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七郎聽完杜金娥這麽說完,拍著胸脯說道:“放心,交給哥哥了,哥哥這就去救你父親出來。”
說完便提槍上馬,對著杜金娥道:“前麵帶路。”
杜金娥大喜,點頭上馬就要走。
杜金娥的三名護衛一看,得!絕配,一個傻大姐、一個二愣子。
這杜金娥從小便是傻大姐脾氣,今天一看,他這未婚夫婿更是個二愣子,單槍匹馬就要去救人,咱們這傻大姐更好,一聽未婚夫婿要去救她爹就把什麽都忘記了。我們來這幹嘛來了?搬兵啊。
三名護衛趕緊拉住兩人的馬,說道:“我的姑奶奶、姑爺爺啊,那些胡騎有四、五千人,您這夫妻二人如何救得山寨裏的弟兄?”
楊七郎還沒說話,八郎楊延順就說道:“安心吧,還有我,金刀八郎在。”
這楊家為什麽有八郎?
確實是義子,楊業的說法是:他一身刀法無人所傳,雖然大朗、二郎、三郎、四郎學的都是刀法,但天資所限,都未大成。(三郎雖有93的武力,但仰仗的是一身神力,刀法卻是一般。)五郎學棍,、六郎學槍、天資最好的七郎也是學槍,他無奈之下,忽然發現一個老部下的兒子刀法天資極高,本來是想收徒,結果那老部下戰死了,索性直接收為義子,傳授刀法。
這八郎隻比七郎小幾天,兩人脾氣相似,臭味相投,加上武藝又高,很是不可一世了一段時間。
可最近卻遇到對手了,一個陸文龍一個嶽雲,打得他倆都沒脾氣,雖然實際情況確實是陸文龍與嶽雲比他倆大,但他倆這二愣子脾氣,哪管什麽年紀,反正差不多,最近是狠了心在練。
這一聽說有人可以砍砍,解解心中最近這段惡氣,當即自告奮勇,提刀就要跟他們去。
三名護衛撇撇嘴,心說:現在小孩說話都這麽大口氣麽?多了你又如何?金刀八郎還能一個砍兩千多個?
心中這麽想,嘴上卻說:“幾位爺爺啊,多位山寨裏的弟兄們想想,就您二位去,如何解山寨之圍?就算解了,弟兄們也必然死傷慘重。我等還是多想想如何帶些兵馬去吧。”
一說兵馬,七郎八郎眼睛一亮,七郎說道:“妹妹放心,哥哥現在可是校尉,手下五百兒郎,老八與哥哥一樣,咱有兵。”
護衛急道:“隻一千人馬怕是不夠,七爺還是趕緊通知楊業將軍吧,楊將軍與我家頭領素有交情,必不會置之不理。”
一提起楊業,楊七郎頭一縮,他可是出了名的不聽話,從小被打到大,想到這,七郎扭頭對八郎說道:“老八,你去通知父親吧。”
楊八郎翻翻白眼,心中無奈,誰讓自己最小?誰說都得聽著,隻好抱拳行禮,馬奔城外楊業大營而去。
之後,楊七郎便將眾人引進家中,吩咐下人備酒菜款待,眾護衛喝酒吃菜不說。單說這楊延嗣楊七郎這好戰成癡的脾氣,此時心裏跟貓抓似的,坐臥不安,一腦門子都跑到狄道去了。
眼見杜金娥吃飽,楊七郎一把將杜金娥抓了過來,悄聲說道:“妹子,哥哥實在擔心伯父的安全,我等在此吃肉喝酒,伯父卻可能在浴血沙場,不若我倆打馬先去,八郎與父親必隨後而到。”
二愣子楊七郎能說出這番文鄒鄒的話來,已是搜腸刮肚,盡其所能在說服杜金娥了。
杜金娥一聽,隻道:“楊將軍果然會去救我父?”
