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胡軫將軍迴來了。”袁紹此時正在屋內休息,李儒走到袁紹的門外,敲了敲門後輕聲說道。
袁紹聽到敲門聲後便醒了過來,隻是還有些迷糊。隻是一聽到門外李儒的聲音說胡軫迴來了,袁紹頓時從床榻上坐了起來。
胡軫負傷被函穀關的守軍抓了,這是這幾天迴來的西涼士卒告訴他的,但是現在李儒卻是告訴他說胡軫迴來了,這怎麽能不讓袁紹驚訝。在整理好身上的衣飾之後,袁紹走到了房間外麵。
“文優,是怎麽迴事?”看著李儒還站在門口等待,袁紹便開口問道。
“這個,還是將軍自己去看吧。”李儒想了想之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麽說,便對袁紹如此說道。
袁紹聽了李儒這麽說,便疑惑的看著李儒,連麗如都不好說,這是個什麽情況?難不成說胡軫還帶著人打迴來了不成?“前麵帶路吧。”既然不知道是什麽個情況,那就隻能去親眼看一下了,隻要胡軫不是帶人打迴來,那就沒關係。
李儒聽袁紹這麽說,便走在前麵為袁紹帶路。隻是越走下去,袁紹越是覺得自己之前的猜想可是是正確的。因為,李儒帶的路竟然是朝著關牆的方向而去。等到上了關牆之後,袁紹朝著關下一看,頓時嘴都被嚇的合不攏了。
要知道,函穀關與潼關之所以如此難以相互攻破,就是因為兩個雄關之間有一條140裏的狹小通道。而且,除了兩個雄關前麵又些開闊之外,整條路上也隻能並行10人。
胡軫可是帶了五千人來,可見這隊伍有多長。常言道:人一滿萬,無邊無際。雖然胡軫隻帶了五千人,但是這隊伍還是有些望不著尾巴。但是這還不讓袁紹吃驚,真正讓袁紹吃驚的是這些人竟然都是穿著簡單的衣服,沒有一名士卒穿戴了盔甲。
“這是什麽情況?”看著這情況,袁紹表示很不好理解啊。胡軫不是被抓了嗎?大軍不是沒逃出幾個人來嗎?那這裏是什麽個情況啊!
在城牆之上,守軍是十分的緊張。盡管這些都是原來自己的兄弟夥伴,但是現在這些人是不是朝廷的詭計,裏麵會不會有朝廷的軍隊,這些守軍是還真不好肯定。淳於瓊正好是在這一天輪值,卻沒想道會碰到這種事情。
“主公,胡軫將軍說他們是被函穀關的守將給放迴來的。”淳於瓊見袁紹問起,便迴答道。
袁紹聽淳於瓊這麽說,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看著淳於瓊問道:“這是你問的還是胡軫主動說的?”袁紹是深深的不信任董卓留下的那一套班子,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要不然,袁紹非得找借口殺一批不可。
淳於瓊是在最早的時候就跟著袁紹,而且當初淳於瓊跟著袁紹的時候,他的官職和袁紹乃是持平的。之所以淳於瓊會願意自降身份跟著袁紹,除了袁紹的身份之外,便是淳於瓊在袁紹的身上看到了一股潛力。
淳於瓊心知袁紹看不喜西涼的那些老將領,但是現在袁紹手下確實人手不足,若是袁紹還如此這般打壓西涼一派,那日後還有誰會來投靠袁紹呢?因此,淳於瓊便散了個謊,道:“主公,這是屬下問的。”
袁紹聽淳於瓊這麽說,便衝著關下的胡軫問道:“胡將軍,非是本將軍不信任你,而是本將軍不得不小心啊,希望胡將軍不要見怪。”
在關下的胡軫聽到袁紹這麽說,頓時迴道:“將軍,屬下明白。那朝廷軍的將領詭計多端,將軍謹慎小心也是應該的。”胡軫倒是配合袁紹,畢竟他們這些人是真的全部都是他帶去的西涼軍,而且這裏麵沒有認知道他的計劃,袁紹願意查便讓他去查好了。
袁紹聽胡軫也是願意配合,心中便定了下來,再度開口問道:“胡將軍,不知朝廷軍為何放胡將軍迴來,而且還放了這麽多的士卒迴來?”這個問題乃是一個大問題,若是說函穀關那邊放胡軫有人迴來,可以說是朝廷為了讓胡軫給袁紹帶個話,但是放著五千士卒迴來,這不是讓袁紹的實力增長麽?
