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後世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
在這項政令頒布之前,各諸侯所在的封地隻能由其長子繼承。
而在推恩令頒布之後,次子、三子、四子等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也可以繼承。
作為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其實推行過很多次,但是大多數時候都失敗了。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位時中央足夠強大,對地方有壓倒性的優勢,推恩令沒人敢公開反對。
而其他人失敗的原因,也是武力不夠,不足以震懾周邊,別人壓根就不鳥你。
經過三年的發展之後,大商的高端戰力有孔宣,金靈聖母,無當聖母,袁洪等數十名高手,另外還有火靈聖母的三千火龍軍,聞太師新建的十萬名玄鳳軍。
玄鳳軍完全由修士組成,對普通士兵有壓倒性的優勢,碾壓周邊的八百諸侯簡直不要太輕鬆。
另外,大商現在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已經遠遠把那些諸侯國拋在後麵,領先了他們至少一千年。
帝辛覺得,大商已經完全具備實行推恩令的條件了,所以便將之搬了過來。
不過他把推恩令稍微改了一下,把它和新作物,鐵鍋,農具,瓷器,紙張,水泥等新技術綁在了一起,一起推行。
等四人將小冊子全部看了一遍之後,帝幸這才開口說道:
“怎麽樣,對於推恩令,孤並不會強迫你們接受,而是采取完全自願的原則,如果接受的話,孤將派人去你們的封地推廣新作物和新技術。
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不接受,孤絕不為難,但是新作物,曲轅犁,鐵鍋,水泥,織布機之類的東西就和你們無關了。
你們可以先考慮考慮,等會兒再給孤答案,孤有的是耐心。”
說罷帝辛便弄了一個火鍋,幾人邊吃邊聊。
四侯麵麵相覷,彼此又相議了一陣之後,北伯侯崇侯虎和東伯侯薑桓楚直接就答應下來。
他們兩人都隻有一個兒子,推恩令對他們幾乎沒有壞處,至少現在沒有壞處,但是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
而南伯侯的臉色則有些陰沉。
他有十二個兒子,如果他接受推恩令,那麽他的封地將會變成十二塊。
並且後世將會越分越多,實力也會越來越弱,最後徹底變成一盤散沙。
如果他不接受推恩令,那麽所有的新作物和新技術都與他無緣。
他也有幾分眼光,自然知道沒有新作物,曲轅犁,鐵鍋,醫館等東西意味著什麽。
所以南伯侯一直在猶豫,並沒有立即給出答案。
相對於南伯侯,西伯侯姬昌就果斷得多了,他想也不想,直接就拒絕了帝辛的推恩令。
原因很簡單,他有一百個兒子,並且孫子都快要破千了。
他已經八十多了,如果接受推恩令,那麽等他死後,西岐立即就會分裂成一百個小諸侯。
並且二代之後,西岐將會變成一千個小諸侯,從而變成一盤散沙,徹底失去原有的霸主地位。
這樣的後果,是姬昌絕對接受不了的,所以他寧可不要新作物與新技術,也要拒絕推恩令。
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姬昌首次開始覺得,兒子多了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對於四侯的選擇,帝辛沒有絲毫意外。
推恩令,是他對付西岐的第一步,也是一個無解的陽謀。
接受推恩令的後果,西岐自然承受不起,但是不接受推恩令,後果一樣嚴重。
別人都在進步,就你還停在原地踏步,落後貧窮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自己這邊已經發展到唐朝盛世的水平了,而西岐還處在奴隸社會。
自己這邊穿的是絲綢和棉衣,住的是水泥屋,吃的是豬肉燉粉條,西歧還是住茅草屋,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甚至經常會有人凍死餓死。
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下,姬昌的仁德之名毫無意義,甚至自己都不用過去攻打,西歧境內的百姓自己就跑光了。
清了清嗓子,帝辛開口說道:
“目前隻有東伯侯和北伯侯接受了推恩令,孤很快就會派人去他們的領地,推廣新作物和各種先進技術,相信東邊和北邊百姓的生活條件很快就會有質的提升。”
“至於南伯侯和西伯侯,孤不會強迫你們接受推恩令,更不會對你們作出任何處罰,你們什麽時候想通了,願意接受推恩令了,還可以隨時來朝歌找孤,孤依舊會派人把新作物種子和新技術送給你們。”
帝辛說罷又拿出了四本小冊子遞給了四方諸侯。
這次是關於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的。
龜靈聖母製定出簡體字,貨幣,度量衡標準之後,已經在大商境內全麵推行。
但是每一個諸侯國都是一個小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貨幣,想要在他們的封地內推廣,還是需要取得他們的同意和配合。
這一次倒是很順利,四大諸侯很快就全部同意了,帝辛便讓農部尚書和工部尚書落實執行之事。
正事辦完之後,帝辛就擺下宴席,和眾人喝了起來,彼此敬過一輪酒之後,帝辛對著伯邑考說道:
“這位想必就是西伯侯的大公子伯邑考了,果然長得一表人材,怪不得西伯侯不同意推恩令,原來是後繼有人啊!”
