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還有爭下去的必要嗎?”李有誌指著那道深空中的裂隙說道。
荊無童不再言語,拉起李有誌飛上光碗的邊沿。
“其實我還想說的是,你真的錯了!”李有誌手上用了點勁,停在了光碗的邊沿。
荊無童迴頭看了一眼,重重的哼了一聲。
“海底的寶藏你也看到了,我真就不明白你怎麽就這麽固執呢?”
荊無童像沒聽見一樣,拉起李有誌徑直邁入了那凝固的光漿中。
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狀態的光,竟然凝固的和石頭一樣,不同的是每踩一步,腳下的光漿會閃爍出光華,但腳底傳來的感受和踩在一塊石頭上沒什麽兩樣。
李有誌也被這種奇異的景象震驚了。
之前對於飛升,李有誌也有所涉獵,雖然情緒上抵觸的厲害,可多年養成的規避危險的習慣,還是讓他在進入大乘後對可能存在的危險都做了基本的了解。
北魏聖山上的那麵石壁存在了多久已經無從考究,但那麵石壁上出現的名字也堪堪剛過百人。
而李有誌所能查到的典籍上有記載的飛升更是隻有五十六人而已。
所有飛升的修士,不論成功與否,沒有任何人的經曆是和別人相同的。
關於光漿的記載隻出現過兩次,疑似出現過一次。
目前這樣的凝固的光漿,更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李有誌想不明白這光漿為何會凝固,這種奇景在修行者的想象中恐怕都不曾存在過。
光漿的表麵很平展,走起來很是輕鬆,走在前麵的荊無童甚至背起了手來,很有些閑庭信步的意思。
李有誌少了一條手臂,已經走不出那種氣度來了。
但他也不屑於裝出心裏很有底的樣子,這人間千年,李有誌已沒有裝的必要。
荊無童似乎想起了什麽,迴頭問道,“咱們同年,可終究是誰大一點呢?”
李有誌怔了怔道,“我吧!我正月初一子時!”
荊無童停下腳步,皺眉道,“你還能出生的再早點嗎?”
李有誌道,“現在糾結這些還有什麽意義呢?你都已經總結過了,我這一生是玩了一生,你是辛苦了一生。都一生了,還在乎幾天幾個時辰?”
“我是臘月三十,算起來,你其實比我大了一歲啊!”荊無童道。
“有什麽用?”李有誌疑惑道。
“知道你比我大一歲,你每一步都走到了我前麵,我也就能平衡一點啦!”荊無童道。
李有誌沒有迴答,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也算是了結了我的一個心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每一步我都走的那麽艱難,而你卻很輕鬆的就站在了人間的巔峰,現在我終於知道了。”荊無童頓了頓,“你年長於我!”
“也好,隻要你能了卻心結,你想怎麽認為都可以。”李有誌道。
“你想知道我給了南齊北魏什麽樣的承諾嗎?”荊無童道。
“不想,我該安排的都安排了,島城也讓了出來,你怎麽承諾的都已和我無關。”
“我承諾隻要除掉了你,就將西周中州一並納入我西塞的版圖,這條汐河東西七千裏都不再有分裂,而南齊北魏將不再接壤,從此永休兵戈。”荊無童目光轉向了遠方,“這座島城將成為三家自由進出的港口,永享太平!”
“你太天真!”李有誌的目光也隨著荊無童看向了遠方。
“天真又怎樣?我要是做到了,又有誰會說這是天真呢?”
“你即便做到了,能太平多久呢?永享太平?你要一不在,這條汐河上下,都會成為人間地獄。”
荊無童的眉毛擰到了一起,“也許吧!”
“人心你還不了解嗎?南齊北魏,甚至中州,也許還有別的勢力,有哪一家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在這出戲裏扮演角色了?”李有誌歎了口氣,“還不是各自心懷鬼胎?”
