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元軍陣。
賽因赤答忽、王保保、虎林赤諸人悉數出城,隻留下了閻思孝、李老保守禦城中。軍士推來了望樓,賽因赤答忽、王保保下馬,登高遠望,觀看對麵的聯軍陣型。
燕軍在左前方,吳軍在右前方。
兩邊的陣型大眼看去,好像相同,但細細分辨,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的地方是都把步卒列在了前頭。不同的地方是,燕軍把馬軍放在了後邊,而吳軍把馬軍放在了中軍。
燕軍人多,一萬多人,共分成了五部。
中軍兩千人,五十人一隊,計四十隊。其內:弓弩手、火銃手各二百五十人;騎兵千人;甲士五百人。圍繞中軍,前後左右各有一軍,分別由佟生養、胡忠、高延世,以及剛剛來到不久的邊安烈、柳三等統帶。各軍人數有多有少,大致上都差不多,兩千人到三千人左右。具體的兵種配備與中軍相仿,弓弩手、火銃手、步卒、騎兵等各類相雜。唯一的區別是佟生養等的馬軍陣中,步卒較少;邊安烈等的步卒陣裏,馬軍較少。
吳軍人少,五千人,分成了三部。
中軍一千五百人,也是五十人一隊,內有騎兵數百。左右兩軍各一千八百人左右,皆為步卒。盾牌手在前,長槍手、刀斧手在中,弓弩手在後。
“看出來了麽?”賽因赤答忽問王保保。
王保保手按望樓的圍欄,點了點頭,說道:“看出來了。”
“燕賊的陣型狀若梅花,步卒在前,騎兵在後,左右、前後四軍牢牢護住了中軍,前期應該是以防禦為主。吳賊的陣型三軍並列,左右兩個側翼稍微向前突出,中軍略略靠後,分明是進攻的陣勢。他們應該是先發。”
“是。”
“傳下令去,命我前陣、右翼,提高戒備,警惕吳賊。”
“諾!”
軍令傳下。元軍的陣型隨之做出了調整。
……
燕軍陣。
士卒亦推來了望樓,趙過、潘賢二也正在登高遠望,看見了元軍陣型的調整。
“看、看到了麽?”
“看見了。”
“韃、韃子調整陣型,應該是發現了端倪,猜、猜出了先戰的是吳軍。”
“不錯。”
“觀、觀韃子陣型,步卒在前,弓、弓弩手在中,騎兵在後。長、長槍營、鐵甲營皆在中軍。很明顯,他、他這是想先守而後攻。”
“是啊,中堅精銳都沒有放在前邊。而且,將軍你請看,陣後的騎兵全都沒有上馬,長槍營的長槍都放在地上,鐵甲營也都還沒有穿戴齊全重甲,韃子是在養精蓄銳啊!想用前頭的步卒來消耗咱們的衝力,然後再用精銳反擊。”
望樓下,一騎從南邊奔來,看其小旗,是吳軍派來的信使。
“江南參政常遇春,敬告益都左丞趙大人,我軍列陣已畢,隨時可以出戰。”
“請、請轉告常參政,等我鼓聲響起後,請、請他出戰。”
“是!”
信使接令,返迴吳營。
按照海東軍製,兩萬人的軍隊,中軍置放四十麵大鼓。鼓聲響起時,可傳出甚遠。吳軍能夠聽得很清楚。潘賢二指著放在望樓邊兒上的沙漏,與趙過說道:“將軍,辰時快到了。”
會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
賽因赤答忽、王保保觀罷聯軍的陣型,下望樓,遣蔡子英單騎出陣,行至中間地帶,提高了嗓音,對著燕軍陣喊道:“大元太尉請將軍說話。”
趙過一怔,很快明白了元軍的意思,所謂“說話”,無非就是想借此打擊一下敵人的士氣罷了,有道是“明其為賊,敵乃可服”。他拱手與潘賢二說道:“請、請先生出馬。”
潘賢二也不推辭,下望樓,上馬出陣,往前走了點,停下來,高聲說道:“大宋益都左丞趙公,敬問貴軍有何話說?”