“將軍,其實,放屬下迴來的乃是原本與屬下同為董將軍帳下的徐榮將軍。再加上函穀關臨時調派了數萬大軍駐防,徐榮將軍不忍我等西涼同胞受難,故而放了屬下及眾弟兄。”袁紹的這些問話胡軫在函穀關的時候便與徐榮對過,故而迴答起來的時候是張口就來。
袁紹看胡軫張口便迴答,也就沒有疑問,大手一揮,便讓守關的士卒打開關門,但是,關牆上的士卒手中的弓箭卻是沒有鬆開,萬一在這些人當中有朝廷的士卒藏身其中,那可就麻煩了。
袁紹見到這些人進入關內,便讓淳於瓊去單獨給這些人安排一個營地,以便於觀察與管理。在袁紹的心中,這些人總歸是不可信的。
袁術看著淳於瓊去為這些人安排營地,便轉頭對著李儒問道:“文優先生,不知道先生怎麽看這件事?”
李儒聽了袁紹的話,滿臉詫異的看著袁紹。他很明白剛才袁紹那番話的意思,便對袁紹說道:“將軍,若是將軍不信任這些人,便從胡軫帶迴來的這些士卒中間抽取一些問話。若是當真朝廷放這些人迴來,必定會有有士卒貪生怕死告訴將軍真相的。”
袁紹聽了李儒的話之後,滿意的點點頭道:“文優先生之計,果然是妙極。既然如此,那便請文優先生受累,處理這件事情如何?”
聽袁紹這麽說,李儒心知這件事自己是躲不過去了,便對袁紹醒了一禮道:“多謝將軍信任,屬下必定不辜負將軍的重托,將此事查明。”
“如此大善,大善啊!哈哈哈哈……”袁紹見李儒答應處理此事,頓時便大笑的迴去了。讓李儒來處理這件事情,倒不是袁紹這麽信任李儒,反正袁紹會派人跟著李儒的。隻是李儒本就是屬於西涼一派,袁紹也可以通過這一件事來查看李儒是不是真心忠心於他。
同時,若是查出胡軫有事,那李儒就會得罪原西涼的那一些人,是那些人會自動和李儒疏遠。同樣,若是胡軫沒事,那得罪胡軫的也隻不過是李儒而已,還是和袁紹沒有關係,西涼的那些將領還是會疏遠李儒。如此,可稱一石二鳥之計,袁紹有腦子,卻是用在對自己人的提防以及平衡下屬之上,還是在袁紹的實力不強的情況之下如此,真是令人覺得寒心。
看著袁紹離去的背影,李儒的心中也是產生了去意。隻是可惜了董卓的一番基業,怕是要毀在袁紹的手中了。
(上傳出現問題,請各位讀者大大見諒。)
袁紹聽到敲門聲後便醒了過來,隻是還有些迷糊。隻是一聽到門外李儒的聲音說胡軫迴來了,袁紹頓時從床榻上坐了起來。
胡軫負傷被函穀關的守軍抓了,這是這幾天迴來的西涼士卒告訴他的,但是現在李儒卻是告訴他說胡軫迴來了,這怎麽能不讓袁紹驚訝。在整理好身上的衣飾之後,袁紹走到了房間外麵。
“文優,是怎麽迴事?”看著李儒還站在門口等待,袁紹便開口問道。
“這個,還是將軍自己去看吧。”李儒想了想之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麽說,便對袁紹如此說道。
袁紹聽了李儒這麽說,便疑惑的看著李儒,連麗如都不好說,這是個什麽情況?難不成說胡軫還帶著人打迴來了不成?“前麵帶路吧。”既然不知道是什麽個情況,那就隻能去親眼看一下了,隻要胡軫不是帶人打迴來,那就沒關係。
李儒聽袁紹這麽說,便走在前麵為袁紹帶路。隻是越走下去,袁紹越是覺得自己之前的猜想可是是正確的。因為,李儒帶的路竟然是朝著關牆的方向而去。等到上了關牆之後,袁紹朝著關下一看,頓時嘴都被嚇的合不攏了。
要知道,函穀關與潼關之所以如此難以相互攻破,就是因為兩個雄關之間有一條140裏的狹小通道。而且,除了兩個雄關前麵又些開闊之外,整條路上也隻能並行10人。
胡軫可是帶了五千人來,可見這隊伍有多長。常言道:人一滿萬,無邊無際。雖然胡軫隻帶了五千人,但是這隊伍還是有些望不著尾巴。但是這還不讓袁紹吃驚,真正讓袁紹吃驚的是這些人竟然都是穿著簡單的衣服,沒有一名士卒穿戴了盔甲。
“這是什麽情況?”看著這情況,袁紹表示很不好理解啊。胡軫不是被抓了嗎?大軍不是沒逃出幾個人來嗎?那這裏是什麽個情況啊!
