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的作戰中,誌願軍第27軍不惜代價,猛衝猛打頑強作戰,在新興裏殲滅了美軍麥克萊恩特遣隊及費斯特遣隊,美軍殘部退往下碣隅裏。


    此時,誌願軍在西線的反擊已取得重大勝利,美軍第8集團軍從清川江一線全麵撤退,使得孤立於朝鮮東北角的美軍第10軍更加陷入困境。特別是在長津湖地區被分割包圍的第1陸戰師,麵臨全軍覆滅的巨大風險。


    11月30日,阿爾蒙德決定第10軍全軍,向鹹興和興南地區全麵撤退,命令柳潭裏的陸戰1師第5團和第7團“同時而迅速地撤向下碣隅裏”,並派遣一支強有力的增援部隊從下碣隅裏北上,解救第31團戰鬥隊;隨後,在美軍第三師的策應下,一同向南突圍。


    柳潭裏的美陸戰1師第5團和第7團,接到向下竭隅裏突圍的命令後,便開始調整防線,並加緊接收空投給養,儲備撤退需要的物資,清點無法帶走的裝備以全部銷毀。


    當日19時20分,陸戰1師正式發布了從柳潭裏撤退的命令。


    長津湖戰役第二階段的戰事,徐徐展開。


    新興裏戰鬥結束後,柳潭裏迅速成為長津湖地區作戰的焦點。


    柳潭裏是由5座孤立的山群圍繞的一個小型盆地,是交通要塞,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西線的美第8集團軍,戰略位置尤為重要。


    誌願軍第9兵團在第一階段的柳潭裏、下碣隅裏、新興裏等多地激戰中,傷亡與非戰鬥減員極大,無法形成團級規模及以上的進攻,不得不減緩攻擊節奏,繼而將最後攻擊決勝的希望,寄托在遠在百裏之外的長津湖東北厚昌及江口、長津一線的第26軍的2個師8個團的身上。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宋時輪、陶勇心急如焚。


    他們判斷美軍收縮長津湖部隊,必將急速撤退。


    為抓住最後的戰機,第9兵團頻繁急電,催促江界第26軍晝夜兼程向下碣隅裏前進。


    同時,在第26軍行軍沒有趕到戰場之前,第9兵團電令第20軍,設法阻敵於柳潭裏至下碣隅裏一線。


    中美兩方將領,雖然麵對的是同一個長津湖戰場,但史密斯的作戰構想,與習慣了孟良崮和淮海戰役打法的宋時輪、陶勇的作戰構想,確非一個頻道。


    誌願軍即將重心放在第26軍的8個團向下碣隅裏穿插的行動。


    美軍方麵,則將重心放在柳潭裏美陸戰1師第5團、第7團等部向下碣隅裏撤退的行動。


    長津湖戰役中,在第9兵團3個軍裏,第20軍參戰最早,作戰區域橫貫柳潭裏、下碣隅裏及古土裏以南,戰線最為寬闊。


    在國內諸如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作戰中,第20軍可以憑借根據地群眾保障後勤,與裝備、機動能力大致類似的國軍對抗,打出不俗戰績。然而,在進入朝鮮的長津湖戰場以後,即遭遇蓋馬高原百年一遇冰雪災害。


    極寒環境,又無保障後勤,有限的彈藥糧草全憑各師、團、營部隊隨行攜帶,數量極為有限。因而,在經過200公裏急行軍衝向戰場,數日激戰,傷亡慘重,尤其酷寒極端氣候致使傷病凍餓極大減員以後,第20軍快速消耗。


    後勤保障跟不上,誌願軍傷員下不去,彈藥糧食和援軍也上不來,更加上戰線拉的長,兵力分的散,戰力損耗也極大,第20軍要想快速集結部隊阻擊美軍,很不容易。


    可是當下第26軍還沒有趕到戰場,第27軍在新興裏激戰以後戰力耗竭,雖然集中部隊向柳潭裏往下碣隅裏簡易公路機動,甚至平行追擊,卻無法滯緩美軍撤退行動。


    恰好部署柳潭裏以南及下碣隅裏附近的第20軍,正好擋在柳潭裏美軍退路上,自然也就成為第9兵團阻敵、殲敵的主力。


    下碣隅裏一線的第20軍第58師全力以赴,設置層層阻擊,盡量滯緩美軍撤退。


    然而,被圍困在柳潭裏的陸戰一師第5團和第7團,並沒有坐等第27軍發起進攻,而是率先決定撤出柳潭裏,試圖向下碣隅裏突圍。


    11月30日,柳潭裏的美陸戰1師,在接到向下竭隅裏突圍的命令後,便開始調整防線,並加緊接收空投給養,儲備撤退需要的物資,清點無法帶走的裝備並全部銷毀。


    雖然兩軍交手不過數日,美軍還是對誌願軍情況進行了詳細偵察。並由下碣隅裏指揮部為柳潭裏美軍擬定突圍、撤退計劃:


    陸戰7團戴維斯中校的第1營為前鋒,於行動前夜提前出發,越野增援德洞山口,首先確保德洞山口,接應並掩護主力撤退;


