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地分內外 人分高低
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 作者:幕後黑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趁著新加入部落的人們慢慢熟悉部落環境,雷權火速開始了新一輪的地圖開發。
新人太多閑的蛋疼,沒事找事兒?
那就給大家都找點事做吧。
雖然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甚至某些行業裏麵完全代替人類,但是總不能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好讓這些新人坐享其成吧。
這樣不太好,狗不能喂太飽。
自己雖然不是個資本家,但也真的不能讓人白吃白拿形成習慣,生米恩鬥米仇,就得飽三頓饑一頓的這麽拿捏他們。
不然各個都憑興趣辦事,都去當藝術家、音樂家、詩人、田園隱者、生育專家等,那還有誰會想著發展、想著進步想著更上一層樓?
躺著不是最好嗎?
所有社會都是一樣的。
人們的欲望隨著生活水平漸漸高漲,生活水平的高漲逼迫科技做出發展,科技想要發展經濟就得跟上,而經濟發展的過剩就要開始戰爭了。
因為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資源有限!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戰爭是人類的自我淨化行為,不管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會為地球減輕很大的負擔。
所以在開發第三圈層的時候,雷權並不準備像前兩個圈層一樣盡心盡力,而是準備分梯次區別對待。
由內而外,每個圈層的生活條件和進入要求會逐次降低,而且生活成本也逐漸降低。
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會形成一個初級鄙視鏈,從而形成心理勢差。
生活條件差的就會向往生活條件好的,生活條件好的就會向往更好的,而想要生活條件好,所需維護成本也越高。
就像城市和農村一樣,在農村大家都穿的一般、但是壓力也不高,沒有物業費、停車費這些城市特色收費,所以生活維持成本低。
而在城市,每一天都是大量的消耗,不上班就活不下去的樣子,好處無非是麵子上好看、生活的方便,但誰家背後又不是經濟拮據,資金鏈一碰就斷。
雷權定製了一係列規矩,並使用機器人來維持每個圈層的標準,絕不給家族勢力一點機會。
想要在最內圈生活?
行啊,每月上交300磅肉食等量物資,在部落待夠20年,或者做出重大貢獻。
恭喜你,此時的你,所有福利項目免費,比如說學堂、醫館、智造中心還有一些機器人快遞服務,傭兵組織的優先服務等。
想在第二圈層?
也沒問題,每個月上交150磅肉食等量物資就行。
房子都是建好的,拎包入住,市場等公共建築都能用,水基本也是自來水,可以使用第二圈層的所有公建和福利功能,平時也可以使用最內圈的醫館和學堂。
學堂免費,但是隻用部落文字授課,想學習部落文字有一個單獨的免費班,三個月一學期,學完考試合格才能進大學堂學習其他文化知識。
醫館不免費,但是收費也不貴,比內圈貴1-3個雞蛋的手術費,不過產育室對所有人免費。
第三圈層還沒建好,但是定居條件已經定了。
每月75磅肉食等量物資就行,院子圍牆建好,建築主體牆建好,然後門、窗、床、炕這些就得自己動手了,第三圈層暫時不設立智造中心,想要使用就得到第二圈層,目前也隻有自來水一項福利。
發電站也隻有公用的太陽能電站,不過太陽能路燈倒是跟前兩個區域一樣。
當然,雷權也明白,大多數新加入的部落人,他們圖的就是兩件事——安全、方便。
所以以後不管部落怎麽發展,所有的區域都會有座弩和其他自動安防器械,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都會有各種巡邏機器人服務大眾。
總之最基礎的好環境提供了,然後努力程度看個人。
人人都說攀比不好,其實心裏時時刻刻都在攀比。
人人都說錢夠花就好,但具體怎麽個算夠花,就不一定了。
人人都說隻愛一個,但愛的具體對象,是可以隨時變的。
人人都向往自由的生活,可自由的生活,他負擔不起。
相比於現在風頭正勁的第二圈層,第三圈層的開發就顯得敷衍多了。
以前都是機器人,把地平整好,把建設範圍內按照規劃圖清理好,然後把主要的水路、道路、小橋梁挖好,然後用清理出來的土石和木頭建成一個個房屋和院落,房屋還會以戶為單位,自帶一些家具和水電暖係統。
但這些待遇到了第三圈層就沒了,第三圈層頂多就是把區塊劃分好,把地平整好,再把所有從地麵上產生的資源都按數量和規劃分配好就完事兒了。
石頭都破碎成石磚,木頭都切割成各種尺寸的木材,水就在附近、泥土自取,部落有專門的建築隊,但是要收費,就算是自家建房,有些規定也要遵守。
當然還有最後一點,土地可以等價調換,但不可贈與或者買賣。
絕對不給炒房團機會,因為所有土地文件都歸大祭司管,但是大祭司則是“全權委托”人工智能來記賬。
所以一旦有什麽過於不合理的房屋溢價買賣,那麽買賣雙方都將被驅逐出部落,這種辦法至少從表麵上杜絕了土地兼並的情況。
至於那些暗地裏的手段,那是防不勝防的,天網隻要統計證據報告就行了,女媧或者雷權或者大祭司都會根據數據判斷是不是有人惡意兼並土地。
現在的天網,比什麽東西南北中廠還有什麽錦衣衛可厲害多了。
攝像頭突然失靈?不存在的!