姬昌連說不敢,帝辛又接著說道:“孤有一事不明,你這個西伯侯出來了,西岐世子就該留在領地管理政事。可是世子現在也跟著出來了,敢問西岐的政事,現在是何人在打理?”
姬昌聽了苦笑著說道:“大王有所不知,臣年事已高,一個人來朝歌的話,還是有些太勉強了,所以準備讓伯邑考代政,讓我那二子姬發陪我過來的。”
“誰想姬發在出發之前,突然感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無法動身,而三子姬旦,又在外麵領軍,其他人實在放心不下,所以才帶了伯邑考前來,還請大王不要見怪!”
帝辛聽了笑道:“西伯侯說笑了,世子能夠前來,孤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見怪呢?”
“不過我猜姬發之所以會在出發前突然生病,一定是薑子牙給他出的主意。”
“大王竟然知道薑丞相?”姬昌和伯邑考頗為意外地說道,同時眼睛裏麵閃過一絲不安之色。
原因很簡單,薑子牙到西岐做了丞相之後,便說姬昌有帝王之相,同時厲兵秣馬,力勸姬昌等人造反。
“哈哈哈,西伯侯說笑了,那薑子牙,孤自然是認識的,他本是朝歌的一名相士,他的夫人和兄弟,現在還在朝歌城裏麵盼著他迴來呢!”
在這項政令頒布之前,各諸侯所在的封地隻能由其長子繼承。
而在推恩令頒布之後,次子、三子、四子等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也可以繼承。
作為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其實推行過很多次,但是大多數時候都失敗了。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位時中央足夠強大,對地方有壓倒性的優勢,推恩令沒人敢公開反對。
而其他人失敗的原因,也是武力不夠,不足以震懾周邊,別人壓根就不鳥你。
經過三年的發展之後,大商的高端戰力有孔宣,金靈聖母,無當聖母,袁洪等數十名高手,另外還有火靈聖母的三千火龍軍,聞太師新建的十萬名玄鳳軍。
玄鳳軍完全由修士組成,對普通士兵有壓倒性的優勢,碾壓周邊的八百諸侯簡直不要太輕鬆。
另外,大商現在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已經遠遠把那些諸侯國拋在後麵,領先了他們至少一千年。
帝辛覺得,大商已經完全具備實行推恩令的條件了,所以便將之搬了過來。
不過他把推恩令稍微改了一下,把它和新作物,鐵鍋,農具,瓷器,紙張,水泥等新技術綁在了一起,一起推行。
等四人將小冊子全部看了一遍之後,帝幸這才開口說道:
“怎麽樣,對於推恩令,孤並不會強迫你們接受,而是采取完全自願的原則,如果接受的話,孤將派人去你們的封地推廣新作物和新技術。
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不接受,孤絕不為難,但是新作物,曲轅犁,鐵鍋,水泥,織布機之類的東西就和你們無關了。
你們可以先考慮考慮,等會兒再給孤答案,孤有的是耐心。”
說罷帝辛便弄了一個火鍋,幾人邊吃邊聊。
四侯麵麵相覷,彼此又相議了一陣之後,北伯侯崇侯虎和東伯侯薑桓楚直接就答應下來。
他們兩人都隻有一個兒子,推恩令對他們幾乎沒有壞處,至少現在沒有壞處,但是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
而南伯侯的臉色則有些陰沉。
他有十二個兒子,如果他接受推恩令,那麽他的封地將會變成十二塊。
並且後世將會越分越多,實力也會越來越弱,最後徹底變成一盤散沙。
如果他不接受推恩令,那麽所有的新作物和新技術都與他無緣。
他也有幾分眼光,自然知道沒有新作物,曲轅犁,鐵鍋,醫館等東西意味著什麽。
所以南伯侯一直在猶豫,並沒有立即給出答案。
相對於南伯侯,西伯侯姬昌就果斷得多了,他想也不想,直接就拒絕了帝辛的推恩令。
原因很簡單,他有一百個兒子,並且孫子都快要破千了。
