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子看著趙敬德,暗道,這趙老爺怕不是氣糊塗了,家裏都砸成了那個樣子,怎麽可能沒有人出入。
“有沒有,你實話實說。”趙敬德指著王婆子道。
“有的有的。”王婆子趕緊點頭,然後將看到砸屋子的幾個漢子,並指揮的婆子告訴了趙敬德。
“他們可有在家裏拿走什麽東西?”趙敬德又問。
“沒,沒……”王婆子剛一開口,趙敬德便道,“你想清楚再說。”
“拿走了。”王婆子趕緊點頭。
“拿走什麽了?”趙敬德忙問。
“拿走了一摞銀票。”王婆子說道。
趙敬德心裏一喜,照這樣說來,真的是蘇氏把銀票拿走了?那就不怕了,自己明日將這王婆子提到南靖侯府門口,不信她不把銀票還迴來。
“明日,你要幫我指證拿銀票的人,否則我能半夜把你從家裏帶出來,做別的事情,自然也不在話下。”趙敬德威脅著王婆子。
被趙敬德這麽一說,王婆子隻覺得腿軟,自然是忙不迭地應了。
第二天正好是休沐,趙敬德自己不出門,卻讓趙老太太和白氏一起,把王婆子帶到了南靖侯府。
原本趙敬德是覺得,帶了證人過來,蘇氏肯定會讓進門的,但卻依舊被攔在了門外。
“你們府裏搶了我們家的銀票,我們都把證人帶來了,你們還敢不還,是想去見官不成?”
趙老太太站在南靖侯府門口大聲嚷嚷著,很快就聚攏了一些看熱鬧的百姓。
“那就見官!”
蘇氏的聲音從侯府裏麵傳了出來,緊接著裏麵走出一群人了,蘇氏帶著丫鬟婆子並前院的管事小廝,總共十幾個人來到了門外。
趙老太太見到這一群人,不禁嚇了一跳:“你們想幹什麽,還想打人不成。”
“我們雖然不怕打人,但卻也沒必要打你。”蘇氏看著趙老太太,“你方才說要見官?”
“你說,我們家在柳條巷宅子裏的銀票,是不是你拿的?”趙老太太指著蘇氏質問道。
“我不知道什麽銀票的事。”蘇氏一字一句地迴。
“你不知道?王婆子,你來說,你是不是看到她的人拿了銀票?”趙老太太把王婆子拉到麵前來。
王婆子這會兒慌得不行,她不知道趙敬德是讓她來侯府做證啊。
侯府哪是一般人家能得罪的?可又想到趙敬德半夜把她從被窩裏綁了,隻能硬著頭皮道:“是,是她……”
“聽見了嗎,你還不快把銀票還給我們?”趙老太太挺直了腰身。
原本趙老太太是不願意過來的,但一聽到有萬兩銀票,都恨不得跑了過來,之前想讓趙敬德和蘇氏和好的心也散了個幹淨。
“老太太是聽不懂人話不成,我說了,那銀票不是我們拿的,你隨便找個人來就想汙蔑?”蘇氏絲毫沒把趙老太太這些人看在眼裏。
這時,侯府側麵又出來幾個人,趙老太太仔細一看,竟是搬了一把椅子出來。
蘇氏看了那椅子一眼,就知道是蘇卿安排的,笑著轉身坐下了,女兒的孝心可不敢辜負。
“什麽叫隨便找個人,這王婆子是我們家的鄰居,她親眼瞧見是你們的人砸了宅子,拿了銀票。”趙老太太嚷嚷道。
“宅子是我們砸的,那宅子是趙敬德拿我們侯府的銀子買的,我們想砸成什麽樣兒,就砸成什麽樣兒。”蘇氏說道。
“你憑什麽說他是用你們府上的銀子買的?”趙老太太昂著脖子道,“我兒子可是鴻臚寺卿,那是他的俸祿買的。”
“俸祿買的?”蘇氏笑出聲來,“月白,你來報個賬給趙老太太聽聽。”
“是!”月白拿了本冊子出來,大聲道,“趙大人生年的俸祿一百二十兩,嘉興五年六月,我們家夫人剛成親一個月,便邀請好友在醉仙樓聚餐,花費二十兩;嘉興五年七月,趙大人母親生病,拿迴家十兩……”
月白將趙敬德的花銷從與蘇氏成親開始,每一筆銀子都念了出來,有那好事者,居然還拿著算盤算了一下。
“喲,這趙大人成親年,每一年都入不敷出啊,俸祿都沒他在外麵吃酒的花銷多。”
“可不嘛,他的吃喝穿著,衣食住行可都是蘇家出的。”
“就連一年三年送迴趙家的節禮,也是蘇家出的。”
“這也就罷了,那怎麽好說趙家那宅子是用他的俸祿買的。”
老百姓隻是沒當官,不代表沒腦子不會算數。
“大家說錯了,趙老太太現在住的宅子是過了明路的,我也同意。”蘇氏說著看向白氏,“可我砸的是他這個外室,白氏的宅子。”
“喲,這是花著自己媳婦的銀子,又給娘老子買,又給外室買?”