在城牆之上,守軍是十分的緊張。盡管這些都是原來自己的兄弟夥伴,但是現在這些人是不是朝廷的詭計,裏麵會不會有朝廷的軍隊,這些守軍是還真不好肯定。淳於瓊正好是在這一天輪值,卻沒想道會碰到這種事情。
“主公,胡軫將軍說他們是被函穀關的守將給放迴來的。”淳於瓊見袁紹問起,便迴答道。
袁紹聽淳於瓊這麽說,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看著淳於瓊問道:“這是你問的還是胡軫主動說的?”袁紹是深深的不信任董卓留下的那一套班子,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要不然,袁紹非得找借口殺一批不可。
淳於瓊是在最早的時候就跟著袁紹,而且當初淳於瓊跟著袁紹的時候,他的官職和袁紹乃是持平的。之所以淳於瓊會願意自降身份跟著袁紹,除了袁紹的身份之外,便是淳於瓊在袁紹的身上看到了一股潛力。
淳於瓊心知袁紹看不喜西涼的那些老將領,但是現在袁紹手下確實人手不足,若是袁紹還如此這般打壓西涼一派,那日後還有誰會來投靠袁紹呢?因此,淳於瓊便散了個謊,道:“主公,這是屬下問的。”
袁紹聽淳於瓊這麽說,便衝著關下的胡軫問道:“胡將軍,非是本將軍不信任你,而是本將軍不得不小心啊,希望胡將軍不要見怪。”
在關下的胡軫聽到袁紹這麽說,頓時迴道:“將軍,屬下明白。那朝廷軍的將領詭計多端,將軍謹慎小心也是應該的。”胡軫倒是配合袁紹,畢竟他們這些人是真的全部都是他帶去的西涼軍,而且這裏麵沒有認知道他的計劃,袁紹願意查便讓他去查好了。
袁紹聽胡軫也是願意配合,心中便定了下來,再度開口問道:“胡將軍,不知朝廷軍為何放胡將軍迴來,而且還放了這麽多的士卒迴來?”這個問題乃是一個大問題,若是說函穀關那邊放胡軫有人迴來,可以說是朝廷為了讓胡軫給袁紹帶個話,但是放著五千士卒迴來,這不是讓袁紹的實力增長麽?
“將軍,其實,放屬下迴來的乃是原本與屬下同為董將軍帳下的徐榮將軍。再加上函穀關臨時調派了數萬大軍駐防,徐榮將軍不忍我等西涼同胞受難,故而放了屬下及眾弟兄。”袁紹的這些問話胡軫在函穀關的時候便與徐榮對過,故而迴答起來的時候是張口就來。
袁紹看胡軫張口便迴答,也就沒有疑問,大手一揮,便讓守關的士卒打開關門,但是,關牆上的士卒手中的弓箭卻是沒有鬆開,萬一在這些人當中有朝廷的士卒藏身其中,那可就麻煩了。
袁紹見到這些人進入關內,便讓淳於瓊去單獨給這些人安排一個營地,以便於觀察與管理。在袁紹的心中,這些人總歸是不可信的。
袁術看著淳於瓊去為這些人安排營地,便轉頭對著李儒問道:“文優先生,不知道先生怎麽看這件事?”
李儒聽了袁紹的話,滿臉詫異的看著袁紹。他很明白剛才袁紹那番話的意思,便對袁紹說道:“將軍,若是將軍不信任這些人,便從胡軫帶迴來的這些士卒中間抽取一些問話。若是當真朝廷放這些人迴來,必定會有有士卒貪生怕死告訴將軍真相的。”
袁紹聽了李儒的話之後,滿意的點點頭道:“文優先生之計,果然是妙極。既然如此,那便請文優先生受累,處理這件事情如何?”
聽袁紹這麽說,李儒心知這件事自己是躲不過去了,便對袁紹醒了一禮道:“多謝將軍信任,屬下必定不辜負將軍的重托,將此事查明。”
“如此大善,大善啊!哈哈哈哈……”袁紹見李儒答應處理此事,頓時便大笑的迴去了。讓李儒來處理這件事情,倒不是袁紹這麽信任李儒,反正袁紹會派人跟著李儒的。隻是李儒本就是屬於西涼一派,袁紹也可以通過這一件事來查看李儒是不是真心忠心於他。
同時,若是查出胡軫有事,那李儒就會得罪原西涼的那一些人,是那些人會自動和李儒疏遠。同樣,若是胡軫沒事,那得罪胡軫的也隻不過是李儒而已,還是和袁紹沒有關係,西涼的那些將領還是會疏遠李儒。如此,可稱一石二鳥之計,袁紹有腦子,卻是用在對自己人的提防以及平衡下屬之上,還是在袁紹的實力不強的情況之下如此,真是令人覺得寒心。
看著袁紹離去的背影,李儒的心中也是產生了去意。隻是可惜了董卓的一番基業,怕是要毀在袁紹的手中了。
(上傳出現問題,請各位讀者大大見諒。)