“倒是便宜了你了!”荊無童也不反駁,畢竟李有誌說的也是事實。“白白得了那串老蜜蠟。”
“齊雲天本就不該擁有它,齊天宗已經被他快要弄廢了,老蜜蠟留在齊雲山也終究見不到天日,不如早點給他覓個新主人!”
“逆鱗呢?新禪子勢在必得,卻隻是過眼雲煙了一場。”
“你小看那個小和尚了!”李有誌抬手撫摸著那塊痣,“他才不會勢在必得,他隻是做出了這種樣子,做給你看而已。我現在反倒覺得,島城若是落到了北魏的手裏,或許還真能永享太平了。”
“那你是想多了。”荊無童放慢了腳步,和李有誌並肩而行,“這個小和尚我還真沒有小看他,雖說年幼,倒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壓根就不想參合這事兒,但整個北魏舉國上下,沒有人不被這看的見的好處所吸引,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其實你不該為難他,當年老禪子對你我二人實屬不薄了。”
“這就是我最不滿的地方,老禪子當年有沒有一點將你我玩弄於掌骨之間的感覺呢?”荊無童臉上有怒色顯現,“他自己當年號令群雄,卻在涅槃之前將你我二人提攜到了這人間最高峰,擺明了就是要你我相互製衡,你真看不出來?”
“即便老禪子當年是這樣的想法,可是無瞳,你想過沒有,他為什麽要這樣做?”
“為什麽?還不是好讓他的北魏高枕無憂。”
“你錯了,我現在反而覺得,你和我,可能沒有一個是那個站在高位還能放眼蒼生的人。當年老禪子應該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讓我們相互有個牽製,不至於在這片大陸上鬧出什麽荒唐事兒。”
“哼哼,你倒是會替他遮掩。他就是個北魏的和尚,有些德高望重而已,沒有你想像的那麽高尚。”
“也絕不會像你理解的那麽功利。他若真是隻替北魏著想,當年,他要了這整個人間不好嗎?”
“他要的了嗎?”
“要的了。”李有誌斬釘截鐵的說道,“我當年就這麽勸過他,甚至願意為他衝鋒陷陣。”
荊無童驚愕了,不可置信的看著李有誌,看著這個掣肘了自己一生的家夥。
“你不用吃驚,我當年的確這樣勸進過,那時候我覺得老禪子就是那個能心係天下的人,我相信這一點你也不得不服。但老禪子卻告訴我,這人間已經大勢在分,不在合,他說鬥轉星移,合勢還在之後,不能強為之。”
“嗬,如果大勢在合,他還真想要這人間?”
“至少我當年真的願意幫他!”
李有誌停下腳步,看著荊無童那雙灰色的眼睛,當年這眼睛還是白的,現在這眼中還有多少當年的心性呢?“無瞳,你恐怕不得不承認,當年老禪子若是振臂一唿,響應的人,你不是第一,也絕對是第二個吧!”
荊無童長出了一口氣,心中盤算了良久,終於點了點頭。
“但那都是當年,現在的話,我絕對不會是那個響應的人。”
“現在我也不會是。”李有誌斟酌道,“老禪子不在,沒有誰能當得起這個''合''字了。我不行,你也不行,別人更不行了。”
“沒有你,也許我就行。”荊無童道。
“你不行。”
李有誌攬了攬荊無童的肩頭,繼續往前走,“我這個人,沒有這份野心,也受不了這份累,一個小小的島城就弄得我筋疲力盡,更遑論這整個人間了,自然是不行的。你呢,你原本行,但老禪子說你這人執念太多,是西塞那片不毛之地讓你有太多的偏執,也是你前半生走的太艱難,所以你的這份執念讓你也少了一些悲天憫人。”
“你不是我,老禪子也不是我,你們根本不明白我。”
“那你明白過我嗎?”
荊無童沒有迴答,而是加快了腳步。
錯開了身位,李有誌看著這負手而行的背影,個中的落寞又豈是這閑庭信步的氣勢能輕易掩蓋的?
