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忍奴投降
龍鳳佩成精,我助古代將軍登帝位 作者:棠燦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以為成行一次就那般容易嗎?你以為此行不成,齊王還會同我們合作嗎?你以為,隻有我們盯著嶸安國嗎?”
忍奴王一連三問,將提議的文臣問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他當然知道成行一次不容易,尤其是禦駕親征。
如果灰溜溜的退迴去,王上的臉都得丟幹淨。
可是臉麵有命重要嗎?
再不往迴退,說不得就再也迴不去了。
隻是王上正在氣頭上,如果他再勸,別人能不能活著迴去他不知道,他自己肯定是下一刻就得腦袋搬家。
“王上所言極是,是微臣考慮不周。”
這位文臣到底不敢再勸。
決定再等等看,實在不行就聯合幾位文臣一起勸。
田將軍的指揮船迴到船隊後,就急忙迴歸自己原先的位置,離他們王上最近的位置才是最安全的。
等他緩過來,就上了自己戰船的頂層,通過那裏的了望台觀察剛剛同他一起出去的另一個作戰營。
很好,全都是一半船在海麵一半船在海水裏。
沒有掉下海的兵將都扒在沒有沉的這一半上等待著救援。
掉進海裏靠近船隊的,則都在奮力的往船隊這邊遊。
還有一些沒被炸傷的小船,上麵也坐滿了兵將。
蕭雲徹和李弘也看到這些情況,隻不過,他們都沒有對這些小船發動攻擊。
小船太分散,不如攻擊戰船效率高。
反正這些小船上的人,都會迴到大船上,不急。
“速速劃小船前去救援。”
田將軍也發現蕭雲徹和李弘不攻擊小船,等他從撩望台上下來,就忙吩咐人將他船上攜帶的小船都放進了海裏。
“大將軍,情況很不樂觀,如若持續下去,咱們怕是還沒到睛州,就全軍覆沒了。”
幾位將領聽著此起彼伏的炸響聲,也不得不出言相勸。
“是啊將軍,那些人咱們到現在為止都還不知曉身份,咱們這跟被人蒙著頭打有什麽分別?
與其莫名被炸進海裏丟了性命,還不如退迴忍奴再重新籌謀。”
將領們都生出了退意。
今天出發的時候,他們還有二十多萬兵力,如若順利到達睛州,聯合上齊王的兵力,還有希望打到嶸安京城。
但今晚過後,他們拿什麽和齊王聯手?
兵力不夠,即便聯手,他們也會很被動。
“*&%……”田將軍罵了一句國粹。
將領們說的事情,當他不明白嗎?
為了搞清楚對方的身份,他都親自帶隊出去了,可還是連對方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被打迴來。
真是太憋屈了。
也不知是何人,竟敢如此戲耍他。
“大將軍,不能再拖下去了,今晚的攻擊明顯比昨晚更猛烈,如果再拖,咱們的戰船怕是都要被他們炸完了。”
有將領是數著炸響聲站在這裏的。
響一聲,他的心就哆嗦一下。
“是啊大將軍,不若咱們先掛降旗,您再去同王上商量?”
“降旗?咱們船隊何時準備了降旗?”
田將軍一聽降旗,就急眼了。
他從軍幾十年,就從未用過降旗。
即便以前打不贏嶸安國,大不了就是跑路,何曾用過降旗這種東西。
“大將軍,此戰不用降旗,又當如何?
對方打到現在也不露麵,咱們是打也打不著,跑也跑不掉。如若降旗一掛,他們停了火,不也能讓咱們緩口氣嗎?”
將領們雖然也覺得掛降旗丟臉,但丟臉總比丟命強。
“此言,你還是去同王上說吧。”
田將軍自己並不表態,而是拉著剛剛勸他掛降旗的那位將領就往忍奴王的船上走。
“大將軍,你怎能如此?卑職隻是建議,與王上奏報乃是你的職責,卑職如何能去見王上......”
田將軍一揮手,將被他拉著的將領直接劈暈,然後拖著他繼續去見忍奴王。
......
蕭雲徹和李弘不斷的將距離推近,將靠近他們的戰船轟的差不多了,就打算繞到側麵繼續攻擊。
“我方投降,請不要再繼續攻擊!我方投降,請不要再繼續攻擊!”