    陸戰7團第3營左翼,陸戰5團1營為右翼,保障發起突圍作戰;


    陸戰5團第3營為撤退第一梯隊,與主力交替掩護撤退;


    為加強撤退的突擊力量,下碣隅裏方向還以直升飛機為柳潭裏僅有1輛謝爾曼坦克派來乘員與炮手;


    陸戰5團第2營作為全軍後衛,在確保1294高地,策應、掩護陸戰5團第1營、第3營撤退,掩護、接應德洞嶺陣地美軍撤退以後,轉入後衛,在主力完成撤退以後相機撤退。


    根據這一計劃,美軍突圍部隊分為前、後、左、右與中央兩個梯隊等6個戰鬥群。撤退之時,美軍各戰鬥群均在火力射程之內,形成火力互相支援、互為犄角態勢。


    如此展開行動,美軍各戰鬥群相互策應,以公路為核心,形成一個巨大的環形防禦圈。這個巨大的環形防禦圈,本身就有極強的地麵火力,又得到美軍地空遠程火力全天候保障、掩護。


    所以,誌願軍在無更強大火力情況下,要依靠輕裝步兵擊垮美軍這個運動中的環形防禦圈,可謂艱難之極。


    12月1日清晨,柳潭裏以北的美軍陸5團3營和陸5團1營,陸續從1282、1240和1167一線高地撤出。


    之前,美軍裝備105mm榴彈炮的第11炮團第3營,裝備155mm榴彈炮的第11炮團第4營,都部署在柳潭裏。撤退之時,這些重炮的炮彈已經用完,美軍請求炸毀這些榴彈炮,以求輕裝撤退。


    不過,他們的這一請求沒有得到下碣隅裏指揮部同意。隻得用車輛拉駝,盡量保證牽引榴彈炮的撤退。


    臨走時,美陸戰1師還為85名陣亡的官兵舉行了葬禮,將他們遺骸掩埋在雪地裏,作了準確記載,然後心情沉重地分隊向南撤退。


    柳潭裏美軍向下碣隅裏撤退,必須要突破誌願軍第9兵團第20軍的防區。


    而負責截斷柳潭裏美軍退路的,是誌願軍第20軍59師175團1營和2營的部隊,分別守衛1542和1419高地。


    12月1日晚19點,1419高地上的誌願軍第59師175團2營,自29日淩晨到現在,已堅守了近三天,29日就曾與嚐試打通公路的陸1師激戰,傷亡不小,此時在美軍陸7團1營的進攻下逐漸難以招架,之後便撤出了陣地。


    12月1日晚21點,美軍陸7團1營離開1419高地,直奔東南方的死鷹嶺。午夜時分,繼續向南的美軍又遇到了駐守在公路東側1520高地,誌願軍175團2營和176團兩個連的阻擊,雙方激戰了一整夜。


    誌願軍知道了美軍陸1師撤出柳潭裏的意圖,因此第27軍決定出擊,由79師從西向東打,剛趕到戰場的94師從北向南打,第20軍59師則在正麵阻擊陸1師前進。


    從北向南進攻的94師,多次試圖突破陸5團1營的防線,均未成功,且傷亡不小。


    從西向東進攻的79師237團和235團,與美軍在1276和1542高地上反複爭奪,美軍且戰且退,並在半山腰建立防線,用迫擊炮和空中支援火力壓製山脊上的誌願軍,以阻止誌願軍衝擊公路上的撤退隊伍。


    12月2日天亮後,美軍陸5團3營,再次向1520高地發起進攻,正午12點完全占領了1520高地。美軍的車隊每前進一步都受到誌願軍的阻擊,撤退的進度非常緩慢。


    美軍陸1師負責北麵防禦陸5團2營且戰且退,此時美軍的兵力已不足以讓他們占領撤退道路兩側的所有高地,美軍隊伍兩翼的防線都隻能維持在半山腰或山腳。


    雖然美軍撤退道路兩側的高地大部分都被誌願軍控製,但因此前的戰鬥傷亡過大已無力對美軍發起大規模攻擊。


    由於237團在爭奪1276高地的過程中傷亡太大,235團3營教導員遲浩田,帶領一個近2個排的突擊隊,沿著山脊往北攻,連續攻克四個高地,2日上午十點半,占領了1542高地和1276高地,與237團接上聯係,這對敵人突圍部隊側翼構成了極大威脅。


    遲浩田帶領突擊隊,殲敵數十人,而突擊隊僅犧牲一人,受傷一人。後來這次戰鬥被我軍第九兵團,報道到了全軍,詳細的經過也被二十七軍印發全軍。


    遲浩田,時年21歲,出生在山東,從小跟隨父親走南闖北,身強體壯,又頗懂禦寒之術。此次零下三十多度氣溫,全營上下,就他一人沒被凍傷,堪稱奇跡。


    在長津湖這次攻堅戰中,遲浩田是華東三級人民英雄,而且辛殿良更加了不得,他先後立功十多次,是華東一級人民英雄。這兩人都是我軍的基層骨幹人才,居然會出現兩人在一起衝鋒的事。


