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傑迎風獵獵,兩眼微眯,可惜臉有點胖,這麽一眯,感覺連眼睛都看不到了。
突然,剛迴到玉璽中的嘉靖帝一溜煙兒出現在朱傑的身旁,一臉錯愕抬頭的看著天空,朱傑被嘉靖帝突然的出現嚇了一跳,原來還有些高深莫測的範兒頓時都蕩然無存。
不禁問道:“爺,您咋又出來了?”
嘉靖帝頓時猛得一巴掌將朱傑拍倒在地,道:“問那麽多幹嘛,跪下來迎接你祖宗!”
朱傑頓時瞳孔一縮,連忙爬起來略帶有喜色道:“您是說,有其他…祖宗過來了?”
“哈哈哈,嘉靖!終於讓老子逮著你了,過來!”
突然,他們前方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兩道人影,仿佛是從虛空中走了出來一般,甚是詭異。
“洪武帝三十一代玄孫朱傑,拜見二位祖宗。”
朱傑連忙躬身行禮,但二人的身影有些飄渺,他也從未見過這二位,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稱唿,反正稱唿“祖宗”肯定沒錯的,但聽其中一位的聲音比較年輕,甚至還帶有幾分對嘉靖帝的咬牙切齒!
難道這二位有什麽過節嗎?
這個念頭瞬間從朱傑腦海中閃過,隨即偷眼朝身邊的嘉靖帝看去,隻見他一臉得驚訝之色,隱隱還透露著幾分不情願的神色。
但嘉靖帝還是擠出笑臉,迎上去行禮道:“後輩嘉靖,見過弘治叔父、正德…堂兄。”
朱傑頓時臉色一頓,竟然是這二位啊!一位是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唯一一位一夫一妻製的皇帝;一位是有史以來,被稱為最會玩的皇帝!
弘治帝還好,為人敦厚、仁善,正德帝那可就不一樣了!
等等!
正德帝好像無子…那他的繼位者是…嘉靖帝,好像嘉靖帝一上位,就搞了個名傳史冊的“大禮儀之爭”!
簡單講,嘉靖帝是弘治帝的侄子、正德帝的堂弟。曆史上,正德帝駕崩後,因為無子,所以太後和大臣們商議,從皇室宗親中挑選一位來過繼到正德帝的名下,來繼承皇位。
沒想到他們遇到了所有皇帝中、最聰明的嘉靖!
當時的嘉靖才15歲,大明內閣首輔是楊廷和,他當時草擬了正德帝的遺詔:讓他來進京繼承皇位。而楊廷和、太後的意思,是讓嘉靖以過繼正德帝名下,來繼承皇位。
結果嘉靖不願意不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去當正德帝的“兒子”,所以在京城的郊外停止不前,對趕過來勸諫讓他當正德帝兒子的楊廷和爭吵起來。
最終,還是以正德的母親,也就是太後做出了退步,先以江山社稷為重、國不可一日無主,況且大明朝自正德帝駕崩以來,已經連續三十四天無主了。
由此,嘉靖才進入皇宮,當天中午就登基稱帝,由此便便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
一方是僅僅15歲、外地藩王出生、在京城幾乎可以說是孤身一人的嘉靖帝,一方是權傾天下的楊廷和等文官
集團,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事實上,大禮議爭論的核心是嘉靖帝能否改換父母的問題。
對嘉靖來說,他在竭力維護他與父母的固有關係。而楊廷和等文官是為了維護弘治帝這一係的根本利益,同時絞盡腦汁想要剝奪嘉靖與其親身父親固有的父子關係。
最終,這場戰鬥以年輕的嘉靖帝大獲全勝告終,嘉靖帝追封其父親為睿宗皇帝,追封母親為皇太後。
也就是說,弘治帝的這一脈,在正德死後,就斷絕了。這隻是他們之間矛盾的一個方麵,或許是這個大禮儀之爭,讓年輕的嘉靖帝心裏對正德帝充滿了厭恨。
所以,嘉靖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拆除正德帝在位時弄出來的“豹房”等建築,同時篡改、摸黑正德帝的曆史。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漏洞,就是蒙古韃靼部落首領小王子,率五萬軍隊犯邊,正德帝不顧群臣阻撓,翻牆偷偷溜出皇宮,用以前自己給自己封的“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名號,跑到邊關調集軍隊應戰。
當時,明軍已經和蒙古軍隊交戰,可以說是處於劣勢。
而正德帝趕到邊關的最前線,親自指揮部署,於是應州之戰正式打響。
此戰中,正德帝體現出了不凡的軍事天賦。首先,他派出少量部隊引蛇出洞,牽製住敵軍主力部隊。
然後不斷的增加兵力來消耗敵軍的銳氣。整個戰事持續了好幾天,最終以小王子敗退告終。
而這場戰爭,使得大明北方邊境和平、安定了幾十年!