楊七郎急道:“看你說的,妹子放心,我父親自然會去。”
杜金娥點頭說道:“既如此,妹子求之不得,自與七哥引路。”
兩人合計完畢,就這麽悄悄摸摸的偷出了隴西,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兩小殺奔狄道而去。
這邊,三名護衛吃飽喝足,拍拍肚子正準備找個地方休息一夜,忽然發現那姑奶奶與七爺爺都不見了。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三人已經一想到這個可能,直驚得頭皮發麻,這姑奶奶與七爺爺都是不能出事的人啊。一個是他們老大的獨生女,一個是隴西名將的兒子,這要出了事,他們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三人趕緊去找下人,通知楊府中主事的人。
楊府之中,佘賽花走了以後,兒子媳婦中除了柴美容以外,都是些舞刀弄槍之輩。日常府中之事便落到了柴美容頭上。
柴美容一聽事情經過,嚇了一跳,這是要出大事的節奏啊。趕緊使人快馬通知楊業,仔細想了想,又使人備車馬,她要去王府找趙明。
楊七郎怎麽說都是官麵上的人了,一個校尉未得軍令,私自跑了出去,這可是大事。柴美容心裏隻希望趙明念在七郎年紀幼小的份上,能從輕發落便好。
趙明見到柴美容,有些意外,這大半夜的跑來幹嘛?可他一聽說楊七郎跑了,單人匹馬跑去救他老丈人了,當即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裏清楚,楊七郎這是有前科啊。
前世,皇帝親征,兵敗被困在了幽州,唿延讚突圍去求救老楊家,楊七郎一聽說有仗打,便是這樣單人匹馬就跑了。
一個人殺到幽州城下,人困馬乏、饑餓難耐之際,還殺一人,敗兩人,又活活摔死一人。活活摔死啊,張飛、關羽、趙雲這五虎上將恐怕做不到吧。
連敗四門遼將,退四門之兵。
趙明此時沒敢想得太遠,那個無敵的楊延嗣是十八歲的楊延嗣,現在他才十三,還差得遠,這要出個什麽事,我的大將可就沒了。
要說這杜覺、杜金娥父女倆他是真忘了個幹淨。心說也怪自己,要早想到他父女倆,哪會弄到今日的地步?
趙明速傳了範增與沮授來,賈詡帶著胡車兒並張龍趙虎等人去鏟地皮了,不在。
聽說事情後,範增有些反對出兵。畢竟,為了救一千多馬匪,去和四、五千胡騎野戰,以隴西現在的兵勢,得不償失。
趙明隻得說道:“七郎年紀雖小,將來必為我帳中大將,不能不救。況且,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眼看秋收在即,胡騎北來絕不是數千之數。方今正好一戰,一則以戰代練;二則,若勝之可提軍民士氣;三則,那杜覺在狄道逍遙四、五年之久,熟悉地形與各勢力關係,於我隴西將來或有大用。”
二人見趙明如此說,隻得點頭。
趙明見此,道:“孤意已決,命禦林軍隨孤連夜出發,再調穆羽騎兵營三千人馬為先鋒,楊業所部為後隊,不出則以,既然出兵,必殲這五千胡騎於狄道。”
沮授進言道:“可快馬通知臨洮楊延昭,使其派遣精銳接應七郎。”
趙明點頭稱善。
禦林軍主將範增是要去的,又命沮授為參軍,如此一萬三千餘人,浩浩蕩蕩殺奔狄道而去。
這一戰,幾乎動用了隴西的一半軍力。
大軍出征的第二天夜裏,趙明在帳中聚集眾將議事。
議一議這戰該怎麽打。
本來這是應該放在大軍出征之前議,但為了救楊七郎,趙明不得不倉促出兵。
這不,心裏沒底,晚上剛紮營,趙明顧不得一夜一天沒睡,趕緊召喚眾人議事。
三千胡騎,兩千胡兵。若是硬拚的話,以胡軍戰力,即便勝了,自己這一萬多兵恐怕一多半都迴不來。
楊業、穆羽、範增、沮授一一趕到,除此之外,趙明手下幾位大將也在,分別是嶽雲、楊再興、陸文龍、楊延順。
見眾人到齊,趙明問計道:“這一戰,諸位可有良策?”
範增、沮授不語,楊業、穆羽皆皺眉想了半天,著實沒什麽辦法。
趙明見狀,隻得點名道:“亞父可有良策?”