誰能從地上攻擊到200-500米高的飛艇,又正好打穿了它的硬殼裝甲或者6厘米厚的鋼化玻璃攝像頭,那就算他牛逼。
備用飛艇機器人會立即接替兄弟的工作,然後基地也會立馬補充新編號的機器人補足空缺。
而那個攻擊飛艇機器人的人,會立即被根據錄像反推出來的彈道數據鎖定攻擊者所在的點,精度達到1米級別。
部落外的攻擊者,會嚐一嚐三聯裝座弩的致命三連親熱,三次攻擊,三種箭矢,還帶有小範圍彈道修正功能。
基本上攻擊者可能從攻擊到飛艇機器人之後的3秒之內就會被,座弩打成蜂窩煤或者人肉串。
如果攻擊者逃的夠快,地麵上也還有機器人兵團,以六個為一組,以平均50米每秒的速度迅速到達鎖定地點執行搜尋和擊殺任務。
如果機器人被團滅?天網還會安排性能更好的機器人出動組成數量加倍、威力加倍、索敵範圍加倍的機械兵團來幹掉攻擊者。
如果這樣反複三次都沒能有效確認攻擊者被擊殺。
那就沒辦法了,女媧將象征性的征求雷權意見,然後在標定點一公裏範圍內進行雲爆彈洗地,寧殺錯不放過!
這裏注意,雲爆彈也可以是重型導彈,一旦炸開,在空中也是一公裏的殺傷範圍。
而目前為止,雷權沒有聽說過挨3發雲爆彈還能活著的碳基生物。
不能攻擊飛艇機器人這一條,不但寫進了女媧的程序裏麵,也明文寫進了部落規矩裏,代價和後果也寫的清清楚楚。
因為飛艇機器人不但是天網的信號中繼站,還是雷權的“星鏈”,還是一個隨時可以提供算力的超級算力網絡,必要時,也可以是一次性武器。
所以,除非別有圖謀或者想不開,沒人會想去對付飛艇機器人的。
新人太多閑的蛋疼,沒事找事兒?
那就給大家都找點事做吧。
雖然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甚至某些行業裏麵完全代替人類,但是總不能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好讓這些新人坐享其成吧。
這樣不太好,狗不能喂太飽。
自己雖然不是個資本家,但也真的不能讓人白吃白拿形成習慣,生米恩鬥米仇,就得飽三頓饑一頓的這麽拿捏他們。
不然各個都憑興趣辦事,都去當藝術家、音樂家、詩人、田園隱者、生育專家等,那還有誰會想著發展、想著進步想著更上一層樓?
躺著不是最好嗎?
所有社會都是一樣的。
人們的欲望隨著生活水平漸漸高漲,生活水平的高漲逼迫科技做出發展,科技想要發展經濟就得跟上,而經濟發展的過剩就要開始戰爭了。
因為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資源有限!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戰爭是人類的自我淨化行為,不管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會為地球減輕很大的負擔。
所以在開發第三圈層的時候,雷權並不準備像前兩個圈層一樣盡心盡力,而是準備分梯次區別對待。
由內而外,每個圈層的生活條件和進入要求會逐次降低,而且生活成本也逐漸降低。
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會形成一個初級鄙視鏈,從而形成心理勢差。
生活條件差的就會向往生活條件好的,生活條件好的就會向往更好的,而想要生活條件好,所需維護成本也越高。
就像城市和農村一樣,在農村大家都穿的一般、但是壓力也不高,沒有物業費、停車費這些城市特色收費,所以生活維持成本低。
而在城市,每一天都是大量的消耗,不上班就活不下去的樣子,好處無非是麵子上好看、生活的方便,但誰家背後又不是經濟拮據,資金鏈一碰就斷。
雷權定製了一係列規矩,並使用機器人來維持每個圈層的標準,絕不給家族勢力一點機會。
想要在最內圈生活?
行啊,每月上交300磅肉食等量物資,在部落待夠20年,或者做出重大貢獻。
恭喜你,此時的你,所有福利項目免費,比如說學堂、醫館、智造中心還有一些機器人快遞服務,傭兵組織的優先服務等。
想在第二圈層?