戰場上非常安靜,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說話。有飛鳥從半空掠過,像是才發現了對壘的千軍萬馬,受到了驚嚇似的,鳴叫一聲,驟然展翅高飛,鑽入了低沉的陰雲層中,不見了蹤影。便在這一片寂靜無聲之中,三個軍陣之間,萬眾矚目之下,開闊平原之上,兩人對答。
“今天下亂,民不聊生,都是被你們所害。民間傳言:海東卒窮惡如狼,淮右軍嗜食人肉。你們是如此的殘暴,簡直牲畜不如!可憐百姓何辜,遭此荼毒!你們的所謂‘燕王’、‘吳國公’,自詡仁義,卻不因此感到罪過,投降王師,以求自新;反而為一己之私利,不顧千萬生民,興師動眾,窮燕、吳之力,主動開釁與我。方今,我家太尉公統晉冀之義勇、驅河南之雄傑,軍士們投石拔距,蒙輪擊劍,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製勍敵如拾遺,破強軍如摧朽,奉天命誅賊,為民解倒懸,士氣如虹!我師躍馬礪戈,克蕩氛祲;爾等則孤軍深入,後繼無援。……,形勢如此,如果你們害怕敗亡,就速速過來投降!不降,請戰,銳悍者誅!”
蔡子英口才不錯,長篇大論下來,氣勢頗是慷慨激昂。潘賢二靜靜地聽他說完,仰天大笑:“哈哈!”
“你為何發笑?”
“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暴虐無道,如虎牧羊,謂之殘,兵殘者破!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何必鼓三寸舌,說些黑白顛倒的話?縱使讓你說到口幹舌燥,又有何用?今我家大王起義軍,戰爾殘兵,必勝!”
言簡意賅。
蔡子英還要說些什麽,潘賢二高高地把手舉了起來。燕軍陣裏,鼓聲頓時大作,先是列在前邊的將校們高唿,接著前陣的士卒們高唿,最後萬餘人齊聲大唿:“今我家大王起義軍,戰爾殘兵,必勝!嗬、嗬,必勝!”
如平地起雷,唿聲震天。
潘賢二撥馬轉走,不再理會蔡子英,歸入陣中。蔡子英無奈,也隻得歸陣。趙過與常遇春相約:鼓聲起,吳軍出戰。隨著鼓聲,吳軍陣中,馳出一騎,披掛重甲,橫放長戈,徑直來到元軍陣前,相距隻有兩百步。
……
趙過注意到了此人,與剛剛重新登上望樓的潘賢二說道:“此、此誰人?”
“應是吳軍勇將。看架勢,是被常遇春派出來挑戰韃子的。”
決戰前,先遣派勇將出陣單挑,這在各個朝代都很常見。羅貫中後來寫《三國演義》,經常會讓雙方武將單挑,決出勝負然後再戰,其中未嚐沒有他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曆在內。
吳軍勇將挑戰,元軍不能不應。
不過,陣前挑戰,用不著遣派上將,選勇武之士便就可以了。
王保保說道:“孩兒親兵裏,有一百戶,擅用鐵槍,重二十斤,名聞軍中,因姓劉,號‘劉鐵槍’。日前從巨野突圍時,他扈衛孩兒,先後連殺紅賊數員悍將。可遣出應戰。”賽因赤答忽同意了,命劉鐵槍出陣。
劉鐵槍到得陣前,看吳軍來將,見有兜鍪遮臉,瞧不清楚模樣,橫槍說道:“來將通名!俺鐵槍下,不殺無名之輩。”話音未落,吳將催馬突前,長戈一挑,將他的鐵槍蕩開,借助馬速,長戈迴收,在兩人擦身而過時,反手用長戈的尾部將之打落在地,兜轉迴來,驅馬用馬蹄踐踏其身。
這一連串的動作,如電光火石。元軍還沒反應過來,劉鐵槍已被踩死,無不大驚。王保保、賽因赤答忽相對驚愕,這不像是陣鬥,倒仿似殺雞。賽因赤答忽說道:“這,這,……。賊將好生勇悍!”
吳將躍馬,再度挑戰。
王保保說道:“虎翼軍中有一副千戶,向以驍勇出名,人稱拔都,騎射絕眾。單論武藝,與郭雲、韓劄兒不相上下,遠勝劉鐵槍。可以出戰。”
拔都接令出陣。
他學了乖,不肯太過靠近吳將,持弓拉滿,斜放鞍前,指間夾了一支羽箭,謹慎地說道:“看你武藝,定非無名之輩。可是蔡遷?”
吳將說道:“欲鬥則鬥,何必多言?”
“比箭可以麽?”