    當軍長彭德清聽說一個排有兩個戰鬥英雄,既高興又擔心,兩個人如果有一個出現閃失。對全軍士氣影響太大,馬上下令,遲浩田迴營裏指揮,辛殿良迴連部指揮。


    戰後,3營教導員遲浩田和7連副連長辛殿良都被評為一等功臣。


    1996年12月,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率團訪美,接待他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克魯拉克上將對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軍人肅然起敬。


    原來,他的父親維克托·克魯拉克就是當時的陸戰一師副師長。父親告訴他:“打了一輩子仗,沒有遇到過這麽厲害的部隊。”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12月2日上午11點25分,美軍陸1團1營,越野機動,翻山越嶺,脫離公路逶迤東行,與堅守在德洞山口的陸7團f連匯合。


    美軍陸1團1營此次越野機動死鷹嶺的意義重大,一旦占領了美軍撤退必經之路上最重要的關口——德洞山口,就可以保證美軍陸1師撤退路線的暢通。


    在陸戰第5和第7團從柳潭裏突圍的同時,長津湖地區以外的美韓各部隊也陸續分路撤退,目標是鹹興地區。


    根據東線戰場局勢的變化,中央軍委預測美軍可能有兩種動向:


    一是可能全線撤退;


    二是可能對被圍困在長津湖地區的第1陸戰師進行大規模增援。


    因此,中央要求第9兵團加快殲滅被包圍的敵軍,同時做好應對增援部隊的戰鬥準備。


    在那位偉人看來,東線戰場的重點仍然是大量殲滅敵軍。至於具體的殲敵策略,他主張采取“圍點打援”的方式,建議對柳潭裏的敵軍“圍而不殲,迫使其日夜唿援”,以吸引援軍前來,創造出“有援可打”的局勢,從而擴大殲敵規模。


    關於殲敵的目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殲滅被圍困的第1陸戰師主力,還要包括前來增援的韓軍兩個師以及美軍第7師的一個多團。


    他認為,如果能夠各個擊破這些敵軍部隊,朝鮮戰局將得以扭轉;反之,若讓東線美軍成功集中至鹹興一帶,將不利於下一步的南下作戰。


    然而,“圍點打援”策略並未得以實施,因為柳潭裏的敵人已經迅速突圍,“圍而不殲”的局麵已無法實現,隻能加快追擊,務必不讓敵人從重重包圍圈中脫逃。


    第9兵團重新調整作戰部署:


    由第27軍和第20軍第59師迅速殲滅試圖突圍的柳潭裏之敵;


    命令第26軍從長津湖以北的文嶽裏、袂物裏向南進軍,接替第20軍執行攻擊下碣隅裏的任務;


    同時指示第20軍的第60師和第58師向黃草嶺地區推進,第89師留部分兵力在社倉裏警戒,主力前進至黃草嶺以南的上通裏和下通裏,阻止美軍南撤和北援。


    一場突圍與反突圍的殊死戰鬥,沿著柳潭裏至興南港的戰線上全麵展開。


    不論是突圍的美軍第1陸戰師,還是一路緊追圍堵的誌願軍第9兵團,各部隊都在這條路上經曆了難以想象的艱苦磨難,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正如美國戰史作家所言:“迴顧陸戰隊的曆史,沒有什麽比他們從柳潭裏突圍後,在途中經曆的更為艱難困苦。”


    誌願軍從柳潭裏開始展開圍追堵截。


    第一步,是阻止柳潭裏美軍突圍迴撤至下碣隅裏。美軍從柳潭裏突圍南撤的道路上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囦(yuān)水裏以南的1419.2高地,另一個是位於新興裏(湖西)與西興裏之間的死鷹嶺。


    從地圖上看,這兩個位置分別位於德洞山主峰(1652.6高地)的西北和正南,一高一低,扼守著美軍南撤柳潭裏和從下碣隅裏向北增援的必經要道。柳潭裏美軍南撤,下碣隅裏美軍北上接應,都需經過此地。


    長津湖戰役打響後,負責切斷敵軍的第20軍第59師圍繞1419.2高地和死鷹嶺展開了激烈爭奪,1419.2高地更是三次易手。


    朝鮮戰爭雖然相距二戰終結不過5年,然而,當時美軍的戰術、戰法,尤其多軍種多兵種協同作戰,已經得其國力、科技、軍力的不斷提升,而得到突破和提高,因而使得朝鮮戰場攻防節奏更快、火力烈度更高、戰場情況更為複雜、多變……


    從這個角度看,美軍從柳潭裏往下碣隅裏的突圍,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麵部隊突圍行動,而是美軍以其空中力量替代地麵部隊成為突圍的主要突擊力量的軍事行動。


