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剛小產完,許延君麵色蒼白,臉上被汗水涔濕,如擦了一層白色的水和粉,無力的躺在床上,隻是無聲的哭著,她知道劉翊來的路上肯定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沒有多說。她隻覺得劉翊定會為她做主,懲治麗妃。
其他妃嬪都站在一旁,隻有麗妃跪在那裏,她不敢直視著許延君,她怕看到許延君哀傷的眼神,那會使她感到自責。
畢竟,那個七月大、已經成形的胎兒是被她下藥才活生生打了下來,那個三個月後就能呱呱墜地的胎兒是被她害死的。
但害人絕非是她的本意。
至於她做這個的目的,永永遠遠的被自己咽進了肚子裏,沒有外人知曉。那些妃嬪宮人們知道是她怕許延君產下嫡子,怕嫡子擋住了她未來孩子的路。
她原先聽到這個還是有些嗤之以鼻的,還未出生的孩子怎麽知道性別呢,不知道性別她又何必急於動手呢。直到後來那個抱著白色染血布包的穩婆進來稟報說,許延君剛剛產下的是一個已經成形的男胎。
她內心的罪惡感更重了。此刻她隻覺得,那個血腥的味道是從自己手上傳來的,仿佛看到了一個嬰孩在自己的手上化成了一灘血水。她經常夢裏夢見這個場景,逃不掉,躲不開,卻不會醒來,也許這就是對她的懲罰吧,那個胎兒入夢,讓她在自己的夢中懺悔。
接下來的一幕讓眾嬪妃目瞪口呆,那便是麗妃隻是被禁足一個月,罰俸一年。在外人看來,這簡直輕的不能再輕,隻是關了一個月便出來了。罰俸對於她來說,簡直若有若無,畢竟她是楚國的公主,和親的時候帶來了良多的陪嫁。那些陪嫁,不說是在別的小城,哪怕是給燕國都城燕京的平民百姓,也能讓好幾代過上安逸舒適的日子。
外人對此吃驚,但是麗妃並不覺得。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也便淡了,雖然那些妃嬪還是很提防麗妃。一方麵是因為許延君的事情。另一方麵是因為麗妃從小生長在爾虞我詐的宮廷,肯定看慣了那些妃嬪爭寵、互相陷害的戲碼,如法炮製一出戲,便能鬧出好大一出戲。背後又有楚國這樣的大國撐腰,劉翊會看在楚國的麵子上不會重罰麗妃,畢竟許延君小產這事,麗妃也隻是被罰了一年俸祿和一個月的禁足。
隻有一件事,仿佛還能證明那件事發生過。
那便是許延君因為這次小產傷了根本,不能再有孩子了,身體也變得羸弱。麵色蒼白不說,還有些心悸,有時會哮喘,也經不得風。原先嬪妃們每日要來找鳳梧閣請安,後來便免了,許延君隻會出席一些必要的宮廷宴會。
再後來呢,鎮西大將軍許邦昌勾結別國,意欲謀反,以許邦昌為首的許氏一族都被斬首之後,許延君身子更差了。每到換季的時候,就會昏昏沉沉的,時常會有些發熱。那些照顧許延君的宮人,每逢許延君發熱昏睡之時,就能聽到許延君在胡亂地叫著。有時候叫的是爹爹,有時候叫的是娘親,有的時候卻是阿翊,應該便是她的丈夫劉翊了吧。
麗妃今夜夢見的是許延君。不知為何,劉翊今夜夢見的亦是許延君,但是劉翊夢裏的不是小產過後萬分悲痛的許延君,而是初見時穿著輕甲、一身男兒打扮的許延君,是第二次在皇家秋獵見到的許延君,是穿著紅色嫁衣嫁給他的許延君。
那年劉翊十四歲,還未被封作益王,隻是先帝的三皇子,被先帝派往西北邊境的軍營曆練。
西北邊境是一片沙漠,與楚國接壤。
西北邊境的天氣不似燕京那般照顧人。天氣異常炎熱,不說是在最炎熱的午後,便是在上午,也有斜斜的熱氣向上冒著。若不是在陰涼處,人必會被曬成一灘水,應該也不是化成水,而是直接變作這茫茫沙漠裏的一灘熱氣了。且隻要風輕輕一吹,便會有漫天的黃沙起舞。而且那邊境的風不是小女兒式的溫柔,而是醉酒粗漢那般的狂烈。正應了那句詞“風頭如刀麵如割”。
那日,劉翊坐在臨近軍營圍欄橫倒在地的枯木上,正拿著鹿皮擦拭著自己的斬龍劍。他仔細地擦著劍身,擦拭完一遍之後,便“嘩”的一聲揮向天空。天懸耀日,斬龍劍的銀脊和那猛烈的光交匯在了一起,那金輝便在劍脊上留了一道痕。
劉翊仰頭端詳著自己擦拭的斬龍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隻聽有一個少女衝著軍營無禮地大聲吵嚷道:“你們誰是三皇子?”