範增卻道:“某觀沮大人早已成竹在胸,不如沮大人先說說吧。”
沮授笑道:“範公何以笑我?破敵之策隻怕早已在範公心中,非要來考校於我。”
我靠!趙明心中大罵:原來這兩貨早已有了破敵之策,還在這推來推去,合著就我一個人急是吧。
範增道:“沮大人說吧。”
沮授道:“授哪敢亂說,還是範公先請。”
得!還是趙明說吧,趙明打住他倆,道:“還是請亞父說吧。”
範增不再推辭,說道:“範某曾仔細詢問過那餓虎寨的三名侍衛,得知餓虎寨坐落在餓虎穀之內,穀中三麵環山,隻有一個出口,穀口又小,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範某獻此破敵之策,便在穀中。”
頓了頓又道:“餓虎穀進去難,出來更難,隻要將胡騎引入穀中,我軍將穀口一圍,破敵易耳。”
趙明問道:“如何將胡騎引入穀中?莫非棄餓虎寨兩千多人不顧(不到一千的兵馬,連家眷兩千餘人),任由胡軍攻破餓虎寨?”
範增知道趙明不願放棄穀中之人,答道:“非也,可使人突圍入餓虎寨,送上書信,使其焚毀寨中糧草,再持金銀錢糧突圍,突圍之時遍撒金銀,胡軍必然隻顧爭搶錢財,可保餓虎寨大部分人能突出重圍。隻要胡軍一入餓虎寨,穆都尉立即騎兵堵住穀口,莫使其走脫,等我大軍一到,將穀口圍定,不需幾日,胡軍糧草斷絕,可獲全勝。”
好計!一則,利用了胡人的缺點,無組織無紀律,對於錢財,基本上是誰搶到是誰的。突圍之時遍地撒錢,胡人怎會追趕?肯定是忙著哄搶,不搶就是別人的。
二則,斷其糧草,不戰而屈人之兵。
又學到了一點,趙明真心受教了。範增之所以有破敵之策,在於仔細詢問三名侍衛當地的地形,又結合胡人的性格才能定計。
而趙明自己,沒頭沒腦,不識天和、不知地利,沒有做任何準備工作,自然抓破頭也想不出什麽所以然來。
而楊業、穆羽則是匆匆趕來的,他們並沒有什麽時間去詢問侍衛,故而沒有什麽破敵之策,所以並非他們想不出來,而是與趙明一樣,不了解實際情況。
此次,趙明學習到了,知己知彼,知天和曉地利,才可能做出最有效的判斷。實戰果然是最快的學習途徑。
說完便提槍上馬,對著杜金娥道:“前麵帶路。”
杜金娥大喜,點頭上馬就要走。
杜金娥的三名護衛一看,得!絕配,一個傻大姐、一個二愣子。
這杜金娥從小便是傻大姐脾氣,今天一看,他這未婚夫婿更是個二愣子,單槍匹馬就要去救人,咱們這傻大姐更好,一聽未婚夫婿要去救她爹就把什麽都忘記了。我們來這幹嘛來了?搬兵啊。
三名護衛趕緊拉住兩人的馬,說道:“我的姑奶奶、姑爺爺啊,那些胡騎有四、五千人,您這夫妻二人如何救得山寨裏的弟兄?”
楊七郎還沒說話,八郎楊延順就說道:“安心吧,還有我,金刀八郎在。”
這楊家為什麽有八郎?
確實是義子,楊業的說法是:他一身刀法無人所傳,雖然大朗、二郎、三郎、四郎學的都是刀法,但天資所限,都未大成。(三郎雖有93的武力,但仰仗的是一身神力,刀法卻是一般。)五郎學棍,、六郎學槍、天資最好的七郎也是學槍,他無奈之下,忽然發現一個老部下的兒子刀法天資極高,本來是想收徒,結果那老部下戰死了,索性直接收為義子,傳授刀法。
這八郎隻比七郎小幾天,兩人脾氣相似,臭味相投,加上武藝又高,很是不可一世了一段時間。
可最近卻遇到對手了,一個陸文龍一個嶽雲,打得他倆都沒脾氣,雖然實際情況確實是陸文龍與嶽雲比他倆大,但他倆這二愣子脾氣,哪管什麽年紀,反正差不多,最近是狠了心在練。
這一聽說有人可以砍砍,解解心中最近這段惡氣,當即自告奮勇,提刀就要跟他們去。
三名護衛撇撇嘴,心說:現在小孩說話都這麽大口氣麽?多了你又如何?金刀八郎還能一個砍兩千多個?