但史書上對這場戰役的記載卻讓人有些啼笑非凡:大明出動了近十萬的軍隊,蒙古五萬的軍隊,血戰了好幾天…卻在應州大捷這裏的傷亡人數上留下了一筆: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的驚人之語。
十幾萬規模的大戰,打了好幾天,竟然蒙古軍隊隻傷亡了十六個人,大明傷亡五十二…
隻要用心去想一下,就知道這裏麵有貓膩。如果隻傷亡蒙古軍隊的16人,為何能讓他們幾十年內不在侵犯邊關呢?
顯而易見,這場戰爭的史書記錄,被人篡改了,用意自然是抹黑正德帝,別人或許不清楚,但嘉靖帝心裏卻是清晰的不得了…
一瞬間,朱傑的腦海中快速的閃過這些東西,朱傑自己都替此刻的嘉靖感到尷尬…咦,不對,難道…嘉靖帝一直寄身在朱家的家傳玉璽中,是為了躲這位?
朱傑頓時越想越覺得像,越想越覺得是,不經用眼角的餘光,瞥向嘉靖帝,隻見他腰身呈九十度,那模樣簡直標準的不得了!
“朕的好堂弟呀,你可是讓朕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呐!幾百年了,朕終於見到你的麵了,嘿嘿嘿!聽說你一直在修道,哥哥很想檢驗一下堂弟這麽多年來的修道成果,看看有沒有鬆懈修煉!”
一道明顯咬牙切齒的聲音從一個正將兩手慢慢握拳、發出一陣劈裏啪啦炒豆一般的脆骨響起的聲音,對嘉靖說道。
一時間,嘉靖帝似乎也不
知道該怎麽辦了…誰tm的能知道人死後真的有靈魂,還能見到死去人的靈魂…
他還記得自己去世後,亡靈第一次被老祖宗牽引接到他們老朱家的棲息地——也叫朱家王庭的一個地方,那時第一次遇見正德,那家夥,一瞬間就紅了眼,直接撲上來要揍自己,要不是老祖宗一巴掌將正德和嘉靖都唿到了地上,然後脫下鞋子,不問青紅皂白的就將二人狠抽了一頓…
然後,他就被老祖宗發配到朱家的傳家玉璽中了,避免和正德帝在找他的麻煩,同時,也方便嘉靖帝潛心修道。
嘉靖帝此刻心中一萬頭草泥馬狂奔而過,同時也讓他非常的不解,老祖宗這是什麽意思,明知道兩人有矛盾,屬於針尖對麥芒的那種,為啥還要讓正德來這裏?
“正德,你忘了嗎?咱們現在都是死後的亡靈,按照老祖宗的規定,生前的事,死後誰也不準計較。你們倆本身就是堂兄弟,你又大嘉靖十六歲,你是做哥哥的,要讓著弟弟,你們倆這個樣子,讓朕和老祖宗、成祖帝等其他人,怎麽能安心,你知道了嗎?”
