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饒王領悟了佛法的要義:就是幫助學習者,實現靈性意識的進化和成長,使自己升級成為更高級別版本的自己。


    直到實現生命的最高境界,成為像佛一樣的,擁有無量智慧,神通道力,和德能的存在!


    而自己當前是一個人間的凡人,在靈性修行的道路上,隻是一個基礎的階段。向上攀登可以成為天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等,不同的生命存在狀態。


    就如同凡人在世間,從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樣。是一個生命的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學習的內容,和能掌握的生存技能都是不同的。


    越往高級走,能力就越強大,對人生的掌控和把握的能力也越強大。


    嬰兒的時期,一切都需要人照顧才能存活;兒童的時候自己能夠走動,但仍需要父母的照料;到了少年,學習和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已經有部分能夠獨立自主;


    再到了青年,則掌握到了足夠獨立生存的技能和智慧,開始能夠具備了成家立業的能力,可以照顧自己的家人;


    到了中年,自己什麽能力都具備,不僅可以照顧家人,照顧團體,如果擔任國王,甚至還有能力管理保護一個國家的臣民……


    又好像蝴蝶的進化,出生的時候是從蟲卵中生出;然後變成毛蟲在地上和樹間爬行;再到結繭把自己包圍,變成了不吃不喝的蛹;


    當最後破繭而出之時,有了美麗的翅膀,可以翩翩起舞在空中飛行,飲食甘露,活動的時空更廣大,能力也更強勁,實現了生命的跨越和揚升……


    卵、蟲、蛹、蝴蝶,這是不同的生命階段的形態和形式的外在表現。


    但無論外形變成什麽樣子,有著完全不同的屬性,這個生命的靈性元神意識,始終是同一個存在體,並沒有發生變化!


    靈性修行的道路和階段也一樣,越往上走,所能夠掌握的能量和功德就更加的廣大。


    十法界生命體的形式: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也是等同此理。


    隻是因為時空環境,形成的物質條件狀態的不同,使得生命的外形發生變化,但核心的元神靈體沒變!


    當我們擁有人身的時候,有皮肉筋骨;成為天人,則是光性體的存在,沒有了皮肉筋骨實物;成為菩薩,則是能量體的存在,法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直到成佛,法身遍滿虛空法界。


    實現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與源頭能量合一,成就一切眾生的願望,體驗生命如同造物主般,能夠實現無盡的創造,和豐盛的喜悅與幸福!……


    世饒王領悟到了這個甚深的宇宙進化法則,心生無量歡喜,於是內心升起了慈悲和大愛的心,發願要致力於追求,要達到如佛般的正知正見,無量德能。


    於是,他舍棄了自己的國土和王位,離開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成為一名僧人,從此取了法名叫:法藏。


    世饒王以國王身,放棄人間第一的富貴與榮華,選擇出家求道,升起了真實的出離心。出離心正是參悟和接近宇宙人生真理的基礎。


    修行人放不下功名富貴、眷屬恩愛、人我是非等等,究其根源,是沒有看破世間一切的虛假幻象,因此無法發出真實的出離心。


    法藏比丘才德過人,富有智慧,對佛法有很深的正信和見解,並且誌願廣大,修習大乘菩薩的功課,勇猛精進,是當時所有修行人之中的排名第一。


    有一天,法藏比丘來到世間自在王佛前,禮佛讚佛,發願要像佛一樣,獲得種種自覺覺他的功德。


    要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做眾生的大導師,救度一切世間的苦難人民,解除眾生,生、老、病、死的種種苦痛……


    法藏比丘願心廣大,力求無上正覺,在佛前發出超世殊勝的誓言,陳述自己的願望:


    雖說供養無量的如河沙般的諸佛菩薩,是非常值得讚歎的行為。但比不上自己發心,勇猛堅定,精進的追求無上的覺知與智慧,最終成佛的功德廣大。


    成佛後,可以幫助仍在六道輪迴中的苦難眾生,實現橫超三界,一生出離六道輪迴;幫助已經出離六道輪迴的眾生,不斷提升靈能,直到成佛!


    法藏比丘發願,他成佛後要打造一個廣大清淨的佛國淨土,讓生死輪迴、受盡痛苦的各類眾生,盡快地往生到他的國度,沒有一切身心憂苦。


    唯有無量清淨喜樂,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度中學習佛法,直到成佛,達到靈性成長的最高階段,獲得圓滿的智慧和極樂的體驗。


    為救度群迷,法藏比丘再發堅固的信願:在成佛修行的路上,縱然我會遇到各種艱難困苦,但這追尋無上正覺和智慧的心,永遠不會退轉!


    法藏比丘立誌成佛,並欲成就超勝殊妙的佛國,讓一切眾生都生到他的國度,可以安樂修道,並且永遠不退初心,直到最終成佛。


    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知道法藏有廣大的誌向,舉了個例子鼓勵他。譬如一個人,用鬥來量取大海的水,經過漫長的時間,都可以量幹,見到海底。


    如果人能以至誠的心求道,精進不已,肯定能成就自己的願望!


    於是,世間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宣說了二百一十億佛國殊勝、各具特色的種種景象,並根據法藏比丘的心願,用神通將各個不同佛國土的淨穢、善惡等種種情形,展現給法藏比丘觀看。


    法藏比丘目睹各種佛土的情況,仔細觀察各個國土中人們的善惡,一一仔細分別,研究透徹。


    用了五劫的時間,對無量佛國刹土,種種奇妙功德、殊勝莊嚴,與各種善惡的差別,都弄得明白和清楚。


    經過長時深入的思考、選擇,修習、攝取、廣選善妙,舍棄粗惡,終於設想出自己的宏大願望藍圖,要造就一個超過所有這些國土的佛國,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然後,法藏比丘又來到世間自在王佛麵前,匯報自己的想法。世間自在王佛讚賞說:“太妙了!”


    並讓法藏比丘,在同修之中分享,宣說他要造就極樂淨土的殊勝大願和藍圖,讓大眾都能夠學習,並從中得到巨大的收益。這就是著名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慈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慈雲並收藏永恆之愛之聖界慈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