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皇後還有嫡子呢。”文貴妃窩在皇上的懷裏,“我其實隻希望澄兒和康元能夠平平安安的。”
“可他是我的兒子,你又是我喜歡的人,他就注定沒辦法如你所願。”皇上第一次這麽認真地看著文貴妃。
文貴妃隻覺得心累,可人在宮裏,如果沒有寵愛,日子會過得更加辛苦。
“你一個當娘的,不能真的什麽心都不操啊。”皇上頗為無奈地說。
“知,道,了!”文貴妃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著。
文貴妃知道,事到如今,已經不是她想躲就能躲得了的。
自己躲了,兒女或許就會成為砧板上的肉。
“皇上,讓康元迴宮吧,她在宮裏,我才放得下心來。”文貴妃輕聲道。
“我原本就是想跟你說這事兒,她也到了該迴宮的年紀了。”皇上說道。
康元當年說是因為身子弱才送到道觀的,事實上是因為文貴妃中了毒,她怕自己護不好孩子,才做出此下策。
現在既然要爭一把,那自然還是把她放在自己身邊的好,否則鞭長莫及,有人拿她來要挾自己和她哥哥,就麻煩了。
“康元喜歡蘇家那個小丫頭,就讓她進宮做伴讀吧。”皇上說道。
文貴妃知道蘇家未必會願意,如果是以前她或許會阻止,沒必要因為自己的女兒讓人家骨肉分離。
可現如今,文貴妃卻隻能點頭。
這是拉攏南靖侯府和定國公府的一種手段,而且康元性子太單純了,有蘇二姑娘在身邊,總要妥帖些。
迴頭,自己好好地對待那姑娘,等到她出宮的時候,求皇上給她一份榮耀便是了。
雖然這樣想著,文貴妃心裏還是有些愧疚,因此第二天兩份聖旨送到南靖侯府的時候,還有一份來自於文貴妃的大禮。
蘇氏很是舍不得蘇黛,感覺她還沒在自己身邊待多久,又要進宮。
“宮裏可不是那麽好待的,我這就進宮去找太後。”蘇氏沒有說皇後,因為她知道,皇後肯定會出手阻止的。
隻是如果不找太後,皇後的阻止未必有用。
可蘇黛卻拉住了蘇氏:“娘,不用去宮裏了,我願意進宮陪伴康元公主。”
“黛兒!”蘇氏扶著蘇黛,搖頭道,“你年紀還小,不知道宮裏有多險惡。”
“娘,我年紀不小了,年都已經過了,我快十三了。”蘇黛看向蘇氏,“文貴妃都送了禮過來,可見這是皇上和文貴妃一起的決定。”
蘇氏明白蘇黛的意思,這樣的情況下,皇上也未必會聽太後的。
但也隻是“未必”,再加上皇後,或許還有迴轉的餘地。
“可是娘,我和康元公主關係好眾所周知,您若進宮推托此事,皇上那裏……”蘇黛低下了頭,過了會兒,抬起頭又道,“娘,我真的願意進宮,我也不放心康元公主一個人在宮裏。”
“她和她爹娘在一起,有什麽不放心的。”蘇氏歎道。
“您也知道宮裏不是人待的,她爹也不是她一個人的爹啊,她娘當年還中了毒呢。”蘇黛小聲道。
“你也知道此事?”蘇氏心裏一跳。
“嗯,康元公主跟我說過。”蘇黛看向蘇氏,“您就讓我進宮陪她吧,她沒有什麽朋友。”
“娘,要不就依她吧。”蘇卿從外麵走了進來。
蘇黛是素璞的徒弟,素璞又是秦王妃,現在皇上又讓素璞認蘇氏為義母,南靖侯府和秦王之間的關係,已經是撇不開的了。
而且,看文貴妃這禮,這件事情她是知情的。
所以,或許文貴妃也有了爭儲之心。
這也能夠理解,在宮裏待了這麽多年,一直備受寵愛,兒女都大了,誰能真的人淡如菊呢。
當初,蘇卿希望蘇黛跟康元公主接觸,是因為南靖侯府雖有侯爵,卻遠離朝堂。
怎麽也沒想到,她自己居然會和蕭慎訂親。
事到如今,卻是想退,也已經沒有後路可退了。
不論是賜婚,還是素璞認義母,以及蘇黛進宮,都是皇上的意思。
“相信文貴妃會好好地護著黛兒。”蘇卿牽起蘇黛的手,“進宮後說話做事謹慎些,等……等我出閣後,就讓娘找由頭接你迴來。”
蘇卿出閣了,蘇黛迴來孝敬母親,是人之常情。
雖然蘇卿本不想太早成親,可如果為了蘇黛,也不是不可以。
“娘,就按大姐說的,您這會兒進宮找太後,不是明著與皇上作對麽?”蘇黛搖晃著蘇氏的胳膊,“若是沒成,女兒還是要進宮,反倒不美。”
蘇氏將兩個女兒攬到身邊:“你們成為我的女兒,辛苦了。”
“不辛苦,我喜歡成為娘的女兒。”蘇黛看著蘇氏,又想到了蘇氏給趙敬德休書的那一幕,“娘,女兒以後也要像您一樣。”
若誰負了自己,也給他一紙休書。
蘇氏則沒想到蘇黛想的是這個,隻是無奈地笑了笑。
“娘,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如,我們琢磨一下,怎樣接小弟迴來。”蘇卿刻意說起李頡來。
“是啊,皇上命我三日後進宮,怎麽辦啊?”蘇黛有些急了,“小弟三日後會不會迴京啊?”