那道裂隙已在不遠處,腳下的光漿鋪就的這條路坡度漸陡。
李有誌走到這裏心裏已經越來越沒有底了。
他原本不該如此,修行千年,總要邁上這兩條路的,可眼前的這道裂隙,讓他覺得看不到那所謂的仙境,也揭不開那道自認為存在的幕布了。
而走在前麵的這個人,真就像看到的這麽自信嗎?
梭子狀的逆鱗如流星般劃過夜空。
孩子在其中,他驚奇的發現能透過龍鱗看到外麵,上麵是璀璨的星空,下麵是島城的萬家燈火。
過了島城是汐河入海前那道著名的迴龍灣,河灣內,寬闊的汐河水麵上,一葉葉夜釣的小舟載著星星點點的漁火,夜空裏飄蕩著悠揚婉轉的漁歌。
連續多日的提心吊膽,讓孩子在看到這一幕人間煙火的時候覺得格外的親切。
他看到了祈雨崖,看到了崖邊的那顆老杏樹。
杏樹下盤腿坐著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人。
年輕人正在輕輕的打開膝上的一個窄長的匣子。
匣子打開了。
一道綠色的光掠起,朝著島城的方向飛掠而去。
孩子的目光追隨著那道綠色的光看過去,那綠色的光在飛掠的過程中漸漸幻化成了一柄翠綠的竹劍,劍身上的竹節都清晰可見。
這一劍飛掠的氣勢,比孩子見到過的李有誌荊無童所有的手段都更為精妙,更為奇崛。
這一劍掠過的地方,空間似乎都已凝結。
這一劍如果是奔著那二人去的,他們將如何自處?
孩子不免心生憂慮。
但又覺得這一劍和自己有些親近,生不出排斥之心。
這種微妙的感覺讓孩子很不自在,卻又不知該如何形容。
就像自己對那座島城,明明很喜歡,可離開的時候,竟也生不出過於明顯的眷戀了。
還有這人間煙火,若非久別,又怎會親切?
“······”
“還有爭下去的必要嗎?”李有誌指著那道深空中的裂隙說道。
荊無童不再言語,拉起李有誌飛上光碗的邊沿。
“其實我還想說的是,你真的錯了!”李有誌手上用了點勁,停在了光碗的邊沿。
荊無童迴頭看了一眼,重重的哼了一聲。
“海底的寶藏你也看到了,我真就不明白你怎麽就這麽固執呢?”
荊無童像沒聽見一樣,拉起李有誌徑直邁入了那凝固的光漿中。
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狀態的光,竟然凝固的和石頭一樣,不同的是每踩一步,腳下的光漿會閃爍出光華,但腳底傳來的感受和踩在一塊石頭上沒什麽兩樣。
李有誌也被這種奇異的景象震驚了。
之前對於飛升,李有誌也有所涉獵,雖然情緒上抵觸的厲害,可多年養成的規避危險的習慣,還是讓他在進入大乘後對可能存在的危險都做了基本的了解。
北魏聖山上的那麵石壁存在了多久已經無從考究,但那麵石壁上出現的名字也堪堪剛過百人。
而李有誌所能查到的典籍上有記載的飛升更是隻有五十六人而已。
所有飛升的修士,不論成功與否,沒有任何人的經曆是和別人相同的。
關於光漿的記載隻出現過兩次,疑似出現過一次。
目前這樣的凝固的光漿,更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李有誌想不明白這光漿為何會凝固,這種奇景在修行者的想象中恐怕都不曾存在過。
光漿的表麵很平展,走起來很是輕鬆,走在前麵的荊無童甚至背起了手來,很有些閑庭信步的意思。
李有誌少了一條手臂,已經走不出那種氣度來了。
但他也不屑於裝出心裏很有底的樣子,這人間千年,李有誌已沒有裝的必要。
荊無童似乎想起了什麽,迴頭問道,“咱們同年,可終究是誰大一點呢?”
李有誌怔了怔道,“我吧!我正月初一子時!”