弘治自然將一切都收入眼底,雖然正德是他的親兒子,但畢竟嘉靖也是他的侄子,按照華夏人的傳統,兩個小孩子打架、自然是要先說自家孩子的習慣,於情於理,他都隻能約束正德。
正德這個人啊,從小就是獨生子,集父親、母親的寵愛於一身,年少時還不懂,但漸漸長大、變成亡靈再次遇到父親後,他就像是重新找到了父親的孩子,同時也更加珍惜父子之情,可以說全天下,除了兩位祖宗的話以外,也就隻有弘治帝說的話,他才會聽。
年輕的聲音再次響起,但此刻的語氣已經有了緩和,甚至是幾分乖巧,道:“是,兒臣謹遵父皇的話,一切都過去了,都是過往雲煙,兒臣以後再也不提了,是吧,我親愛的堂弟!”
嘉靖帝心中迅速閃過一句話:信你個鬼!
但這哪能說出來,況且老祖宗立了一條規矩:咱老朱家以孝治天下,死後同樣使用。若哪個敢目無尊長、以下犯上,那就別怪咱心狠手辣了!
所以,嘉靖帝不管心中對正德帝有多麽的怨恨和討厭,也不能表達出來,不然相信老祖宗第一個會扒了自己的皮!
其實想想,老祖宗的這條規矩,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如果不立這個規矩的話,那豈不是眾說紛紜、徹底亂了套了。況且,要是幾個人共同在外麵做事,就必須得有一個挑大梁的存在,自然,年紀越大的,就越該挑起來。
嘉靖帝對弘治帝再次行了一個禮,然後開口道:“不知叔父和堂兄此次前來,所為何事啊?”
正德帝眉毛一挑,顯然有些不爽,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懟一懟的衝動,但想起父親的話,頓時忍了下來。
弘治帝微微一笑道:“沒什麽大事,成祖帝說讓正德跟在咱們朱家後裔朱傑的身邊,一方麵是讓他出來鍛煉鍛煉,漲漲見識,一方麵,也是考慮到朱傑沒有守護靈,而你一個人跟在他身邊,萬一有個什麽事你分身乏術,正德在的話,也好有個照應。”
手機站:
突然,剛迴到玉璽中的嘉靖帝一溜煙兒出現在朱傑的身旁,一臉錯愕抬頭的看著天空,朱傑被嘉靖帝突然的出現嚇了一跳,原來還有些高深莫測的範兒頓時都蕩然無存。
不禁問道:“爺,您咋又出來了?”
嘉靖帝頓時猛得一巴掌將朱傑拍倒在地,道:“問那麽多幹嘛,跪下來迎接你祖宗!”
朱傑頓時瞳孔一縮,連忙爬起來略帶有喜色道:“您是說,有其他…祖宗過來了?”
“哈哈哈,嘉靖!終於讓老子逮著你了,過來!”
突然,他們前方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兩道人影,仿佛是從虛空中走了出來一般,甚是詭異。
“洪武帝三十一代玄孫朱傑,拜見二位祖宗。”
朱傑連忙躬身行禮,但二人的身影有些飄渺,他也從未見過這二位,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稱唿,反正稱唿“祖宗”肯定沒錯的,但聽其中一位的聲音比較年輕,甚至還帶有幾分對嘉靖帝的咬牙切齒!
難道這二位有什麽過節嗎?
這個念頭瞬間從朱傑腦海中閃過,隨即偷眼朝身邊的嘉靖帝看去,隻見他一臉得驚訝之色,隱隱還透露著幾分不情願的神色。
但嘉靖帝還是擠出笑臉,迎上去行禮道:“後輩嘉靖,見過弘治叔父、正德…堂兄。”
朱傑頓時臉色一頓,竟然是這二位啊!一位是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唯一一位一夫一妻製的皇帝;一位是有史以來,被稱為最會玩的皇帝!
弘治帝還好,為人敦厚、仁善,正德帝那可就不一樣了!
等等!
正德帝好像無子…那他的繼位者是…嘉靖帝,好像嘉靖帝一上位,就搞了個名傳史冊的“大禮儀之爭”!
