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一天又一天的過去,公子小耳也抵達了琅琊,最後道別的日子也終將來臨。


    這位年僅十歲的小耳活潑可愛,眼神中充滿著無知和天真,似乎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很聰明,人們一說話他就能懂。而且很好動,經常跑來跑去,這長達十多天的旅途,沒有讓他感到勞累,反而是他的母親有一些心力交瘁。


    越王不壽雙目和藹地看著他的兒子,同時也看著他的妻子,眼神中流露出一些感動的樣子。他的妻子很善解人意,知道小耳要遠行齊國,所以也特地準備了一番。不過名劍大會時間確立了,按照先定的條約,必須要提前到場以做準備,所以說還沒有等越王這一家三口好好團聚,公子小耳就要啟程了。


    魏子衡和清蓮,早早的收拾好了衣裳,準備了一些東西,準備離開琅琊城。在他離開的時候,朝中的諸位大臣紛紛前來送別。


    華尺命,餘忍之目光堅定,他們已經知道了魏子衡和越王的一個約定,現在諾言已經完成,是時候要離開了。但是對於這樣的一個曠世奇才如此離開,還是讓這兩位軍人有些感歎。


    高者和朝中大臣,別目送著魏大人的遠行,知情者頗為感歎,而不知者則另有想法。木仁和和陸離,就顯得有些幸災樂禍,畢竟越王身邊少了這樣一個人,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好事。太子朱勾在一旁的角落中站著,他沒有任何表情,隻是一直在那兒看著注視著魏子衡的離開,同時他的目光更多的投在了魏子衡身邊的公子小耳。


    越王不壽,站在城牆上,看著自己的兒子以及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就此離開。為了表達這一個多月來魏子衡的感謝,在臨行前還送了不少的金銀,最後背影緩緩的消失,沒入了前方的大道中,越王不壽最後說道:“子衡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隻是希望有那麽一天吧!”


    在越王身後站著的越王八劍的剩下四位,真剛如此肯定的說道:“魏大人很強,無論在劍術上還是在治國才能上,如此年輕便有此番成就,不愧是舉世無雙的人才。當時在刺殺的時候,我可以看出魏大人不遜色於我們。”他身後的轉魄,滅魂,還有斷水,也紛紛點頭稱讚。


    遠方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點點白雲漂浮在空中,小鳥飛翔,走獸馳騁。望著身後那巍峨的城牆,或許自己再也不會來了吧?


    魏子衡乘著一隊馬車開赴齊國臨淄,為確保公子小耳的安全,魏子衡親自和公子小耳乘坐同一輛馬車。


    小耳很可愛的說道:“魏哥哥,你手上這把劍是先王的嗎?”


    魏子衡點點頭,拿出了自己的配件行過來,讓小耳細心觀察,然後說:“這是你曾祖父越王勾踐的佩劍,隻不過這隻是一把副劍,真正的那一把已經和你的祖父一同入土了。”


    公子小耳顯得有些疑惑,他撫摸著劍鞘說道:“這是副劍嗎?我聽我們家那些叔叔阿姨說,副劍。是專門用來入土的。隻有正劍才會拿來贈送給臣子。”


    魏子衡一聽瞬間詫異,他內心此時從未這樣懷疑過,他將劍舉了起來,嗖的一聲拔了出來,認真的看著劍上刻著的八個大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有點難以置信的說:“小耳,你說什麽?真的嗎?可是你父親說這隻是一把副劍。”


    小耳身高不高,長相呆萌直接他的小手插在自己的胸前說道:“我可不會記錯,我那些叔叔們都說了,副件是用來入土安葬的。都是為了傳承君王精神,才會拿正劍來賜予自己的臣子。”


    自古說小兒無戲言,魏子衡看著年幼的小耳,望著劍緩緩地說:“原來從一剛開始越王就對我給予了重望,原來這把劍就是當年越王勾踐使用過的。”


    想到這裏,頓時思緒萬千。腦中瞬間浮現出當年勾踐北上會盟諸侯威震天下的時候,對天指著劍對諸侯呐喊,讓周王室膽寒。小國臣服大國朝拜,從此天下之事,華夏之心會於琅琊。此等豪邁君王之劍,此時就在自己的手中。魏子衡如果不是小耳說出,恐怕他這輩子都不會知道。從那一刻起,這把劍的意義就絕對不同凡響了。對外說是副劍,但實際上卻是正劍,如此安排,別有用心。


    魏子衡轉頭撫摸著小耳的腦袋說:“等我們在齊國辦完事情,這把劍就由你親自交給你父親吧!”


