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趙明便率領袁虎、袁項迴河東督運糧草。


    十五日後,他的糧隊剛剛到達平陽,平陽王便使人帶來了前方的戰報,這戰報可是最新出爐的,兩個時辰以前才傳到了平陽。


    不出所料,冉護國的大軍剛入晉陽之地,晉陽城破,大軍士氣便落了半截。大軍未得修整一日,匈奴兵馬便已四麵圍了上來。


    大戰拉開序幕。


    可惜,世事並未如冉護國所料,他的大軍沒能從匈奴身上咬下半塊肉來。


    幾十萬大軍的大戰不到一日便落下了帷幕。


    匈奴騎兵兵鋒太盛,冉護國大軍隻支撐了幾個時辰,便被匈奴拖垮了陣型,數萬騎兵交替來迴衝陣,冉護國大敗。


    三十萬兵馬四散而逃,平陽之路被斷,副將護著冉護國往壺關而去。


    逃往壺關的路上,冉護國看看身後剩下的不到一萬兵馬,心中悲戚。


    一名副將實在忍不住心中的疑問,問道:“匈奴騎兵實在厲害,大戰之中唯有以騎製騎方能取勝,可衛將軍為何在大戰之前有意將武王等幾郡有騎兵的兵馬調開,末將心中實在不解。”


    冉護國苦笑道:“若是真有勝利機會,本將又如何甘願有此大敗,隻是你等自問,即便留下了武王他們的騎兵,此戰真能有機會?”


    眾將一陣沉默。


    冉護國繼續道:“朝廷之心,冉某以前不明白,現在還是不明白。明知必敗,卻眼睜睜看著三十萬兒郎葬身於此。本將不甘心呐。所以本將特意支走了幾支精銳,留了他們在,或許能幫我等找迴今日之辱,即便不能,也算本將為朝廷保留一些元氣,暫時能保證上黨、平陽不落入匈奴之手。”


    一聽冉護國用心如此之苦,眾將拜服。


    冉護國留著趙明他們這些有騎兵建製的兵馬,還真起了作用,起碼趙明現在心裏就有些活絡。


    此刻,趙明與眾人正在軍中議事。


    範增說道:“大戰雖然落下了帷幕,但我等並非無機可乘。此時,想必那晉陽城中匈奴正在大擺慶功宴,若我軍能晝伏夜出、不辭辛苦,三日之後便可偷襲太原腹地,或有一場大勝。”


    所以趙明的心思活絡起來了,將心比心,若他是匈奴,大勝三十萬漢軍之後,必然掉以輕心,若行範增之策,雖說不可能把晉陽打下來,但嚇唬嚇唬這些匈奴人,讓他們別太囂張還是做得到的。


    緊接著,賈詡一句話更讓他放開了心思。


    隻聽賈詡說道:“此戰之後,我隴西軍元氣未損,朝廷必然使我隴西軍繼續在平陽、上黨一帶鏖戰,不把我隴西軍完全打光,朝廷定不會放我等離開並州。故,臣同意國傅之言,偷襲太原腹地,隻是……”


    頓了頓又說道:“此戰之後,即便我軍勝了,大王也不可將兵馬帶迴,我隴西軍需要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離開並州,戰後,大王可使我隴西騎兵趁匈奴大意之際,出西河橫穿河西之地返迴隴西,或去餓虎穀、或去阿達部。無論如何也比留在這個已經被朝廷放棄了的並州鏖戰到死要好,如此,我軍騎兵看似全軍覆沒,大王也有理由迴隴西。”


    是啊,此刻留在並州就是等死,朝廷大概不會再派援兵來了。上黨還好,有壺關天險匈奴難以攻克,但平陽一地,恐怕不出一月便會易手。


    而且自己留在這裏,平陽王總會覺得有希望守住平陽城,若是隴西軍都打光了,平陽王應該也會放棄固守平陽的心思撤退。


    平陽王怎麽說也是自己的親戚,他撤則能保全家活路,固守則必死無疑。


    這也算是為了他好吧。


    既如此,打!


    趙明當下拍板,事不宜遲,立刻整軍出發。


    此次他並未帶袁虎、袁項,一則,為了戰後騎兵撤退保密;二則,此戰是偷襲戰,晝伏夜出一路急行軍之後,還要保持足夠高的戰力,二袁之兵俘虜甚多,恐難以做到,此次出兵在精而不在多。


    三日之後,晉陽以西二百裏之外,此地是匈奴騎兵駐紮之地。


    匈奴大敗冉護國三十萬大軍,舉族皆慶,這幾日裏營中抓來無數漢人俘虜,士卒肆意娛樂、慶賀。


    夜裏,月黑風高之時,隴西軍到來。


    趙明想過匈奴會大意,但沒想到竟如此大意,騎兵馬場之中幾乎沒有任何防禦。


    這代表什麽?這代表無數戰馬在向他招手。


    此刻他隻恨少帶了幾萬人,不能把這些戰馬盡數弄走。


    他本意是偷襲騎兵大營,胡人最強就是騎兵,要是能把這裏打殘了,逃命的時候也能安全些。


    可沒想到摸到這裏的時候,竟然發現馬場防禦如此薄弱。他立刻改變了想法,把注意打到這些戰馬之上。


    趙明讓手下四千多羌兵把戰馬讓給禦林軍,他的禦林軍也算是人人弓馬嫻熟,騎了馬雖不能算是什麽精銳騎兵,更做不出什麽奔射、騎射之類的高難度動作,但總歸是隴西子弟兵,上得戰馬,拿得長槍。


