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少年著實有些刁氣。不過,景墨對於他的事,還真是“一知半解”。景墨此時也不知道聶小蠻剛才的話是否確有把握。假使小蠻也隻是說大話來套這少年,那未免要當場出醜了!
景墨看向聶小蠻時,隻見他把疊著的兩腿交換了一個位置,又稍稍笑了一笑。
小蠻笑道:“蒙正小友,你要考一考我的智力?是不是?哈哈,我當然是知道的。不過我所知道的,是不是一件件都合符你經曆的事實,那要請你來一件一件的確認了……景墨,我不是應許你過,這個故事會對得起你之前的所有等待嗎?你聽好了,現在就是我要講的故事,一個癡情少年的故事。”那少年起先紅一紅臉,接著把一種似信非信的目光瞧著聶小蠻。
看見對方不慌不忙地等待著自己的故事開場,聶小蠻輕輕地搖動著蒲扇,把身子靠著椅背,又將他的右腿擱在他的左膝蓋上,華蓋香煙形結成華蓋、毬狀、雲蓋、寶林、巡筵等,本來是不易散掉的香,一般會和以陰性的植物,如艾蒳、酸棗、石芝、甲香、荷葉、浮萍、瓦鬆、水衣等造成煙形的效果。
不過在小蠻的蒲扇作用下,那香霧也變得詭譎起來,如一團迷霧凝而不散,這少年呆呆地看了一會才聽見聶小蠻開始講述起來。
小蠻說道:“我這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剛才成年而犯了花癡病的少年——對不住,這少年也是情非得已。他因為這一次的倭奴作亂,跟著他的父母們一塊兒到金陵來避難。這少年在江船上時,結識了一個大概為同樣目的而旅行的女友——這位小姐今年十六歲,生得很動人,沒出過什麽門,對一切都天真好奇。在這種逃離禍亂的途中,男女間結交一個朋友原已不足為奇。不過這少年的求愛的心態實在太幼稚了;不但稱得上是急躁,而且還近乎鹵莽。他隻憑著一天的交誼,竟然向那女孩表示求愛,並且許諾她一樣定情的贈物——那就是少年家裏一顆傳世的寶物定顏珠。”
景墨偷瞧那少年來客的麵色,忽紅忽白,一會兒抬頭,一會兒又低下,可算得上變化無窮。這少年先前本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可能因為聶小蠻的語調,像一個老資格的“說書先生”,抑揚頓挫,而且從容不迫,他的神態也就從懷疑而變成驚訝,再從驚訝進而露出羞澀。
聶小蠻似乎並沒瞧見,他緩緩地搖著蒲扇,自顧自地說:“江船到了金陵,那少年有一個親屬上船來迎接,並說已給他們定好了一個客棧。那少年聽得了,便暗暗地把客棧地址告訴了那女友,以便後來通信。”
頓了頓,小蠻又道:“到了客棧以後,那少年一邊設法竊取他自己的一顆定顏珠——他所應許的信物——一邊專等候那少女的來信。那定顏珠本是少年應有的東西,論情他盡可以堂堂正正地向他的父母索取。但在這倉皇避亂的途中,他終究還沒有勇氣把他的相思之苦向他的父母稟陳。於是他就不能不出此偷竊的下策了。”
田蒙正的臉色已經全部通紅了。他的頭已抬不起來,身子輕輕地發抖,兩隻手一會地按在膝上,一會兒又交握著用力捺他的指骨,發出“哢哢”的聲響。這種種內心深處的隱秘,一旦被聶小蠻說出來,便句句都刺中了他的心坎!
聶小蠻繼續道:“隔了一天,那女子的信當真來了。信中的大意,除了戀愛故事中常說的一些話語之外,還說明她的父親因為客棧的開銷太大,倭患又不能立刻結束,故而已在某某路某號租了一宅屋子。她並說情感上的結交,不必借重珠寶來做信物,所以對於贈珠的事表示拒絕。少女又告訴少年她家中防守很嚴,叫少年不可寄信,以免口舌,等她有了通信或會麵的機會,再通告他。從這一點上來看,她和這少年的交際,似乎已被她的父母覺察,並且有過反對的表示,故而她才如此小心。”
田蒙正一邊聽著一邊嘴唇一張一合了好幾次,他開始奇怪眼前這個陌生人為什麽會對自己的事情如此清楚,就好像他一直在旁邊看著自己一樣,少年不覺有些恐懼起來。
少年道:“奇怪!——大人,您怎樣知道的?莫非你曾經——”
可是聶小蠻仍舊不理會,而是自顧自地說道:“少女的第一封信是在她搬進新房後的第一天發的。到了十五那天,她又發第二封信——這封信上她告訴少年,她的父母在這天晚上將要出外,於是讓這少年晚上去她家門口相會,以便趁機談幾句話。那少年一旦收到這樣一封信,心中的得意自然是可想而知。當晚他就如約找到那地點去。誰知道這被情愛衝昏了頭腦的少年,激動之下居然走錯了人家!”