“讓你先射!”
拔都把羽箭搭上,拿起長弓,說道:“俺此箭以雕翎為羽,去速甚快。將軍且請提防。”手鬆箭出,去如流星。
吳將把長戈交到右手,踞坐馬上,紋絲不動,直到箭至眼前,說時遲、那時快,千鈞一發間,陡轉身,大伸腰,使了個馬上鐵板橋,躲開過去;同時,左手在腰邊一抹,取出了短刀。接著,他雙腿、腰上使力,身子重又坐正,左手垂在身邊,猛地往前一擲,把短刀甩了出去。
眾人急忙去看時,隻見短刀正中了拔都的麵門。他大叫一聲,翻身墜馬,眼見短刀入骨數寸,已是不得活了。
賽因赤答忽倒抽一口冷氣,說道:“又是連一合都沒有接下,吳賊中竟有此等勇悍!難道是馮國勝麽?冀寧軍中有一千戶,好用大刀,遇小敵怯,遇大敵則勇,勇冠三軍,號稱‘萬人敵’。看來,隻有遣他出陣了!”
萬人敵出陣。
他吸取了劉鐵槍、拔都失利的經驗,出得陣後,一言不發,催馬疾行,直奔吳將,揮起大刀,帶著風聲,往下就砍。吳將打馬轉走,奔出一段距離,待馬速提上,乃迴身應戰。
兩騎相遇。
大刀下砍,長戈上支。刀重戈輕,擋不住,“喀喇”一聲,長戈斷成兩截。大刀繼續往下落,擦著吳將的鼻子下去,險些砍中。
兩騎交錯而過。
吳將急兜馬,轉過來。萬人敵的馬術沒有吳將好,轉得慢了點,一看來不及,幹脆繼續往前跑,變成了吳將在後邊追他。片刻功夫,兩人繞著陣前空地轉了好幾個圈子。兩軍士卒看得眼花繚亂。
吳將馬快,追上了萬人敵。
元軍士卒皆屏息凝神,睜大了眼,有沉不住氣的,輕“啊”出聲。吳將所佩的短刀已經擲出,手中可用的武器隻有斷成兩截的長戈,追上萬人敵後,他丟掉了左手裏的一半斷戈,猿臂輕舒,拽住萬人敵的披風,輕鬆將之拉到近前,右手揚起,狠狠插下,把另一半的斷戈插入了其脖頸。
他是從右邊追上的萬人敵,也就是說,他在萬人敵的右邊,所以丟掉了左手的斷戈。而又因為他在萬人敵的右邊,而萬人敵又不是左撇子,握大刀的手乃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即刀刃也是在身體的右邊,與吳將同處一個方位,格擋不便,故此未及一合,便又被斬落馬下。
兩軍陣前殺人,輕而易舉。並且相距元軍陣地隻有一兩百步遠,動作還幹脆利索,視近兩萬的敵人如無物,簡直膽大包天!燕、吳兩軍不約而同,齊聲喝彩:“好!”喝彩聲落,吳軍又大唿道:“將軍威武!”
……
燕軍陣。
趙過讚歎地說道:“這、這便是淮泗英傑的風采麽?卻不知姓名。”微動愛才之情,命望樓下的士卒,“速、速去陣前,問吳將姓名。”
元軍陣。
賽因赤答忽駭然失聲,說道:“此古之賁、育也!奈何從賊?”起了招攬之意,命望樓下的士卒,“且去陣前,問來將姓名。”
……
不用等他們去問,吳軍已經把此人的名字喊了出來:“將軍威武!常十萬。將軍威武!常十萬。”朱元璋麾下頭號悍將,此次北上第一統領,江南參政常遇春。吳軍三唿,響遏行雲。風雲匯聚,天地變色。
常遇春單騎獨立,立在萬眾之前,睥睨三軍陣中。
趙過茫然若失,說道:“原來卻是常十萬!”雖然愛才,卻也知道沒機會將之招攬麾下了。
聽得來將便是常遇春,賽因赤答忽的招攬之意頓去。王保保急忙舉手,下令:“吳賊主將輕出,速起輕騎出陣,將之留下!”
