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有考量
龍鳳佩成精,我助古代將軍登帝位 作者:棠燦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皇上,奴才......”
小單子嚇的瑟瑟發抖,這話他該怎麽說?
說實話和說假話怕是都難逃一死。
“實話實說,免你一死。”
安景帝對自己人,還算有點不同。
“是,皇上您這幾日......”
小單子挑了一些能說的說給安景帝聽。
“那小齊王和他的三十萬叛軍可同朕的症狀相同?”
安景帝聽了,果然沒有生氣。
“是,小齊王和他的那些叛軍,以及京郊守軍都和皇上您一樣。”
小單子邊說邊在心裏慶幸。
還好那日不是他當值。
“既如此,那便是有人看我們都不順眼。”
安景帝原本還以為是遭了小齊王的暗算,沒想到竟是另有其人。
但誰會對他和小齊王同時下手呢?
如果是嶸安國的人,那不是應該隻對小齊王出手才對嗎?
難道是對皇室不忠之人?
“皇上,承恩侯求見。”
安景帝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思路,這下又被打斷了。
這幾天,他的寢宮外麵,朝臣就沒斷過。
按說他一個帝王瘋成這樣,就該瞞著朝臣,起碼短時間內應該瞞著。
但這次瘋的人太多,皇後又是個隻會撒嬌爭寵,遇事就沒主意的人。
所以宮裏根本就沒來的及封鎖消息,朝臣們就都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肯定就要守在寢宮外,以示關心。
還有就是一些政事需要他定奪,不得不守著等他清醒。
“承恩侯是何人?”
安景帝又快要糊塗了。
“皇上,是戶部尚書,趙大人,趙侯爺。”
小單子忙迴話。
“戶部尚書?趙侯爺?......”
安景帝念叨著念叨著,就目光發直,像是陷入了沉思。
“皇上,趙侯爺就是皇後娘娘的父......”
小單子話還沒說完,安景帝的眼睛就閉上了,下一刻還打起了唿嚕。
承恩侯這個爵位,原本就是皇後娘家專屬。
但因為皇後上位時位分太低,後宮和前朝都不服,才擱置下來。
趙程在睛州‘戰死’,退了忍奴大軍的軍功也沒人跟他搶。
安景帝就趁著這個機會,封了趙家承恩侯,並給了無數賞賜。
本來國庫就不豐裕,這下更是捉襟見肘。
朝臣們這次不服也不行,誰讓人家兒子不僅戰死,還立了戰功呢?
安景帝的寢宮外,一眾朝臣得知他又睡過去了,就陷入了無盡的沉默。
自從新皇登基,嶸安國就沒有安穩過。
這次不算小齊王的三十萬叛軍,也瘋了好幾萬人。
朝臣們都懷疑這是不祥之兆,但卻沒人敢說。
“杜大人,你掌管兵部,你說說城外的事該如何是好?”
承恩侯本想跟安景帝提議,趁著三十萬叛軍瘋著的時候,將他們全部斬殺,以絕後患。
沒想到,一直沒機會說。
現在他也隻能在外麵拉拉同盟。
“侯爺,此事需得皇上定奪,本官可不敢胡亂揣測。”
杜騫,也就是兵部尚書,也和承恩侯一樣,是個會鑽營的人。
隻不過他運氣不如承恩侯,他的女兒原本是和蕭雲徹定了親的,沒想到定下婚期那年,蕭家就倒了。
和蕭家退親之後,在他的權衡利弊之下,當年就將女兒嫁給趙程做了繼室。
沒想到,過了不到四年,趙程也丟了性命。
現在唯一慶幸的,就是他女兒還未生子。
他已經在趙程死後將女兒接迴了杜家,就等著有機會,再攀一門能提攜自家的親事。
對於承恩侯這個前親家,有利可圖時,自然是同盟。
現在嘛,雖說趙家有爵位,但趙家並無出色的後輩。
於他而言,這便是沒有攀附的價值。
兩家的交往上,當然也就迴歸到普通同僚的關係。
“你掌管兵部......”