    在這次突圍作戰中,地麵部隊實際上已經成為次要突擊力量。


    在柳潭裏撤退之時,美軍隨時都有艦載機在撤退路線上空巡航,即便夜裏,也有夜班飛機。如此全天候地空協同作戰,至今,也無幾個軍事強國能夠做到。


    為了精確引導艦載機群協同作戰,美軍提前向撤退部隊的每個作戰群,部署了一個配備電訊設備的地空戰術聯絡組,由一位資深飛行員軍官和幾名陸戰隊士兵組成。


    地空戰術聯絡組配屬地麵部隊行動。他們既在戰時調度美軍艦載機實施攻擊,更在美軍艦載機難以分辨目標的關鍵時刻,為艦載機提供地麵情況,設定最佳攻擊航線、角度,以及隨時性調動美軍艦載機對地麵戰場實施空中近距離支援。


    美軍艦載機除卻在德洞嶺等關鍵戰場實施火力壓製,為保障美軍南撤,甚至還在美軍步兵道路兩側設置的環形防線前沿50米處,進行凝固汽油彈、集束火箭、20毫米航炮炮彈以及500磅航空炸彈的攻擊。


    從柳潭裏往下碣隅裏的普通山地公路的兩側,美軍戰機連續不斷丟下的凝固汽油彈,幾乎將積雪點燃了。


    然而,這天夜間大雪,美軍夜間飛機巡航延誤,第59師以連、排戰術分隊潛伏、滲透美軍營地,夜襲了美軍陸戰5團3營後麵的炮兵第3營。


    激戰不過數分鍾,衝鋒的誌願軍就炸毀了美軍1門105mm榴彈炮和多輛卡車。在那個時代,導彈尚未普遍使用, 105mm、155mm榴彈炮,是地麵戰場的超級武器。


    此後,誌願軍陸續發起規模不大的出擊,迫使美軍慌亂退卻,拋棄了炮第4營的8門155mm榴彈炮。


    美軍理念重在舍炮保人,為了不讓誌願軍得到這些威力巨大的重炮,史密斯親自下令,派出飛機予以全部炸毀。


    誌願軍打掉了美軍幾乎1個155mm榴彈炮營,實為難得的勝利。


    第59師在發起攻擊當天便成功占領了死鷹嶺,但仍有部分美軍頑強堅守在一個數百米長的馬鞍形高地上(美軍戰史稱其為“福克斯高地”),遲遲未被肅清。


    第59師在戰後總結報告中寫道:“為爭取全勝,不惜一切代價與敵爭鬥,最後把全師盡有之力量都使用了,毫無本位觀念,最後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


    第20軍的報告中也帶著遺憾提到:柳潭裏逃敵經過西興裏一帶向下碣隅裏撤退時,情形極為狼狽混亂。如果當時再有一個完整的作戰團投入戰鬥,便有可能將其大部分甚至全部殲滅。


    阻止柳潭裏和下碣隅裏的美軍兩部會合,是粉碎第1陸戰師突圍計劃的關鍵一步。


    如果這一步未能實現,那麽對於第59師而言,除了因為嚴寒和饑餓導致的減員影響戰鬥力之外,從戰術角度來看:


    首先,未能在1419.2高地部署強有力的部隊進行堅守,尤其是在12月1日,該部隊以5個連的兵力並付出300人傷亡的代價,重新奪迴高地後,卻隻留下4個班駐守,導致高地再次失守。美軍因此迅速突破缺口,直接衝到死鷹嶺下,致使第59師迅速喪失了防禦縱深。


    其次,沒有能夠迅速清除死鷹嶺上的美軍殘餘部隊,使他們得以在這個關鍵隘口紮下根基,埋下了無盡的隱患。


    12月2日夜,誌願軍第27軍整理、抽調官兵加強第79師第236團,以此再次對美軍殿後的陸戰5團2營防線,發起了團規模的進攻。


    雖受斷糧、缺彈、酷寒、疲勞諸多不利因屬限製,誌願軍第236團這次夜襲,還是極為勇悍,數次穿插突破,擊穿了美軍陸戰5團2營防線。


    然而,就在關鍵時刻,美軍地空戰術聯絡組召喚美軍夜間戰機趕到戰場。美軍夜間戰機按照地麵指引,向美軍陣地前50-200米範圍實施集束火箭覆蓋射擊,這才勉強穩住了美軍陣腳。


    拂曉,美軍戰機飛離,誌願軍第236團再次組織兵力,又向美軍發起突擊。


    如此攻擊連綿不斷,使得美軍急於撤退卻無法行動,官兵均是心慌意亂。


    美軍再次召喚飛機掩護,戰至午後,美軍這才憑借其空中掩護,斷阻了誌願軍的衝鋒,掩護了斷後的美軍陸戰5團2營的撤退。


    在柳潭裏往下碣隅裏的突圍與阻擊作戰中,誌願軍不斷發起戰術性突擊,與美軍頻繁的空中火力掩護、突擊,成為了戰場最常規的作戰。


    當時,擁有“cv-32萊特號”、“cv-45福吉穀號”、“菲律賓海號”、“普林斯頓號”,護衛航母“培登海峽號”、“西西裏號”,輕型航母“巴丹號”等7艘各型航母的美軍第7艦隊遊弋興南外海。


