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五日,後周太祖死於滋德殿。二十一日。柴榮繼帝位。魏仁浦一直是郭威的重臣,郭威死後,魏仁浦一如既往地忠於後周朝廷,為柴榮穩定統治、統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漢主聽說後周太祖去世,非常高興,準備大舉入侵後周,他派遣使者到契丹請求出兵。二月,契丹派遣武定節度使楊袞率領1萬多騎兵趕往晉陽。北漢主親自率領騎兵、步兵3萬,任命義成節度使白從暉為行軍都部署,武寧節度使張元徽為前鋒都指揮使,會合契丹軍隊從團柏(今山西境內)南下趕往澤、潞二州。剛即位的後周世宗聞訊大怒,親率軍隊抵抗。北漢主不知後周世宗已率軍到達潞州,所以他隻是從潞州經過後繼續向南行。當天晚上,北漢軍隊駐紮在了澤州(今晉城)的高平城南。三月十九日,兩軍相遇,展開戰鬥,最初北漢軍隊後退。因為世宗的前鋒部隊和後繼部隊相距有一段距離,後繼部隊還未到達,前鋒軍作戰心中不免害怕。在這個時候,世宗的意誌情緒更加堅定了,他披著戰甲、騎著戰馬親自到陣前督戰。但交戰沒多久,世宗方麵的右路軍隊開始潰敗,樊愛能、何徽帶著騎兵首先逃跑,接著一千多步兵脫下盔甲口唿萬歲,向北漢投降。北周此時士氣銳減,魏仁浦分析了一下形勢,勸世宗出動左路軍隊。世宗帶著貼身的親兵冒著流矢飛石帶領左路軍隊猛攻,魏仁浦催馬上前,大聲唿喊:"皇上如此危險,我們怎能不拚出性命呢?"又說:"賊寇隻不過氣焰囂張,全力作戰一定可以打敗!國家的安危存亡,就在此一舉了。"說著,他衝向敵軍。平時。魏仁浦在軍中就很有威信,這次皇上親自督戰也激發了士兵們的力量,加上趙匡胤等大將的英勇衝殺,最後後周終於擊敗了後漢和契丹的聯軍,取得了勝利。


    周世宗在繼位之初采取守勢,隨著國力的增強,漸漸有了統一全國的願望。世宗器貌雄偉、通文史、善騎射、有智謀,統一之誌也日益明顯。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他還革新了政治。他善於納諫,要求群臣極言其先,他"留心農事,刻木為耕夫、蠶婦。置之殿庭,"目的在於提醒自己,時刻想到為農民減輕痛苦。魏仁浦的大氣、足智多謀總在關鍵時刻助世宗一臂之力。在擊敗北漢、契丹聯軍的過程中,他的正氣與威信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他也更受重用,被提升為檢校太保、樞密使。原來隻有宰相才能享用的賜器,世宗也賜給他。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打算任命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參預商議的人都認為魏仁浦不是科舉出身,不可以擔任宰相。世宗說:"古人為宰相者,豈盡由科第耶?"這年四月十五日,世宗任命魏仁浦為中書侍郎(中書省長官)、同平章事,同時兼任樞密使之職。世宗還讓王溥、範質都參預主持樞密院事務。魏仁浦雖然身處權力要位,但仍謙虛謹慎。世宗性格急躁,周圍官吏有違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將罪過歸於自己來拯救他們,因他而得保全的人很多。"在其位,謀其職",當上了宰相的魏仁浦更把民間的疾苦記在心間,他不斷進言世宗,並親自督修水利,經過艱辛的努力,恢複了以首都開封為中心的水利交通,還疏浚了河道數百裏,既有利於交通,也解決了沿河道農田的灌溉問題。


    也是在這一年,周世宗在征遼戰爭節節勝利時,不幸患病,他自知病重難愈,趕忙封六歲的兒子柴宗訓為梁王。這年六月,世宗病逝。當天以宰相魏仁浦、範質、王溥為首的後周眾大臣奉柴宗訓為帝,即為恭帝。恭帝繼位後,又加魏仁浦為刑部尚書。


