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演武場估計會有一些盯梢的人,不過他們並不怕。不找事,也不怕事;大概就是淩塵此行的準則了吧。


    他們從側門進的,也是淩塵不願多生事端的結果。畢竟此行的目的是為了修行,而不是約架。


    找了一片尚且寬闊的地帶,四周通透,主要是偏僻,人少。


    玄意境,大體的來說就是能夠踏空而行。看似很厲害的一種能力,實則沒有一點技術含量。踏空也分很多種方式,各不相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為了能懸浮在空中,以達到“飛行”的目的。


    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踏空方式就是靈力外放。


    短暫且急促的一股靈力通過足三陰、足三陽經,當經過一定的壓縮之後釋放,就會獲得一定的反衝力。以自身為基點,通過這種力量連續不斷的“跳躍”,就能達到踏空的目的。


    當然,這是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練習後,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熟練的踏空的目的。而且這種方式也是最常見、最節省靈力的一種方式。


    十二經脈負責靈力的周天運行,循環往複。很多人隻會注重手三陰、手三陽經的靈力運行,因為這是戰鬥、修行所用的最多的。但足三陰、足三陽經也一樣,它們同樣重要,隻是相比起戰鬥這種主流方式,它們所起到的是強輔助作用。


    當初淩塵作為初學者也是不甚理解這種方式,所幸滄狄沒有誤他,而是以強硬的方式逼迫淩塵修行,才得以有淩塵的今天。


    另一種踏空方式也一樣有趣。


    它是通過不斷的維持一股靈力,將其附著在周身。通過自身操控這股靈力,以達到托起身體,然後懸浮於半空。這種方式就非常考驗自身對靈力的把控程度了,許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難以做到。


    它的難度就在於,如何用這一股自身的靈力,托起整個身體。同時這股靈力附著在哪裏,用多少靈力維持,又該如何操控;這些都是自身通過不斷實踐才能得出的結果。書本中隻會寫出這種修行方式,可結果卻是因人而異。


    那為何這麽難的踏空會被記錄呢?因為強。普通人會選擇第一種,簡單、易學;甚至現在淩塵就可以當場實踐。可第二種才是真正強者願意去追求的。


    這種方式不僅是對靈力把控極致的表現,同時也更加便捷、隨意、靈活。


    第一種踏空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反衝力。每一次跳躍都會存在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在戰鬥或訓練中會存在非常的隱患。可架不住這方式學起來快,易上手。所以這點弊端相比起優點來說,還不足以讓人望而卻步。真正熟練學習的人,是可以完美解決反衝力的,甚至還能將其作為一大助力。


    第二種因為難,自然的也就沒有了第一種的副作用,隨心所欲,心隨意動。隻要你的靈力足夠,你就能飛更高更遠。唯一的缺點就是難,很難。


    所以要說這兩種踏空到底孰優孰劣,誰也沒個結果。但相較而言,必然是第二種對於以後的修行道路幫助最大。


    適合自己的自然最好。


    修行界有九大悲催死法,玄天三境就獨占其三,幾乎每個境界都有腦子不好用的人死得不明不白。“玄意境踏空飛行,靈力消耗殆盡,高空墜落身亡。”說的就是這初入玄意境的萌新,妄想窺探九天之謎,然後嗚唿哀哉。


    世間死法千百種,修行獨占半邊天。修行尚不易,且行且珍惜。在此奉勸各位道友:不作死,就不會死。


    方法總是要去實踐的,隻是陸宏愷和平樂藝二人都不過才元丹境界,離玄天還差得遠。他們應當都有家族背景,所以並不用擔心喚靈境界的靈獸選擇。也因此,他們才得以繼續在元丹境界夯實基礎,不急著突破境界。所以外院相比起內院來說,一般都慢上一個檔次。


    所以淩塵在一旁悉心體悟踏空的奧秘,王清雲在淩塵身邊作照應,以應對突發情況。陸宏愷和平樂藝就隻能眼巴巴的看著,或者看看別人如何修行。畢竟境界這種東西擺在那裏,有些東西並不是說經驗可以學習到。


    淩塵首先嚐試著用第一種壓縮靈力的方式,結果發現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難。隻是一開始不知如何分配靈力的大小,用力過猛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淩塵一瞬間竄出丈高。一旁的王清雲眼疾手快,趕忙接應下淩塵,否則非得摔成個狗啃泥。


    之後的幾次淩塵便能熟悉一些了,一次次的嚐試終於把握好了力度。隨後便是雙腳的交替,一步一步;就像爬梯一樣,隻要趁在下墜之前接好下一次反衝,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初次的嚐試淩塵也不敢飛上太高,丈許高度,可以俯瞰眾人,又不至於太過危險。盡管並不算手忙腳亂,可淩塵還是必須要全神貫注的維持著這一狀態。凡是不可大意,許多大禍正是到了春風得意時才發生的。淩塵心細,所以不會犯這種錯誤。