    這些航母的艦載機編隊與駐防日本、韓國的美軍第5航空聯隊、美海軍陸戰隊第33航空大隊協同,可以迅速趕往長津湖戰區助戰。


    美軍為斷阻誌願軍部隊、物資進入戰區,空襲轟炸範圍更是從長津湖戰場延伸至江界往長津湖之間的廣袤區域。美軍艦載機加強對誌願軍補給線的空襲,襲擊目標尤其對準了道路、村落、民宅。


    也就在此期間,正在往戰區行軍的誌願軍第26軍在極寒風雪環境下,遭到美軍狂轟濫炸的極大威脅,被迫宿營荒山野嶺。官兵餐風露宿,無法生火,甚至軍部、師部需要調動部隊懸掛軍用地圖也是無法辦到,其中艱難,實難想象。


    美軍憑借如此強大的火力掩護,雖然遲緩,卻還是通過了誌願軍主要阻擊地區,繼續向下碣隅裏方向緩慢撤退。


    第27軍這一階段的作戰未能有效集中兵力於柳潭裏至下碣隅裏公路兩側,尤其是在1419.2高地到死鷹嶺隘路附近的有利地形上,沒有形成合圍殲滅的態勢,這也是未能達成追擊殲滅目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由第27軍指揮的追殲部隊名義上包括4個師(其中第20軍的第59師也歸屬第27軍指揮)。


    除了負責正麵阻擊任務的第59師外,第79師和第94師從柳潭裏向死鷹嶺方向進行平行追擊,第81師則在死鷹嶺以東進行機動作戰。


    實際上,主要的戰鬥場麵始終由第59師單獨支撐,其他3個師並未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79師在攻擊柳潭裏後元氣大傷,可用兵力不足一半。當美軍在柳潭裏突圍時,該師的通訊中斷了一整夜,錯過了出擊的最佳時機。


    第81師剛剛結束新興裏的戰鬥,隻有兩個遭受重創的團抵達長津湖西岸,主要部署在文川裏和長興裏方向。


    第94師的位置過於靠後,直到11月29日才抵達長津,距離柳潭裏戰場仍有50多公裏。在匆忙南調的過程中,部隊出現大量凍傷和掉隊減員。加之1419.2高地過早失守,等該師趕到時,美軍突圍部隊已經南下,錯失了殲滅敵軍的最佳時機。


    自第5陸戰團和第7陸戰團突圍之際,海軍航空兵艦載機從“菲律賓海”號、“禮智”號和“培登海峽”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以及從連浦機場起飛的陸戰隊航空兵飛機,一直為突圍部隊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近距離火力支援。


    突圍部隊行軍的上空,持續有20到50架飛機盤旋,不斷將凝固汽油彈、集束火箭、20毫米航炮炮彈以及500磅航空炸彈,傾瀉在誌願軍的陣地上。僅在12月3日當天,陸戰隊航空兵為突圍部隊提供的空中掩護飛行次數就達到145架次。


    猛烈且持續的空中打擊,極大阻礙了誌願軍的作戰行動,導致誌願軍部隊無法集結足夠的兵力進行有效攻擊,甚至難以接近公路上的美軍突圍車隊。


    戰後,第27軍批評第81師“行動遲緩”,第79、第94師“行動不夠大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美軍飛機的空中封鎖和轟炸幹擾密切相關。


    12月3日淩晨4時左右,被誌願軍圍困在柳潭裏等地的美軍狼狽突圍到死鷹嶺,在下碣隅裏的美軍的接應下,向死鷹嶺陣地發起了猛攻。


    美軍調集了坦克和火炮對誌願軍陣地進行了集中轟炸,此外還有多架飛機狂轟濫炸,平均每平方米就落下20發炮彈。


    堅守在主峰的第20軍第59師第177團 1營,隻剩下了60餘名戰士,就是這些戰士憑借著輕武器和手榴彈,反複打垮了敵人的8次進攻。


    但是,由於已在深雪裏,堅持作戰已經6天6夜,加上誌願軍戰士們身上穿的隻是薄薄的軍衣,根本難以抵禦零下30度左右的嚴寒,60多人全部凍傷了,而且十分嚴重,沒有一個人能夠挪動半步。


    因此麵對著死鷹嶺下倉皇逃竄的敵人,戰士們隻能用牙咬開手榴彈的後蓋,把手榴彈投向敵群。彈片雖然對敵人有殺傷作用,卻不能阻擋大股敵人的突圍行動。


    而美軍由於急於逃命,也沒有再對死鷹嶺誌願軍陣地發起攻擊。就這樣,戰士們在山頂上眼睜睜地看著敵人在丟棄了重裝備之後,沿著死鷹嶺山下公路向東逃去。


    這天黃昏,由於敵人大部已向下碣隅裏方向撤退,我軍據守在西興裏一線的部隊奉命轉移,大家才發現堅守在死鷹嶺上的部隊沒有撤下來。


    師長戴克林在地圖前反複看了好幾遍,和幾個師領導說:“人家一個鬆骨峰,38軍都萬歲了,咱們打得怎麽樣,怎麽死鷹峰177團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這時一個參謀跑來報告,美軍陸戰1師的大隊人馬已經通過了死鷹嶺,正在向下碣隅裏而去。戴克林一聽勃然大怒:“給我接177團,把這個連長給我斃了!”


