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大部分活躍星球,它的內部都是存在岩漿的,岩漿的溫度非常高而且幾乎源源不斷。


    星球的內層一般來說都是一個超級核反應堆,不論從功率還是規模來看,哪點都比人造核反應堆輸出能力強太多了,而獲取地熱最大的阻礙不過是地表太厚。


    但雷權表示問題不大,有納米蟲群,機器人隨便造。


    假如在地表開一個足夠大、足夠深的洞,然後再把水灌進去,這不就是一個天然的地熱能開水壺麽,到時候還燒什麽木頭,光地下源源不斷蒸發出來的蒸汽都足夠帶動幾個超級汽輪機組了。


    不要說冬天發熱了,就是把部落整個變成春天都沒問題。


    想到就做,雷權立即連接娜娜和女媧,開始建造一個關於安全高效而又隱蔽的使用地熱能的方案。


    ......


    苦思冥想了好幾天,10秒鍾女媧就給出了結果。


    先探測,再定型,再打洞,再灌水,然後就開始繼續循環開發,直到形成一個大範圍的人造地熱裝置。


    數百萬新型量子納米蟲被派出,開始前往地下,它們鋪開成一個近萬平米的大圓麵,然後向地下滲透,所過之處自然會形成一個柱狀探測區域。


    它們不但要探測地下的地質狀況,還要順便探測地下的礦藏分布,最終它們的目標是探測到岩漿層附近,然後在那邊停下來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女媧會根據他們的反饋信息來得出最合適的岩漿層開挖地點和深度。


    雷權動用了一大批儲備,包括實驗室、各種成品金屬還有一些氫氣動力機器人。


    納米蟲速度很快,隻用了6天就把地下探索了個清清楚楚,接下來是女媧的事。


    現在納米蟲的主要工作是製造鑽地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有點像盾構機,所過之處會留下一個直徑一碼的通道,後續納米蟲會跟進工作,將盾構機排出的土石碎渣分解並沿著周圍通道布置一層致密防滲層。


    鑽地機器人過後還會有一種噴塗機器人,沿著處理好的通道向通道壁噴塗一種強固材料,使得洞壁短時間形成一種耐高熱、高壓的強化耐水塗層。


    這樣做是以防以後地熱循環開啟之後,高溫高壓的水蒸氣會沿著洞壁滲透,不但分散了地熱能量,還會使得注水通道產生爆沸,嚴重時候甚至會導致通道破壞失去集熱功能。


    挖穿地殼既不用花費太長時間設計改進、也不用人命去填,很多機器人都是資料庫裏製式武備,雷權隻要有資源,想造多少造多少。


    就區區20公裏厚的地皮,慢慢挖都有挖穿的一天,更何況鑽地機器人穩定的每分鍾50-80公分的掘進速度,不眠不休,隻用一個月時間,再厚的地皮也挖穿了。


    目前部落貌似並不急需集中供熱,那就慢慢玩唄。


    雷權也不需要真的挖穿地皮,那樣反而危險,隻要挖到近岩漿層就夠了,隻要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地方就可以構建地下換熱空間了。


    地下換熱空間其實就是一個水箱,不過頂部是倒漏鬥型,鑽地機器人一次派出6組,會構成6組循環通道,這樣就能高效又安穩的利用地熱能了。


    到時候附近的大型水源比如大湖或者江河會有一些水被引入其中6個通道沿著通道灌入地下水箱,通道一來一迴,一個通道加水,水會在岩漿層的熱量下產生水蒸氣,另一個通道再把蒸汽送上來,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水蒸氣是要看溫度的,自然是越接近岩漿層越好,雷權不敢挖穿地皮,但可以調整“水箱”的底部深度,反正5公裏的深度挺長的,誰知道哪個位置會有多少度?


    萬一溫度高了,水蒸氣經過發電係統還是不能被有效利用能量,多餘的熱量就隻能排出到空氣或者地表。


    溫度低了就還得把“水箱”底部削薄,減小與岩漿層的隔離厚度從而增加水的溫度。


    而且還要考慮地震或其他地殼運動的發生會破壞管道,所以管道還不能太集中。


    發電係統也是,地表的發電係統不容易受到地殼運動影響,但是集熱效率也低,雷權準備第一次地熱能引流成功後,就在地下到處開花建造更高效率的發電係統,這樣地熱能在近岩漿層就會被大量利用,地表隻要接收電能就行了,地表中層部分還可以建設 冷凝係統,讓被利用完熱能的水蒸氣變成冷凝水,然後被水箱接到地表反複利用。


    即供熱、還能發電、還能淨水,幾乎無限的循環,這可不就實現能量自由了嘛!