    柴宗訓繼位後,"時人鹹謂天下無主"的傳言沸沸揚揚。建隆元年(960年)初一,後周朝廷群臣正在慶賀新年元旦,鎮(今河北鎮定縣)、定(今河北定州)二州使者飛馳前來奏報,契丹軍隊南下進犯,與北漢軍隊會合。範質、王溥訓命令趙匡胤率領眾將抵禦來敵。趙匡胤執掌軍隊六年,深得士卒之心,經常隨從後周世宗柴榮征戰攻伐,屢次建立戰功,此時已眾望所歸。恰逢君主年少,國家動蕩,將士們密謀推舉擁戴趙匡胤為帝。以後,事態的發展,果如百姓所預料。趙匡胤率領的大軍,於正月初二出城,當天下午便駐紮在離開封東北四十裏的陳橋驛。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趙普到處散布"天上有兩個太陽,正在搏鬥"的謠言。這樣,"一日克一日"的說法傳遍了軍營。第二天一早,眾將身穿鎧甲手執兵器,直接敲擊趙匡胤的門說:"眾將無主,願立您為天子。"趙匡胤驚醒起床,還沒有來得及迴答,已被披上了黃袍,眾將圍著下拜,口唿萬歲。趙匡胤統帥大軍迴師,突人京師開封,進入宮廷,後周眾大臣們束手無策,範質、王溥等下拜聽命。魏仁浦不甘心後周就這樣被顛覆,他組織一部分朝臣反抗,終因勢單力薄,被鎮壓了下去。從此,魏仁浦染病在身。他臨死前還一直念著後周世宗柴榮的名字,自責沒能保住後周的江山。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魏仁浦與首相範質、次相王溥同日罷相,拜守尚書右仆射。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親征北漢,魏仁浦從行。途中因病返迴,在梁侯驛(今山西沁縣界)去世。享年59歲。


    開寶五年(972年),其子魏鹹信娶宋太祖之女永慶公主。


    景德四年(1007年),經魏鹹信請求,宋真宗為魏仁浦賜諡"宣懿"。


    評價一下這個人吧。


    當時幼帝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幼帝實力自然不如先帝,當時就傳來了很多傳言,弄得人心慌慌。建隆元年初一那一天,後周滿朝文武還在慶祝新年的到來,大家聚集在一起喝酒賞舞好不熱鬧。


    偏偏有兩州鎮之地使者飛奔過來,表示契丹軍隊正在南下,很快抵達邊境。執掌軍隊六年的趙匡胤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履立建功的他更是深得聖心,於是被推舉出兵,出兵之時,眾人都不曾想到趙匡胤此去便是稱帝之路。而魏仁浦也不曾料到,趙匡胤膽敢稱帝,但是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雖有不甘,可怎能顛覆,他為了先帝還曾經組織過一次反擊,終究因為勢單力薄而失敗。


    反抗失敗後魏仁浦就悶悶不樂染病臥床,內心十分糾結和羞愧,自己沒有能夠保住後周的江山,最終病逝。他為人正直,深明大義,忠孝仁義占了一個遍,而且博聞強記,為了後周鞠躬盡瘁,可以說後周能夠統一北方,有魏仁浦的一份汗馬功勞。尤其是出身貧寒的他更加懂得百姓處於一種什麽水深火熱的環境之下,也因此更加知道愛護百姓。


    他自己節衣縮食不鋪張浪費,家裏有餘糧也願意主動拿出來捐給當地的部隊或者是百姓人家,大家都念著這位大官的好。這就是一代傳奇宰相的故事,感人肺腑也值得後人學習。


    魏仁浦少年時以孝順謹慎聞名,後晉時開始出仕,從此步入宦途,尤受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的重用,官至宰相。他為人清靜儉樸、寬容大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人為善、左右逢源。“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可以說是他心胸的體現。他博聞強記,殫精竭慮,為後周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遇上“陳橋兵變”,他雖竭力想保住後周政權,但終因勢單力薄,以失敗告終。處亂世,顯忠良,他對後周政權一片忠心,晚年自責,孤獨寂寞,懷念先祖,不幸染疾而死。他與範質、王溥不可同日而語。他是那一時代少有的盡忠之臣。後人都稱他為“寂寞的魏仁浦”,就是因為他一生盡忠盡職,不同流合汙,盡顯一代忠臣風範。