景墨聽到這裏,不禁心中暗唿一聲:“原來如此!”
小蠻繼續說道:“不過公平些說,少年所以會找錯了廟門,拜錯了菩薩,除了他的魯莽以外,原本也另有一種緣由。當時他在門外守候了一會,終不見他的戀人出來,未免有些失望。於是他在大門外的青石階上畫了兩個符號,又寫了一個“九”字,想告訴女孩他第二天的第九個時辰,也就是申時之後再去探看。誰知他第二晚去時,又失望而歸。他因又照樣畫了一個一撇一捺的符號,又換了一個十字。少年自己認為少女兩次失約,就因所約的時間太早,她容易受家人阻撓,故而計劃推遲一個時辰,這樣方便少女私下出來會麵。
“到了十七那天,少年突然又接得第三封信——信上卻反問他何以失約,並告訴他如有信件,可悄悄投入她家之內,以使她自己取閱。那信上又叮囑少年信中的詞句,應嚴格秘密,並且決不可假手他人,必須由少年親自投入,信而上也不可標什麽姓名,以防萬一落在別的人手中,也不致生出事端。這樣一來,那少年就在十七晚上,把他準備做信物而用不正當方法取得的那顆珠子,悄悄地親自投進了他認做自己的戀人家中去了。”
景墨看那少年,麵皮上青一陣、紅一陣、白一陣也不知他心中作何感想。
小蠻繼續道:“少年取得那顆珠子的方法,自以為計劃周全,萬無一失。不料這失珠的事,在第二天也就是十八日早晨,便已被他的家中人發覺。好在當時還沒有人疑少年所作,他仍可以置身事外。”
景墨看向聶小蠻時,隻見他把疊著的兩腿交換了一個位置,又稍稍笑了一笑。
小蠻笑道:“蒙正小友,你要考一考我的智力?是不是?哈哈,我當然是知道的。不過我所知道的,是不是一件件都合符你經曆的事實,那要請你來一件一件的確認了……景墨,我不是應許你過,這個故事會對得起你之前的所有等待嗎?你聽好了,現在就是我要講的故事,一個癡情少年的故事。”那少年起先紅一紅臉,接著把一種似信非信的目光瞧著聶小蠻。
看見對方不慌不忙地等待著自己的故事開場,聶小蠻輕輕地搖動著蒲扇,把身子靠著椅背,又將他的右腿擱在他的左膝蓋上,華蓋香煙形結成華蓋、毬狀、雲蓋、寶林、巡筵等,本來是不易散掉的香,一般會和以陰性的植物,如艾蒳、酸棗、石芝、甲香、荷葉、浮萍、瓦鬆、水衣等造成煙形的效果。
不過在小蠻的蒲扇作用下,那香霧也變得詭譎起來,如一團迷霧凝而不散,這少年呆呆地看了一會才聽見聶小蠻開始講述起來。
小蠻說道:“我這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剛才成年而犯了花癡病的少年——對不住,這少年也是情非得已。他因為這一次的倭奴作亂,跟著他的父母們一塊兒到金陵來避難。這少年在江船上時,結識了一個大概為同樣目的而旅行的女友——這位小姐今年十六歲,生得很動人,沒出過什麽門,對一切都天真好奇。在這種逃離禍亂的途中,男女間結交一個朋友原已不足為奇。不過這少年的求愛的心態實在太幼稚了;不但稱得上是急躁,而且還近乎鹵莽。他隻憑著一天的交誼,竟然向那女孩表示求愛,並且許諾她一樣定情的贈物——那就是少年家裏一顆傳世的寶物定顏珠。”
景墨偷瞧那少年來客的麵色,忽紅忽白,一會兒抬頭,一會兒又低下,可算得上變化無窮。這少年先前本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可能因為聶小蠻的語調,像一個老資格的“說書先生”,抑揚頓挫,而且從容不迫,他的神態也就從懷疑而變成驚訝,再從驚訝進而露出羞澀。
聶小蠻似乎並沒瞧見,他緩緩地搖著蒲扇,自顧自地說:“江船到了金陵,那少年有一個親屬上船來迎接,並說已給他們定好了一個客棧。那少年聽得了,便暗暗地把客棧地址告訴了那女友,以便後來通信。”
頓了頓,小蠻又道:“到了客棧以後,那少年一邊設法竊取他自己的一顆定顏珠——他所應許的信物——一邊專等候那少女的來信。那定顏珠本是少年應有的東西,論情他盡可以堂堂正正地向他的父母索取。但在這倉皇避亂的途中,他終究還沒有勇氣把他的相思之苦向他的父母稟陳。於是他就不能不出此偷竊的下策了。”
田蒙正的臉色已經全部通紅了。他的頭已抬不起來,身子輕輕地發抖,兩隻手一會地按在膝上,一會兒又交握著用力捺他的指骨,發出“哢哢”的聲響。這種種內心深處的隱秘,一旦被聶小蠻說出來,便句句都刺中了他的心坎!