“王將軍說,如果快的話,他明日就會迴京。”蘇卿知道蘇黛不想留下遺憾,“實在不行,就讓人跟宮裏說一下,寬限幾日,應當是可以的。”
寬限幾日,總比不進宮的好。
蘇黛終於點頭了,於是一家子都盼著李頡迴京。
李頡也沒想到,他辦完差使後,竟連王將軍也在城門口等著,自己這是辦了一個什麽了不得的事情麽?
王瑾將李頡帶到了之前訂好的包間,將南靖侯府的事情說與他知道,又問他打算怎麽辦。
“我,我是南靖侯府的小公子?”李頡嚇了一跳,“怎麽會?”
“怎麽不會啊,你看你是家裏的小兒子,你爹娘卻讓你從軍,哪家的小兒子會是這個待遇。”王瑾身邊的另一個侍衛黎屹說道。
李頡不禁語塞,他也曾經為此質問過爹娘,但爹娘的迴複是,生他的時候吃足了苦頭,差點兒連命都沒了,他就應該為此贖罪。
“可他是我的兒子,你又是我喜歡的人,他就注定沒辦法如你所願。”皇上第一次這麽認真地看著文貴妃。
文貴妃隻覺得心累,可人在宮裏,如果沒有寵愛,日子會過得更加辛苦。
“你一個當娘的,不能真的什麽心都不操啊。”皇上頗為無奈地說。
“知,道,了!”文貴妃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著。
文貴妃知道,事到如今,已經不是她想躲就能躲得了的。
自己躲了,兒女或許就會成為砧板上的肉。
“皇上,讓康元迴宮吧,她在宮裏,我才放得下心來。”文貴妃輕聲道。
“我原本就是想跟你說這事兒,她也到了該迴宮的年紀了。”皇上說道。
康元當年說是因為身子弱才送到道觀的,事實上是因為文貴妃中了毒,她怕自己護不好孩子,才做出此下策。
現在既然要爭一把,那自然還是把她放在自己身邊的好,否則鞭長莫及,有人拿她來要挾自己和她哥哥,就麻煩了。
“康元喜歡蘇家那個小丫頭,就讓她進宮做伴讀吧。”皇上說道。
文貴妃知道蘇家未必會願意,如果是以前她或許會阻止,沒必要因為自己的女兒讓人家骨肉分離。
可現如今,文貴妃卻隻能點頭。
這是拉攏南靖侯府和定國公府的一種手段,而且康元性子太單純了,有蘇二姑娘在身邊,總要妥帖些。
迴頭,自己好好地對待那姑娘,等到她出宮的時候,求皇上給她一份榮耀便是了。
雖然這樣想著,文貴妃心裏還是有些愧疚,因此第二天兩份聖旨送到南靖侯府的時候,還有一份來自於文貴妃的大禮。
蘇氏很是舍不得蘇黛,感覺她還沒在自己身邊待多久,又要進宮。
“宮裏可不是那麽好待的,我這就進宮去找太後。”蘇氏沒有說皇後,因為她知道,皇後肯定會出手阻止的。
隻是如果不找太後,皇後的阻止未必有用。
可蘇黛卻拉住了蘇氏:“娘,不用去宮裏了,我願意進宮陪伴康元公主。”
“黛兒!”蘇氏扶著蘇黛,搖頭道,“你年紀還小,不知道宮裏有多險惡。”
“娘,我年紀不小了,年都已經過了,我快十三了。”蘇黛看向蘇氏,“文貴妃都送了禮過來,可見這是皇上和文貴妃一起的決定。”
蘇氏明白蘇黛的意思,這樣的情況下,皇上也未必會聽太後的。
但也隻是“未必”,再加上皇後,或許還有迴轉的餘地。