忍奴人的戰船上,有人敲起了退兵的鼓點,還有人在鼓點結束後大聲喊著投降的話。
可是坦克裏麵根本就聽不到外麵的聲音,所以,蕭雲徹和李弘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轟轟的炸響聲,蓋住了忍奴人的投降聲。
急的忍奴王和田將軍都焦頭爛額。
他們不是真的要投降,隻是想爭取逃跑的時間,所以並未掛降旗。
隻不過就算他們掛了降旗,蕭雲徹和李弘大抵也看不到。
“退迴海島。”
差不多快到卯時,蕭雲徹通過對講機給李弘下了指令。
他暫時還不想讓忍奴人看到坦克的樣子,所以得趕在天亮前,上島隱蔽。
上島之後,蕭雲徹就將兩輛坦克收進空間裏,並迅速帶著幾人迴到山頂。
“將軍,你說他們今天是會繼續往睛州走,還是會調頭往忍奴走?”
到了山頂,用望遠鏡看過海上的情況之後,李弘才問。
“那要看忍奴王願不願意放棄這次,於他而言來之不易的機會。
畢竟他年紀不小了,他有生之年已經打過三次嶸安國,這是第四次,能不能有第五次就不好說了。”
對於忍奴王的心思,蕭雲徹還真不好說。
如果是他,可能就知難而退了。
畢竟是主動去打別人,也並無非打不可的理由,沒必要為此拉著幾十萬兵將上趕著丟命。
“也是,這位忍奴王也不知是怎麽迴事,一點不如他的先祖睿智,乖乖臣服還能與嶸安國互通有無,得到扶持。
怎麽就非要想不通,跑來搶嶸安國的城池呢?”
李弘是真想不明白,忍奴國雖然小,但海產漁業也足夠養活他們的百姓了,為什麽還總是要盯著嶸安國?
“野心罷了。”
蕭雲徹淡淡的道。
融成大陸原有四個大國,兩個小國。
兩個小國在過去的千百年裏,慢慢主動依附嶸安國,成為嶸安國的臣屬國。
東召國自從臣屬嶸安國後,就一直安安分分。
隻有忍奴國,總是在不停的折騰。
安穩不了幾十年,就要挑戰一次嶸安國的底線。
忍奴王一連三問,將提議的文臣問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他當然知道成行一次不容易,尤其是禦駕親征。
如果灰溜溜的退迴去,王上的臉都得丟幹淨。
可是臉麵有命重要嗎?
再不往迴退,說不得就再也迴不去了。
隻是王上正在氣頭上,如果他再勸,別人能不能活著迴去他不知道,他自己肯定是下一刻就得腦袋搬家。
“王上所言極是,是微臣考慮不周。”
這位文臣到底不敢再勸。
決定再等等看,實在不行就聯合幾位文臣一起勸。
田將軍的指揮船迴到船隊後,就急忙迴歸自己原先的位置,離他們王上最近的位置才是最安全的。
等他緩過來,就上了自己戰船的頂層,通過那裏的了望台觀察剛剛同他一起出去的另一個作戰營。
很好,全都是一半船在海麵一半船在海水裏。
沒有掉下海的兵將都扒在沒有沉的這一半上等待著救援。
掉進海裏靠近船隊的,則都在奮力的往船隊這邊遊。
還有一些沒被炸傷的小船,上麵也坐滿了兵將。
蕭雲徹和李弘也看到這些情況,隻不過,他們都沒有對這些小船發動攻擊。
小船太分散,不如攻擊戰船效率高。
反正這些小船上的人,都會迴到大船上,不急。
“速速劃小船前去救援。”
田將軍也發現蕭雲徹和李弘不攻擊小船,等他從撩望台上下來,就忙吩咐人將他船上攜帶的小船都放進了海裏。
“大將軍,情況很不樂觀,如若持續下去,咱們怕是還沒到睛州,就全軍覆沒了。”
幾位將領聽著此起彼伏的炸響聲,也不得不出言相勸。
“是啊將軍,那些人咱們到現在為止都還不知曉身份,咱們這跟被人蒙著頭打有什麽分別?
