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一陣無語,這騎兵派也不是,不派也不是。更何況漢軍騎兵太少,鎮西軍有五千騎兵,平西軍有兩千,加上隴西的三千騎兵,不過一萬之數。胡騎卻有五萬,不用多,同樣人數,同樣條件之下一戰,漢騎也是敗多勝少。


    更主要的沒有斥候之利,完全不知道在渭源、漳縣一帶有都少胡騎。


    範增一見眾人都不說話,便說道:“大王,迷當此策雖頗為精妙,然,迷當必敗與此策。”


    話不驚人語不休,眾人都在抓破頭想著如何破局之時,範增就已經斷言迷當必敗。


    趙明心中歎道:這就是三人的差距,長孫晟很牛,能透過表象看問題,在戰場上要瞞過他,很難。


    嶽飛卻比長孫晟強,不僅透過表現看問題,還從問題中琢磨到別人的軍事意圖,兩軍陣前,整個曆史中恐怕難有人能算計到他,讓他吃虧。


    而範增,表象也好、問題也罷、更有別人的軍事意圖他也早以摸透,眾將還在想前兩步的時候,他已經在思考破局之策。


    長孫晟絕對是帥才,坐鎮一方主持一場戰鬥,在整個曆史中都能算是出類拔萃的。


    嶽飛卻能主持一場戰爭,比長孫晟強。


    而範增卻能謀劃、導演一場戰役。這一點,嶽飛、長孫晟都做不到。


    當然,若隻是一場戰鬥或者戰爭的話,兩軍陣前,範增未必比他倆強。


    聽到範增如此說,趙明不敢想太多,趕緊問道:“亞父請細說。”


    範增正色道:“我軍所慮者,胡騎也。五萬胡騎,若是野戰我軍必敗。然,那迷當自斷其臂,分兵遠去,範某斷言,在渭源、漳縣一帶的胡騎,少則兩到三萬,多則三到四萬。渭源、漳縣一帶的胡騎即要保證全殲我漢軍騎兵,還要負責吸引我大軍圍剿,數量必不會太少。”


    範增說到這,喝了口茶,繼續道:“即便保守估計,渭源、漳縣一帶有兩到三萬胡騎。如此,此地胡騎戰力隻餘一半,更兼此時羌胡銳氣已失,大王當趁此機會,提軍與羌胡決戰,先敗迷當,再迴援渭源、漳縣。”


    範增所說的不是一個計策,而是分析局勢之後,漢軍所能做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隻有先決戰,勝迷當才能挽迴局勢。


    若是真的走了兩、三萬胡騎,不亞於五六萬兵卒,再去掉阿達部兵力之後,其實羌胡兵力與漢軍兵力已經基本持平。


    不過,羌胡士卒的個體戰力可是遠遠強過漢軍的。


    老實說,西軍戰力已經是現在燕朝中算是頂尖的,隴西軍戰力更強,多為隴西本地人,隴西民風彪悍,無人不尚武,無人不會弓。


    但即便如此,與這些在草原上與狼共舞的羌胡士卒相比,還是要弱上幾分。


    可局勢如此,不戰就是敗,容不得趙明再有猶豫,大不了啟用暗棋,餓虎穀與阿達部哪裏有五、六千戰力極強的騎兵,大戰之時,若是從羌胡後側襲來,必勝。


    雖然暴露了暗棋於將來之事不利,但今天這一步走不好,哪有什麽將來可言。


    想到這,趙明拍案而起,說道:“既如此,孤意已決,先破迷當,再援楊業將軍。”


    說完,趙明忽然又想到一事,說道:“不過,若是那迷當不願與我決戰,同我軍一般高掛免戰牌,死守營寨,胡營雖然鬆散不齊,但也不利於我軍強攻,若那時,如何破營?更何況,我若是迷當,於內死守營寨,於外,派遣胡騎不斷襲擾我軍,我軍在野外,恐怕難以抵擋胡騎騷擾,損失不會小,時間一長,恐軍心動搖。”


    趙明能想到這個已經是極大的進步,把前幾日之事反推,更結合了胡騎有騷擾之利,反推演了一把羌胡可能會采取的戰術,倒也有模有樣,各方麵都考慮到了。


    果然,愛動腦子的人有進步,隻聽係統說道:


    “滴滴……恭喜宿主嚐試推演戰局成功,智力加三。”


    趙明趕緊調出自己的數據。


    姓名:趙明


    年齡:14


    統禦:56


    武力:68


    智力:78


    政治:84


    魅力:45


    忠誠:90(趙翌)


    特長:無


    這幾個月來,統禦進步最大,幾次帶兵,在範增的影響下耳聞目染,進步極快,加了12點。


    武力加了四點,進步也是很大。武藝趙明是練得最勤的,他知道智力、政治什麽的沒有年齡限製,將來慢慢學是沒問題的,可武藝的話,十八歲以前他能達到什麽程度,或許這一輩子就停留在那裏了。趙明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如同其他穿越者那樣拳打呂布,腳踩宇文化及,這一輩子大概是達不到100了,能衝上90就算心滿意足了,起碼算個一流戰將。