    電話線還沒接通,電話鈴先響了,177團政委胡益打來電話匯報情況,胡益告訴戴克林,防守死鷹峰兩個山頭的1營隻剩下60多人,全部凍傷失去戰鬥力,不要說開槍,連爬也爬不動時,已經派人把他們背了下來。師司令部的所有人聽說之後,都痛心無比。


    堅守1519高地的177團2營6連更慘烈,全連125名戰士除了1名通信員和1名掉隊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裏。


    在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誌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戴克林聽到這裏,扔下電話嚎啕大哭……政委何振聲還在一邊緊著安慰他:“師長,你不要這個樣子……”可是話還沒說一半,自己一下失聲,哭的比戴克林還厲害。


    12月3日拂曉,從柳潭裏南撤的美軍陸戰1師第5團、第7團等部得到了美軍下碣隅裏指揮部通報,得知又有誌願軍新番號的生力軍進入戰區。


    美軍加緊撤退行動,並加強出動艦載機、海軍陸戰隊飛機,猛烈對道路兩端高地等疑似目標,實施空中火力打擊。


    美軍各部急於撤退,車輛人員擁擠在前往下碣隅裏的狹窄的簡易道路上,尤其打空了炮彈的榴彈炮,炮管上捆綁著陣亡者遺體,被汽車牽引前進,行動遲鈍而緩慢。


    撤退美軍數次提出炸毀這些榴彈炮而輕裝前進,但是都遭下碣隅裏指揮部的否決。


    黎明之前,天宇渾然,夜色漆黑,視線朦朧,酷寒刺骨。


    按照前幾天的作戰情況,這應該是誌願軍最佳的出擊時機。美軍所有能夠開槍的官兵都是子彈上膛,神經質地警惕著道路兩側高地,頻繁扣動扳機實施火力偵察。然而,槍聲停下,唯有狂風唿嘯,所視之內渺無人蹤。


    美軍風聲鶴唳,慌亂間並不知道,誌願軍經過數日激戰,不僅傷亡慘重和酷寒、饑餓、傷病導致的大量非戰鬥要減員,還因後勤保障不濟導致作戰部隊糧彈匱缺。如今,到了作戰關鍵時刻,卻幾乎再無辦法聚集一支成建製的營級作戰部隊投入戰鬥了。


    同樣是在12月3日,另一邊,奉命向下碣隅裏一線穿插的第26軍軍部和前鋒部隊長途行軍,在酷寒、斷糧及美軍艦載機威脅下,急速行軍至新興裏。


    第26軍才進長津湖戰場,不熟悉美軍情況,前期駐防新興裏的第27軍部隊交接疏忽,使得行軍疲憊的第26軍在匆忙間,即將後勤基地設置在了新興裏。


    上午,美軍戰機出現新興裏上空。


    美軍戰機對照之前的航空照片,即對所有稍微變化的可疑目標予以狂轟濫炸……


    美軍這次轟炸,襲擊了第26軍的前鋒部隊,以及第26軍隨行攜帶的有限的彈藥、糧秣等軍用物資,對第26軍後續行動影響極大。不得已之下,第26軍隻好急電本來殿後的吳大林第88師,要其加速運動,繞道南下,尋求對下碣隅裏美軍進行總攔截。


    以第88師兵力,對美軍實施總攔截作戰,簡直是難以實現。


    12月3日上午9點,美軍陸5團3營和陸7團1營在空中火力支援的情況下,開始進攻在死鷹嶺防守的誌願軍59師177團1營,已在海拔1520米的死鷹嶺守了五天五夜的誌願軍177團1營,已無力繼續阻止美軍的攻勢,中午12點,美軍完全占領了死鷹嶺高地。


    這時,第9兵團部署在下碣隅裏外圍的誌願軍各部,發現了美軍南撤部隊,我誌願軍以驚人的勇氣,連、排單位,向美軍發起近距離突擊。這種突擊規模不大,分次突襲的誌願軍不過數人、十餘人或者數十人。