“承恩侯,兵部無權調兵。所以,京郊的事情,本官不能置喙。”
承恩侯還想再勸,杜騫直接將他的話打斷。
兵部無權調兵,承恩侯當然知道。
可他兒子趙程是怎麽死的,他可記得清清楚楚。
當時明明就沒有上戰場,最後卻隻交給他一具冰冷的屍體。
小齊王的人,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但三十萬叛軍的生死,也不是他一個文官能決定的。
他當然得多拉幾個同盟。
“高大人,你說京郊那些人該如何是好?三十萬叛軍呐,多在京郊留一日,就多一日隱患。
等他們都恢複如初,怕是又要像前陣子那般對峙。
如此,也不是長久之計不是?”
見杜騫不搭理自己,承恩侯不得不再找別人做同盟。
“趙大人說的有理,不過本官的意思,也是等皇上定奪。”
高頌是嶸安國當朝首輔,才三十三歲,已經做了五年多首輔,是安景帝當太子時就培養的親信。
趙家人,他雖然看不上,但在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也會給些麵子。
叛軍的事情,他自有考量。
絕不會像承恩侯想的那般簡單。
“高大人既如此說,那下官便不著急了。”
承恩侯心裏氣的要死,嘴上卻真的不敢再多說。
高頌雖然比他年經輕十幾歲,但官階卻比他高了好幾級。
罷了,明的不行,那便來暗的吧。
......
又過了三天,安景帝清醒的時間總算是長了一些。
高頌確定他能處理朝政了,才去跟他說小齊王的事。
“你的意思是,將小齊王軟禁在京城?”
安景帝想直接殺了小齊王,以絕後患。
“將小齊王貶為庶民,留在京中為您試藥。”
高頌是想讓小齊王生不如死。
以後若有機會,還要將他送迴睛州,交給被他盤剝過的百姓,讓他們出口惡氣。
如此,收迴睛州民心,便能事半功倍。
“那三十萬叛軍,該當如何?”
安景帝略一想,便明白了高頌的意思。
雖然不願這般麻煩,但高頌跟隨他多年,出的主意從來都沒有錯過,他也不願反駁。
“送去北地,對抗烏肅。”
高頌道。
“瘋......瘋成這般,如何對抗烏肅?又該由何人領他們去對抗烏肅?”
小單子嚇的瑟瑟發抖,這話他該怎麽說?
說實話和說假話怕是都難逃一死。
“實話實說,免你一死。”
安景帝對自己人,還算有點不同。
“是,皇上您這幾日......”
小單子挑了一些能說的說給安景帝聽。
“那小齊王和他的三十萬叛軍可同朕的症狀相同?”
安景帝聽了,果然沒有生氣。
“是,小齊王和他的那些叛軍,以及京郊守軍都和皇上您一樣。”
小單子邊說邊在心裏慶幸。
還好那日不是他當值。
“既如此,那便是有人看我們都不順眼。”
安景帝原本還以為是遭了小齊王的暗算,沒想到竟是另有其人。
但誰會對他和小齊王同時下手呢?
如果是嶸安國的人,那不是應該隻對小齊王出手才對嗎?
難道是對皇室不忠之人?
“皇上,承恩侯求見。”
安景帝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思路,這下又被打斷了。
這幾天,他的寢宮外麵,朝臣就沒斷過。
按說他一個帝王瘋成這樣,就該瞞著朝臣,起碼短時間內應該瞞著。
但這次瘋的人太多,皇後又是個隻會撒嬌爭寵,遇事就沒主意的人。
所以宮裏根本就沒來的及封鎖消息,朝臣們就都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肯定就要守在寢宮外,以示關心。
還有就是一些政事需要他定奪,不得不守著等他清醒。
“承恩侯是何人?”
安景帝又快要糊塗了。
“皇上,是戶部尚書,趙大人,趙侯爺。”
小單子忙迴話。
“戶部尚書?趙侯爺?......”
安景帝念叨著念叨著,就目光發直,像是陷入了沉思。
“皇上,趙侯爺就是皇後娘娘的父......”