“怪道願意入贅呢,這樣誰不想入贅啊。”
“這怎麽好意思上門?都不夠丟人的。”
蘇氏聽到大家的議論,過了會兒才示意月白繼續念。
“不要念了,我,我們可沒這麽多時間在這兒候著。”趙老太太和白氏對了一眼,“宅子的事便不說了,我們今兒是來說銀票的事。”
“是啊蘇夫人,我還有孩子要養。”白氏說著,便低聲飲泣起來。
“你的一兒一女,我都幫你養了十幾年了。”蘇氏淒然一笑,“居然還有臉過來跟我說要養孩子?”
聽到蘇氏這麽說,百姓又開始對白氏和趙老太太指指點點。
蘇家的事那麽是姓在酒樓,因此很快就傳開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趙老太太見此,對白氏說道:“不要再講一些不相幹的,拿迴銀子要緊。”
“都聽娘的。”白氏點了點頭,“我說不過她,心裏也有虧欠,還是娘來幫我們要吧,這銀子也不隻是我一個人的。”
“沒用的東西。”趙老太太瞪了白氏一眼,然後衝著蘇氏道,“別的事就不說了,你到別人家拿銀子就得還,否則我們報官了,你哪怕是南靖侯府的,也要蹲大牢的。”
“看來你們是認定了我拿那銀票。”蘇氏指了指王婆子,“你上前來,我有幾句話要問你。”
“有沒有,你實話實說。”趙敬德指著王婆子道。
“有的有的。”王婆子趕緊點頭,然後將看到砸屋子的幾個漢子,並指揮的婆子告訴了趙敬德。
“他們可有在家裏拿走什麽東西?”趙敬德又問。
“沒,沒……”王婆子剛一開口,趙敬德便道,“你想清楚再說。”
“拿走了。”王婆子趕緊點頭。
“拿走什麽了?”趙敬德忙問。
“拿走了一摞銀票。”王婆子說道。
趙敬德心裏一喜,照這樣說來,真的是蘇氏把銀票拿走了?那就不怕了,自己明日將這王婆子提到南靖侯府門口,不信她不把銀票還迴來。
“明日,你要幫我指證拿銀票的人,否則我能半夜把你從家裏帶出來,做別的事情,自然也不在話下。”趙敬德威脅著王婆子。
被趙敬德這麽一說,王婆子隻覺得腿軟,自然是忙不迭地應了。
第二天正好是休沐,趙敬德自己不出門,卻讓趙老太太和白氏一起,把王婆子帶到了南靖侯府。
原本趙敬德是覺得,帶了證人過來,蘇氏肯定會讓進門的,但卻依舊被攔在了門外。
“你們府裏搶了我們家的銀票,我們都把證人帶來了,你們還敢不還,是想去見官不成?”
趙老太太站在南靖侯府門口大聲嚷嚷著,很快就聚攏了一些看熱鬧的百姓。
“那就見官!”
蘇氏的聲音從侯府裏麵傳了出來,緊接著裏麵走出一群人了,蘇氏帶著丫鬟婆子並前院的管事小廝,總共十幾個人來到了門外。
趙老太太見到這一群人,不禁嚇了一跳:“你們想幹什麽,還想打人不成。”
“我們雖然不怕打人,但卻也沒必要打你。”蘇氏看著趙老太太,“你方才說要見官?”
