職的石磊、鄧春、龐飛以及王智四人,依舊擔任著四大護法之職,地位穩固如山。


    不僅如此,此次還新增設了四大金剛一職,分別由王一平、唐淩飛、童淩以及方亮四位猛將出任。與此同時,呂明、朱起、丁忠和盧凱四人也因表現出色而獲得提拔,成為新的四大散人。


    這般論功行賞下來,各級將領皆得到了與其功勞相符的豐厚金銀賞賜。一時間,軍中上下人人歡欣鼓舞,個個喜笑顏開。


    為了歡慶此番大捷及封賞之事,方紅山特地命人在聚義廳中大擺筵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聚義廳內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眾將官們紛紛入座,推杯換盞之間,歡聲笑語不絕於耳。眾人情緒激昂,士氣高漲,心中滿懷著對未來征程的無限憧憬和期待。


    次日清晨,方紅山、方立地和錢四方三人正圍坐在一起,麵色凝重地商議著如何抵禦外敵的策略。就在此時,一名氣喘籲籲的士兵匆匆跑進廳內,單膝跪地抱拳說道:“啟稟三位當家的,前方關卡有情況!大批官兵已抵達關前,並向我方發起挑釁。”


    聽聞此訊,錢四方眉頭微皺,略作思索後便果斷下令道:“王三平、王一平何在?”話音未落,隻見從廳外走進兩名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壯漢,齊聲應道:“末將在!”


    錢四方看著二人,嚴肅地囑咐道:“如今局勢危急,你們兄弟倆速速前往關口鎮守,切記不可輕易出戰,隻需憑借險要地勢堅守即可。若敵軍強行攻關,務必拚死抵抗,不得讓其越雷池一步!”王三平和王一平對視一眼,拱手領命道:“遵命!”隨後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


    然而,他倆剛剛走出聚義廳不久,另一名哨探又如風一般衝了進來,神色慌張地稟報:“不好啦!南麵路口突然出現大隊官兵,現已將南下之路徹底封堵住了!”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在場眾人皆是一驚。


    方紅山轉頭看向錢四方,焦急地問道:“錢兄,如今該當如何是好?”錢四方卻微微一笑,鎮定自若地迴答道:“莫慌!依我看,這些官兵已然是江郎才盡、無計可施了。他們四處尋找突破口,卻始終未能得逞,此番前來想必是妄圖用圍困之計困住咱們。隻可惜啊,他們打錯了算盤。咱們寨子裏糧草充裕,金銀財寶堆積如山,而且眾將士們個個鬥誌昂揚,士氣如虹。就算被圍困個一年半載,也不會對咱們造成太大影響。反倒是那些官兵,長期在外奔波作戰,補給困難,若是僵持下去,時間一久必定會軍心大亂。到那時,咱們再趁勢殺出重圍,定能殺得他們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話說那方紅山謹遵錢四方之命,心無旁騖地駐守原地,靜靜等待著反攻的絕佳契機。與此同時,在另一邊,張景山與司馬躍正於關前積極謀劃並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勢。然而,他們所麵對的對手乃是王三平和王一平這兩位防守悍將,每一次的衝鋒皆被對方巧妙且有力地阻擋下來。


    那司馬躍眼見強攻無果,心中焦急萬分,遂想出一計,妄圖以百般謾罵來激怒王三平,從而誘使其出關迎戰。豈料,這王三平早已知曉司馬躍的手段和能耐,任其如何叫罵挑釁,始終穩如泰山般堅守關口,堅決不肯出戰。如此一來,時間悄然流逝,直至夜幕降臨,張景山和司馬躍見久攻不下,無奈之下隻得率領所屬人馬悻悻然空手而歸。


    待到次日清晨,劉文昌見昨日進攻未能奏效,便果斷換上梁懷秦和白念周二人統領軍隊前往關前挑戰。可即便如此,那王三平依舊不為所動,死死守住關口,堅拒出戰。實際上,劉文昌此番調兵遣將並非真心想要強行攻城略地,隻不過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不停地更換將領輪番前去叫陣,以此來擾亂敵方視聽,讓敵軍摸不清己方真實意圖。於是乎,雙方就在這般看似緊張卻實則有驚無險的局麵下僵持對峙著,誰也不敢輕易打破這份微妙的平衡。