荊無童停下腳步,皺眉道,“你還能出生的再早點嗎?”
李有誌道,“現在糾結這些還有什麽意義呢?你都已經總結過了,我這一生是玩了一生,你是辛苦了一生。都一生了,還在乎幾天幾個時辰?”
“我是臘月三十,算起來,你其實比我大了一歲啊!”荊無童道。
“有什麽用?”李有誌疑惑道。
“知道你比我大一歲,你每一步都走到了我前麵,我也就能平衡一點啦!”荊無童道。
李有誌沒有迴答,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也算是了結了我的一個心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每一步我都走的那麽艱難,而你卻很輕鬆的就站在了人間的巔峰,現在我終於知道了。”荊無童頓了頓,“你年長於我!”
“也好,隻要你能了卻心結,你想怎麽認為都可以。”李有誌道。
“你想知道我給了南齊北魏什麽樣的承諾嗎?”荊無童道。
“不想,我該安排的都安排了,島城也讓了出來,你怎麽承諾的都已和我無關。”
“我承諾隻要除掉了你,就將西周中州一並納入我西塞的版圖,這條汐河東西七千裏都不再有分裂,而南齊北魏將不再接壤,從此永休兵戈。”荊無童目光轉向了遠方,“這座島城將成為三家自由進出的港口,永享太平!”
“你太天真!”李有誌的目光也隨著荊無童看向了遠方。
“天真又怎樣?我要是做到了,又有誰會說這是天真呢?”
“你即便做到了,能太平多久呢?永享太平?你要一不在,這條汐河上下,都會成為人間地獄。”
荊無童的眉毛擰到了一起,“也許吧!”
“人心你還不了解嗎?南齊北魏,甚至中州,也許還有別的勢力,有哪一家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在這出戲裏扮演角色了?”李有誌歎了口氣,“還不是各自心懷鬼胎?”
“倒是便宜了你了!”荊無童也不反駁,畢竟李有誌說的也是事實。“白白得了那串老蜜蠟。”
“齊雲天本就不該擁有它,齊天宗已經被他快要弄廢了,老蜜蠟留在齊雲山也終究見不到天日,不如早點給他覓個新主人!”
“逆鱗呢?新禪子勢在必得,卻隻是過眼雲煙了一場。”
“你小看那個小和尚了!”李有誌抬手撫摸著那塊痣,“他才不會勢在必得,他隻是做出了這種樣子,做給你看而已。我現在反倒覺得,島城若是落到了北魏的手裏,或許還真能永享太平了。”
“那你是想多了。”荊無童放慢了腳步,和李有誌並肩而行,“這個小和尚我還真沒有小看他,雖說年幼,倒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壓根就不想參合這事兒,但整個北魏舉國上下,沒有人不被這看的見的好處所吸引,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其實你不該為難他,當年老禪子對你我二人實屬不薄了。”
“這就是我最不滿的地方,老禪子當年有沒有一點將你我玩弄於掌骨之間的感覺呢?”荊無童臉上有怒色顯現,“他自己當年號令群雄,卻在涅槃之前將你我二人提攜到了這人間最高峰,擺明了就是要你我相互製衡,你真看不出來?”
“即便老禪子當年是這樣的想法,可是無瞳,你想過沒有,他為什麽要這樣做?”
“為什麽?還不是好讓他的北魏高枕無憂。”
“你錯了,我現在反而覺得,你和我,可能沒有一個是那個站在高位還能放眼蒼生的人。當年老禪子應該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讓我們相互有個牽製,不至於在這片大陸上鬧出什麽荒唐事兒。”
“哼哼,你倒是會替他遮掩。他就是個北魏的和尚,有些德高望重而已,沒有你想像的那麽高尚。”
“也絕不會像你理解的那麽功利。他若真是隻替北魏著想,當年,他要了這整個人間不好嗎?”
“他要的了嗎?”