    但是美軍不明所以,眼見誌願軍突襲規模不大,但是如此突襲從公路兩側高地不斷發起,此起彼伏,連綿不絕……美軍在後來記述戰史之時,將柳潭裏突圍稱為“印第安笞刑”。


    在美洲印第安部落的古老刑罰,即受罰之人從排成兩列手持笞杖的行刑者之間走過,一路飽嚐雨點般落下的笞杖。


    這是第20軍和第27軍在下碣隅裏附近的部隊的最後的阻擊戰。


    如此小規模的近距離突擊,雖然無法予美軍致命威脅,卻也使得美軍指揮官深感不安。


    3日下午16點30分,史密斯聞訊,從下碣隅裏派出德賴斯代爾特遣隊41突擊隊,在一個坦克排(6輛坦克)的支援下,沿公路北上,接應從柳潭裏南撤的美軍陸1師。


    從柳潭裏突圍出來的美陸戰1師衝到了第27軍81師243團1連的陣地前。1連在阻擊戰中出敵不意,殲敵60餘人,繳獲坦克3輛,汽車20輛,大炮16門。


    戰至夜間,風雪再起,氣溫陡降。


    12月3日晚19點,從柳潭裏撤出的美軍陸1師隊伍開始陸續到達下竭隅裏。此時,整個撤退隊伍綿延數英裏。史密斯顧慮柳潭裏美軍撤退,請求出動夜航戰機。


    是夜,美軍夜航飛機強行出動,多批次趕往道路上空不斷投擲照明彈,往靠近公路的疑似有人出沒的荒山野嶺,更是不惜血本地丟擲凝固燃燒彈。


    撤退期間,僅是艦載機和海軍陸戰隊飛機,即為柳潭裏撤退的美軍,進行了147架次飛行,有利保障了美軍的撤退行動。


    12月4日淩晨1點,誌願軍81師243團,把距下竭隅裏約兩英裏的一處小橋炸毀,美軍的撤退隊伍停滯不前,雙方開始交火。


    下午,下碣隅裏的美軍出動約兩個連,在坦克的掩護下,西進接應柳潭裏逃敵,243團腹背受敵。而1連的陣地,正在美軍援軍的必經之處。


    戰鬥中,“孤膽英雄”陳德生獨自一人就擊毀美陸戰一師3輛坦克,斃傷4名坦克手。而連長黃萬豐帶領的整個1連,在這幾天的阻擊戰中共殲敵220餘名,俘虜60餘人。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誌願軍第27軍授予陳德生“孤膽英雄”的稱號,記特等功,還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軍首長向他頒發了軍功證書和軍功章,並在大會上號召全體戰士學習他英勇機智的戰鬥精神。新華社也從朝鮮前線發迴電訊,詳細地報道了“孤膽英雄”陳德生的戰鬥故事。


    連長黃萬豐,在第二次戰役中立一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從朝鮮迴國後,後升任81師副師長。


    12月4日下午2點,陸戰一師的五團與七團從柳潭裏成功突圍,最終撤迴到下碣隅裏,但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1500人傷亡,先頭部隊的傷亡率高達56%。


    從柳潭裏到下碣隅裏,22公裏的路程,他們耗時三天才走完,平均每小時隻能前進280米。這是一段通往地獄的道路。


    至此,散落在長津湖的美軍各部,基本在下碣隅裏完成集結。


    這時,美軍共有陸戰1師官兵約8000人、美第10軍直屬部隊約1500人、美第7師殘部約400人、英國第41特遣隊125人,總兵力約1萬餘人。此外,在下碣隅裏的幾座戰地醫院和村鎮民房裏,還有美軍傷病員約5000餘人。


    兵力得到加強同時,美軍在下碣隅裏的地麵火力也得到加強。尤其那些在撤退之前、途中,幾次險遭摧毀的打空炮彈的105mm榴彈炮,被突圍美軍曆經艱險帶迴了下碣隅裏,得到彈藥補充之後,在後來成了美軍總撤退行動的強大掩護火力。


    也就在12月4日這天,隨著占領新興裏、柳潭裏,以及對美軍追擊戰告一段落,誌願軍第20軍、第27軍的各個後勤醫院、救護所開始大規模救護傷員、病員。然而,麵對眾多的傷、病員,誌願軍醫護人員辛苦奔忙卻礙於人手不足,物資匱缺,有心無力,唯有潸然。


    因為部隊缺乏極寒地區的防凍防寒常識,為傷病員烤火取暖,更是釀成嚴重後果。第9兵團官兵入朝作戰,多配發了上海翻毛皮鞋,可是,因為烤火耽誤,很多傷員在脫鞋之時,或者連皮脫掉,個別或者用力過猛,甚至連腳都掰脫掉……


    至於烤火取暖凍傷的四肢,醫生觸碰,傷者凍傷發黑指頭、趾頭往往應聲落下。


    然而,更嚴酷的是在朝鮮作戰,沒有國內戰爭時期的後勤保障。


    因而,在新興裏、柳潭裏、下碣隅裏等激戰區域,戰後,誌願軍派出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無法及時搶救散落戰場的誌願軍傷病員,使得誌願軍傷病員在清醒之時,隻得從雪地爬迴後方,自行求生。


    誌願軍在長津湖戰役傷亡和非戰鬥減員極大的原因,在作戰激烈,天寒地凍之外,後勤無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一慘痛教訓,也使得北京和誌司總部在戰後對後勤工作予以了空前高度的重視。


    在這次阻擊中,第27軍94師是表現最差的部隊。在僅僅參加幾個小戰鬥的情況下,戰鬥傷亡580人,其中犧牲159人,失蹤58人,負傷363人;減員的大部分均為非戰鬥減員,高達3010人(凍傷2400餘人),其中犧牲為302人,減員總數為3591人。