聶小蠻繼續道:“隔了一天,那女子的信當真來了。信中的大意,除了戀愛故事中常說的一些話語之外,還說明她的父親因為客棧的開銷太大,倭患又不能立刻結束,故而已在某某路某號租了一宅屋子。她並說情感上的結交,不必借重珠寶來做信物,所以對於贈珠的事表示拒絕。少女又告訴少年她家中防守很嚴,叫少年不可寄信,以免口舌,等她有了通信或會麵的機會,再通告他。從這一點上來看,她和這少年的交際,似乎已被她的父母覺察,並且有過反對的表示,故而她才如此小心。”
田蒙正一邊聽著一邊嘴唇一張一合了好幾次,他開始奇怪眼前這個陌生人為什麽會對自己的事情如此清楚,就好像他一直在旁邊看著自己一樣,少年不覺有些恐懼起來。
少年道:“奇怪!——大人,您怎樣知道的?莫非你曾經——”
可是聶小蠻仍舊不理會,而是自顧自地說道:“少女的第一封信是在她搬進新房後的第一天發的。到了十五那天,她又發第二封信——這封信上她告訴少年,她的父母在這天晚上將要出外,於是讓這少年晚上去她家門口相會,以便趁機談幾句話。那少年一旦收到這樣一封信,心中的得意自然是可想而知。當晚他就如約找到那地點去。誰知道這被情愛衝昏了頭腦的少年,激動之下居然走錯了人家!”
景墨聽到這裏,不禁心中暗唿一聲:“原來如此!”
小蠻繼續說道:“不過公平些說,少年所以會找錯了廟門,拜錯了菩薩,除了他的魯莽以外,原本也另有一種緣由。當時他在門外守候了一會,終不見他的戀人出來,未免有些失望。於是他在大門外的青石階上畫了兩個符號,又寫了一個“九”字,想告訴女孩他第二天的第九個時辰,也就是申時之後再去探看。誰知他第二晚去時,又失望而歸。他因又照樣畫了一個一撇一捺的符號,又換了一個十字。少年自己認為少女兩次失約,就因所約的時間太早,她容易受家人阻撓,故而計劃推遲一個時辰,這樣方便少女私下出來會麵。
“到了十七那天,少年突然又接得第三封信——信上卻反問他何以失約,並告訴他如有信件,可悄悄投入她家之內,以使她自己取閱。那信上又叮囑少年信中的詞句,應嚴格秘密,並且決不可假手他人,必須由少年親自投入,信而上也不可標什麽姓名,以防萬一落在別的人手中,也不致生出事端。這樣一來,那少年就在十七晚上,把他準備做信物而用不正當方法取得的那顆珠子,悄悄地親自投進了他認做自己的戀人家中去了。”
景墨看那少年,麵皮上青一陣、紅一陣、白一陣也不知他心中作何感想。
小蠻繼續道:“少年取得那顆珠子的方法,自以為計劃周全,萬無一失。不料這失珠的事,在第二天也就是十八日早晨,便已被他的家中人發覺。好在當時還沒有人疑少年所作,他仍可以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