“要的了。”李有誌斬釘截鐵的說道,“我當年就這麽勸過他,甚至願意為他衝鋒陷陣。”
荊無童驚愕了,不可置信的看著李有誌,看著這個掣肘了自己一生的家夥。
“你不用吃驚,我當年的確這樣勸進過,那時候我覺得老禪子就是那個能心係天下的人,我相信這一點你也不得不服。但老禪子卻告訴我,這人間已經大勢在分,不在合,他說鬥轉星移,合勢還在之後,不能強為之。”
“嗬,如果大勢在合,他還真想要這人間?”
“至少我當年真的願意幫他!”
李有誌停下腳步,看著荊無童那雙灰色的眼睛,當年這眼睛還是白的,現在這眼中還有多少當年的心性呢?“無瞳,你恐怕不得不承認,當年老禪子若是振臂一唿,響應的人,你不是第一,也絕對是第二個吧!”
荊無童長出了一口氣,心中盤算了良久,終於點了點頭。
“但那都是當年,現在的話,我絕對不會是那個響應的人。”
“現在我也不會是。”李有誌斟酌道,“老禪子不在,沒有誰能當得起這個''合''字了。我不行,你也不行,別人更不行了。”
“沒有你,也許我就行。”荊無童道。
“你不行。”
李有誌攬了攬荊無童的肩頭,繼續往前走,“我這個人,沒有這份野心,也受不了這份累,一個小小的島城就弄得我筋疲力盡,更遑論這整個人間了,自然是不行的。你呢,你原本行,但老禪子說你這人執念太多,是西塞那片不毛之地讓你有太多的偏執,也是你前半生走的太艱難,所以你的這份執念讓你也少了一些悲天憫人。”
“你不是我,老禪子也不是我,你們根本不明白我。”
“那你明白過我嗎?”
荊無童沒有迴答,而是加快了腳步。
錯開了身位,李有誌看著這負手而行的背影,個中的落寞又豈是這閑庭信步的氣勢能輕易掩蓋的?
那道裂隙已在不遠處,腳下的光漿鋪就的這條路坡度漸陡。
李有誌走到這裏心裏已經越來越沒有底了。
他原本不該如此,修行千年,總要邁上這兩條路的,可眼前的這道裂隙,讓他覺得看不到那所謂的仙境,也揭不開那道自認為存在的幕布了。
而走在前麵的這個人,真就像看到的這麽自信嗎?
梭子狀的逆鱗如流星般劃過夜空。
孩子在其中,他驚奇的發現能透過龍鱗看到外麵,上麵是璀璨的星空,下麵是島城的萬家燈火。
過了島城是汐河入海前那道著名的迴龍灣,河灣內,寬闊的汐河水麵上,一葉葉夜釣的小舟載著星星點點的漁火,夜空裏飄蕩著悠揚婉轉的漁歌。
連續多日的提心吊膽,讓孩子在看到這一幕人間煙火的時候覺得格外的親切。
他看到了祈雨崖,看到了崖邊的那顆老杏樹。
杏樹下盤腿坐著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人。
年輕人正在輕輕的打開膝上的一個窄長的匣子。
匣子打開了。
一道綠色的光掠起,朝著島城的方向飛掠而去。
孩子的目光追隨著那道綠色的光看過去,那綠色的光在飛掠的過程中漸漸幻化成了一柄翠綠的竹劍,劍身上的竹節都清晰可見。
這一劍飛掠的氣勢,比孩子見到過的李有誌荊無童所有的手段都更為精妙,更為奇崛。
這一劍掠過的地方,空間似乎都已凝結。
這一劍如果是奔著那二人去的,他們將如何自處?
孩子不免心生憂慮。
但又覺得這一劍和自己有些親近,生不出排斥之心。
這種微妙的感覺讓孩子很不自在,卻又不知該如何形容。
就像自己對那座島城,明明很喜歡,可離開的時候,竟也生不出過於明顯的眷戀了。
還有這人間煙火,若非久別,又怎會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