簡單講,嘉靖帝是弘治帝的侄子、正德帝的堂弟。曆史上,正德帝駕崩後,因為無子,所以太後和大臣們商議,從皇室宗親中挑選一位來過繼到正德帝的名下,來繼承皇位。
沒想到他們遇到了所有皇帝中、最聰明的嘉靖!
當時的嘉靖才15歲,大明內閣首輔是楊廷和,他當時草擬了正德帝的遺詔:讓他來進京繼承皇位。而楊廷和、太後的意思,是讓嘉靖以過繼正德帝名下,來繼承皇位。
結果嘉靖不願意不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去當正德帝的“兒子”,所以在京城的郊外停止不前,對趕過來勸諫讓他當正德帝兒子的楊廷和爭吵起來。
最終,還是以正德的母親,也就是太後做出了退步,先以江山社稷為重、國不可一日無主,況且大明朝自正德帝駕崩以來,已經連續三十四天無主了。
由此,嘉靖才進入皇宮,當天中午就登基稱帝,由此便便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
一方是僅僅15歲、外地藩王出生、在京城幾乎可以說是孤身一人的嘉靖帝,一方是權傾天下的楊廷和等文官
集團,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事實上,大禮議爭論的核心是嘉靖帝能否改換父母的問題。
對嘉靖來說,他在竭力維護他與父母的固有關係。而楊廷和等文官是為了維護弘治帝這一係的根本利益,同時絞盡腦汁想要剝奪嘉靖與其親身父親固有的父子關係。
最終,這場戰鬥以年輕的嘉靖帝大獲全勝告終,嘉靖帝追封其父親為睿宗皇帝,追封母親為皇太後。
也就是說,弘治帝的這一脈,在正德死後,就斷絕了。這隻是他們之間矛盾的一個方麵,或許是這個大禮儀之爭,讓年輕的嘉靖帝心裏對正德帝充滿了厭恨。
所以,嘉靖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拆除正德帝在位時弄出來的“豹房”等建築,同時篡改、摸黑正德帝的曆史。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漏洞,就是蒙古韃靼部落首領小王子,率五萬軍隊犯邊,正德帝不顧群臣阻撓,翻牆偷偷溜出皇宮,用以前自己給自己封的“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名號,跑到邊關調集軍隊應戰。
當時,明軍已經和蒙古軍隊交戰,可以說是處於劣勢。
而正德帝趕到邊關的最前線,親自指揮部署,於是應州之戰正式打響。
此戰中,正德帝體現出了不凡的軍事天賦。首先,他派出少量部隊引蛇出洞,牽製住敵軍主力部隊。
然後不斷的增加兵力來消耗敵軍的銳氣。整個戰事持續了好幾天,最終以小王子敗退告終。
而這場戰爭,使得大明北方邊境和平、安定了幾十年!
但史書上對這場戰役的記載卻讓人有些啼笑非凡:大明出動了近十萬的軍隊,蒙古五萬的軍隊,血戰了好幾天…卻在應州大捷這裏的傷亡人數上留下了一筆: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的驚人之語。
十幾萬規模的大戰,打了好幾天,竟然蒙古軍隊隻傷亡了十六個人,大明傷亡五十二…
隻要用心去想一下,就知道這裏麵有貓膩。如果隻傷亡蒙古軍隊的16人,為何能讓他們幾十年內不在侵犯邊關呢?
顯而易見,這場戰爭的史書記錄,被人篡改了,用意自然是抹黑正德帝,別人或許不清楚,但嘉靖帝心裏卻是清晰的不得了…
一瞬間,朱傑的腦海中快速的閃過這些東西,朱傑自己都替此刻的嘉靖感到尷尬…咦,不對,難道…嘉靖帝一直寄身在朱家的家傳玉璽中,是為了躲這位?
朱傑頓時越想越覺得像,越想越覺得是,不經用眼角的餘光,瞥向嘉靖帝,隻見他腰身呈九十度,那模樣簡直標準的不得了!