心中這麽想,嘴上卻說:“幾位爺爺啊,多位山寨裏的弟兄們想想,就您二位去,如何解山寨之圍?就算解了,弟兄們也必然死傷慘重。我等還是多想想如何帶些兵馬去吧。”
一說兵馬,七郎八郎眼睛一亮,七郎說道:“妹妹放心,哥哥現在可是校尉,手下五百兒郎,老八與哥哥一樣,咱有兵。”
護衛急道:“隻一千人馬怕是不夠,七爺還是趕緊通知楊業將軍吧,楊將軍與我家頭領素有交情,必不會置之不理。”
一提起楊業,楊七郎頭一縮,他可是出了名的不聽話,從小被打到大,想到這,七郎扭頭對八郎說道:“老八,你去通知父親吧。”
楊八郎翻翻白眼,心中無奈,誰讓自己最小?誰說都得聽著,隻好抱拳行禮,馬奔城外楊業大營而去。
之後,楊七郎便將眾人引進家中,吩咐下人備酒菜款待,眾護衛喝酒吃菜不說。單說這楊延嗣楊七郎這好戰成癡的脾氣,此時心裏跟貓抓似的,坐臥不安,一腦門子都跑到狄道去了。
眼見杜金娥吃飽,楊七郎一把將杜金娥抓了過來,悄聲說道:“妹子,哥哥實在擔心伯父的安全,我等在此吃肉喝酒,伯父卻可能在浴血沙場,不若我倆打馬先去,八郎與父親必隨後而到。”
二愣子楊七郎能說出這番文鄒鄒的話來,已是搜腸刮肚,盡其所能在說服杜金娥了。
杜金娥一聽,隻道:“楊將軍果然會去救我父?”
楊七郎急道:“看你說的,妹子放心,我父親自然會去。”
杜金娥點頭說道:“既如此,妹子求之不得,自與七哥引路。”
兩人合計完畢,就這麽悄悄摸摸的偷出了隴西,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兩小殺奔狄道而去。
這邊,三名護衛吃飽喝足,拍拍肚子正準備找個地方休息一夜,忽然發現那姑奶奶與七爺爺都不見了。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三人已經一想到這個可能,直驚得頭皮發麻,這姑奶奶與七爺爺都是不能出事的人啊。一個是他們老大的獨生女,一個是隴西名將的兒子,這要出了事,他們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三人趕緊去找下人,通知楊府中主事的人。
楊府之中,佘賽花走了以後,兒子媳婦中除了柴美容以外,都是些舞刀弄槍之輩。日常府中之事便落到了柴美容頭上。
柴美容一聽事情經過,嚇了一跳,這是要出大事的節奏啊。趕緊使人快馬通知楊業,仔細想了想,又使人備車馬,她要去王府找趙明。
楊七郎怎麽說都是官麵上的人了,一個校尉未得軍令,私自跑了出去,這可是大事。柴美容心裏隻希望趙明念在七郎年紀幼小的份上,能從輕發落便好。
趙明見到柴美容,有些意外,這大半夜的跑來幹嘛?可他一聽說楊七郎跑了,單人匹馬跑去救他老丈人了,當即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裏清楚,楊七郎這是有前科啊。
前世,皇帝親征,兵敗被困在了幽州,唿延讚突圍去求救老楊家,楊七郎一聽說有仗打,便是這樣單人匹馬就跑了。
一個人殺到幽州城下,人困馬乏、饑餓難耐之際,還殺一人,敗兩人,又活活摔死一人。活活摔死啊,張飛、關羽、趙雲這五虎上將恐怕做不到吧。
連敗四門遼將,退四門之兵。
趙明此時沒敢想得太遠,那個無敵的楊延嗣是十八歲的楊延嗣,現在他才十三,還差得遠,這要出個什麽事,我的大將可就沒了。
要說這杜覺、杜金娥父女倆他是真忘了個幹淨。心說也怪自己,要早想到他父女倆,哪會弄到今日的地步?