    智力是進步最小的,練武、讀書這是每日,可書讀了不少,本來隻加了一點智力,沒想到今日一加就是三點,看來要達到活學活用才能增加智力,讀死書果然是沒用的。


    政治進步了兩點,魅力也加了三點,要成為劉邦、劉備、李世民那樣有人格魅力,能吸引屬下納頭便拜的人,路還遠啊,目前還隻能靠係統捆綁的忠誠度和老爸留下的威名吸引人才,自己還是比較廢的。


    忠誠度竟然降了三點,自己果然是個有野心的人啊。


    聽得趙明如此推演,範增點頭道:“大王所說甚是,這一點,臣也有想到,隻是暫無良策,卻是難住了臣。”


    眾人一時無策,趙明卻忽然想起一個戰例,眼睛一亮,說道:“我等或許可用火牛陣破他大營。”


    雖然嶽飛等人沒有前世的記憶,根本不記得戰國時候這個火牛陣的戰例,但“火牛陣”三字簡單易懂,眾人一聽,皆有喜色。


    趙明的新城牧場中可是有六、七百條牛,這些都是賈詡抄各大士族抄出來的,有的是耕牛、有的是牧牛。那些耕牛,趙明是準備開春之時用於百姓墾荒耕地,這次為了破羌胡,守財奴趙明也是下了血本,火牛衝營,最終能活下來的恐怕不足一成。


    這個戰術對於羌胡或許能成功,但對於漢軍來說則難以實現。漢軍最重營寨的防禦能力,這也是因為漢軍善於劫營,寨中防禦能力太弱,自取敗亡之道。而羌胡營寨鬆散,這也是羌胡遊牧民族的特點,別說隻是臨時營寨,就算是平日生活放牧之地,防禦能力也不見得會好到哪裏去。


    眾人又商議了一番細節之後,趙明便傳信楊業與各縣,令各縣暫時收攏百姓,堅守城池。又派出騎兵,假意去救渭源、漳縣,實則去了新城,給牛做一次保鏢,再使臨洮縣令陸登在臨洮高價收買民間之牛。


    五日之後,七七八八湊了一千多條牛,運到了狄道大營之中。


    諸事準備完畢,決戰就在眼前。


    趙明深吸一口氣,升帳點將。


    諸將到齊,趙明說道:“孤意已決,明日決戰,不勝無歸,諸將聽令。”


    “喏。”


    “長孫晟。”


    “末將在。”


    “命你部為先鋒,隻許進、不許退,務必為孤王撥得頭籌,若戰敗,斬!”


    “喏。”


    “嶽飛。”


    “末將在。”


    “命你部護送火牛在長孫將軍身後,自行把握時機,驅火牛攻營。”


    “喏。”


    “王慶。”


    “末將在。”


    “命你領本部一萬人馬,若見火牛攻營,敵營混亂,立即出兵與嶽飛一起攻取敵營,務必在胡營站穩腳跟,為大軍打開缺口。”


    “長孫無乃(長孫晟長子)、王二錘(大錘之弟)、穆羽。”


    “末將在。”


    “命你三人率本部騎兵,若見王慶、嶽飛打開缺口,不可猶豫,立即率兵攻入,之後再分三路出擊,莫管後隊隻管衝殺,不管傷亡多少,不許迴頭,哪怕全軍覆沒,也要攪亂敵營。”


    “喏。”


    “張葵、袁虎、袁項、黃桑。”此四人是來援的天水、扶風、武都、陰平四縣郡兵主將。


    “末將在。”


    “你等四人率本郡兵馬,隨騎兵之後攻入敵營,務必做到見敵就殺,許進不許退,若退一步,斬。並非孤王看不起你等,隻是你等四縣之兵多有懈怠之士,若不敢接令,就此作罷,若接令卻做不到,孤王必斬你等。”


    “喏。”


    “王大錘。”


    “末將在。”


    “命你為軍中虞候,統領一萬鎮西軍執法,以上各部若有違抗軍令者、聞鼓不進者、貪生怕死者,斬。”


    “喏。”


    “剩餘兵馬隨本王坐鎮後軍,見機行事。”


    第二日一早,大戰拉開序幕。


    趙明三軍拔營,傾巢而出。


    長孫晟率本部一萬八千名馬為先鋒率先出擊。(去了兩千騎兵)


    行至離胡營三十裏處,胡營大門打開,數千騎兵出營,直奔長孫晟而來。


    三十裏外,長孫晟雖不知道胡騎出營,但他知道此戰難打,先鋒更難打,他身後就是關乎成敗的一千火牛,若他不勝,不能將戰場推進到離胡營十裏之內,火牛衝營便無從說起。


    不敢大意,一路上皆保持隊形前行,數十裏之地對於胡騎來說眨眼便到。


    又行兩裏,隻見前方煙塵四起,長孫晟知道胡騎來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召喚之群雄共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百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百家並收藏華夏召喚之群雄共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