“朕的好堂弟呀,你可是讓朕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呐!幾百年了,朕終於見到你的麵了,嘿嘿嘿!聽說你一直在修道,哥哥很想檢驗一下堂弟這麽多年來的修道成果,看看有沒有鬆懈修煉!”
一道明顯咬牙切齒的聲音從一個正將兩手慢慢握拳、發出一陣劈裏啪啦炒豆一般的脆骨響起的聲音,對嘉靖說道。
一時間,嘉靖帝似乎也不
知道該怎麽辦了…誰tm的能知道人死後真的有靈魂,還能見到死去人的靈魂…
他還記得自己去世後,亡靈第一次被老祖宗牽引接到他們老朱家的棲息地——也叫朱家王庭的一個地方,那時第一次遇見正德,那家夥,一瞬間就紅了眼,直接撲上來要揍自己,要不是老祖宗一巴掌將正德和嘉靖都唿到了地上,然後脫下鞋子,不問青紅皂白的就將二人狠抽了一頓…
然後,他就被老祖宗發配到朱家的傳家玉璽中了,避免和正德帝在找他的麻煩,同時,也方便嘉靖帝潛心修道。
嘉靖帝此刻心中一萬頭草泥馬狂奔而過,同時也讓他非常的不解,老祖宗這是什麽意思,明知道兩人有矛盾,屬於針尖對麥芒的那種,為啥還要讓正德來這裏?
“正德,你忘了嗎?咱們現在都是死後的亡靈,按照老祖宗的規定,生前的事,死後誰也不準計較。你們倆本身就是堂兄弟,你又大嘉靖十六歲,你是做哥哥的,要讓著弟弟,你們倆這個樣子,讓朕和老祖宗、成祖帝等其他人,怎麽能安心,你知道了嗎?”
弘治自然將一切都收入眼底,雖然正德是他的親兒子,但畢竟嘉靖也是他的侄子,按照華夏人的傳統,兩個小孩子打架、自然是要先說自家孩子的習慣,於情於理,他都隻能約束正德。
正德這個人啊,從小就是獨生子,集父親、母親的寵愛於一身,年少時還不懂,但漸漸長大、變成亡靈再次遇到父親後,他就像是重新找到了父親的孩子,同時也更加珍惜父子之情,可以說全天下,除了兩位祖宗的話以外,也就隻有弘治帝說的話,他才會聽。
年輕的聲音再次響起,但此刻的語氣已經有了緩和,甚至是幾分乖巧,道:“是,兒臣謹遵父皇的話,一切都過去了,都是過往雲煙,兒臣以後再也不提了,是吧,我親愛的堂弟!”
嘉靖帝心中迅速閃過一句話:信你個鬼!
但這哪能說出來,況且老祖宗立了一條規矩:咱老朱家以孝治天下,死後同樣使用。若哪個敢目無尊長、以下犯上,那就別怪咱心狠手辣了!
所以,嘉靖帝不管心中對正德帝有多麽的怨恨和討厭,也不能表達出來,不然相信老祖宗第一個會扒了自己的皮!
其實想想,老祖宗的這條規矩,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如果不立這個規矩的話,那豈不是眾說紛紜、徹底亂了套了。況且,要是幾個人共同在外麵做事,就必須得有一個挑大梁的存在,自然,年紀越大的,就越該挑起來。
嘉靖帝對弘治帝再次行了一個禮,然後開口道:“不知叔父和堂兄此次前來,所為何事啊?”
正德帝眉毛一挑,顯然有些不爽,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懟一懟的衝動,但想起父親的話,頓時忍了下來。
弘治帝微微一笑道:“沒什麽大事,成祖帝說讓正德跟在咱們朱家後裔朱傑的身邊,一方麵是讓他出來鍛煉鍛煉,漲漲見識,一方麵,也是考慮到朱傑沒有守護靈,而你一個人跟在他身邊,萬一有個什麽事你分身乏術,正德在的話,也好有個照應。”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