    緩緩減少靈力輸送,淩塵一頓一頓的降下來。反衝力是它的一大特點,盡管現在如何不適應,但大家都是這樣熟悉過來的。


    略作休整,淩塵便開始嚐試第二種踏空方法。這種方法淩塵經過多次推演、想象,然後現在得以實現。說實話,他是有些忐忑的。因為這辦法確實很難,他即便現如今對靈力掌控已經非常純熟,卻還是不敢打包票。


    他先是凝聚靈力,將其凝形成一塊圓形薄冰,隨後開始慢慢減少冰層的厚度,到最後隻剩下一層薄薄的一層。然後淩塵才將其撤去凝形,將其重新化為靈力。此時肉眼已不可見,但淩塵自己是能感受到這股靈力存在的。


    他將這股靈力一分為二,分別帶在自己腋下,然後控製這股靈力往上拔高。在這一過程中,淩塵的靈力維持從未斷過。這其中的難點就在於想要維持這兩股靈力,就必須時刻供給的靈力是維持在一定量中,不多不少。相比起來近乎沒有容錯率。


    所以淩塵剛一想拔高,就因為下意識的加大靈力供給給將這兩股靈力衝爆。一切又迴到原點。


    並不是說淩塵不想用更多的靈力,而是你如果用更多的靈力附著自身,那麽需要灌輸的靈力也會同步、甚至倍數增加。這種揮霍性的靈力消耗可不是用來重複試驗修行的,除非今天一整天沒有進展,那麽可以這樣試一試來體驗一下那種升空的感覺。否則一直在失敗中重複重複,沒有新的體驗是不會有任何進展的。


    一連試驗了好幾次,可總是在拔高的那一瞬間出現斷裂。不論淩塵如何小心控製,它就如同一根脆弱的頭發,妄圖提起淩塵這百來斤的體重。無論如何重複,到最後都隻能失敗。


    “唿~!”淩塵大唿一口氣,停下了手裏的動作。


    這樣不行,一定是他哪裏做錯了,否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盡管他不是很著急,但內心總是有一股挫敗感。


    這種修行,精力的消耗遠比靈力消耗大得多。所以當淩塵再次盤膝迴複時,王清雲輕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焦躁,慢慢來。


    淩塵心領神會,微微點頭,隨即閉目休整。這方法對精力的消耗確實太大,盡管淩塵作為印修,可元神受損的他其實比王清雲他們這種正常人還要不如,更是經常容易感到疲勞。


    如今他的印修境界一退再退,以至於根本無法凝聚精神力修行印法。雖說淩塵在印修上確實有造詣,可他也不得不麵對現實。而滄狄則是很直接的告訴他:“旁門左道,勿須上心。”


    因為你如果不是專精印術,那麽光學這一點皮毛無非是增加一點對敵手段。到了之後的境界沒有一點幫助,現在學這些反而是在浪費光陰。


    對於這一點淩塵還是持保留態度,因為他的印元複雜程度聞所未聞。他查遍書籍也沒見過,所以他認為這印元必有大用,這也是為何他遲遲未能放棄印修之路的原因。


    至於滄狄一直曾提醒過他的修補元神的事,淩塵也隻能苦笑一聲。至少他目前沒聽說過有任何辦法。


    淩塵一邊調息,一邊迴味之前的的一切感觸,希望借此能有所感悟。同時,他也在想接下來修行的方向以及目標。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雖說是很實用有效的辦法,可未免過於耗費精力。一切事物都是由繁化簡的過程,隻是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


    隻是在沒有觸摸到這個門檻之時,感覺一切都顯得那麽迷茫。


    略微放鬆了一番心情,淩塵長舒了一口氣。精力的恢複並不是短時間的事,反而是靈力倒用得不多。所以左思右想,淩塵還是打算加大一下靈力的量,即使這樣異常耗費靈力,但至少要成功一次。畢竟一件事當你成功之後,它就會存在這種感覺,你記下了這種感覺,下一次再試,也就會輕車熟路一些了。


    越想淩塵越是覺得有道理。之前他一直認為在節省靈力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托起自己,可是以他現如今對這方麵靈力的掌控程度完全不夠。所以他便不應該以消耗精神力為代價去節省靈力,這樣就顯得本末倒置了。隻有先成功的試過一次,然後再逐一衰減,這樣才是最理想的辦法。


    正當淩塵打算照著這個方法一試的時候,卻聽不遠處的陸宏愷朝他們揮了揮手。


    “喂~!找茬的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荒伏魔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漠臨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漠臨風並收藏八荒伏魔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