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武義二年六月,在徐溫的操控下楊行密四子楊溥當了新的吳王,第二年改元順義,改升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拜徐溫為金陵尹、太師,徐知誥和嚴可求分別為左右仆射。
楊溥做了吳王後,徐溫在金陵遙控指揮朝政,徐知誥繼續在廣陵輔政,吳國的局勢整體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百姓生活安定。但此時的中原地區,李存勖徹底打敗了朱友貞,滅了大梁建立了後唐,完成了父親李克用死前留下的遺願。隨後岐王李茂貞歸降後唐,李存勖實力大增乘勢滅掉了前蜀,此時的李存勖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有統一全國的雄心壯誌。他把目光對準了南方地區,於是想試探吳國的實力,便派使臣李嚴以借道的名義到廣陵見吳王一探虛實。本來李存勖是打算先滅南吳再滅蜀的,但荊南高季興對其說“蜀地富民饒,獲之可建大利;江南國貧,地狹民少,得之恐無益。”使李存勖對蜀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讓南吳逃過一劫。
得知李存勖派使臣來,吳國君臣知道事關重大,因此朝中大臣均在大殿等候。“吳王,”李嚴說,“大唐皇帝想借道貴國,不知吳王可否允許?”
“貴國想借道哪裏,所謂何事?”吳王問道。
“我大唐皇帝想揮師南下福建,但由於貴國阻隔,基於兩國友好關係,想借道江西。”
“南下福建,借道江西。”吳王喃喃自語,他知道事情沒那沒簡單,看了一下徐知誥,徐知誥馬上接話說道。
“聽說貴國皇帝英明神武,武功了得,不知我徐知誥能否有幸與貴國皇帝比試一番。如果貴國皇帝贏得了我,借道自然不是問題。”
“我皇南征北戰,恐怕沒工夫與大人比試。”李嚴高傲的說道,言外之意是說徐知誥沒資格與他們皇帝比試。徐知誥聽出李嚴的玄外音,於是說道:
“迴去告訴你們皇帝,什麽時候有空了我願與他切磋一二,我徐知誥雖學藝不精,但也可以在眨眼之間將你頭上的發簪一分為二。”他端起一杯酒對使臣繼續說道,“我以此酒敬你們皇帝。”說完一飲而盡,同時,手中的劍一撮而就,眾人還沒怎麽看清楚,李嚴頭上的發簪斷成兩截,李嚴嚇得麵色蒼白,不敢大聲喘氣,哆哆嗦嗦的一邊說“我等這就迴去複命”,一邊急忙往後退。
徐知誥的這一劍,不僅鎮住了李嚴,也震驚了吳王和其他大臣,都暗暗佩服徐知誥的本事了得。李嚴走後吳王楊溥私底下對身邊人說:
“有這樣一個人在朝中真是既愛又恨,徐知誥本事了得,朝中不能沒他,可恰恰因為本事了得,也讓本王畏懼萬分,沒準哪天他那劍也會架在我的脖子上啊!”
聽完吳王的話,身邊大臣謹慎地告訴楊溥:“吳王,徐知誥比徐溫更難對付,吳王以後需要謹慎行事啊,盡量不要激怒他,能順著他就順著他,隻要他不奪你王位就由著他。徐知誥今後真要是行為越矩,肆無忌憚,就算吳王奈何不了他,吳國臣民也不會原諒他。”
“哎,但願吧,但願徐知誥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楊溥憂慮地說道。
二
再說李嚴,迴去後把在吳國朝堂上發生的事告訴了李存勖,李存勖聽完怒不可遏,問道:
“豈有此理,誰人敢這麽說話?”
李嚴緊張地說道:“陛……陛下,吳國左仆射徐知誥。”
“徐知誥,可是徐溫的兒子,徐溫倒是個人物,就是不知子類父否?嗯,既然他有這個意願,那朕就隨了他心願。”李存勖霸氣地說道。
就在李存勖整頓軍務準備兵發吳國時,前方傳來急報,貝州(今河北清河縣)突發兵變形勢危急。李存勖大吃一驚問道:
“何故兵變?”