與其莫名被炸進海裏丟了性命,還不如退迴忍奴再重新籌謀。”
將領們都生出了退意。
今天出發的時候,他們還有二十多萬兵力,如若順利到達睛州,聯合上齊王的兵力,還有希望打到嶸安京城。
但今晚過後,他們拿什麽和齊王聯手?
兵力不夠,即便聯手,他們也會很被動。
“*&%……”田將軍罵了一句國粹。
將領們說的事情,當他不明白嗎?
為了搞清楚對方的身份,他都親自帶隊出去了,可還是連對方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被打迴來。
真是太憋屈了。
也不知是何人,竟敢如此戲耍他。
“大將軍,不能再拖下去了,今晚的攻擊明顯比昨晚更猛烈,如果再拖,咱們的戰船怕是都要被他們炸完了。”
有將領是數著炸響聲站在這裏的。
響一聲,他的心就哆嗦一下。
“是啊大將軍,不若咱們先掛降旗,您再去同王上商量?”
“降旗?咱們船隊何時準備了降旗?”
田將軍一聽降旗,就急眼了。
他從軍幾十年,就從未用過降旗。
即便以前打不贏嶸安國,大不了就是跑路,何曾用過降旗這種東西。
“大將軍,此戰不用降旗,又當如何?
對方打到現在也不露麵,咱們是打也打不著,跑也跑不掉。如若降旗一掛,他們停了火,不也能讓咱們緩口氣嗎?”
將領們雖然也覺得掛降旗丟臉,但丟臉總比丟命強。
“此言,你還是去同王上說吧。”
田將軍自己並不表態,而是拉著剛剛勸他掛降旗的那位將領就往忍奴王的船上走。
“大將軍,你怎能如此?卑職隻是建議,與王上奏報乃是你的職責,卑職如何能去見王上......”
田將軍一揮手,將被他拉著的將領直接劈暈,然後拖著他繼續去見忍奴王。
......
蕭雲徹和李弘不斷的將距離推近,將靠近他們的戰船轟的差不多了,就打算繞到側麵繼續攻擊。
“我方投降,請不要再繼續攻擊!我方投降,請不要再繼續攻擊!”
忍奴人的戰船上,有人敲起了退兵的鼓點,還有人在鼓點結束後大聲喊著投降的話。
可是坦克裏麵根本就聽不到外麵的聲音,所以,蕭雲徹和李弘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轟轟的炸響聲,蓋住了忍奴人的投降聲。
急的忍奴王和田將軍都焦頭爛額。
他們不是真的要投降,隻是想爭取逃跑的時間,所以並未掛降旗。
隻不過就算他們掛了降旗,蕭雲徹和李弘大抵也看不到。
“退迴海島。”
差不多快到卯時,蕭雲徹通過對講機給李弘下了指令。
他暫時還不想讓忍奴人看到坦克的樣子,所以得趕在天亮前,上島隱蔽。
上島之後,蕭雲徹就將兩輛坦克收進空間裏,並迅速帶著幾人迴到山頂。
“將軍,你說他們今天是會繼續往睛州走,還是會調頭往忍奴走?”
到了山頂,用望遠鏡看過海上的情況之後,李弘才問。
“那要看忍奴王願不願意放棄這次,於他而言來之不易的機會。
畢竟他年紀不小了,他有生之年已經打過三次嶸安國,這是第四次,能不能有第五次就不好說了。”
對於忍奴王的心思,蕭雲徹還真不好說。
如果是他,可能就知難而退了。
畢竟是主動去打別人,也並無非打不可的理由,沒必要為此拉著幾十萬兵將上趕著丟命。
“也是,這位忍奴王也不知是怎麽迴事,一點不如他的先祖睿智,乖乖臣服還能與嶸安國互通有無,得到扶持。
怎麽就非要想不通,跑來搶嶸安國的城池呢?”
李弘是真想不明白,忍奴國雖然小,但海產漁業也足夠養活他們的百姓了,為什麽還總是要盯著嶸安國?
“野心罷了。”
蕭雲徹淡淡的道。
融成大陸原有四個大國,兩個小國。
兩個小國在過去的千百年裏,慢慢主動依附嶸安國,成為嶸安國的臣屬國。
東召國自從臣屬嶸安國後,就一直安安分分。
隻有忍奴國,總是在不停的折騰。
安穩不了幾十年,就要挑戰一次嶸安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