劉翊聞聲望去,隻見一個少女身著輕甲、手持一把大彎刀,像男子一樣盤起自己的頭發,站在那裏,眉毛也不似平常女兒家畫的秋娘眉和水彎眉,而是畫了短促的一字眉。劉翊不認得她,更是未曾見過她,與她無冤無仇,那女子在軍營裏找他做什麽。
劉翊舉起了另一隻並未執劍的手,應道:“在下便是你要找的三皇子,劉翊。”說完便起了身。
隻見那女子執劍抱拳拱手道:“剛才多有冒犯,小女子早些還在燕京聽聞三皇子劍術過人,今日便來向三皇子討教討教。”說完,那個女子便擺出了要打架的陣勢。
劉翊聞言,有些不屑的笑了笑,說道:“瞧你是女子,便讓著你三分吧,別迴頭在外麵傳言,說我劉翊欺負女人。”他也是做好了迎戰的架勢,便等著那女子出招了。
卻不想那女子並不領情,反倒是說道:“大可不必,男子和女子本就應該相同,所以殿下不必手下留情,隻管使出全部招數便好。”
劉翊打量著這女子,隻覺這女子甚是有趣。
那女子一個快步衝上來,便朝著劉翊的脖子上砍去,劉翊用斬龍劍抵住了她砍來的大彎刀。那一瞬,隻聽見“哐”的一聲,刀身和劍脊結結實實地碰撞在了一起,兩股力氣在較勁,那一刻仿佛定住了一般。
那女子力氣雖不及男子,卻也是比尋常女子大些的。
劉翊隻是輕輕的一挑,便挑開了那女子橫在自己脖子上的大彎刀,那女子因勢向後滑步退了幾步。看著這般身手,女子也應該練了些年,但她女子又和自己年紀相仿,看樣子是童子功。
兩人之間有一段距離,但不遠,大概有五六米的樣子。隻見那女子衝了上來,借勢直接躍起。待距離近了,隻見那女子伸出了腳。
劉翊卻不想這一招,隻能受了女子的那一腳,並向後退了兩步。女子那一腳結結實實的踹在了劉翊的胸口上,有些發痛。但那些小傷小痛對劉翊來說並不算什麽。
凡成帝王者,不屈從於小病小痛。
劉翊也發現是自己輕視了那個女子,那女子的武藝真的不錯。現下挨了痛,也便收起了輕蔑的態度,實打實的擺出了應戰的架勢。他覺得他要反攻為主,才能讓那女子敗下陣來。
一旁已經聚集了一些將士,他們是聽聞有人在比武,便趕來圍觀。軍營裏不缺男子之間的比武,但是男女之間的比武卻很是少見,更別說是女人先提出比武要求了。於是,便擠著要過來看熱鬧,現下已經是圍了一個圈,中間的人正是劉翊和那女子。
劉翊手上拿著劍快步衝了上去,本以為能傷著那女子,卻不想女子在他衝過來之前,一個翻身便躲開了,斬龍劍隻與女子擦身而過。
四周的將士看到這一幕,便鼓掌叫好,這樣子的比武並不是常常能看到的。
劉翊衝過了頭,那女子便在劉翊身後。劉翊隻覺得脖子上有一陣寒,是金屬自帶的那種涼。隻聽見那女子說:“殿下,你可認輸?”