……
直到此時,燕軍的三通戰鼓方才敲畢。
鼓聲落,角聲起。角聲停後,決戰就要展開。便在鼓落角起中,元軍的陣門開,數百輕騎蜂擁奔出,殺向常遇春。
</p>
元軍陣。
賽因赤答忽、王保保、虎林赤諸人悉數出城,隻留下了閻思孝、李老保守禦城中。軍士推來了望樓,賽因赤答忽、王保保下馬,登高遠望,觀看對麵的聯軍陣型。
燕軍在左前方,吳軍在右前方。
兩邊的陣型大眼看去,好像相同,但細細分辨,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的地方是都把步卒列在了前頭。不同的地方是,燕軍把馬軍放在了後邊,而吳軍把馬軍放在了中軍。
燕軍人多,一萬多人,共分成了五部。
中軍兩千人,五十人一隊,計四十隊。其內:弓弩手、火銃手各二百五十人;騎兵千人;甲士五百人。圍繞中軍,前後左右各有一軍,分別由佟生養、胡忠、高延世,以及剛剛來到不久的邊安烈、柳三等統帶。各軍人數有多有少,大致上都差不多,兩千人到三千人左右。具體的兵種配備與中軍相仿,弓弩手、火銃手、步卒、騎兵等各類相雜。唯一的區別是佟生養等的馬軍陣中,步卒較少;邊安烈等的步卒陣裏,馬軍較少。
吳軍人少,五千人,分成了三部。
中軍一千五百人,也是五十人一隊,內有騎兵數百。左右兩軍各一千八百人左右,皆為步卒。盾牌手在前,長槍手、刀斧手在中,弓弩手在後。
“看出來了麽?”賽因赤答忽問王保保。
王保保手按望樓的圍欄,點了點頭,說道:“看出來了。”
“燕賊的陣型狀若梅花,步卒在前,騎兵在後,左右、前後四軍牢牢護住了中軍,前期應該是以防禦為主。吳賊的陣型三軍並列,左右兩個側翼稍微向前突出,中軍略略靠後,分明是進攻的陣勢。他們應該是先發。”
“是。”
“傳下令去,命我前陣、右翼,提高戒備,警惕吳賊。”
“諾!”
軍令傳下。元軍的陣型隨之做出了調整。
……
燕軍陣。
士卒亦推來了望樓,趙過、潘賢二也正在登高遠望,看見了元軍陣型的調整。
“看、看到了麽?”
“看見了。”
“韃、韃子調整陣型,應該是發現了端倪,猜、猜出了先戰的是吳軍。”
“不錯。”
“觀、觀韃子陣型,步卒在前,弓、弓弩手在中,騎兵在後。長、長槍營、鐵甲營皆在中軍。很明顯,他、他這是想先守而後攻。”
“是啊,中堅精銳都沒有放在前邊。而且,將軍你請看,陣後的騎兵全都沒有上馬,長槍營的長槍都放在地上,鐵甲營也都還沒有穿戴齊全重甲,韃子是在養精蓄銳啊!想用前頭的步卒來消耗咱們的衝力,然後再用精銳反擊。”
望樓下,一騎從南邊奔來,看其小旗,是吳軍派來的信使。
“江南參政常遇春,敬告益都左丞趙大人,我軍列陣已畢,隨時可以出戰。”
“請、請轉告常參政,等我鼓聲響起後,請、請他出戰。”
“是!”
信使接令,返迴吳營。
按照海東軍製,兩萬人的軍隊,中軍置放四十麵大鼓。鼓聲響起時,可傳出甚遠。吳軍能夠聽得很清楚。潘賢二指著放在望樓邊兒上的沙漏,與趙過說道:“將軍,辰時快到了。”
會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
賽因赤答忽、王保保觀罷聯軍的陣型,下望樓,遣蔡子英單騎出陣,行至中間地帶,提高了嗓音,對著燕軍陣喊道:“大元太尉請將軍說話。”
趙過一怔,很快明白了元軍的意思,所謂“說話”,無非就是想借此打擊一下敵人的士氣罷了,有道是“明其為賊,敵乃可服”。他拱手與潘賢二說道:“請、請先生出馬。”
潘賢二也不推辭,下望樓,上馬出陣,往前走了點,停下來,高聲說道:“大宋益都左丞趙公,敬問貴軍有何話說?”