小單子話還沒說完,安景帝的眼睛就閉上了,下一刻還打起了唿嚕。
承恩侯這個爵位,原本就是皇後娘家專屬。
但因為皇後上位時位分太低,後宮和前朝都不服,才擱置下來。
趙程在睛州‘戰死’,退了忍奴大軍的軍功也沒人跟他搶。
安景帝就趁著這個機會,封了趙家承恩侯,並給了無數賞賜。
本來國庫就不豐裕,這下更是捉襟見肘。
朝臣們這次不服也不行,誰讓人家兒子不僅戰死,還立了戰功呢?
安景帝的寢宮外,一眾朝臣得知他又睡過去了,就陷入了無盡的沉默。
自從新皇登基,嶸安國就沒有安穩過。
這次不算小齊王的三十萬叛軍,也瘋了好幾萬人。
朝臣們都懷疑這是不祥之兆,但卻沒人敢說。
“杜大人,你掌管兵部,你說說城外的事該如何是好?”
承恩侯本想跟安景帝提議,趁著三十萬叛軍瘋著的時候,將他們全部斬殺,以絕後患。
沒想到,一直沒機會說。
現在他也隻能在外麵拉拉同盟。
“侯爺,此事需得皇上定奪,本官可不敢胡亂揣測。”
杜騫,也就是兵部尚書,也和承恩侯一樣,是個會鑽營的人。
隻不過他運氣不如承恩侯,他的女兒原本是和蕭雲徹定了親的,沒想到定下婚期那年,蕭家就倒了。
和蕭家退親之後,在他的權衡利弊之下,當年就將女兒嫁給趙程做了繼室。
沒想到,過了不到四年,趙程也丟了性命。
現在唯一慶幸的,就是他女兒還未生子。
他已經在趙程死後將女兒接迴了杜家,就等著有機會,再攀一門能提攜自家的親事。
對於承恩侯這個前親家,有利可圖時,自然是同盟。
現在嘛,雖說趙家有爵位,但趙家並無出色的後輩。
於他而言,這便是沒有攀附的價值。
兩家的交往上,當然也就迴歸到普通同僚的關係。
“你掌管兵部......”
“承恩侯,兵部無權調兵。所以,京郊的事情,本官不能置喙。”
承恩侯還想再勸,杜騫直接將他的話打斷。
兵部無權調兵,承恩侯當然知道。
可他兒子趙程是怎麽死的,他可記得清清楚楚。
當時明明就沒有上戰場,最後卻隻交給他一具冰冷的屍體。
小齊王的人,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但三十萬叛軍的生死,也不是他一個文官能決定的。
他當然得多拉幾個同盟。
“高大人,你說京郊那些人該如何是好?三十萬叛軍呐,多在京郊留一日,就多一日隱患。
等他們都恢複如初,怕是又要像前陣子那般對峙。
如此,也不是長久之計不是?”
見杜騫不搭理自己,承恩侯不得不再找別人做同盟。
“趙大人說的有理,不過本官的意思,也是等皇上定奪。”
高頌是嶸安國當朝首輔,才三十三歲,已經做了五年多首輔,是安景帝當太子時就培養的親信。
趙家人,他雖然看不上,但在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也會給些麵子。
叛軍的事情,他自有考量。
絕不會像承恩侯想的那般簡單。
“高大人既如此說,那下官便不著急了。”
承恩侯心裏氣的要死,嘴上卻真的不敢再多說。
高頌雖然比他年經輕十幾歲,但官階卻比他高了好幾級。
罷了,明的不行,那便來暗的吧。
......
又過了三天,安景帝清醒的時間總算是長了一些。
高頌確定他能處理朝政了,才去跟他說小齊王的事。
“你的意思是,將小齊王軟禁在京城?”
安景帝想直接殺了小齊王,以絕後患。
“將小齊王貶為庶民,留在京中為您試藥。”
高頌是想讓小齊王生不如死。
以後若有機會,還要將他送迴睛州,交給被他盤剝過的百姓,讓他們出口惡氣。
如此,收迴睛州民心,便能事半功倍。
“那三十萬叛軍,該當如何?”
安景帝略一想,便明白了高頌的意思。
雖然不願這般麻煩,但高頌跟隨他多年,出的主意從來都沒有錯過,他也不願反駁。
“送去北地,對抗烏肅。”
高頌道。
“瘋......瘋成這般,如何對抗烏肅?又該由何人領他們去對抗烏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