“可是娘,我和康元公主關係好眾所周知,您若進宮推托此事,皇上那裏……”蘇黛低下了頭,過了會兒,抬起頭又道,“娘,我真的願意進宮,我也不放心康元公主一個人在宮裏。”
“她和她爹娘在一起,有什麽不放心的。”蘇氏歎道。
“您也知道宮裏不是人待的,她爹也不是她一個人的爹啊,她娘當年還中了毒呢。”蘇黛小聲道。
“你也知道此事?”蘇氏心裏一跳。
“嗯,康元公主跟我說過。”蘇黛看向蘇氏,“您就讓我進宮陪她吧,她沒有什麽朋友。”
“娘,要不就依她吧。”蘇卿從外麵走了進來。
蘇黛是素璞的徒弟,素璞又是秦王妃,現在皇上又讓素璞認蘇氏為義母,南靖侯府和秦王之間的關係,已經是撇不開的了。
而且,看文貴妃這禮,這件事情她是知情的。
所以,或許文貴妃也有了爭儲之心。
這也能夠理解,在宮裏待了這麽多年,一直備受寵愛,兒女都大了,誰能真的人淡如菊呢。
當初,蘇卿希望蘇黛跟康元公主接觸,是因為南靖侯府雖有侯爵,卻遠離朝堂。
怎麽也沒想到,她自己居然會和蕭慎訂親。
事到如今,卻是想退,也已經沒有後路可退了。
不論是賜婚,還是素璞認義母,以及蘇黛進宮,都是皇上的意思。
“相信文貴妃會好好地護著黛兒。”蘇卿牽起蘇黛的手,“進宮後說話做事謹慎些,等……等我出閣後,就讓娘找由頭接你迴來。”
蘇卿出閣了,蘇黛迴來孝敬母親,是人之常情。
雖然蘇卿本不想太早成親,可如果為了蘇黛,也不是不可以。
“娘,就按大姐說的,您這會兒進宮找太後,不是明著與皇上作對麽?”蘇黛搖晃著蘇氏的胳膊,“若是沒成,女兒還是要進宮,反倒不美。”
蘇氏將兩個女兒攬到身邊:“你們成為我的女兒,辛苦了。”
“不辛苦,我喜歡成為娘的女兒。”蘇黛看著蘇氏,又想到了蘇氏給趙敬德休書的那一幕,“娘,女兒以後也要像您一樣。”
若誰負了自己,也給他一紙休書。
蘇氏則沒想到蘇黛想的是這個,隻是無奈地笑了笑。
“娘,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如,我們琢磨一下,怎樣接小弟迴來。”蘇卿刻意說起李頡來。
“是啊,皇上命我三日後進宮,怎麽辦啊?”蘇黛有些急了,“小弟三日後會不會迴京啊?”
“王將軍說,如果快的話,他明日就會迴京。”蘇卿知道蘇黛不想留下遺憾,“實在不行,就讓人跟宮裏說一下,寬限幾日,應當是可以的。”
寬限幾日,總比不進宮的好。
蘇黛終於點頭了,於是一家子都盼著李頡迴京。
李頡也沒想到,他辦完差使後,竟連王將軍也在城門口等著,自己這是辦了一個什麽了不得的事情麽?
王瑾將李頡帶到了之前訂好的包間,將南靖侯府的事情說與他知道,又問他打算怎麽辦。
“我,我是南靖侯府的小公子?”李頡嚇了一跳,“怎麽會?”
“怎麽不會啊,你看你是家裏的小兒子,你爹娘卻讓你從軍,哪家的小兒子會是這個待遇。”王瑾身邊的另一個侍衛黎屹說道。
李頡不禁語塞,他也曾經為此質問過爹娘,但爹娘的迴複是,生他的時候吃足了苦頭,差點兒連命都沒了,他就應該為此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