    小耳小小的腦袋頂著大大的疑惑,很乖巧的說:“好吧。我父王說了,凡是魏哥哥說的話,小耳一定照辦。”


    “乖,小耳,以後你可是要成為君王的人呀。”魏子衡著自己麵前的小耳,頓時忍不住說道。


    “為什麽?難道不應該是朱勾哥哥嗎?”小耳歪著腦袋說。


    魏子衡笑了笑:“你長大了,你就會明白的。你身在王侯家庭,你自然會明白的。”


    一路上車隊由軍隊保護,在經過一些重要之地的時候,拿出竹簡文書,很快便放行。在到達邊境之地後,護衛軍隊的數量明顯的增加,同時在行進了十公裏之後,齊國的軍隊也前來交接了。


    魏子衡緩緩的走下去,讓小耳待在馬車中,和齊國的人進行交涉:“在下越國魏子衡,受齊王之邀,北上臨淄參加名劍大會。這是文書。”


    齊國的使者有模有樣的接過文書看了一遍,滿麵笑容地說道:“各位隨我而來,接下來的路程由我和大家一起。”


    這位齊國的使者相貌平平,但是言辭頗有特色,話語之間盡顯修養才學。魏子衡十分好奇的說:“使者大人如此口才,令在下佩服。”


    這位齊國的使者也不掩飾,直接說:“實不相瞞魏大人,在下出自名家,隻是在這齊國為官而已。”


    魏子衡秀眉一挑說道:“名家之人,久仰久仰,聽說名家之人口才極好,無論議論還是敘述都是這方麵的行家,在下也想學習一下名家言辭,來提高修養。”


    這位使者揮揮手說:“我想魏大人一定弄錯了一些東西,名家言辭錯綜複雜,大家之下有諸多小派,每派言詞特點皆不相同,而且敘述方法也有所偏差。我隻是自學而已,加入名家無非是學習學習。再說魏大人的口才也非常之好,一看就是為官之才。”


    魏子衡微微的笑了笑,不過細細想來,確實現在自己說話多多少少都有些官本位的口吻,現在離開越國宮廷,這口吻還是得改改,說:“自學嗎?實在沒有看出來呀,果然如世人所說,學不在師,而再於天地,學無止境,用心伊始。”


    這位齊國使者也頗為興趣的說道:“不知道魏大人喜歡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呀?”


    魏子衡細細的想了想,也沒能給出比較好的答案:“目前還不知道,實際上更多的情況下,我有我自己的思想。”


    聽了這話,這位齊國的使者頓時眼前一亮,說道:“有這想法者少見呀,有自己想法,到時候開門立派都不是問題。祝魏大人好運。”


    “一樣,一樣。”魏子衡看著前方如此說。


    進入齊國境內之後,旅途還算平坦,小耳很乖巧的,在馬車中坐著,欣賞著外麵的風景,或者說拿著竹簡出來閱讀。時常也和清蓮說話,把她當做大姐姐一樣,有說有笑。魏子衡也經常和小耳談論一些哲學大道,講述一些儒家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及道家順應自然吻合天道的哲學。


    齊國軍隊的護衛還算不錯,所提供的路上幹糧也算豐盛,禦馬的馬夫日夜輪換,甚至在一些小鎮上,連馬匹也輪換。為的就是能盡快的趕往齊國的都城臨淄。


    又前進了好幾天,終於到達了齊國腹地的地方,這裏村落的規模逐漸變大,也出現了一些大規模的城池,在穿行的過程中,來往的居民對這一個車隊頗為感興趣,不使者向著馬車內望去。


    魏子衡指著前麵那個大城說:“這個是齊國的淳於城,規模龐大,人口眾多,周圍有許多村莊是當地的一個行政軍事經濟中心。


    這個地方也出過很多人才遍布華夏,有其中不少為齊國而工作,同時,地處齊國腹地。戰爭之時,這裏一度被作為後勤保障的中心。以前在齊越之戰的時候,這座城調集了數萬軍隊奔赴前線。”


    小耳也很識趣的說道:“齊越之戰,我知道一些。戰爭的事情我不太懂,我隻知道很殘忍,無論是哪一方。”


    魏子衡點點頭:“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有數不盡的矛盾會發生,有的時候看著別人得事,自己也會有嫉妒,種種原因之下,矛盾不可發生,然而在這所有矛盾中,最為高級的莫過於戰爭。戰爭簡單而殘酷,但是背後包含著無窮無盡的道理。這個世界戰爭如此之多,但是卻沒有人能製止。”


    “周王也不行嗎?”小耳好奇的問道。


    “不行!”魏子衡認真地說:“現在的周天子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了,這個世界屬於諸侯,周王已經隻剩下象征性的意義。華夏土地上的兼並從來沒有停止,因為矛盾,因為土地,因為人口,因為那些金銀財寶。戰爭似乎永無止境。


    小耳,你要記住每一個霸主的誕生都象征著血和淚。他們要在無窮無盡的人山血海中站起來,每一個霸主手上無一不沾染的鮮血,他們或多或少將戰爭之矛指向那些不服從自己的諸侯。這就是事實,雖然你年紀尚輕,如果是尋常人家這些不必跟你講,但是你要記住,你是越王不壽的兒子,你就應該明白明白這個世界為什麽會如此殘酷?”


    小耳聽著聽著頓時沒了活力,他就呆呆的坐在那裏,聽他緩緩的說:“如果將來我變成了越王,如果我帶領著越國軍隊橫掃八方,吞並諸侯,統一整個華夏。是不是到那個時候就沒有戰爭了。”


    魏子衡聽著頓時有些驚訝,他沒想到小耳如此年紀居然會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似乎看起來有些極度危險,但是,放眼這個群雄割據的天下,如果真的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站了出來,統一整個華夏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那麽,我的天,完全不敢想象!


    魏子衡按耐住了焦躁的心,緩緩的說:“在這之前,你得先成為一個好的君王。”


    “恩!”小耳很認真的點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穿秋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穿秋淚並收藏六韜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