“陛下,兵士因不滿屯田任務,再加上近年連番戰爭,很多兵士想返迴故土,故而兵變。”
“那領兵將領幹什麽吃的?”李存勖詰問道。
“迴避下,兵變一開始領兵將領就被殺了,現在叛軍已經與軍中反對勢力糾集在一起向都城方向攻來了。”
“可惡,傳旨,朕要禦駕親征,將這幫亂臣賊子蕩平幹淨。”李存勖憤怒道。
由於李存勖急於平亂暫時放棄發兵南吳的計劃,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叛亂未平李存勖卻反被叛軍所殺,一代梟雄死的何其窩囊,令人唏噓不已。隨著李存勖的死去,後唐伐吳計劃也就流產了,吳國躲過了一場災難。
武義二年六月,在徐溫的操控下楊行密四子楊溥當了新的吳王,第二年改元順義,改升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拜徐溫為金陵尹、太師,徐知誥和嚴可求分別為左右仆射。
楊溥做了吳王後,徐溫在金陵遙控指揮朝政,徐知誥繼續在廣陵輔政,吳國的局勢整體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百姓生活安定。但此時的中原地區,李存勖徹底打敗了朱友貞,滅了大梁建立了後唐,完成了父親李克用死前留下的遺願。隨後岐王李茂貞歸降後唐,李存勖實力大增乘勢滅掉了前蜀,此時的李存勖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有統一全國的雄心壯誌。他把目光對準了南方地區,於是想試探吳國的實力,便派使臣李嚴以借道的名義到廣陵見吳王一探虛實。本來李存勖是打算先滅南吳再滅蜀的,但荊南高季興對其說“蜀地富民饒,獲之可建大利;江南國貧,地狹民少,得之恐無益。”使李存勖對蜀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讓南吳逃過一劫。
得知李存勖派使臣來,吳國君臣知道事關重大,因此朝中大臣均在大殿等候。“吳王,”李嚴說,“大唐皇帝想借道貴國,不知吳王可否允許?”
“貴國想借道哪裏,所謂何事?”吳王問道。
“我大唐皇帝想揮師南下福建,但由於貴國阻隔,基於兩國友好關係,想借道江西。”
“南下福建,借道江西。”吳王喃喃自語,他知道事情沒那沒簡單,看了一下徐知誥,徐知誥馬上接話說道。
“聽說貴國皇帝英明神武,武功了得,不知我徐知誥能否有幸與貴國皇帝比試一番。如果貴國皇帝贏得了我,借道自然不是問題。”
“我皇南征北戰,恐怕沒工夫與大人比試。”李嚴高傲的說道,言外之意是說徐知誥沒資格與他們皇帝比試。徐知誥聽出李嚴的玄外音,於是說道:
“迴去告訴你們皇帝,什麽時候有空了我願與他切磋一二,我徐知誥雖學藝不精,但也可以在眨眼之間將你頭上的發簪一分為二。”他端起一杯酒對使臣繼續說道,“我以此酒敬你們皇帝。”說完一飲而盡,同時,手中的劍一撮而就,眾人還沒怎麽看清楚,李嚴頭上的發簪斷成兩截,李嚴嚇得麵色蒼白,不敢大聲喘氣,哆哆嗦嗦的一邊說“我等這就迴去複命”,一邊急忙往後退。
徐知誥的這一劍,不僅鎮住了李嚴,也震驚了吳王和其他大臣,都暗暗佩服徐知誥的本事了得。李嚴走後吳王楊溥私底下對身邊人說:
“有這樣一個人在朝中真是既愛又恨,徐知誥本事了得,朝中不能沒他,可恰恰因為本事了得,也讓本王畏懼萬分,沒準哪天他那劍也會架在我的脖子上啊!”
聽完吳王的話,身邊大臣謹慎地告訴楊溥:“吳王,徐知誥比徐溫更難對付,吳王以後需要謹慎行事啊,盡量不要激怒他,能順著他就順著他,隻要他不奪你王位就由著他。徐知誥今後真要是行為越矩,肆無忌憚,就算吳王奈何不了他,吳國臣民也不會原諒他。”
“哎,但願吧,但願徐知誥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楊溥憂慮地說道。
二
再說李嚴,迴去後把在吳國朝堂上發生的事告訴了李存勖,李存勖聽完怒不可遏,問道:
“豈有此理,誰人敢這麽說話?”
李嚴緊張地說道:“陛……陛下,吳國左仆射徐知誥。”
“徐知誥,可是徐溫的兒子,徐溫倒是個人物,就是不知子類父否?嗯,既然他有這個意願,那朕就隨了他心願。”李存勖霸氣地說道。
就在李存勖整頓軍務準備兵發吳國時,前方傳來急報,貝州(今河北清河縣)突發兵變形勢危急。李存勖大吃一驚問道:
“何故兵變?”
“陛下,兵士因不滿屯田任務,再加上近年連番戰爭,很多兵士想返迴故土,故而兵變。”
“那領兵將領幹什麽吃的?”李存勖詰問道。
“迴避下,兵變一開始領兵將領就被殺了,現在叛軍已經與軍中反對勢力糾集在一起向都城方向攻來了。”
“可惡,傳旨,朕要禦駕親征,將這幫亂臣賊子蕩平幹淨。”李存勖憤怒道。
由於李存勖急於平亂暫時放棄發兵南吳的計劃,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叛亂未平李存勖卻反被叛軍所殺,一代梟雄死的何其窩囊,令人唏噓不已。隨著李存勖的死去,後唐伐吳計劃也就流產了,吳國躲過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