戰場上非常安靜,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說話。有飛鳥從半空掠過,像是才發現了對壘的千軍萬馬,受到了驚嚇似的,鳴叫一聲,驟然展翅高飛,鑽入了低沉的陰雲層中,不見了蹤影。便在這一片寂靜無聲之中,三個軍陣之間,萬眾矚目之下,開闊平原之上,兩人對答。
“今天下亂,民不聊生,都是被你們所害。民間傳言:海東卒窮惡如狼,淮右軍嗜食人肉。你們是如此的殘暴,簡直牲畜不如!可憐百姓何辜,遭此荼毒!你們的所謂‘燕王’、‘吳國公’,自詡仁義,卻不因此感到罪過,投降王師,以求自新;反而為一己之私利,不顧千萬生民,興師動眾,窮燕、吳之力,主動開釁與我。方今,我家太尉公統晉冀之義勇、驅河南之雄傑,軍士們投石拔距,蒙輪擊劍,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製勍敵如拾遺,破強軍如摧朽,奉天命誅賊,為民解倒懸,士氣如虹!我師躍馬礪戈,克蕩氛祲;爾等則孤軍深入,後繼無援。……,形勢如此,如果你們害怕敗亡,就速速過來投降!不降,請戰,銳悍者誅!”
蔡子英口才不錯,長篇大論下來,氣勢頗是慷慨激昂。潘賢二靜靜地聽他說完,仰天大笑:“哈哈!”
“你為何發笑?”
“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暴虐無道,如虎牧羊,謂之殘,兵殘者破!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何必鼓三寸舌,說些黑白顛倒的話?縱使讓你說到口幹舌燥,又有何用?今我家大王起義軍,戰爾殘兵,必勝!”
言簡意賅。
蔡子英還要說些什麽,潘賢二高高地把手舉了起來。燕軍陣裏,鼓聲頓時大作,先是列在前邊的將校們高唿,接著前陣的士卒們高唿,最後萬餘人齊聲大唿:“今我家大王起義軍,戰爾殘兵,必勝!嗬、嗬,必勝!”
如平地起雷,唿聲震天。
潘賢二撥馬轉走,不再理會蔡子英,歸入陣中。蔡子英無奈,也隻得歸陣。趙過與常遇春相約:鼓聲起,吳軍出戰。隨著鼓聲,吳軍陣中,馳出一騎,披掛重甲,橫放長戈,徑直來到元軍陣前,相距隻有兩百步。
……
趙過注意到了此人,與剛剛重新登上望樓的潘賢二說道:“此、此誰人?”
“應是吳軍勇將。看架勢,是被常遇春派出來挑戰韃子的。”
決戰前,先遣派勇將出陣單挑,這在各個朝代都很常見。羅貫中後來寫《三國演義》,經常會讓雙方武將單挑,決出勝負然後再戰,其中未嚐沒有他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曆在內。
吳軍勇將挑戰,元軍不能不應。
不過,陣前挑戰,用不著遣派上將,選勇武之士便就可以了。
王保保說道:“孩兒親兵裏,有一百戶,擅用鐵槍,重二十斤,名聞軍中,因姓劉,號‘劉鐵槍’。日前從巨野突圍時,他扈衛孩兒,先後連殺紅賊數員悍將。可遣出應戰。”賽因赤答忽同意了,命劉鐵槍出陣。
劉鐵槍到得陣前,看吳軍來將,見有兜鍪遮臉,瞧不清楚模樣,橫槍說道:“來將通名!俺鐵槍下,不殺無名之輩。”話音未落,吳將催馬突前,長戈一挑,將他的鐵槍蕩開,借助馬速,長戈迴收,在兩人擦身而過時,反手用長戈的尾部將之打落在地,兜轉迴來,驅馬用馬蹄踐踏其身。
這一連串的動作,如電光火石。元軍還沒反應過來,劉鐵槍已被踩死,無不大驚。王保保、賽因赤答忽相對驚愕,這不像是陣鬥,倒仿似殺雞。賽因赤答忽說道:“這,這,……。賊將好生勇悍!”
吳將躍馬,再度挑戰。
王保保說道:“虎翼軍中有一副千戶,向以驍勇出名,人稱拔都,騎射絕眾。單論武藝,與郭雲、韓劄兒不相上下,遠勝劉鐵槍。可以出戰。”
拔都接令出陣。
他學了乖,不肯太過靠近吳將,持弓拉滿,斜放鞍前,指間夾了一支羽箭,謹慎地說道:“看你武藝,定非無名之輩。可是蔡遷?”
吳將說道:“欲鬥則鬥,何必多言?”
“比箭可以麽?”