    當時94師中281團的任務是往邊境線上的惠山鎮開進,阻擊去那邊的美軍第7步兵師。師直率280團及282團為預備隊,於12月1日11時許接到命令投入戰鬥。


    當時59師在柳譚裏至下碣隅裏一線阻擊,79師從西側,94師從東側形成兩翼夾擊的態勢,以求在美軍陸戰隊突圍途中殲滅該敵。如能完成這一部署,從事後來看,能夠起到較好的殲敵效果。


    然而94師兩個團出師不利。


    280團奉命從江橋通過,280團1營首先攻打囦水裏西北高地。然而280團的戰前偵察出了嚴重問題,並未實地勘察,隻是詢問了當地百姓,獲悉“江橋可通過,而橋東江水深達三丈,無法通過”。


    其實,舊邑裏江早已結冰,完全可以從冰麵穿過。81師243團就是從長津湖東側穿越冰凍的湖麵,部署到了湖西側。79師之前也把江水結冰的情況轉告94師,但280團的部署依然沒有考慮這些信息。這個謎一樣的操作,給94師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280團還想當然地認為美軍隻有少量掩護兵力。實際上,他們遭遇的是美軍後衛部隊之一,陸戰5團1營整整一個營。280團1營於12月1日夜趕到戰場,火力偵察後發現美軍後衛部隊根本不是想象中的小股兵力,該營竟然私自撤出戰鬥。部隊失去控製,向北潰退。


    得知280團1營擅自撤退,師部震怒,再次命令280團必須堅決進攻,可是這次進攻遭到做好準備的美軍火力猛烈襲擊,激戰三小時後,1營遭受重大傷亡。而在1營西側的2營經過一個半小時激戰,也遭受很大傷亡。


    隨著美軍陸戰5團、7團戰鬥群突圍行動的展開。280團在12月2日5時,繞道進至命令要求的1446及1469高地。隨後282團在3日1時跟隨進至這兩個高地。在280團機動的同時,79師235團已在公路以西展開,並在2日淩晨對美軍展開攻擊,美軍側衛陸戰7團3營打得非常吃力。


    遲浩田率部在一個半小時內,連奪四個山頭,美軍陸戰7團3營被誌願軍驅逐到公路上,誌願軍79師部隊,甚至衝進公路上的美軍後勤部隊大打出手,美軍形勢一度岌岌可危。


    然而280團卻因為行動遲緩,直至2日5時才進至1446及1469高地,未能投入戰鬥。282團更不用說了,等到仗打完了,美軍突圍部隊都前進了,才姍姍來遲。


    本來如果94師部隊和79師部隊同時展開攻擊,將形成兩翼夾擊美軍的態勢,是有希望吃掉突圍美軍一部的。


    在接下來的行動中280團奉命配合駐守最後關口——西興裏的二十軍59師,而282團奉命從突圍美軍的東側翼發起進攻,結果這兩個任務94師均未能完成,再次沒能及時趕到指定位置投入戰鬥,主要原因還是行動遲緩,在山中運動時迷路了,結果導致部隊被嚴寒凍垮,未戰即喪失戰鬥力。


    至此,94師280團和282團結束了在長津湖戰役中的戰鬥任務。


    最終結果,280團隻打了兩個小仗,戰鬥減員384人,非戰鬥減員1197人,殲敵僅40人。


    282團戰鬥減員77人,非戰鬥減員1220人,殲敵數量為零。


    奉命北上阻擊美軍第7師的281團戰鬥減員99人,非戰鬥減員304人。雖然殲敵僅42人,但三次戰鬥都是勝仗。


    加上師直和炮兵團,94師總計減員3591人,殲敵僅82人。(以上殲敵數量為擊斃、俘虜,美軍和韓軍傷員均被帶走,未能統計)而二十七軍殲敵總計4777人,94師卻隻取得殲敵總數大約2%的戰果,可以說是嚴重的拖了後腿。


    在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的1951年2月,94師被撤銷了番號,僅有281團基本保留了下來。


    第94師按下不表,我們再說迴正題。


    戰至此時,作戰雙方與強敵對戰,與極端氣候和自然環境對戰,都是疲憊不堪。


    戰後,美陸戰1師在戰史記載柳潭裏突圍,深感突圍之艱難:“綜觀陸戰隊的曆史,再沒有什麽比從柳潭裏突圍途中所忍受的一切更為艱苦的了。”


    極端的氣候,極端的地形和極端的戰爭,為美軍陸戰隊帶來了極端的記憶。


    這也是連續作戰多日,幾近彈盡糧絕的誌願軍第20軍和第27軍參戰各部的最後努力。


    下竭隅裏作為美軍前線補給基地的,彈藥、食物補給和醫療用品應有盡有,此時陸1師師長史密斯力主建造的下竭隅裏簡易機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美國空軍動用c-47運輸機,從12月1日下午至12月5日晚,共運出了4312名傷員。這對陸1師之後成功帶著所有裝備、成建製的撤迴興南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軍陸1師合兵一處,補足了彈藥和給養,撤離了傷員,部隊調整了建製,並獲得了一兩天寶貴的休息時間。準備工作都已做好,隻等著12月6日黎明的到來,他們就要踏上南下興南港的征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