原來就在劉翊使出那一下的時候,女子便已經想到這一步,現下刀已經抵在脖子上了,若在戰場上,恐怕已經血染疆場了。
不待劉翊迴答,人群過後衝進來一個身著鎧甲之人,拉著那女子就直接跪在劉翊麵前,並說道:“殿下恕罪,末將那不知輕重的小女剛剛多有冒犯了,還望殿下不要記在心上。”那人正是負責戍守邊境的鎮西大將軍許邦昌。
原來那女子正是鎮西大將軍的獨女。
劉翊抬手,示意許邦昌免禮,並說道:“無妨無妨。隻是比武罷了,無傷大雅。且這裏是邊境,時有戰禍。比武隻是為了切磋武藝,彼此之間也長長見識,好在以後戰場上能保自己一命罷了。”
許邦昌見劉翊絲毫沒有怪罪之意,便鬆了一口氣,起身欲帶著女兒下去,說道:“那末將就帶著小女下去了。”
劉翊見那女子有趣,便不想就這樣輕易放她離開,便說道:“許將軍且慢,我還有一些話要和令媛說,你且先下去吧。”
四周看熱鬧的將士們剛剛也盡數被許邦昌的副將趕走了。待許邦昌也走後,這空曠的地方便隻剩下了劉翊和那女子。
劉翊拉著那女子到剛剛自己擦拭斬龍劍時坐的枯木上坐下,將自己的斬龍劍放在一旁,看著那女子說道:“你叫什麽名字?”
那女子隻是幹淨利落的迴了三個字:“許延君。”
劉翊在燕京的時候,是聽聞過許延君的,知道許延君是自小跟著許邦昌練武,現在已經十三歲了,劍法也是相當不錯了,前幾年因為許夫人病逝,府裏沒人照顧,便跟著來到了西北邊境。隻是沒人知道她叫什麽名字。
其他妃嬪都站在一旁,隻有麗妃跪在那裏,她不敢直視著許延君,她怕看到許延君哀傷的眼神,那會使她感到自責。
畢竟,那個七月大、已經成形的胎兒是被她下藥才活生生打了下來,那個三個月後就能呱呱墜地的胎兒是被她害死的。
但害人絕非是她的本意。
至於她做這個的目的,永永遠遠的被自己咽進了肚子裏,沒有外人知曉。那些妃嬪宮人們知道是她怕許延君產下嫡子,怕嫡子擋住了她未來孩子的路。
她原先聽到這個還是有些嗤之以鼻的,還未出生的孩子怎麽知道性別呢,不知道性別她又何必急於動手呢。直到後來那個抱著白色染血布包的穩婆進來稟報說,許延君剛剛產下的是一個已經成形的男胎。
她內心的罪惡感更重了。此刻她隻覺得,那個血腥的味道是從自己手上傳來的,仿佛看到了一個嬰孩在自己的手上化成了一灘血水。她經常夢裏夢見這個場景,逃不掉,躲不開,卻不會醒來,也許這就是對她的懲罰吧,那個胎兒入夢,讓她在自己的夢中懺悔。
接下來的一幕讓眾嬪妃目瞪口呆,那便是麗妃隻是被禁足一個月,罰俸一年。在外人看來,這簡直輕的不能再輕,隻是關了一個月便出來了。罰俸對於她來說,簡直若有若無,畢竟她是楚國的公主,和親的時候帶來了良多的陪嫁。那些陪嫁,不說是在別的小城,哪怕是給燕國都城燕京的平民百姓,也能讓好幾代過上安逸舒適的日子。