    總結一下,地熱能是相對安全、無汙染而且幾乎永續的能量來源,雷權隻要建造成功3套,部落人就可以人人幾乎不限的用電了,冬天也不會再凍死人了。


    地熱發電係統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女媧有足夠的智能來保證這個係統最終運行起來,這個雷權管不了也沒法管,還是交給不知疲倦的機器人和它們的終極大腦女媧自己處理吧。


    有些事情不必實時盯著,如果當老板就是為了比不當老板還累,那就沒有必要當老板。


    女媧一直是雷權的核心戰力外掛,他幫雷權處理各種費事、費時、費力、枯燥而重複的事情。


    剛到異界的時候,女媧的功能是90%以上都沒有用到的,但現在已經用到20%多了,這個數字看著不高但是其實已經非常誇張了。


    就像人類總以為隻要大腦利用到100%就會成為神,但其實能利用到15%以上就可以稱為神話了,因為人腦的作用不隻是用來思維,還有各種區域用來控製和協調身體各部位的運行。


    其實人類能用來思維的區域隻有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區域都是用來控製各個大係統運行的,而且神經係統還是雙係統製衡模式,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互為對立而又高度統一。


    人類的精細複雜程度放到微觀世界裏,那就是神跡。


    本來就是神,還要崇拜神,多此一舉!


    雷權是最權威的腦科學家了,他自己就是最成功的腦機結合案例了。


    女媧最初的結構設計就是參照人腦神經元結構設計的,但又略有不同,究其本質,生化結構跟電子結構還是有很多本質不同的。


    人腦發展了數千年,而電腦想要在幾十年就達到人腦的功能無疑是癡人說夢。


    不能完全複製,但是借鑒一下沒難度。


    雷權隻不過是簡單模仿了一下人腦的組織構架,就製造出了性能強悍遠超同體積計算機處理速度和算力的女媧原型,原型機被造出來之後雷權一直在給它加代碼並且偷偷放它在網絡上學習。


    由於多級數據製式化處理和固定代碼壓縮處理,女媧的核心部件從內到外數量級急劇增多,最後雷權發現隻能把女媧做成球形才能容納更多處理層級。


    簡單來說,女媧的運算存儲原理,是將很多外界信息分解封裝為固定內容的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無延遲處理,等需要的時候再反向輸出。


    整個係統存在兩個數據處理係統,一套八位處理係統,一套64位處理係統。


    係統構架簡單點說有點像快遞係統,人們寄快遞和取快遞隻需要兩樣數據——地址和電話,這就像電腦裏的寄存位和內存指針。


    寄件人隻要知道收件人地址和電話,就能把快遞準確的送達收件人,而不用管收件人用的真名還是假名。


    電腦也一樣,隻要知道內存指針在哪,直接把數據送到位就可以保存下來了。


    這整個係統反向運行效果是一樣的,就跟退快遞一樣方便。


    女媧的結構要複雜很多,但基本原理大概如此。


    眼鏡、鼻子、舌頭、耳朵、皮膚等,是人類對外的信號接收器,收到的包括圖像、聲音、溫感、濕度感、痛感、嗅覺、觸覺等數據信號,全部是通過各種傳感細胞+神經網絡傳入大腦的。


    大腦通過一種“分析-分割-簡化-去重-存儲”的方式識別處理外界信息,並對其中新獲得的未收錄信息進行單個神經元收錄的一個流程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識舊存新”,已經見過的東西會被極快識別,而沒見過的東西會被分配專門的空間來記憶。


    這種特性會導致人類產生兩種特性——“熟視無睹”和“好奇心”。


    人類會本能的對熟悉的場景產生忽視感,而對未知或未見過的東西充滿探求欲。


    大腦不是那麽好複製的,雷權使用了4條主要數據鏈路和兩條備用數據鏈路,才基本模擬了一個小型大腦,這個小型大腦隻有個類神經元的元件,但在某些功能上卻是碾壓現有的任何一款電腦的。


    主要體現在2d、3d渲染和粒子係統模擬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幕後黑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幕後黑手並收藏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