    後漢隱帝的寵臣作坊使賈延徽常常利用受寵之機,誣告賢良,對於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也總是加以扭曲地告訴後漢隱帝。因他常向後漢隱帝進言,居然獲得了“諫臣”的稱號。而受他迫害的臣僚們則苦不堪言。就連辦事謹慎、小心翼翼的魏仁浦也受到牽連。賈延徽和魏仁浦曾是鄰居,賈想擴建自己的房屋,於是四處征地。他貪心無止境,認為魏仁浦的房地風水好,想吞為己有。他多次向後漢隱帝說魏仁浦的壞話,差點兒給魏仁浦招來殺身之禍。後漢亡後,有人抓獲了賈延徽,交給魏仁浦處罰,魏仁浦卻說:“乘人之危於亂世報私怨,我是不會做的!放了他吧!”他的手下都稱讚他的大度。他辦事效率高,素有浩氣在身,有人評他為“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魏仁浦出身貧寒,曆經亂世風雲,飽嚐戰爭之苦,因此很懂得愛護百姓。在平日的生活中,他總是節衣縮食,把餘下的錢糧捐給軍隊或百姓。在百姓們心中,魏仁浦是可親可近的人。


    魏仁浦深明大義,在處理官員關係方麵也令人欽佩。《宋史》這樣評價他:


    “仁浦性寬厚,接士大夫有禮,務以德報怨。”山西一向是曆代池鹽的重要產地,這裏的榷鹽使是眾人爭奪的肥差。後漢時有個叫鄭元昭的開封浚義人,是安邑(今山西運城市東北)、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西城解州鎮)兩池的榷鹽使。多年以來,鄭元昭一直獨專豐厚的鹽利,後來他又被提升為解州刺史。公元950年,皇上下詔令讓魏仁浦的嶽父李溫玉擔任安邑、解縣兩池的榷鹽使。鄭元昭本來就心胸狹小,這次又有人分享了他的榷鹽專利,心中氣惱卻又苦於沒有辦法。在以後處理事務的過程中,鄭元昭和李溫玉的裂隙不斷地顯露出來。那個時候,魏仁浦在樞密院任職,鄭元昭總是疑神疑鬼,認為魏仁浦一定有意庇護著李溫玉。鄭元昭於是注意一切和李溫玉有關的事情以求抓到把柄彈劾他。事情也巧,曾經是一代驍勇健將的李守貞在河中造反,而李溫玉正好有個兒子在河中。鄭元昭在聽到這個消息的同時,馬上派人拘捕關押了李溫玉,上奏說他叛變了。這件事就牽連到了魏仁浦。樞密院主事知道鄭元昭和李溫玉本來就有私隙,想必是鄭元昭借此誣陷李溫玉以泄私憤,便把這件事放到一邊不問了。後來,魏仁浦升遷為樞密院承旨,鄭元昭被調迴京。他心裏很擔憂,在路過洛陽的時候,他對魏仁浦的弟弟魏仁滌說出了事情的原委,魏仁滌聽罷,大笑,拍著鄭元昭的肩膀說:“你放心吧,我哥哥一向寬厚有度,他平時從不和人結怨記仇,又怎麽肯因私人的恩怨來加害你呢?”事實果然如此,在鄭元昭到達京城後,不僅沒受到牽製,反而獲職提升。原來,魏仁浦認為鄭元昭有實幹精神,於是向郭威舉薦了他。魏仁浦“以德報怨”、“寬仁有度”的崇高精神正是受郭威重用的原因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朝不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轅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轅尚並收藏宋朝不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