他已經八十多了,如果接受推恩令,那麽等他死後,西岐立即就會分裂成一百個小諸侯。
並且二代之後,西岐將會變成一千個小諸侯,從而變成一盤散沙,徹底失去原有的霸主地位。
這樣的後果,是姬昌絕對接受不了的,所以他寧可不要新作物與新技術,也要拒絕推恩令。
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姬昌首次開始覺得,兒子多了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對於四侯的選擇,帝辛沒有絲毫意外。
推恩令,是他對付西岐的第一步,也是一個無解的陽謀。
接受推恩令的後果,西岐自然承受不起,但是不接受推恩令,後果一樣嚴重。
別人都在進步,就你還停在原地踏步,落後貧窮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自己這邊已經發展到唐朝盛世的水平了,而西岐還處在奴隸社會。
自己這邊穿的是絲綢和棉衣,住的是水泥屋,吃的是豬肉燉粉條,西歧還是住茅草屋,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甚至經常會有人凍死餓死。
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下,姬昌的仁德之名毫無意義,甚至自己都不用過去攻打,西歧境內的百姓自己就跑光了。
清了清嗓子,帝辛開口說道:
“目前隻有東伯侯和北伯侯接受了推恩令,孤很快就會派人去他們的領地,推廣新作物和各種先進技術,相信東邊和北邊百姓的生活條件很快就會有質的提升。”
“至於南伯侯和西伯侯,孤不會強迫你們接受推恩令,更不會對你們作出任何處罰,你們什麽時候想通了,願意接受推恩令了,還可以隨時來朝歌找孤,孤依舊會派人把新作物種子和新技術送給你們。”
帝辛說罷又拿出了四本小冊子遞給了四方諸侯。
這次是關於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的。
龜靈聖母製定出簡體字,貨幣,度量衡標準之後,已經在大商境內全麵推行。
但是每一個諸侯國都是一個小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貨幣,想要在他們的封地內推廣,還是需要取得他們的同意和配合。
這一次倒是很順利,四大諸侯很快就全部同意了,帝辛便讓農部尚書和工部尚書落實執行之事。
正事辦完之後,帝辛就擺下宴席,和眾人喝了起來,彼此敬過一輪酒之後,帝辛對著伯邑考說道:
“這位想必就是西伯侯的大公子伯邑考了,果然長得一表人材,怪不得西伯侯不同意推恩令,原來是後繼有人啊!”
姬昌連說不敢,帝辛又接著說道:“孤有一事不明,你這個西伯侯出來了,西岐世子就該留在領地管理政事。可是世子現在也跟著出來了,敢問西岐的政事,現在是何人在打理?”
姬昌聽了苦笑著說道:“大王有所不知,臣年事已高,一個人來朝歌的話,還是有些太勉強了,所以準備讓伯邑考代政,讓我那二子姬發陪我過來的。”
“誰想姬發在出發之前,突然感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無法動身,而三子姬旦,又在外麵領軍,其他人實在放心不下,所以才帶了伯邑考前來,還請大王不要見怪!”
帝辛聽了笑道:“西伯侯說笑了,世子能夠前來,孤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見怪呢?”
“不過我猜姬發之所以會在出發前突然生病,一定是薑子牙給他出的主意。”
“大王竟然知道薑丞相?”姬昌和伯邑考頗為意外地說道,同時眼睛裏麵閃過一絲不安之色。
原因很簡單,薑子牙到西岐做了丞相之後,便說姬昌有帝王之相,同時厲兵秣馬,力勸姬昌等人造反。
“哈哈哈,西伯侯說笑了,那薑子牙,孤自然是認識的,他本是朝歌的一名相士,他的夫人和兄弟,現在還在朝歌城裏麵盼著他迴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