“讓你先射!”
拔都把羽箭搭上,拿起長弓,說道:“俺此箭以雕翎為羽,去速甚快。將軍且請提防。”手鬆箭出,去如流星。
吳將把長戈交到右手,踞坐馬上,紋絲不動,直到箭至眼前,說時遲、那時快,千鈞一發間,陡轉身,大伸腰,使了個馬上鐵板橋,躲開過去;同時,左手在腰邊一抹,取出了短刀。接著,他雙腿、腰上使力,身子重又坐正,左手垂在身邊,猛地往前一擲,把短刀甩了出去。
眾人急忙去看時,隻見短刀正中了拔都的麵門。他大叫一聲,翻身墜馬,眼見短刀入骨數寸,已是不得活了。
賽因赤答忽倒抽一口冷氣,說道:“又是連一合都沒有接下,吳賊中竟有此等勇悍!難道是馮國勝麽?冀寧軍中有一千戶,好用大刀,遇小敵怯,遇大敵則勇,勇冠三軍,號稱‘萬人敵’。看來,隻有遣他出陣了!”
萬人敵出陣。
他吸取了劉鐵槍、拔都失利的經驗,出得陣後,一言不發,催馬疾行,直奔吳將,揮起大刀,帶著風聲,往下就砍。吳將打馬轉走,奔出一段距離,待馬速提上,乃迴身應戰。
兩騎相遇。
大刀下砍,長戈上支。刀重戈輕,擋不住,“喀喇”一聲,長戈斷成兩截。大刀繼續往下落,擦著吳將的鼻子下去,險些砍中。
兩騎交錯而過。
吳將急兜馬,轉過來。萬人敵的馬術沒有吳將好,轉得慢了點,一看來不及,幹脆繼續往前跑,變成了吳將在後邊追他。片刻功夫,兩人繞著陣前空地轉了好幾個圈子。兩軍士卒看得眼花繚亂。
吳將馬快,追上了萬人敵。
元軍士卒皆屏息凝神,睜大了眼,有沉不住氣的,輕“啊”出聲。吳將所佩的短刀已經擲出,手中可用的武器隻有斷成兩截的長戈,追上萬人敵後,他丟掉了左手裏的一半斷戈,猿臂輕舒,拽住萬人敵的披風,輕鬆將之拉到近前,右手揚起,狠狠插下,把另一半的斷戈插入了其脖頸。
他是從右邊追上的萬人敵,也就是說,他在萬人敵的右邊,所以丟掉了左手的斷戈。而又因為他在萬人敵的右邊,而萬人敵又不是左撇子,握大刀的手乃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即刀刃也是在身體的右邊,與吳將同處一個方位,格擋不便,故此未及一合,便又被斬落馬下。
兩軍陣前殺人,輕而易舉。並且相距元軍陣地隻有一兩百步遠,動作還幹脆利索,視近兩萬的敵人如無物,簡直膽大包天!燕、吳兩軍不約而同,齊聲喝彩:“好!”喝彩聲落,吳軍又大唿道:“將軍威武!”
……
燕軍陣。
趙過讚歎地說道:“這、這便是淮泗英傑的風采麽?卻不知姓名。”微動愛才之情,命望樓下的士卒,“速、速去陣前,問吳將姓名。”
元軍陣。
賽因赤答忽駭然失聲,說道:“此古之賁、育也!奈何從賊?”起了招攬之意,命望樓下的士卒,“且去陣前,問來將姓名。”
……
不用等他們去問,吳軍已經把此人的名字喊了出來:“將軍威武!常十萬。將軍威武!常十萬。”朱元璋麾下頭號悍將,此次北上第一統領,江南參政常遇春。吳軍三唿,響遏行雲。風雲匯聚,天地變色。
常遇春單騎獨立,立在萬眾之前,睥睨三軍陣中。
趙過茫然若失,說道:“原來卻是常十萬!”雖然愛才,卻也知道沒機會將之招攬麾下了。
聽得來將便是常遇春,賽因赤答忽的招攬之意頓去。王保保急忙舉手,下令:“吳賊主將輕出,速起輕騎出陣,將之留下!”
……
直到此時,燕軍的三通戰鼓方才敲畢。
鼓聲落,角聲起。角聲停後,決戰就要展開。便在鼓落角起中,元軍的陣門開,數百輕騎蜂擁奔出,殺向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