    羌兵們把戰馬讓給了禦林軍,自己則跟隨將校悄悄摸進了馬場。羌人夜視之能也是厲害,黑夜中悄悄地偷馬,打槍的不要。


    趙明則率領禦林軍在外接應。


    總算趙明運氣還沒好到逆天,半個時辰以後,馬場中似乎是有人發現了不對,驚唿連連,一陣大亂。


    趙明心中焦急地等了一會兒,楊再興等人率軍衝了出來,定睛一看,人人有馬,有的人還是一人雙馬,眾人差點沒笑翻,唯一的缺點是這些馬都沒上馬鞍,不過對於羌人來說,小問題了。


    兩軍一匯合,趙明立刻下令道:“眾軍隨我衝殺匈奴中軍大帳,誅殺大將,攪亂敵營,事後,再興、孝明(張榮字)、以及穆羽再領三千禦林軍按原計劃出西河,剩餘人馬隨孤王迴平陽。”


    楊再興領前部先鋒,率馬鐵、馬休、杜覺當先殺入匈奴大營,直取中軍大帳。


    匈奴人在營中要麽就是唿唿大睡,要麽就是還在飲酒作樂,哪能想到夜襲,頓時間大營一團慌亂。


    眾人殺到中軍大帳之前,匈奴大唿:“快保護左賢王。”


    趙明一聽竟然還是匈奴左賢王在此,更不能放過了,當即大叫道:“殺左賢王者,賞金百兩。”


    他也是咬碎了牙,下了血本要左賢王的人頭。


    話音一落,左右衝出七郎、八郎,皆大叫道:“我的。”


    他們快,楊再興更快,他本就是前部先鋒,哪能讓兩個小孩搶了頭功。


    此時,隻見大營中左賢王不甘受戮,手持狼牙棒衝了出來,直奔先鋒楊再興而去。


    楊再興大喜,二人槍棒交錯戰在一起。


    趙明雖離得太遠,看不到左賢王的數據,但這左賢王能在這樣的境地下同楊再興打了十幾個迴合,不是善茬!


    楊再興一看十幾個迴合拿不下左賢王,又見七郎、八郎一路殺來,心中大急,怒吼連連,連刺三槍,到得第三槍總算把左賢王挑落,不等其他,拔劍在手,一劍砍下首級,大笑。


    左賢王部下一見左賢王死了,軍心卻未崩潰,而是想到他們護衛的大王死了,隻怕自己全家老小都逃不了幹係,這便是匈奴的體製,大將戰死,部下同罪,更何況死的是左賢王,一時間匈奴眾軍大怒,拚起命來。


    趙明見狀,暗道不好,連忙下令道:“殺出去。”


    正衝殺之間,忽然見到匈奴後翼大亂,一支人馬殺來。


    趙明大奇,不知道是誰和他有同樣的心思,竟然敢來偷襲匈奴腹地。


    也顧不得許多,趙明當即下令道:“楊再興、張榮、穆羽,按計劃分頭行事,再興先把左賢王之頭給文龍,還需此頭迴去交差領功。”


    隨後大軍分兩路殺出,趙明一路去匯合匈奴身後那支人馬,楊再興一路則往西突圍而去。


    待得與匈奴身後的那支漢軍人馬近了,趙明大叫道:“我乃大燕武王趙明,不知前麵是哪家英雄?”


    那支人馬中當先走出一騎,好一匹血紅寶馬,馬上一人手持方天畫戟,好生神駿,隻見此人叫道:“壺關呂奉先見過武王。”


    我了個擦!竟然是呂布啊。


    呂布是召喚陸登、陸文龍時出世的華夏英雄。


    趙明來不及仔細觀察這呂布,隻笑道:“將軍好生英雄了得,竟敢偷襲匈奴腹地。”


    呂布豪爽地笑道:“武王大人年方14都來得,我呂布大好男兒,手中方天畫戟,胯下赤兔馬,哪裏去不得?”


    靠了,係統連赤兔馬都給呂布送來了。


    趙明暗罵一聲,嘴上卻笑道:“奉先好誌氣,便讓我等今日再殺他一陣。”


    呂布大笑:“敢不奉陪,”轉身對麾下叫道:“三軍兒郎,跟好我呂布,殺殺殺……”


    二人領軍又衝殺一陣,趙明再不敢多呆,他麾下還有一千多人馬,本是禦林軍,可不是標準的騎兵,見好就收,趕緊逃命要緊。


    思慮到此,趙明對呂布說道:“我等當歸去了,若再衝殺,恐怕麾下兒郎疲憊,這一路返迴還有數百裏路要走,你我二軍麾下兒郎個個好漢,若走得晚了恐怕損失慘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召喚之群雄共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百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百家並收藏華夏召喚之群雄共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