趙明速傳了範增與沮授來,賈詡帶著胡車兒並張龍趙虎等人去鏟地皮了,不在。
聽說事情後,範增有些反對出兵。畢竟,為了救一千多馬匪,去和四、五千胡騎野戰,以隴西現在的兵勢,得不償失。
趙明隻得說道:“七郎年紀雖小,將來必為我帳中大將,不能不救。況且,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眼看秋收在即,胡騎北來絕不是數千之數。方今正好一戰,一則以戰代練;二則,若勝之可提軍民士氣;三則,那杜覺在狄道逍遙四、五年之久,熟悉地形與各勢力關係,於我隴西將來或有大用。”
二人見趙明如此說,隻得點頭。
趙明見此,道:“孤意已決,命禦林軍隨孤連夜出發,再調穆羽騎兵營三千人馬為先鋒,楊業所部為後隊,不出則以,既然出兵,必殲這五千胡騎於狄道。”
沮授進言道:“可快馬通知臨洮楊延昭,使其派遣精銳接應七郎。”
趙明點頭稱善。
禦林軍主將範增是要去的,又命沮授為參軍,如此一萬三千餘人,浩浩蕩蕩殺奔狄道而去。
這一戰,幾乎動用了隴西的一半軍力。
大軍出征的第二天夜裏,趙明在帳中聚集眾將議事。
議一議這戰該怎麽打。
本來這是應該放在大軍出征之前議,但為了救楊七郎,趙明不得不倉促出兵。
這不,心裏沒底,晚上剛紮營,趙明顧不得一夜一天沒睡,趕緊召喚眾人議事。
三千胡騎,兩千胡兵。若是硬拚的話,以胡軍戰力,即便勝了,自己這一萬多兵恐怕一多半都迴不來。
楊業、穆羽、範增、沮授一一趕到,除此之外,趙明手下幾位大將也在,分別是嶽雲、楊再興、陸文龍、楊延順。
見眾人到齊,趙明問計道:“這一戰,諸位可有良策?”
範增、沮授不語,楊業、穆羽皆皺眉想了半天,著實沒什麽辦法。
趙明見狀,隻得點名道:“亞父可有良策?”
範增卻道:“某觀沮大人早已成竹在胸,不如沮大人先說說吧。”
沮授笑道:“範公何以笑我?破敵之策隻怕早已在範公心中,非要來考校於我。”
我靠!趙明心中大罵:原來這兩貨早已有了破敵之策,還在這推來推去,合著就我一個人急是吧。
範增道:“沮大人說吧。”
沮授道:“授哪敢亂說,還是範公先請。”
得!還是趙明說吧,趙明打住他倆,道:“還是請亞父說吧。”
範增不再推辭,說道:“範某曾仔細詢問過那餓虎寨的三名侍衛,得知餓虎寨坐落在餓虎穀之內,穀中三麵環山,隻有一個出口,穀口又小,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範某獻此破敵之策,便在穀中。”
頓了頓又道:“餓虎穀進去難,出來更難,隻要將胡騎引入穀中,我軍將穀口一圍,破敵易耳。”
趙明問道:“如何將胡騎引入穀中?莫非棄餓虎寨兩千多人不顧(不到一千的兵馬,連家眷兩千餘人),任由胡軍攻破餓虎寨?”
範增知道趙明不願放棄穀中之人,答道:“非也,可使人突圍入餓虎寨,送上書信,使其焚毀寨中糧草,再持金銀錢糧突圍,突圍之時遍撒金銀,胡軍必然隻顧爭搶錢財,可保餓虎寨大部分人能突出重圍。隻要胡軍一入餓虎寨,穆都尉立即騎兵堵住穀口,莫使其走脫,等我大軍一到,將穀口圍定,不需幾日,胡軍糧草斷絕,可獲全勝。”
好計!一則,利用了胡人的缺點,無組織無紀律,對於錢財,基本上是誰搶到是誰的。突圍之時遍地撒錢,胡人怎會追趕?肯定是忙著哄搶,不搶就是別人的。
二則,斷其糧草,不戰而屈人之兵。
又學到了一點,趙明真心受教了。範增之所以有破敵之策,在於仔細詢問三名侍衛當地的地形,又結合胡人的性格才能定計。
而趙明自己,沒頭沒腦,不識天和、不知地利,沒有做任何準備工作,自然抓破頭也想不出什麽所以然來。
而楊業、穆羽則是匆匆趕來的,他們並沒有什麽時間去詢問侍衛,故而沒有什麽破敵之策,所以並非他們想不出來,而是與趙明一樣,不了解實際情況。
此次,趙明學習到了,知己知彼,知天和曉地利,才可能做出最有效的判斷。實戰果然是最快的學習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