“你說,我們家在柳條巷宅子裏的銀票,是不是你拿的?”趙老太太指著蘇氏質問道。
“我不知道什麽銀票的事。”蘇氏一字一句地迴。
“你不知道?王婆子,你來說,你是不是看到她的人拿了銀票?”趙老太太把王婆子拉到麵前來。
王婆子這會兒慌得不行,她不知道趙敬德是讓她來侯府做證啊。
侯府哪是一般人家能得罪的?可又想到趙敬德半夜把她從被窩裏綁了,隻能硬著頭皮道:“是,是她……”
“聽見了嗎,你還不快把銀票還給我們?”趙老太太挺直了腰身。
原本趙老太太是不願意過來的,但一聽到有萬兩銀票,都恨不得跑了過來,之前想讓趙敬德和蘇氏和好的心也散了個幹淨。
“老太太是聽不懂人話不成,我說了,那銀票不是我們拿的,你隨便找個人來就想汙蔑?”蘇氏絲毫沒把趙老太太這些人看在眼裏。
這時,侯府側麵又出來幾個人,趙老太太仔細一看,竟是搬了一把椅子出來。
蘇氏看了那椅子一眼,就知道是蘇卿安排的,笑著轉身坐下了,女兒的孝心可不敢辜負。
“什麽叫隨便找個人,這王婆子是我們家的鄰居,她親眼瞧見是你們的人砸了宅子,拿了銀票。”趙老太太嚷嚷道。
“宅子是我們砸的,那宅子是趙敬德拿我們侯府的銀子買的,我們想砸成什麽樣兒,就砸成什麽樣兒。”蘇氏說道。
“你憑什麽說他是用你們府上的銀子買的?”趙老太太昂著脖子道,“我兒子可是鴻臚寺卿,那是他的俸祿買的。”
“俸祿買的?”蘇氏笑出聲來,“月白,你來報個賬給趙老太太聽聽。”
“是!”月白拿了本冊子出來,大聲道,“趙大人生年的俸祿一百二十兩,嘉興五年六月,我們家夫人剛成親一個月,便邀請好友在醉仙樓聚餐,花費二十兩;嘉興五年七月,趙大人母親生病,拿迴家十兩……”
月白將趙敬德的花銷從與蘇氏成親開始,每一筆銀子都念了出來,有那好事者,居然還拿著算盤算了一下。
“喲,這趙大人成親年,每一年都入不敷出啊,俸祿都沒他在外麵吃酒的花銷多。”
“可不嘛,他的吃喝穿著,衣食住行可都是蘇家出的。”
“就連一年三年送迴趙家的節禮,也是蘇家出的。”
“這也就罷了,那怎麽好說趙家那宅子是用他的俸祿買的。”
老百姓隻是沒當官,不代表沒腦子不會算數。
“大家說錯了,趙老太太現在住的宅子是過了明路的,我也同意。”蘇氏說著看向白氏,“可我砸的是他這個外室,白氏的宅子。”
“喲,這是花著自己媳婦的銀子,又給娘老子買,又給外室買?”
“怪道願意入贅呢,這樣誰不想入贅啊。”
“這怎麽好意思上門?都不夠丟人的。”
蘇氏聽到大家的議論,過了會兒才示意月白繼續念。
“不要念了,我,我們可沒這麽多時間在這兒候著。”趙老太太和白氏對了一眼,“宅子的事便不說了,我們今兒是來說銀票的事。”
“是啊蘇夫人,我還有孩子要養。”白氏說著,便低聲飲泣起來。
“你的一兒一女,我都幫你養了十幾年了。”蘇氏淒然一笑,“居然還有臉過來跟我說要養孩子?”
聽到蘇氏這麽說,百姓又開始對白氏和趙老太太指指點點。
蘇家的事那麽是姓在酒樓,因此很快就傳開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趙老太太見此,對白氏說道:“不要再講一些不相幹的,拿迴銀子要緊。”
“都聽娘的。”白氏點了點頭,“我說不過她,心裏也有虧欠,還是娘來幫我們要吧,這銀子也不隻是我一個人的。”
“沒用的東西。”趙老太太瞪了白氏一眼,然後衝著蘇氏道,“別的事就不說了,你到別人家拿銀子就得還,否則我們報官了,你哪怕是南靖侯府的,也要蹲大牢的。”
“看來你們是認定了我拿那銀票。”蘇氏指了指王婆子,“你上前來,我有幾句話要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