外人對此吃驚,但是麗妃並不覺得。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也便淡了,雖然那些妃嬪還是很提防麗妃。一方麵是因為許延君的事情。另一方麵是因為麗妃從小生長在爾虞我詐的宮廷,肯定看慣了那些妃嬪爭寵、互相陷害的戲碼,如法炮製一出戲,便能鬧出好大一出戲。背後又有楚國這樣的大國撐腰,劉翊會看在楚國的麵子上不會重罰麗妃,畢竟許延君小產這事,麗妃也隻是被罰了一年俸祿和一個月的禁足。
隻有一件事,仿佛還能證明那件事發生過。
那便是許延君因為這次小產傷了根本,不能再有孩子了,身體也變得羸弱。麵色蒼白不說,還有些心悸,有時會哮喘,也經不得風。原先嬪妃們每日要來找鳳梧閣請安,後來便免了,許延君隻會出席一些必要的宮廷宴會。
再後來呢,鎮西大將軍許邦昌勾結別國,意欲謀反,以許邦昌為首的許氏一族都被斬首之後,許延君身子更差了。每到換季的時候,就會昏昏沉沉的,時常會有些發熱。那些照顧許延君的宮人,每逢許延君發熱昏睡之時,就能聽到許延君在胡亂地叫著。有時候叫的是爹爹,有時候叫的是娘親,有的時候卻是阿翊,應該便是她的丈夫劉翊了吧。
麗妃今夜夢見的是許延君。不知為何,劉翊今夜夢見的亦是許延君,但是劉翊夢裏的不是小產過後萬分悲痛的許延君,而是初見時穿著輕甲、一身男兒打扮的許延君,是第二次在皇家秋獵見到的許延君,是穿著紅色嫁衣嫁給他的許延君。
那年劉翊十四歲,還未被封作益王,隻是先帝的三皇子,被先帝派往西北邊境的軍營曆練。
西北邊境是一片沙漠,與楚國接壤。
西北邊境的天氣不似燕京那般照顧人。天氣異常炎熱,不說是在最炎熱的午後,便是在上午,也有斜斜的熱氣向上冒著。若不是在陰涼處,人必會被曬成一灘水,應該也不是化成水,而是直接變作這茫茫沙漠裏的一灘熱氣了。且隻要風輕輕一吹,便會有漫天的黃沙起舞。而且那邊境的風不是小女兒式的溫柔,而是醉酒粗漢那般的狂烈。正應了那句詞“風頭如刀麵如割”。
那日,劉翊坐在臨近軍營圍欄橫倒在地的枯木上,正拿著鹿皮擦拭著自己的斬龍劍。他仔細地擦著劍身,擦拭完一遍之後,便“嘩”的一聲揮向天空。天懸耀日,斬龍劍的銀脊和那猛烈的光交匯在了一起,那金輝便在劍脊上留了一道痕。
劉翊仰頭端詳著自己擦拭的斬龍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隻聽有一個少女衝著軍營無禮地大聲吵嚷道:“你們誰是三皇子?”