    卻說趙點水領著五千兵馬星夜離開大鄣山營地,一夜急行軍,次日清晨就到了績溪縣,隻見縣城城頭遍插旌旗,都是聖兵旗號,但城頭上士兵寥寥無幾,一看就是虛張聲勢。趙點水立即發起攻擊,守城的聖兵總計也就二百來人,為首的隻是一個無名小頭目,當他看到城外黑壓壓一大片都是官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一溜煙從西門逃脫了,趙點水的兵馬輕鬆進入績溪縣城。他下令在城頭換上大宋官兵旗幟,並安撫百姓。官兵的迴歸,百姓們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躲藏起來的官員們也陸續迴來,衙門逐步恢複正常理政。趙點水派了五百士兵由一名裨將率領留下來幫助知縣恢複秩序,自己帶著大隊人馬南下歙州去了。


    趙點水率大軍一路南下,歙州城中的守軍聽聞績溪已失,軍心大亂。歙州本來就隻有區區五百人守把,守將也隻是一名方紅山的心腹隨從,本欲堅守不出,但看到官兵人數眾多,也擔心堅守不住,內心非常慌亂,但見士兵們更加人心惶惶,哪裏還有什麽戰鬥力可言,知道難以抵禦,但又怕對不起方紅山,仍然猶豫不決。


    而趙點水兵臨城下後,並未急於攻城,反而讓人向城內射進勸降書,承諾隻要投降,絕不追究過往,這歙州守將猶豫再三,一方麵害怕朝廷懲處,一方麵又擔心抵抗隻會帶來無謂傷亡。正在此時,城中一些士紳紛紛前來勸說守將投降,言及百姓苦戰事已久。守將長歎一聲,最終決定開城投降。


    趙點水率領大軍順利地進駐了歙州城。進城之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處理那些投降的賊兵。對於那些願意留下來當兵的賊兵,趙點水讓人將他們一一登記造冊,並編入自己的軍隊;而對於那些不願從軍的,則慷慨地予以釋放,讓他們各自歸家謀生。


    緊接著,趙點水又發布了一則告示,向城中的百姓宣告這一喜訊,並唿籲那些在戰亂中逃散和躲藏起來的官吏盡快迴到衙門,共同參與整頓城中因賊兵肆虐而變得雜亂無章的各項事務。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官吏響應號召,紛紛迴歸崗位。


    待到大部分官員都已歸位之後,趙點水這才有了喘息之機。他開始有條不紊地調遣兵力,派遣那些投降過來的士兵分散前往尚未收複的休寧、黟縣、祁門以及婺源等地。這些士兵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遊說當地的守軍。


    他們要將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遞給那些守城的士兵:方紅山等一眾匪首如今已被官軍圍困於大鄣山中,插翅難逃,用不了多久便可將其一舉擒獲。趙點水承諾,隻要守城的士兵們能夠放下手中的武器,選擇投降,那麽過往之事一概不予追究;但倘若有人執迷不悟,繼續負隅頑抗到底,那便隻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這些守兵原本就因為與大部隊失去聯係而倍感孤立無援,整日裏提心吊膽,生怕哪天官兵突然殺至城下。更何況,負責守城的將領大多名不見經傳,根本沒什麽威望可言。當他們聽聞這個消息後,心中更是惶恐不安,唯恐一旦被官軍捉拿,將會遭受嚴厲的懲處。於是乎,絕大部分守將未戰先怯,早早地便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當派往各地的士兵迴來報告消息後,趙點水擔心出現異常情況,他每個縣都派了五百名士兵由一個裨將率領前去接收城池,並讓他們協助地方官員做好安保工作。同時把這個喜訊先快馬報告給劉文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桃花朵朵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裏木頭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裏木頭人並收藏我的桃花朵朵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