也沒問題,每個月上交150磅肉食等量物資就行。
房子都是建好的,拎包入住,市場等公共建築都能用,水基本也是自來水,可以使用第二圈層的所有公建和福利功能,平時也可以使用最內圈的醫館和學堂。
學堂免費,但是隻用部落文字授課,想學習部落文字有一個單獨的免費班,三個月一學期,學完考試合格才能進大學堂學習其他文化知識。
醫館不免費,但是收費也不貴,比內圈貴1-3個雞蛋的手術費,不過產育室對所有人免費。
第三圈層還沒建好,但是定居條件已經定了。
每月75磅肉食等量物資就行,院子圍牆建好,建築主體牆建好,然後門、窗、床、炕這些就得自己動手了,第三圈層暫時不設立智造中心,想要使用就得到第二圈層,目前也隻有自來水一項福利。
發電站也隻有公用的太陽能電站,不過太陽能路燈倒是跟前兩個區域一樣。
當然,雷權也明白,大多數新加入的部落人,他們圖的就是兩件事——安全、方便。
所以以後不管部落怎麽發展,所有的區域都會有座弩和其他自動安防器械,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都會有各種巡邏機器人服務大眾。
總之最基礎的好環境提供了,然後努力程度看個人。
人人都說攀比不好,其實心裏時時刻刻都在攀比。
人人都說錢夠花就好,但具體怎麽個算夠花,就不一定了。
人人都說隻愛一個,但愛的具體對象,是可以隨時變的。
人人都向往自由的生活,可自由的生活,他負擔不起。
相比於現在風頭正勁的第二圈層,第三圈層的開發就顯得敷衍多了。
以前都是機器人,把地平整好,把建設範圍內按照規劃圖清理好,然後把主要的水路、道路、小橋梁挖好,然後用清理出來的土石和木頭建成一個個房屋和院落,房屋還會以戶為單位,自帶一些家具和水電暖係統。
但這些待遇到了第三圈層就沒了,第三圈層頂多就是把區塊劃分好,把地平整好,再把所有從地麵上產生的資源都按數量和規劃分配好就完事兒了。
石頭都破碎成石磚,木頭都切割成各種尺寸的木材,水就在附近、泥土自取,部落有專門的建築隊,但是要收費,就算是自家建房,有些規定也要遵守。
當然還有最後一點,土地可以等價調換,但不可贈與或者買賣。
絕對不給炒房團機會,因為所有土地文件都歸大祭司管,但是大祭司則是“全權委托”人工智能來記賬。
所以一旦有什麽過於不合理的房屋溢價買賣,那麽買賣雙方都將被驅逐出部落,這種辦法至少從表麵上杜絕了土地兼並的情況。
至於那些暗地裏的手段,那是防不勝防的,天網隻要統計證據報告就行了,女媧或者雷權或者大祭司都會根據數據判斷是不是有人惡意兼並土地。
現在的天網,比什麽東西南北中廠還有什麽錦衣衛可厲害多了。
攝像頭突然失靈?不存在的!
誰能從地上攻擊到200-500米高的飛艇,又正好打穿了它的硬殼裝甲或者6厘米厚的鋼化玻璃攝像頭,那就算他牛逼。
備用飛艇機器人會立即接替兄弟的工作,然後基地也會立馬補充新編號的機器人補足空缺。
而那個攻擊飛艇機器人的人,會立即被根據錄像反推出來的彈道數據鎖定攻擊者所在的點,精度達到1米級別。
部落外的攻擊者,會嚐一嚐三聯裝座弩的致命三連親熱,三次攻擊,三種箭矢,還帶有小範圍彈道修正功能。
基本上攻擊者可能從攻擊到飛艇機器人之後的3秒之內就會被,座弩打成蜂窩煤或者人肉串。
如果攻擊者逃的夠快,地麵上也還有機器人兵團,以六個為一組,以平均50米每秒的速度迅速到達鎖定地點執行搜尋和擊殺任務。
如果機器人被團滅?天網還會安排性能更好的機器人出動組成數量加倍、威力加倍、索敵範圍加倍的機械兵團來幹掉攻擊者。
如果這樣反複三次都沒能有效確認攻擊者被擊殺。
那就沒辦法了,女媧將象征性的征求雷權意見,然後在標定點一公裏範圍內進行雲爆彈洗地,寧殺錯不放過!
這裏注意,雲爆彈也可以是重型導彈,一旦炸開,在空中也是一公裏的殺傷範圍。
而目前為止,雷權沒有聽說過挨3發雲爆彈還能活著的碳基生物。
不能攻擊飛艇機器人這一條,不但寫進了女媧的程序裏麵,也明文寫進了部落規矩裏,代價和後果也寫的清清楚楚。
因為飛艇機器人不但是天網的信號中繼站,還是雷權的“星鏈”,還是一個隨時可以提供算力的超級算力網絡,必要時,也可以是一次性武器。
所以,除非別有圖謀或者想不開,沒人會想去對付飛艇機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