劉翊聞聲望去,隻見一個少女身著輕甲、手持一把大彎刀,像男子一樣盤起自己的頭發,站在那裏,眉毛也不似平常女兒家畫的秋娘眉和水彎眉,而是畫了短促的一字眉。劉翊不認得她,更是未曾見過她,與她無冤無仇,那女子在軍營裏找他做什麽。
劉翊舉起了另一隻並未執劍的手,應道:“在下便是你要找的三皇子,劉翊。”說完便起了身。
隻見那女子執劍抱拳拱手道:“剛才多有冒犯,小女子早些還在燕京聽聞三皇子劍術過人,今日便來向三皇子討教討教。”說完,那個女子便擺出了要打架的陣勢。
劉翊聞言,有些不屑的笑了笑,說道:“瞧你是女子,便讓著你三分吧,別迴頭在外麵傳言,說我劉翊欺負女人。”他也是做好了迎戰的架勢,便等著那女子出招了。
卻不想那女子並不領情,反倒是說道:“大可不必,男子和女子本就應該相同,所以殿下不必手下留情,隻管使出全部招數便好。”
劉翊打量著這女子,隻覺這女子甚是有趣。
那女子一個快步衝上來,便朝著劉翊的脖子上砍去,劉翊用斬龍劍抵住了她砍來的大彎刀。那一瞬,隻聽見“哐”的一聲,刀身和劍脊結結實實地碰撞在了一起,兩股力氣在較勁,那一刻仿佛定住了一般。
那女子力氣雖不及男子,卻也是比尋常女子大些的。
劉翊隻是輕輕的一挑,便挑開了那女子橫在自己脖子上的大彎刀,那女子因勢向後滑步退了幾步。看著這般身手,女子也應該練了些年,但她女子又和自己年紀相仿,看樣子是童子功。
兩人之間有一段距離,但不遠,大概有五六米的樣子。隻見那女子衝了上來,借勢直接躍起。待距離近了,隻見那女子伸出了腳。
劉翊卻不想這一招,隻能受了女子的那一腳,並向後退了兩步。女子那一腳結結實實的踹在了劉翊的胸口上,有些發痛。但那些小傷小痛對劉翊來說並不算什麽。
凡成帝王者,不屈從於小病小痛。
劉翊也發現是自己輕視了那個女子,那女子的武藝真的不錯。現下挨了痛,也便收起了輕蔑的態度,實打實的擺出了應戰的架勢。他覺得他要反攻為主,才能讓那女子敗下陣來。
一旁已經聚集了一些將士,他們是聽聞有人在比武,便趕來圍觀。軍營裏不缺男子之間的比武,但是男女之間的比武卻很是少見,更別說是女人先提出比武要求了。於是,便擠著要過來看熱鬧,現下已經是圍了一個圈,中間的人正是劉翊和那女子。
劉翊手上拿著劍快步衝了上去,本以為能傷著那女子,卻不想女子在他衝過來之前,一個翻身便躲開了,斬龍劍隻與女子擦身而過。
四周的將士看到這一幕,便鼓掌叫好,這樣子的比武並不是常常能看到的。
劉翊衝過了頭,那女子便在劉翊身後。劉翊隻覺得脖子上有一陣寒,是金屬自帶的那種涼。隻聽見那女子說:“殿下,你可認輸?”
原來就在劉翊使出那一下的時候,女子便已經想到這一步,現下刀已經抵在脖子上了,若在戰場上,恐怕已經血染疆場了。
不待劉翊迴答,人群過後衝進來一個身著鎧甲之人,拉著那女子就直接跪在劉翊麵前,並說道:“殿下恕罪,末將那不知輕重的小女剛剛多有冒犯了,還望殿下不要記在心上。”那人正是負責戍守邊境的鎮西大將軍許邦昌。
原來那女子正是鎮西大將軍的獨女。
劉翊抬手,示意許邦昌免禮,並說道:“無妨無妨。隻是比武罷了,無傷大雅。且這裏是邊境,時有戰禍。比武隻是為了切磋武藝,彼此之間也長長見識,好在以後戰場上能保自己一命罷了。”
許邦昌見劉翊絲毫沒有怪罪之意,便鬆了一口氣,起身欲帶著女兒下去,說道:“那末將就帶著小女下去了。”
劉翊見那女子有趣,便不想就這樣輕易放她離開,便說道:“許將軍且慢,我還有一些話要和令媛說,你且先下去吧。”
四周看熱鬧的將士們剛剛也盡數被許邦昌的副將趕走了。待許邦昌也走後,這空曠的地方便隻剩下了劉翊和那女子。
劉翊拉著那女子到剛剛自己擦拭斬龍劍時坐的枯木上坐下,將自己的斬龍劍放在一旁,看著那女子說道:“你叫什麽名字?”
那女子隻是幹淨利落的迴了三個字:“許延君。”
劉翊在燕京的時候,是聽聞過許延君的,知道許延君是自小跟著許邦昌練武,現在已經十三歲了,劍法也是相當不錯了,前幾年因為許夫人病逝,府裏沒人照顧,便跟著來到了西北邊境。隻是沒人知道她叫什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